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绪修复全书(17个对症下药的心灵处方)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德)乌多·贝尔//加布里埃莱·弗里克-贝尔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无比注重情绪,渴望每天都快快乐乐。只是每种情绪问题各有特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诱导其成长和修复。
被德国《图片报》誉为蕞著名情绪专家的贝尔伉俪,依据其30余年的治疗经验,全面盘点、深入剖析了大家熟悉或陌生的17种情绪。这其中既有快乐、悲伤、生气等常规内容,也有羞耻、好奇心、自我陌生等“不像情绪的情绪”。针对每种情绪的特点,作者分别用诗意的语言介绍了其基本内涵,立足现实生活进行了答疑解惑,并将操作指南倾囊相授。读者可以在真实案例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尝试按照作者传授的步骤,一点点见证情绪的自我修复与成长,生活得更有质感。
作者简介
乌多·贝尔Udo Baer,生于1941年。心理学博士(医学方向)、大学导师、教育家、治疗师、咨询师。1987年与妻子共同创立“积极治疗法”(therapie kreativ),旨在通过除语言外的其他途径(如舞蹈、诗歌和音乐)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此外,还是德国社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老年精神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赛诺集团尊严治愈基金会主席以及柏林教育研究中心所有者。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情绪与感觉
第1章 渴望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2章 (羞)耻感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3章 (负)罪感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4章 恐惧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5章 安全感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6章 攻击性情绪
攻击性情绪——荒芜的风景
生气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愤怒与恼怒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仇恨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暴躁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叛逆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讽刺、嘲讽、挖苦与刻薄
意义与情感格局,迷茫与困顿
攻击性情绪:建议与帮助
第7章 孤独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五种孤独
建议与帮助
第8章 尊严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9章 责任感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0章 悲伤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1章 同情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2章 忠诚、背叛和亲密感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3章 快乐与幸福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4章 好奇心、兴趣、激情、无聊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5章 爱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6章 嫉妒
意义与情感格局,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17章 从自我陌生到自在
意义与情感格局
迷茫与困顿
建议与帮助
第二部分 情绪语法
第18章 情绪遵循规则
规则一:情绪是没有尺度的
规则二:情绪不需要具体理由,只讲机缘
规则三:情绪具有多维影响
规则四:情绪从感知中消失——但依然存在
规则五:情绪是可以调换的
规则六:情绪包含并列关系
规则七:情绪往往是矛盾的
规则八:情绪形成的链条与风景
规则九:情绪有潜台词——阴影情绪
规则十:情绪会蒙尘
规则十一:有时情绪是被委托的
规则十二:情绪分为存亡性和日常性情绪
第19章 无情的故事
第20章 太多愁善感?太感情用事?
参考文献
序言
情绪与感觉,既不是不
足挂齿的小事,也非令人难
以启齿的尴尬事,但若将其
奉为通往福乐安宁的不二法
门,似乎也不妥当。情绪与
感觉是人类经验的核心尺度
。要想与环境相处融洽,离
不开情绪的帮助,并且情绪
会最大限度地使人变得快乐

一旦情绪与感觉缺席,
人将会举步维艰、事无所成
,一切都无从谈起。甚至无
法分辨作为辅助的感受和思
考——何以从心、何以由脑
,是发自内心,还是来自大
脑。正如神经生物学已证明
的那样,每一次感知,每一
个决定,每一番思索,都牵
涉到负责情绪的大脑区域。
在数学学科中一马当先的是
理性思维,那么请问你喜欢
数学吗?或者,害怕数学吗
?对数学学习是有浓厚的兴
趣还是怀有丝丝畏惧?两者
分别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
。将感觉和思维区别对待甚
至对立起来是愚蠢的,这两
方面都至关重要。
在这本书中,我们想给
情感足够的空间,我们希望
能帮助你在情绪与感觉的世
界中找到自己的出路,突破
壁垒开拓新的天地,从而丰
富你的体验。对自己的情绪
与感觉有更好的认知的人,
对自己和他人就会有更好的
理解和判断,从而有更多的
机会带领自身的情绪与感觉
过上幸福的生活。
人们在情感世界中也会
遭受痛苦,他们会陷入无休
止的悲伤和恐惧中,溺死在
永不枯竭的泪海。他们情愿
将多愁善感兑换成麻木不仁
。他们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恐
惧而对他人和生活失去兴趣
。重视情绪与感觉并为其提
供空间,也包括去应对那些
游走于其间的痛苦。这意味
着我们要跨进情感在生活中
为我们打开的各道未知之门
,其中喜忧参半,兼而有之
,而不是非此即彼。
我们将向你介绍17种情
绪和感觉。在每一章的第一
部分,我们会先诠释这种情
绪与感觉对人的意义和用途
,然后将其带入人类体验的
意义格局中去理解。因为没
有任何一种情绪与感觉可以
偶影独游。以悲伤为例,它
可能身边环绕着痛失所爱,
身后茕茕孑立拖着孤独的影
子,令人内心变得沉重,社
会交往减少。在情感的景观
中有高山也有低谷,有广阔
的平原,也有奔涌的河流。
只要你与我们比肩同行漫步
其间,肯定会惊喜连连。
我们也知道,人们可能
会迷失在这些景象中,他们
会感到困惑,并会进入情感
生活片面失衡的状态——不
是一味地投入太多,就是没
有足够的感受,并被迫面临
其情感生活中或激烈或寡淡
的一面。对此我们要留出空
间,这便是每章的第二部分
要讲的内容。紧接着,在标
题为“建议与帮助”的第三部
分,我们会针对遇到的情绪
方面的问题,给出处理建议

建议与帮助只是基于我
们多年的心理治疗和教育经
验给出的范例。我们称自己
的职业为“亲身创意理疗师”
,所谓“创意”,是因为我们
相信人们能找到创造性解决
方案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借
助新媒体提升自身工作;而
“亲身”,是因为我们的工作
以人的体验为准则。[此处
的“亲身”(Leib)一词与我
们日常意义上的身体不可混
为一谈,其词源是中古高地
德语的“lib”,意思是生机勃
勃而有所阅历的人。]
因此,我们知道每个人
的主观态度、个人经历以及
情感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去问三个人,爱对他们
意味着什么,会得到三个不
同的答案。建议与帮助对每
个人也是如此,不能生搬硬
套。情绪与感觉没有使用说
明,无关意识形态,彼此毫
不相干甚至恰恰相反,真要
遵循使用说明、恪守意识形
态准则来处理感觉的话,会
令人既不舒服也不快乐。而
我们所提出的建议与帮助,
是经过积累和沉淀的,是针
对每种情绪与感觉中最为重
要且持久有效的体验。正如
美食的滋味如何,需要你用
舌尖来体验,我们通过这本
书邀你置身于情绪与感觉的
自助餐厅,菜品17道,请随
意品尝,让它随着流淌于齿
间的滋味慢慢融化,才下舌
尖,又上心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
里所选择和介绍的情绪与感
觉只是代表,而非情绪与感
觉世界的全貌。这种不完整
似乎无法避免。诚然,你有
可能觉得某一种感觉或另一
种情绪对你来说更重要,书
中却不曾着墨,但这并不意
味着这些感觉对你而言不太
重要。书中的经验来自我们
以及我们接触到的人,并根
据每种具体的情绪与感觉对
人们的重要性进行了筛选。
而我们的接触范围往往是有
局限的。在2009年出版的
《情感ABC》一书中,我们
筛选并介绍了共计60种情绪
与感觉,但那仍然不是全部
。书中以访谈的形式“采访”
了各种情绪与感觉,使得我
们与它们之间的互动仿佛人
与人对话一样。如果你有兴
趣,不妨一读,你会遇到本
书中没有提到的许多情绪与
感觉。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致
力于《情感图书馆》系列书
籍的写作,至今已经出版了
12册,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些
,对其进行了总结、排序、
重组和拓展,增加了此前未
曾介绍过的新情绪及新感觉
。本书的写作即是基于这项
工作以及我们长期的心理治
疗经验,是在我们至今不断
遇到的新情绪与新感觉的层
面上打磨而成的。
要想认真对待
导语
贝尔伉俪被德国《图片报》誉为德国蕞著名的情绪专家,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情绪研究,并著有《情感图书馆》书系,本书为大成之作,集科学性与经典性于一身。
贝尔伉俪基于以往研究成果,通过筛选和考量,最终挑选了17种情绪作为本书骨架。这些情绪都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与之朝夕相处,却未能很好地捕捉它们,以至于每场情绪起伏对我们来说都像拆盲盒。作者用20余万字的细腻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剖析和处理种种情绪的方法。正如书中所言,“了解并善待自己情绪的人,才能过好这一生”。
精彩页
第1章
渇望
意义与情感格局
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那么我期许的既非财富
也不是权力,而是拥有希望的壮怀激荡;
我只想要一只永远年轻的眼睛,它焦灼地渴望着,
永远能看到其他的可能。
——索伦·克尔凯戈尔(Soren Kierkegaard)
我的心在胸中悸动,
它在苍穹下告诉我:
“这世上有一物,远胜一切喜悦和痛苦。”
这令我辗转反侧,
上下求索,
夜不成寐,
思慕不已。
—-马蒂亚斯·克劳迪乌斯(Matthias Claudius)
渴望是一种感觉,能够赋予我们行动力并驱使我们着手实施。它是我们生命力的一部分。渴望“要求人们积极投入,施展抱负。渴望令人无法忍受消极被动地像狗一样过非人的生活……”[布洛赫(Bloch),1985,扉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自己所构建的世界里。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许多因素都是由历史决定或由其他人预先设定的,还有一些因素受到我们自身的影响。由这两者构成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使我们满意还是令我们痛苦,无论生活中面临的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如此。但这个现实世界并不是决定我们生活经历的唯一因素。在现实世界以外,还有一个备选项,那是机会的天下、希望的世界。这个世界存在于我们的预想中,可能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我们的想象。然而这份憧憬、这种可能、这个备选项,对于推动和促进我们展开行动至关重要。一旦我们人类在想象中迷失了自我,希望的世界就会与现实世界脱节,从而失去根基、沦为空中楼阁。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如果不再预想其他的可能性,不去描绘内心的愿景,就会因为缺乏动力而不再做出改变,听之任之。
渴望催生行动,行动带来改变。即便是深埋于内心的渴望,也会使人心向往之而付诸实施,并且持之以恒,甚至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不过有时候采取行动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所改变。不为重塑生活,甚至不以改变生活环境或世界的某个方面为目标,而是保持劳作的状态,一味维持现状,埋头苦干。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我不停地干啊干啊,感觉自己就像转轮上的仓鼠一样。我做了那么多,却徒劳无功什么都改变不了。”由此可见,渴望不仅会促成行动,还会引发思考,让人探索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毫无变化一味地勤勤恳恳含辛茹苦,会逐渐蚕食个人的自我价值,从而使行动失去意义。然而,一旦有了渴望这个变化多端的小马达,用来鞭策人们行动的希望就会应运而生,从而让人更积极、活跃,也更有意义,通常也会更有价值、受到更多关注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渴望是一种基本的感觉,能够有所渴望是“打开未来,更确切地说,是展开了希望的维度”[博约世(Boesch),1998,第23页]。因为能够有所渴望是深植于内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值得每个人去挖掘,生命的活力会随着渴望的深入挖掘而绽放。正如弗里德里希.霍兰德(Friedrich Hollaender)的一首歌所唱:“每个人都需要一点渴望来获得幸福……”
伴随着对深埋于心的那份渴望的发掘,常常会有一些陈砖碎瓦重见天日,可能是曾经的心灰意冷,可能是一段丧毁之痛或失之交臂的经历,也可能是被埋藏起来的恐惧和羞耻。在黑暗中待得久了,猛地走到光亮处会忍不住眯起眼睛;一贯压抑内心渴望的人一旦想展示出他的渴望,开始也会害怕失望,并且羞于看到别人的反应。但这些是重新发现自身渴望的人必须经历的,无论是独自一人去面对,还是在朋友的陪伴下,或者在治疗师的支持下。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