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湘妃考(增订本)(精)/潇湘国学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京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湘妃历史文献、地理遗迹以及潇湘八景、潇湘意象的专题研究。娥皇、女英姐妹二人为唐尧之女、虞舜之妻,史称湘妃,又称湘夫人、湘君、湘灵、湘女、江妃、二女、二妃。虞舜勤政而死,葬于九嶷山,她们追寻到达湖南,死于湘江,受封为湘江之神,艳称“湘妃”。湘妃和虞舜的感情记录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潇水实为古代第一清澈江川。“潇湘”有深意、有清意、有远意,“潇湘”二字又是“湘妃”的代称,唐虞三代以来,凡言天下之凄艳、圣洁、深情、纯美,必言“潇湘”。
作者简介
张京华,1962年生,北京人,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1993年任北京大学副教授,现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有《燕赵文化》《庄子哲学辨析》《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晚周诸子学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潇湘”意象的文化基因(代序)
第一章 湘妃史迹之六大文献系统
一 《尚书》二典:确定虞舜与二女的婚姻并赋予“至孝”的重大主题
二 《山海经》:确定湘妃处江为神与神灵不死的主题
三 《孟子》:早记载“完廪”“浚井”的故事情节并确定夫妻患难的治家典范
四 《楚辞》:确定湘妃故事在文学中的歌咏形式与凄清幽艳的风格意象
五 《史记》:确定湘妃故事在史学中的正统地位
六 《列女传》:确定湘妃故事在古今女性传记专史中的“元始”地位
第二章 娥皇、女英名字考
一 娥皇、女英省称“二女”
二 二女名娥皇、女英
三 娥皇又作倪皇、娥盲、娥□(特殊字符),又称媓、后育
四 女英又作女莹、女匽、女
五 娥皇、女英之别称
第三章 《列女传·有虞二妃传》的文本结构
一 有虞二妃身份
二 父母弟象身份
三 虞舜与二女的婚姻
四 二妃在有虞氏家族中
五 难关“焚廪”
六 第二难关“浚井”
七 第三难关“速饮”
八 二妃与小姑敤手
九 叙虞舜德行孝行
十 叙二妃相夫之功
十一 叙虞舜与二妃升为天子、后妃
十二 叙虞舜、湘妃之死
第四章 《列女传·有虞二妃传》的文献源流
一 “列女”系统历史文献的早编定本
二 《列女传·有虞二妃传》的文本采集范围
三 比对核心词语的文献研究方法
四 “焚廪”“掩井”情节种文本列表
五 文献比对与来源分析
六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列女传·有虞二妃传》新编
第六章 顾颉刚论《虞初小说》二女故事的文献分析
一 《虞初小说》研究与顾颉刚疑古辨伪学的关系
二 《虞初小说》研究与顾颉刚民俗学的关系
三 宋氏《虞初小说》与顾氏《考释》之缘起
四 关于《考释》第二稿作者韩叔信
五 宋氏《序例》与顾氏《考释》的不同取向
六 加重描绘与增多评论:顾颉刚年代第三稿的主要变化
七 “他们想”“我猜想”:独具特色的顾式考辨语
八 时间记异与空间记异:《考释》一文的主要方法及问题所在
九 故事的演变与研究的演变:《考释》第三稿关于二妃死事的辨伪取向
十 《虞初小说回目考释》列举文献分类表
第七章 《九歌·山鬼》祀主为九嶷山神
一 山鬼为小神说
二 山鬼名夔说
三 夔龙在九嶷一证
四 夔龙在九嶷二证
五 二湘与山鬼连言并论
六 九嶷之山神犹帝舜之故臣
七 二妃为湘神而帝舜不当为湘君
八 九嶷宾迎帝舜而非帝舜作为宾客
九 九嶷山神其数当有九
十 山者阳精,故山神当为男神
十一 “山鬼”当正名为“山神”
十二 “女神”之媚世歧说
十三 古代舜陵祀礼之重
十四 山川群神本为山川诸侯
十五 《九歌》亦诸子辅经所为作
第八章 湘妃、洛嫔、河伯的综合考察
一 湘妃庙的沿革
二 潇湘庙的神灵祭祀
三 古代巫觋的几个层面
四 山川群神与山川诸侯
五 河伯与洛嫔
六 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 永州潇湘庙的初步考察
一 湘岸的明清陈迹
二 潇湘庙碑文选录
第十章 湘妃故事问卷分析
一 潇湘与潇湘意象
二 问卷设计与分析统计
第十一章 永州湘口馆遗址考述
一 唐宋湘口馆的设置
二 元明湘口站、湘口驿的设置
三 清代湘口驿的兴废与吟咏
第十一章 黎贵惇《潇湘百咏》校读
第十二章 元程钜夫《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八首》考述
第十四章 “潇湘八景”,湖南永恒的文化地标
一 “潇湘八景”是一个覆盖湖南全省的实景概念
二 “潇湘八景”是绘画、题诗、书法、音乐的交集,是文学、史学、艺术的
三 清深、清慧是“潇湘八景”的灵魂,也是湖湘文化的早期风貌
四 “潇湘八景”是社会生活百态的包容
五 “潇湘八景”是“三湘”概念的美学表达,是湖湘文化的全覆盖,全国各地的“八景”都源于湖南“潇湘八景”
六 “潇湘八景”是东亚八景的滥觞,是东亚美学的价值
第十五章 蘋洲书院品牌定位与文化设计
一 蘋洲书院的历史沿革
二 潇湘之交的地理特征
三 奠定“潇湘”文化内涵的六大文献系统
四 蘋洲书院的建筑格局
五 蘋洲八景
第十六章 潇湘水路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
一 入江
二 香零山—息景岩—百家渡—诸葛庙—群玉山
三 朝阳岩
四 浮桥—紫岩井—柳子庙—节孝亭
五 白蘋洲—文昌塔
六 蘋洲—潇湘庙
七 湘口—老埠头
八 湘水—拙岩
第十七章 蘋洲书院展陈大纲
一 蘋洲书院总体设计
二 蘋洲书院文化主题设计
三 蘋洲书院300年(蘋洲书院的历史沿革)
四 潇湘二水之明珠
五 蘋洲书院内部展陈大纲
六 潇湘无尘:“潇湘文化”展陈大纲
书生意气到潇湘(代后记)
序言
“萧湘”有深意,张衡诗“
欲往从之湘水深”,江总诗“
湘水深,陇头咽”,刘长卿
诗“日暮潇湘深”,屈大均诗
“萧水深,湘水深,双双流
出逐臣心”。
“潇湘”有清意,陈子昂
诗“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
源”,元结诗“不恨湘波深,
不怨湘水清”,韩愈诗“湘水
清且急”,刘禹锡诗“南游湘
水清”,梁章钜诗“三湘贯南
楚,潇湘最所称。空江有何
好,冷然惟一清”。
“潇湘”有远意,所谓“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碣石
潇湘无限路”,“还将远意问
潇湘”
“潇湘”成为文学艺术意
象,由来已久。但是“潇湘”
又模糊而泛在,词频很高,
其实不能把捉。
“潇湘”二字,古雅之极

“潇”“湘”均发清声。“潇”
“箫”均从肃得声,“潇”字发
音最清,其清如箫,其声肃
肃。古文“潇”字又作“肃”,
其字从水,为水名,即潇水
的专名。《说文解字》:“
潇,水名。”又云:“浦,深
清也。”《水经注》:“潇者
,水清深也。”
潇水实为古代第一清澈
江川。晋罗含《湘川记》:
“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石,如樗蒲矢,五色鲜明,
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
是纳‘潇湘’之名矣。”元辛文
房《唐才子传》:“潇水出
道州九嶷山中,湘水出桂林
海阳山中,经灵渠,至零陵
与潇水合,谓之‘潇湘’,为
永州二水也。清枇一色,高
秋八九月,才丈余,浅碧见
底。过衡阳,抵长沙,入洞
庭。”
韩愈说,湘南之地多清
淑之气,蜿蝗扶舆磅礴而郁
积,其水土之所生,神气之
所感,意必有魁奇、忠信、
才德之民生其间。刘再锡说
,潇湘间无土山,无油水,
民乘是气,往往清慧而文。
“湘”字从水从相。“相”从
目从木,解为“省视”。省视
一定要是林木。《说文》引
《易经》云:“地可观者,
莫可观于木。”
“省视”,古人有特指的
概念——《观卦》。《观卦
》卦象为国,坤三下,異三
上。坤为地,巽为木,故卦
象解为地上之木。《观卦》
卦辞曰“观国之光,利用宾
于王”,象辞曰“观国之光,
尚宾也”。此言观赏一个邦
国的礼俗文明景象,在这件
事情上,重要的是让宾客受
到尊敬。“观光”一语,出典
于此。
而《鄂君启节》铭文中
的“湘”字,水部是写在“相”
字下面的,就最生动。“湘”
字的含义赫然就是:乘舟于
水上,观光树木,观光邦国
,观光礼俗,观光文明。“
潇湘”的语义即可翻译为—
—乘舟于清深之水而观光。
予来潇湘益久,日居二
水之会,可谓十八年潇湘上
寓客(宗稷辰自署“十三年
潇湘上寓客”),以为潇湘
意象有四大文化基因,即四
大信息密码。
一 潇湘意象之《渔父辞

“潇湘”一语,出处极古
。《山海经》载“潇湘之渊”
“潇湘之川”“潇湘之浦”,《
淮南子》佚文载“弋钓潇湘”
“躬钓潇湘”,汉桓谭《新论
》佚文载“潇湘之乐”,晋王
子年《拾遗记》载“潇湘洞
庭之乐”。
潇湘首先是水名,于是
有三间大夫游于江潭,行吟
泽畔,作《渔父》。《渔父
》通篇都讨论一个“清”字: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
醉我独醒”——清醒。“新沐
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清洁。“安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清楚。“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清
白。“沧浪之水清分,可以
濯吾巡”一清净。屈原“有博
通之知,清洁之行”,“唐忠
贞之质,体清洁之性”,宋
神宗元丰六年(1083)封
届原为忠洁侯。
屈原与渔父,代表两种
选择:要么清白地结束,要
么做一个隐居的智者而逃离
这个世界。
屈大夫之清,一如潇湘
的深清,而渔父的超脱,也
引出了极多的同情者。由屈
原、庄子的同题篇章《渔父
》,衍生出了乐府歌行的〈
渔父歌〉渔父词》,又衍生
出了《钬乃曲》,又衍生出
了《渔翁》以及《渔家傲》

渔父、渔舟、弋钓诸元
素的加入,丰富了“潇湘”意
象的内涵。人、水、舟、鱼
,在此构成了四大关系。
鱼——鱼寓意着收获,寓
意着利益,但鱼也是可爱的
生命,鱼也有自己的快乐,
而且鱼也有自己超然、轻盈
的美态:“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况且
渔利也并非可以无限地获取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水——水是伟大的,水的
好处数不胜数。水是宇宙的
本原,古人说天一生水;水
是智慧的源泉,古人说智者
乐水。水是“上善”,而人类
应当止于“至善”。水具有自
净的功能,清洁无瑕,“美
哉水乎!其浊无不涂,其清
无不洒”;水有利于万物,
却不与万物相争,“润万物
者,莫润于水”。水能够藏
污纳垢,包容一切的善与恶
。水平,可以为鉴,以正衣
冠。水柔弱,而能以天下之
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行舟水
上是愉快的,但也是危险的

舟——舟是水上交通工具
,刳木为舟,以济巨川。但
工具也并不一定要用来急功
近利。舟不一定很大,有时
可以是“一叶扁舟”。舟船漂
浮在水上,比车马轻松自由
,古人因此便说“泛舟”。泛
舟的最高境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