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遇见一棵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64棵树”,讲述了64个“树的故事”。这些树中有北疆的沙棘、戈壁的胡杨,有华北的梨杏、江南的香樟;有险峰上的青松、黄河边的古桑;有深山里的木棉红,有海岛上的木麻黄……阅读本书,读者可了解每一种“树”的植物学特征与价值,感受每一种“树”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更可体悟到“人与树”之间的自然关联。本书附有部分树木的手绘彩图,故事精彩,图文并茂,是一本小而美的散文书。
目录
松之风/侯军
希望之树/王必胜
义气松/蒋子龙
岳桦礼赞/宋占方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朱明东
南京悬铃木/李青松
听听桃花/邹园
棕榈树/周天勇
飘香的胡柚林/周华诚
追思的树/陆春祥
衢州木芙蓉/肖复兴
遇见树/苏沧桑
枇杷天下多/胡竹峰
青松的情怀/洪振秋
构树扶贫记/斯雄
好大一棵木麻黄/余清楚
湄洲岛上的红树林/朱谷忠
泉州的树/陈志泽
徽饶古道坚强树/梁衡
一棵树与一些人的相遇/刘诚龙
种楠记/罗张琴
夏津,有片古桑林/梁衡
掌上一棵树/刘月新
大槐树依然在/王溱
梅之颂/华静
明湖春柳/王剑冰
关于那棵树/葛小明
红了法桐/何频
柿树传奇/何频
槐的怀想/乔叶
石榴落了一地/刘庆邦
古树深情/梅洁
相思树/宁新路
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安民
千口古枣园/魏胜先
山水利川/王必胜
香樟树记/徐鲁
板栗树与红色土地/谭仲池
最喜荔枝红/蒋子龙
大树与鸟儿/郝俊
箭毒木/李青松
椰树之美/储福金
椰子树/艾克拜尔·米吉提
三沙岛上抗风桐/叶为宝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李汀
草木札记/徐鲁
苍苍古柏道/第广龙
水杉/王彬
老核桃/凸凹
门外大榆树/郭华
茶村刺梨香/钟法权
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
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
看粗榧/杜文涛
山茱萸贺春/祁云枝
陕北的树/马语
嘉峪关前的白杨树/马步升
到兰州种一棵树/徐贵祥
樱桃甜美/牛旭斌
白杨树的眼睛/周玉娴
奔跑的榆/孟德明
托克拉克/刘建东
生命芭蕉/张桂柏
沉睡的胡杨谷/徐可
导语
每个人都遇见过一棵树,认识过一棵树,思念过一棵树。人与树有着天然的情感关联,无论何时,人都可以在树身上获得生命的力量。
作家梁衡在书中写道:“请读懂一棵树吧,这是在考古,在探秘,在复盘历史,在追溯文明,在破解一本自然留给我们的天书,是在回望人类自身的成长。”
作家李青松在书中写道:“认识一株树,就像认识一个人,了解得越多,关系就会越深厚。当你长期观察一株树,它的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你都了然,你能理解和感受它的思想和欢愉的时候,树的灵魂就负载着你的灵魂了。”
精彩页
松之风
侯军
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家里房子小,就搭起一个小阁楼,我每天就睡在阁楼上。忽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我问为什么,父亲没好气地说,小孩子家,甭管闲事!
我只好去问奶奶。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好不容易找了个好老师,人家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琴,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老伯从来也没开口求过咱,这又是给孩子学本事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
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这件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从那时起,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
直到四十多年后,我才第一次见到我那位学琴的表弟,他已是音乐学院附中的大提琴专业教师了。他并没有提及当年那把琴的情况。我本来想问的,但转念一想,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现在去问这件事,难道是想图啥回报吗?即便是赚回几句感谢话,那也轮不到你来消受,真该感谢的人此时都已谢世了。
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男孩子自然都要学那段《泰山顶上一青松》。我的嗓子不错,每次班里唱这段合唱,都是我来领唱那个高腔——“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
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当时我和几位同班进修的同学从天津坐火车直奔泰山。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最有名的松树,自然要数步云桥北边的“五大夫松”。
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所见的古松名松也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嵘;晚霞夕照中,我登上华山之巅,看过以其山命名的“华山松”;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口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我先是在人民大会堂里看到那幅铁画《迎客松》,极为震撼。及至2005年暑假,我来到黄山看到“迎客松”的真容,方才悟到艺术家即使能耐再大,把那铁画做得再逼真,与实景相比也还是稍逊一筹。况且黄山的奇松并非只有一棵迎客松,还有送客松、陪客松、盼客松、望客松以及蒲团松、探海松、麒麟松、倒挂松等,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譬如松竹梅,皆因其耐寒的品性而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松树居三友之首。诗人们喜欢以松为诗,画家们喜欢援松入画,平民大众也喜欢把松竹梅装饰在门楣上照壁上家具上,表现的都是对其高尚品格的精神向往。
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雨雪压迫它,让厄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恨不得把种种人生苦难都强加给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饮酒二十首》)在南朝范云笔下,“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咏寒松诗》)在诗仙李白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在杜荀鹤笔下,“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在白居易笔下,“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涧底松》)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命运多舛,更是人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美的是松的品格,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向往。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