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碑遗珍(抚仙湖周边地区明清碑刻寻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抚仙湖周边地区是古滇国的文明发祥地。这里的人文遗迹十分丰富,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对抚仙湖周边地区的古代碑刻遗存做了较为详实的研究。一方面记录考察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及古碑所在地的历史、人文、民俗和现状;另一方面将许多野外的古碑刻进行拓印制作、汇集整理。本书所收集的三十余幅原碑拓片,主要是明清时期的遗碑,其内容丰富,涵盖抚仙湖周边地区古代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本书力图从田野考察所得的资料入手,通过对碑文的汇释研究,为地方文献做进一步充实与增补,同时为地域性文化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作者简介 周黎,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现在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工作,喜欢传统书画艺术,一直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对抚仙湖周边地区碑刻、楹联资料的收集、整理。 目录 晋宁县 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 具足禅院记 重修盘龙寺记 新创玉皇上帝阁碑记 盘龙寺初立常住碑 永历帝勅 盘龙寺禁约碑记 光绪十八年十月毂旦游盘龙山记 增修晋宁州儒学记 四配赞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澄江县 激江府江川县为园骗吓索无了无休请立案候事 中宪大夫知澄江府事加一级韩大老爷讳俊杰号公魏功德碑 白更黄童谣 文林郎知江川县事高太老爷讳拱星号文东功德碑 万松寺无名碑 重修万松山一阳宫碑序 范忠宣公忠恕碑 秋日游凤翔寺 江川 界鱼石无名诗碑 界鱼石歌 重修观音阁碑记 重修观音阁常住碑记 土主庙常住碑记 四配赞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文会碑记 呈详移建学宫批案碑 附录 盘龙山莲峰祖师誓愿碑 申经碑记 民国六年秋七月万松古刹剑川赵藩书 界鱼记 汉益州郡滇池县池故址 抚仙星云两湖口碑记 重建海门桥碑记 云南省政府开凿抚仙星云两湖石工程记(一) 云南省政府开凿抚仙星云两湖石工程记(二) 开凿抚仙湖星云两湖口碑记 修建第一区公所碑记 序言 拾得 日前,友人不嫌我文字 浅陋,德才不彰,嘱为其妻 所著之书作序。 多年前,我家与他家同 在一个单元楼,偶尔在楼梯 口与其妻碰面是常有之事, 也就颔首打个招呼而已。因 而,认是认识,却不知其妻 姓啥名谁,高就何处。之后 各自搬离,至今十年有余。 但几天地有序,国运昌 隆,人民安居,即盛世修志 ,著书立说也就渐成风气。 当今每天新出版的图书品种 ,少说也有几万。偶尔去书 店,各类书籍林林总总,目 不暇接,古今中外,名家巨 著,畅销新作,人文历史, 科技医药、天文地理、土木 建筑等等,不一而足。转一 圈下来,想买的书却不多。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著书不 易,立说更难。以著书成名 成家而富有者,也是寥若晨 星。用陶渊明的话讲,此中 甘苦,不足外人道也。我始 终对那些不惧学海之深、书 山之险的作者,怀有深深的 敬意,是他们的辛勤耕耘, 使得社会变得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不再贫瘠。 我接过书稿,对友人妻 模糊的印象,便渐渐清晰起 来。读完书稿后,则是敬意 。且看: 《古碑遗珍——抚仙湖周 边地区明清碑刻寻考》。 从书名,足以让读者在 历史的天空中产生无限遐想 。在已有的定论中,云南的 文明肇始于古滇国。古滇国 是中国西南边陲古代少数民 族建立的政权,疆域主要包 括以滇池为中心的现今云南 中部及东部,滇池地区为古 滇国的核心区。公元前278 年,楚将庄蹻率部征服古滇 部落,在此过程中,恰奏国 统一六国,庄蹻返归之路被 秦国所断,遂建滇国自立为 王。据载,滇国前后延续为 五百余年。这主要得益于滇 国地处边陲,较少受战乱纷 扰,加之庄蹻所部带来的中 原文化,使滇国生产富足, 人心思定。而滇国的核心区 ,包括了滇池、抚仙湖、星 云湖等流域。从后来考古发 现的晋宁石寨山滇王印、江 川李家山牛虎铜案等器物来 看,明显的融合了古滇国民 族传统风格和中原熔铸工艺 ,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更 可谓奇思妙构。以器物和种 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 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 装饰品,均用青铜制造而成 ,工艺极其精湛。在江川李 家山出土的青铜器中,我们 清晰地看到,图案多为自然 界中的动植物及日常生产生 活中的典型情景,栩栩如生 ,种类多达四十余种,大到 虎豹巨兽,小到蜜蜂甲虫, 惟妙惟肖,极其逼真精致, 具有典型的滇王国地域文化 特征。 我以为,作者以独特的 视角,选择这一地区的碑刻 作为研究对象,便有了历史 的深度和选题的高度。而这 一地区又是作者熟稔的,相 距几十里而已,无疑使课题 成功,开篇即有十之五了。 然而,余下的十之五, 却耗时数年。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揣测 。在晋宁、澄江、江川的山 水间,作者顶烈日、披霜雪 ,来回往返,不断收集这一 地区的碑刻,她无心观赏湖 光山色、心只在于不被众人 注目的碑刻残石。在烈日下 ,戴顶草帽,仔细阅读难懂 的碑文,然后,经征得同意 ,取出一应拓碑工具,清扫 、喷水、上纸,用棕刷刷平 、捶入拓、之后用拓包醮墨 ,不轻不重,不紧不慢,细 细在碑石上小块小块地拓, 这要花上大半天功夫,待阴 了半干后揭纸。拓碑不仅是 体力活,更是细心活,稍有 不慎,便前功尽弃,此中甘 苦,只有自知。当然,凝视 古朴、斑驳的拓片,自是收 获后的喜悦。喜悦之后,晚 上又于案几之上,整理一天 的劳动成果。编号、分类, 然后是识读、抄录、标点、 注释、查证等,极其繁琐, 没有扎实的古文和史学功底 ,是难以完成的。 假如,搜寻一两通碑刻 ,偶尔为之,或许能感受乐 趣,搜寻几十通就无乐趣可 言,有的是枯燥乏味,得有 定力和毅力。《古碑遗珍— —抚仙湖周边地区明清碑刻 寻考》就是定力和毅力的成 果。书中收录的三十八通碑 刻,除部分已收录于其他书 籍,大部分是作者实地踏访 、抄录并拓片的。这个过程 ,或用李清照的《声声慢》 中的一句词最为贴切:寻寻 觅觅、冷冷清清。换言之, 几百年来,在这一地区留存 下来的碑刻何止成百上千, 作者从无数的碑刻中,择其 要者而用之,选取极具史料 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三十 八通,说明作者治学严谨, 且史学素养深厚,具有较高 的书法审美眼光,的确独具 慧眼。有了这种慧眼,于荒 野之中拾得“遗珍”,也是情 理之中的事。 在三十八通碑刻中,大 部分为记事类,对研究明清 时期这一地区的变迁具有不 可或缺的史料价值。另一方 面,从书法的角度看,嵌于 澄江文庙的《范忠宣公忠恕 碑》为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 之遗墨,实为难得,当列第 一。书名较著者还有陈荣昌 、张鑫丽生等人书丹的刻碑 ,具不必多言,其余许多碑 刻之书法,均属上佳之作, 如《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 塔铭》《重修观音阁常住碑 记》等,具《怀仁集王羲之 圣教序》之遗貌,《具足禅 院记》也以二王小楷为宗, 晋宁、江川均有《至圣先师 孔子赞》和《四配赞》,书 宗鲁公,又各有面貌,这里 不一一赘述,俟书付梓,读 者自会评判。 最后,我想说,作者不 辞艰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