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1)/人大重阳学术作品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绿色金融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制度、政策和工具,围绕着碳中和目标展开,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呈现互相联动支持共同发展特色,走上了立体交织综合发展的大道。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绿色信贷精准对接碳减排项目。全国碳交易市场全面上线并稳步开展,截至2022年2月17日,碳交易额度超过了80亿元,各种碳交易技术和碳金融衍生产品在发展中完善。碳中和债券成为绿色债券的主流。气候保险和传统的环境责任保险齐头并进。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项目层面落地实施。与此同时,作为绿色金融重要内容的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理,也围绕着气候风险和生物多样性风险的管理展开。绿色金融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作者简介
朱信凯,1974年12月生,江苏沛县人,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农业部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政策国家顾问。入选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2010年和2012年分别被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目录
1 绿色金融市场供需现状分析与预测
1.1 综述
1.2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需求预测
1.2.1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融资现状
1.2.2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融资资金需求
1.3 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投资需求预测
1.3.1 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投融资现状
1.3.2 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投融资需求
1.4 中国工业废水治理投资需求预测
1.4.1 工业废水治理投融资现状
1.4.2 工业废水治理投融资资金需求
1.5 工业废气治理投资需求预测
1.5.1 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投融资
1.5.2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治理投融资
1.5.3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投融资
1.6 工业固体废物与化学品风险防范投资需求预测
1.6.1 工业固体废物与化学品风险防范投融资现状
1.6.2 工业固体废物与化学品风险防范投融资资金需求
1.7 城镇排水投资需求预测
1.7.1 城镇排水投融资现状
1.7.2 城镇排水投融资资金需求
1.8 城镇供水投资需求预测
1.8.1 城镇供水投融资现状
1.8.2 城镇供水投融资资金需求
1.9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投资需求预测
1.9.1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与投资现状
1.9.2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投融资需求
1.10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需求预测
1.10.1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现状
1.10.2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资金需求
1.11 农业与农村污染防治投资需求预测
1.11.1 农业污染防治投资需求预测
1.11.2 农村污染防治投资需求预测
1.12 生态环境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2.1 工商业场地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2.2 耕地土壤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2.3 地下水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2.4 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3 生态保护与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3.1 生态保护红线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1.13.2 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需求预测
1.13.3 碳汇工程投资需求预测
1.14 节能与气候变化投资需求预测
1.14.1 节能投资需求预测
1.14.2 二氧化碳减排投资需求预测
1.15 节水投资需求预测
1.15.1 节水投融资现状
1.15.2 节水投融资资金需求
1.16 绿色建筑投资需求预测
1.16.1 绿色建筑投融资现状
1.16.2 绿色建筑投融资资金需求
1.17 新能源汽车投资需求预测
1.17.1 新能源汽车投融资现状
1.17.2 新能源汽车投融资资金需求
2 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
2.1 绿色信贷
2.1.1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1.2 市场稳步发展
2.1.3 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
2.1.4 问题与建议
2.2 绿色债券
2.2.1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情况
2.2.2 政策与产品创新
2.2.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3 绿色基金
2.3.1 绿色基金发展概况
2.3.2 绿色基金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趋势
2.3.3 绿色基金发展中的不足和应对措施
2.4 绿色保险
2.4.1 绿色保险分类法的国内外比较
2.4.2 保险行业支持绿色转型
2.4.3 保险产品创新,助推绿色社会转型
2.4.4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2.4.5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
2.4.6 中国的气候保险实践
2.4.7 中国气候保险市场现状
2.4.8 气候保险的国际经验
2.4.9 我国气候保险的发展建议
2.5 碳金融及其他环保市场
2.5.1 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2.5.2 中国试点碳市场发展情况
2.5.3 中国全国碳市场进展
2.5.4 未来中国碳市场发展展望
3 绿色金融地方试点
3.1 新疆
3.1.1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完善
3.1.2 创新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健全绿色金融工具体系
3.1.3 防止疫情反弹及保持微观企业主体活力,精准帮扶产业链上绿色中小微企业
3.1.4 以建设绿色项目库为抓手,精准绿色金融服务对象
3.1.5 加大绿色金融专题调研和政策研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2 贵州
3.2.1 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3.2.2 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及产品创新
3.2.3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2.4 绿色金融项目库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3.2.5 典型案例
3.3 江西
3.3.1 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情况
3.3.2 存在问题
3.3.3 下一步工作思路
3.4 广东
3.4.1 广州绿色金改区市场建设分析
3.4.2 广州绿色金改区政府政策推动分析
3.4.3 广州绿色金改区建设的特点和成效
3.4.4 广州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3.5 浙江
3.5.1 湖州市
3.5.2 衢州市
3.6 兰州
3.6.1 重点工作进展
3.6.2 下一步工作计划
4 “一带一路”投融资绿色化
4.1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
4.1.1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价值持续提升
4.1.2 样本选择、指标体系和主要创新点
序言
  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
候变化等重大危机,人类越
发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
同体,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是
全球主要政策方向。世界多
国提出将绿色作为产业变革
的重要方向,着力推动制定
国家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战
略。2020年7月,联合国经
济社会事务部发布《202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0),认为新冠肺炎疫
情所带来的空前危机让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
实现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落实《巴黎协
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
展议程》,以及全球经济要
实现低碳化、生态化转型,
面临比之前更大的困难。,
  气候风险有可能会给金
融机构带来重大风险,从而
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
气候风险管理成为2020年
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
融稳定报告2020》指出:
气候风险是指极端天气、自
然灾害、全球变暖等气候因
素及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对经济金融活动带来的潜在
不确定性。为了对气候风险
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以保
障金融稳定,气候相关金融
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
2020年发布了《风险管理
整合指南》《情景分析指南
》,指导企业将气候风险融
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加强
气候风险的前瞻性影响评估
。2021年,TCFD发布适用
于不同行业的《气候相关指
标、目标和转型计划》,促
使各企业的披露指标更加量
化和更具可比性。巴塞尔委
员会也将气候风险纳入监管
内容。2020年初,巴塞尔
委员会成立气候相关金融风
险高级别工作组(TFCR)
,负责推进气候风险的监管
工作。TFCR计划编制气候
风险量化方法、气候风险向
银行体系的转移渠道等系列
报告、并制定有效的气候风
险监管措施。2021年4月,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评估气候
相关金融风险的方法论、气
候风险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
两份文件。引导各国监管机
构将气候风险视为一类主要
的金融风险。  气候转型
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银行面临
的重大挑战。在碳达峰和碳
中和的目标下,化石能源、
水泥、钢铁、垃圾处理、交
通运输等传统高碳排放行业
面临严峻的转型风险。一是
为降低碳排放,高碳行业产
能将会被压降;二是随着碳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其
生产成本将受到负面影响:
三是政策层面将逐步加强对
高碳行业的融资限制。这些
行业信贷规模存量较大,转
型需要的过渡期较长,给银
行信贷质量带来较大压力。
  例如,目前中国的燃煤
发电装机仍在不断增长,共
有980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
正在建设当中,另有5300
万千瓦尚未开工但已获得核
准。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
下,继续建设新的、大规模
、高投资、寿命长的燃煤电
厂,不仅会造成新的投资快
速搁浅,还会迫使现有电厂
以更新速度退役,从而给金
融机构带来损失。欧盟碳边
境调节机制则会加大企业生
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降
低企业的还款能力,导致银
行呆账坏账的增加,根据人
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的测算
,仅仅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就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
1661亿元的价值损失。
获得国际绿色资金的支持。
建议加强境内外绿色金融相
关标准的统一,中欧绿色债
券标准目前已有80%的相似
度,中欧还在深入开展标准
的对照研究,预计共同标准
有望在2022年发布。在此
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气候相
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一带一路”银
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
(BRBR)、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金融联盟等各类平台,
在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
外部评估、信息披露、存续
期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国际沟
通交流,扩大中欧绿债标准
的影响力。同时引入公信力
较高的国际认定机构参与认
证评级,吸引境外ESG资金
投资国内绿色债券,提升国
内绿色债券发展的国际化水
平。
第四。提升绿色金融与
碳中和的契合度。绿色金融
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当前绿色金融政策与碳达
峰、碳中和还处在融合过程
中,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
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强化
金融产品“碳”属性,激发相
关产业和企业低碳转型的活
力与积极性,引导企业积极
对接碳中和背景下新兴产业
项目,有效解决转型企业找
资金、绿色资金找企业难题

第五。完善绿色基金的
规范性。由于政策的倡导,
近5年我国绿色产业基金发
展迅速,但数量迅速增长的
同时,基金的质量不高,同
时规范性不足。由于投资标
准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
,容易出现资金投向非绿色
领域,偏离绿色投资,违约
绿色基金设立目标的问题。
而对于偏市场化的绿色投资
基金,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设
立的绿色产业基金、金融机
构与私人设立的PE、VC绿
色基金。由于绿色标准、绿
色评价、绿色认证、绿色监
管尚未形成和落地,导致真
假难断,只能通过基金名称
或投向简单地进行识别和分
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
会虽然已发布《绿色投资指
引(试行)》,并要求基金
管理人每年开展一次绿色投
资情况自评估,但管理人自
评偏形式化,从中国证券投
资基金业协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4: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