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北漂作家,到隐居山林的茶农,古清生的身份转换,缘于对大自然的钟情。神农架以难以数计的花朵、果实、鸟羽、兽鸣召唤他,以“一片绿的光”诱惑他,他跨上摩托车,从北京长驱1700公里,成为森林的正式居民。 居住在神农架林区红举村,有时候,一个星期见不到一个人。在幽寂的森林深处,种茶炒茶,种玫瑰制作花露,采集野果酿酒,在厨房研究烹饪。或者,循着雪地足印追踪野兽,俯身山岩听流淌的泉音,攀缘至垭口拍摄蓝色绿绒蒿……每一种植物都清新可人,每一种动物都朋友样亲切。开门即是的广袤森林,给予他人生的散淡从容、丰盈纯粹。 “我的耕读生活比过去的人生丰富了无数倍。” 有了这样的生活,便有了这样的文字——将森林的绿意移至纸上。 作者简介 古清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作家中的一个另类,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车评论写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 古清生,客家人。祖籍江西,出生在湖北。学地质出身,曾从事地质勘探、宣传和专业写作等公职。1994年辞职到北京从事自由职业写作,成为独立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他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将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 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二十余部。 散文:《男人的蜕变》《漂泊者的晚宴》《风中的身影——古清生自选集》《比路还长的日子》《左烧烤右煨汤》《美食最乡思》《鱼头的思想》《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味蕾上的南方》《食在江湖》《徘徊的鱼》《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长篇小说:《追杀索罗斯》《把我寄出去》《2038》 纪实文学:《高危地带》《黄河弯黄河长》《金丝猴部落——探秘神农架》《漂泊北京——流浪作家进京的自白》 政论集:《中国可以说不》《中国还是能说不》(与人合着) 目录 序 在森林 第一辑 森林给我一个梦 听山 雪 夜的幽光 天降龙湖 寻熊 林中的两个吃货 蜜蜂家园 那一年冬雪 自然醒 骤冷 神楚 石槽河 山居十年 第二辑 我是一个道地的山民 很久 红举村 河畔那片蓝色花 云是我的心情 种香菇 陶渊明是个左撇子 左手还年轻着 鬼是什么东西 门 正宗辛酸 树的报复 八树汤 等待春暖花开 立春 森林的滋养 第三辑 鸟语花香,野兽鸣叫 短章Ⅰ 世界只有植物 从水晶兰开始 奇竹 种竹孤独的小个子银露梅 山楂树 水边的枫杨树 短章Ⅱ 叫成一个繁华的森林 雪地追踪 鸟自画 佩剑者红嘴蓝鹊 相濡以沫 围困当归的蚂蚁搬家了 亨利进山记 第四辑 我的酒是森林的荣耀 森林中有许多酒 神农露酒 红薯 牛 酱煸重阳菌 鱼子捞饭 蒲芽鲫鱼羹 年猪 序言 有时候站在院子中央, 白亮的阳光从天空砸下来 ,鸟雀啼鸣,细小的风翻 动森林的树叶。我站着做 白日梦,这是哪儿啊?我 怎么活在这个地方?四面 森林,东边山脚一条蜿蜒 公路,西边山脚一条清澈 的小河,南北断续有一些 田地,生长玉米或者土豆 。森林繁茂的树木仿佛从 四个方向扑来,又如向四 个方向逃走。 已经很久了,偶尔睡梦 中行走在长安街,或者是 乘坐北京的地下铁,还有 时候梦见长江。我在神农 架森林中遇到兽类,梦里 会出现森林笔立和倒伏的 大树、绞缠的藤类、长满 苔藓的浑圆的岩石。 活在森林,听见风声雨 声鸟雀声和昆虫声,以及 鸡鸣犬吠和河流的冲刷声 。离世界很远。在葡萄藤 爬满窗户的陋室写作,或 登上茶山劳动。极其简单 地活着。偶尔问下农友的 收成,如果在路上遇见农 友——我们不常相遇。 读点书吧,读得很慢, 跟做学问无关了。我也不 去想什么人生的价值。每 天喂两次狗子,喂三次鸡 子,间或喂一次鱼。 唯一让我感觉尚在人间 的,是在厨房研习菜肴。 种的菜少,山上的野生菜 很多。今年发现了牛膝菊 的食用价值,清炒下汤甚 佳。艾根汤能祛湿,我将 它做成了产品。洞藏柿子 醋和土蜂蜜凉拌黑木耳, 制作冷面,让我感觉回到 凡间。 一天又一天,我肯定会 老,从容地老,不愿焦虑 地老。森林中的树木跟我 一样,即便冬雪满枝头, 白茫茫冻伤麂子的鸣叫, 春光普照时迎风摇摆,又 是一树青葱。 导语 本书收录了作家古清生在神农架森林生活期间写作的散文随笔,内容关乎植物、动物及农耕生活。在幽寂的森林深处,他种茶炒茶,种玫瑰制作花露,采集野果酿酒,在厨房研究烹饪。或者,循着雪地足印追踪野兽,俯身山岩听流淌的泉音,攀缘至垭口拍摄蓝色绿绒蒿……每一种植物都清新可人,每一种动物都朋友样亲切。开门即是的广袤森林,给予他人生的散淡从容、丰盈纯粹。他的文字充盈着大森林的绿意和恬淡趣味,温暖治愈。 精彩页 听山 有的山让人绝望,近在眼前,却难上去,一种永世不可抵达的雄姿和距离。我站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产生了这种感觉。白雪的山体在阳光下闪耀圣洁的光芒,可以仰望,只能仰望。念青唐古拉山的脚下,海拔已经有5100米,地名叫当雄。 翻过垭口,来到纳木错的水边。从这里看,蓝天上一座念青唐古拉山,清水下一座念青唐古拉山。 转过身来,我去青海贵德拉脊山,它属日月山的支脉。这里一年有七场雨,所以海拔3800米的山坡上还种植着青稞。七场雨刚好卡在播种、发芽、出苗、壮苗、拔节、抽穗、灌浆的生长节点。 拉脊山给我以梦呢。拉脊山主体由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火山岩系组成,厚达万米。藏族人认为,拉脊山是雄鹰不能飞越的地方。这里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放眼望去,群峰错落,山脊绵延。 峭崖式丹霞地貌,阳光倾泻,山体泛起神秘的光芒,如凝固的烈焰。又有靛青的山体,仿佛燃烧熄灭。赤红的山体,间有灰色和橙色条带。当地人告诉我,从前,天上有十颗太阳,后羿射日,射下九颗,其中一颗落在了贵德,埋在拉脊山厚土之下,所以山体被烧成赤红。后羿射日的故事像希腊神话,唐代成玄英注释《庄子·秋水》时,引用古本《山海经》:“羿射九日,落为沃焦。”据说,《格萨尔王传》也诞生在这里。 黄河从拉西瓦峡下来,在贵德盆地转一个大弯,进入一片宽大的水域。河畔生芦苇和柳树,白鹤在水上翔集,鱼儿在水里穿梭,清亮的黄河水泛着粼粼银光。拉脊山脚盛开格桑花。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很久的时间里,贵德藏在我的心里。诗人昌耀和他的地质队在此勘探时,写作了组诗《林中试笛》——这组诗远远没有他后来的《慈航》有名。我因为曾在地质队,对于地质队员的诗歌有偏好,一度带着《昌耀诗选》走南闯北——那些时间已经随风飘去。 去贵德河西镇扎仓山沟,看著名的扎仓温泉。在地质学界,关于扎仓地热田的形成有许多讨论。它在断裂板块构成窗口,地表水下沉接近地幔,且有放射性元素衰变加热水源,出露地表的温泉水温高达93摄氏度。藏族同胞认为,洗扎仓温泉可以治筋骨之痛。 从扎仓山沟下面往上走,远远地看见一条热气腾起的雾带,果然有藏族女子在温泉裸浴。前面有人路过,他们好像熟视无睹,没有停住脚步。裸浴的藏族女子也当人都不存在,她好像在眺望远方扎仓山的山头。 扎仓温泉的热水流动,腾起雾气。藏族女子在水中央,微风吹拂,揭起雾纱。她的头发编成辫子盘起,肩部呈棕釉色,线条优美柔润。一抹阳光映在乳房上,坚挺微翘的乳房饱满,泛起金属铜的光芒。风住雾起,她回到朦胧中。 朝温泉上游走,热泉从扎仓山沟的岩隙喷涌而出,一些男人拎着鸡蛋和玉米搁在泉水中煮。滚热的气浪腾腾。这是地心之泉么?走到一个土坡的坎下坐着,看那些人兴奋地剥鸡蛋吃。世界宁静,阳光弥漫赤红的光泽,溢升天空。 空气中传来咝咝的声音。天上没有动物,除了对面用泉水煮鸡蛋的人,再没人了,奇怪。俯身伏在地上听,咝咝声更清晰。这是地热在大地喷发?一定是。在有热泉的地方,水会有激越的活动。站起来,看到一截生锈的钢管,一端被一块圆钢板焊住,焊点锈蚀出一个洞,正咝咝地喷气。这是地球热的呼吸?我再度俯下身去,倾听地音…… 春天的时候,我在白台茶园剪枝。神农架高寒山区,茶园普遍实行春剪,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剪枝,五一前后萌发新芽。那天,太阳出来了,山上吹起小小的春风,暖融融。峡谷对面的山上,大片的落叶阔叶林的枝头,休眠芽渐渐打开,绽露微青浅紫的颜色。山桃花和樱花开放,一簇粉红一团洁白,春情萌动的样子。一霎间,好想扔下手中的剪茶机,到对面的山上俯身倾听。 我在神农架许多的地方听过山,官门山听得最多。官门山从前叫关门山,从外面进去要经过一线天,否则就得下河。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