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梦十夜》精选夏目漱石创作全盛期的代表作品四部,分别是《梦十夜》《心》《文鸟》和演讲稿《创作者的态度》,奇幻、人心、浪漫、理性,展现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不同面向。 其中,《梦十夜》曾连载于《朝日新闻》,由十则短篇故事组成,夏目漱石通过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境,描写了自己对爱情、友情、传统、艺术、西化等问题的深刻感悟,是近现代日本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奇幻文学,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度与广度。《心》是长居日本文学销量榜首位的作品,日本国民的必读书,夏目漱石以细腻的笔触,借人物独白描画了人性的晦暗与纯净,从中可窥日本文学的独特精神和美感。 散文小品《文鸟》和演讲稿《创作者的态度》则还原出小说之外,夏目漱石的情思与坚持。前者笔调清新自然,无限浪漫;后者是作为文学理论家的夏目漱石多年的观察、困惑与思索。 作者简介 宋刚,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MTI教研部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1部专著《中日近代文学比较研究》,译著《宫泽贤治童话集》《祈念守护人》等16部。曾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等日文翻译工作。在2014年APEC会议、2016年G20峰会、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上多次为中日两国领导人提供同声传译。 目录 梦十夜 心 文鸟 创作者的态度 序言 “万国文译”总序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 为媒介,描述外部环境与事 件、表达内心认识与情感的 重要方式。各国的文学经典 是世界共有的财富,但由于 语言文字不同,读者要理解 和欣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作 品存在障碍,这就有赖于翻 译这座沟通的桥梁。一百二 十多年来,外国文学经由翻 译大量引进中国,新思想、 新气象、新题材、新方法随 之而人,深刻影响了当时的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后,新 一轮外国文学的译入,再一 次迎合了思想解放的大潮和 广大民众的精神需要。“二 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外国 文学名著丛书”等一大批译 丛相继推出,为中国读者打 开了看世界的窗口,使之得 以穿越时空与过去的文学大 家对谈。与此同时,意识流 、现代派、魔幻现实主义等 文学流派和思潮也对中国当 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 文学。千真万确。但世界文 学显然不只是英美等大国的 文学。一百多年前,鲁迅先 生第一次译介世界文学的集 子《域外小说集》,当中就 有许多篇章来自俄罗斯、波 兰等东欧国家及北欧小国。 但是纵观近百年以及改革开 放以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可 以发现,我们关注的主要还 是英语和几个通用语种,而 对其他语种、其他民族的文 学关注不够。许多国家的文 学作品对中国读者来说还很 陌生,除了专门的学者,人 们很难说出许多非通用语种 的作家或作品。这对于中国 人民了解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领略不同文化的丰姿,沟 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 心,无疑是一种缺憾。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 科”建设重大项目“世界文学 经典译丛”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启动的。我们旨在推介 富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民族 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尤其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那些鲜 为人知的文学瑰宝。目前已 出版和正在筹划中的书目之 语种包括意大利语、丹麦语 、阿塞拜疆语、罗马尼亚语 、荷兰语、韩国语、马来语 、波斯语、尼泊尔语、僧伽 罗语、乌尔都语、斯瓦希里 语等,以及少量英语、日语 。这套丛书是开放的,将持 续吸纳新的语种、作家和作 品,以契合丛书名称里的“ 万国”之意。推进这一宏大 的文学翻译项目是北京外国 语大学发挥专业特色与学科 优势的使命,也体现出各语 种译者和学者“注重翻译, 以作借镜”的初心。 本丛书收录的作品,绝 大部分来自中小国家,它们 在本国拥有极高声誉,其作 者被誉为该国的“鲁迅”或“ 老舍”,但是在世界文学的 场域中处于边缘位置。对于 这类世界文学的“遗珠”,我 们愿意做一名“拾贝者”,让 它们在当代中国绽放光彩。 各国各民族的文学有赖于翻 译为其他语种的读者民众所 知悉,乃至成为世界文学经 典的一部分,对文化多样性 有着重要意义。丛书中也有 一小部分出自知名作家,如 狄更斯、夏目漱石等。他们 的作品被广为译介,有的作 品此前已有中译本。但语言 是不断发展的,读者的审美 需求也在变化,再好的译本 历时几代之后也有必要重译 。而且,经典著作必然有其 复杂性和深邃性,多译本可 以从不同视角诠释其内涵, 让其释放出深厚的内在力量 。 我们对入选译丛的作品 ,首先注重其文学意义,对 于该国该民族该时代而言, 有其特有的文学价值,并不 都是已经被确立为经典的作 品。文学翻译既是文本在空 间上的传播和时间上的传承 ,也是一种演绎和建构—— 这种打造“准经典”的选择就 更加考验出版社、编者和译 者的远见、洞察力和勇气。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对我们 这项工程的认可,以及对注 重多语种翻译、传承各国文 学的认真态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 开放的学习型民族,数千年 来一直从世界各国汲取文明 的精髓。中国历史上多次思 想、技术和文化的革命都伴 随着翻译高潮而来。通过翻 译,我们了解和学习他国经 验,也丰富和强大了自身。 希望“万国文译”丛书能让今 天的读者乐享、悦读,并为 文学翻译、文化融通、文明 互鉴贡献一份力量。 “万国文译”主编 2021年12月 导语 本书由著名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的四部作品组成,分别为《梦十夜》《文鸟》《心》和《创作者的态度》。其中《梦十夜》曾在1908年7月至8月连载于《朝日新闻》,夏目漱石通过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境,分别描写了他对爱情、友情、传统、艺术、西化等问题的深刻感悟,是近现代日本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奇幻文学,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度与广度。《文鸟》是夏目漱石的经典散文作品,亦发表于1908年。《创作者的态度》则是夏目漱石于1908年在东京青年会馆的演讲。 精彩页 第一夜 余曾梦见—— 余在枕侧抱臂而坐,面前女子神色恬静,仰面而卧,开口轻语道:“妾命不久矣。”再看去,是人青丝如长绢覆于枕上,螓首似软玉枕在发间。雪肤虽白却透丝丝红润,丹唇固美再添几许朱色,浑然不似将死之人。然女子仍是轻声道:“妾命不久矣。”其言语凿凿,余听罢也不由信了几分,遂俯首望去,问道:“怎会如此,命不久矣……”女子闻言,答道:“确是如此,命不久矣。”话语间美眸轻启,只见纤纤睫毛拥簇之下,目如墨潭,玄静幽深。自那“玄潭”之底,又鲜明映出余的身影。 余望向那一双黑眸,见其目光澄澈,心下又暗自生疑,便俯身至枕边状似亲密,连声轻问:“卿尚不至殒,应是无有大碍吧。”女子垂眸似睡,依旧轻声道:“命限已至,奈之如何。” 余遂又连声询问:“可能见我容颜?”女子闻言,不觉一笑道:“映于此处,妾自是见得的。”余默然,起身揣起手来,心下哀叹:终是回天乏术。 少顷,女子又言:“妾死后,愿君代为掩埋。请以珠贝掘墓,陨星为碑,再于墓旁守候。百年之后,必归来与君重圆。” 余只道:“百年为期,必待卿归。”女子那一双眸子,本是静若玄潭、风波不兴,闻言却倏地泛起波纹,离乱了余的倒影。眸光波澜渐起之时,似欲漫出之际,眼睑徒然垂下,空留清泪滑过,昭示着“芳魂已逝,佳人不再”。 佳人既殁,遂独出于庭院,取珠贝掘墓。贝面光滑而其缘锋锐,每掘土时,映冷月而耀清辉,沾湿壤而散馨香。半晌,墓穴既成,葬佳人于其中,覆细壤于其上,而珠贝间有冰轮垂辉。又取陨星置于墓前而为碑。余见其形圆润,窃以为谪尘之时,失其棱角。搬运托举之间,胸腹手足渐复暖意。 诸事毕,抱手坐青苔之上,远望圆石墓碑,暗道“此后百年当如是”。便如女子所言,见红日东升西落则为一日,少焉复见赤阳升落则又一日。 初时,余欲如此记日,然岁月悠悠不尽,日月往复无穷,终不能得。俯仰间,不知几度金乌西去,回望去,沧桑已过、百年无期。白驹过隙、石碑生苔,岁月无情流转下,余终是起了疑心。 心思浮动间,圆石下忽有花茎悠然扬首。其色微青,其姿曼妙,乘余思索间,便兀自舒了肌骨,展了腰肢,探了螓首至余胸前。茎端花苞斜陈,徐徐摇曳间倏然而绽。白华蓬然如雾鬓云鬟,百合馥郁似沁人心脾。是时,又有清露自天宇垂下,素百合承露而颔首,泠冷露附花而凝珠。余不觉俯首,于芳瓣默然一吻。抬首之时,心下有感而眺望远空,唯见晨星独耀。 方如大梦初醒,始觉“百年已至”。 第二夜 我曾梦见—— 是夜,自僧房退出,过长廊而回卧房。房中昏暗,仅一盏行灯逸出几丝朦胧微光,遂支起一侧膝盖半趺而坐,拨弄起了灯芯。霎时,指尖轻拢亮了灯火,火光摇曳绽了灯花,花开点点落了朱台,台上行灯映了满堂。 但见隔扇有画,乃是芜村(与谢芜村)的真迹。画中墨柳浓淡分明,远近有致。柳下渔夫斜戴斗笠,堤上行过,竟透出丝丝寒意。壁龛中,悬有“海中文殊”像。菩萨像侧又隐隐间自暗处飘来几缕残香。许是寺庙空旷少有人居,屋内屋外寂静森然,全无一丝生气。死寂之中,天井内映出绰绰圆灯幽影,抬首观之,摇曳间却似森森魍魉魑魅。 我支起右膝,左手卷起身下蒲团,将右手探了下去。摸索一阵便知“尚在原处”。暗自放下心来,又放下蒲团稳稳坐住。 甫一坐住,又不由想起那和尚的话。和尚说:“既为武士,何来不悟之理”,“迟迟不悟,有何面目自称武士”,“不过是渣滓罢了”。又哂笑道:“生气了不成”,“若不甘心,便拿出开悟的证据”。言罢便转向一边,再不看我一眼。真真岂有此理! 于是暗下决心,隔壁客厅座钟敲响前,必要开悟给那和尚看看。若能开悟,即再入僧房,取他首级!若不能,则留他一命。不过身为武士,那我非开悟不可了。 倘若迟迟不悟,便唯有自裁一途。受此大辱,岂能偷生?唯有一死,洗去污名。 思虑间,不觉将手伸向蒲团下,抽出一柄朱鞘匕首。手握刀柄退下朱鞘,甫一挥刀,就见虚室内凛凛然冷光乍起,掌心间森森然煞气涌现。遂将道道寒芒铸成刀锋一线,阵阵杀气凝为刃尖一点。恍惚间只觉这万般锋锐,尽皆被我囚于细如针尖的所在,无奈聚在九寸五分之尖端,淬出一点寒星。被这寒星一激,顿时心中便没了他念,直欲挥刀斩下。当是时,周身气血涌向右腕,掌中细汗沾湿柄端,仅剩嘴唇不住地冷颤。 忙“锵琅琅”还刀入鞘,将其夹在右腋之下,跏趺而坐——赵州曰无,何所谓无?我喃喃自语间,又忽地切齿道:“贼秃!”牙关紧紧咬死,一股浊气自鼻间涌出,躁热难耐。同时,颞颥阵阵抽痛,一双怒目圆睁,睚眦欲裂。 双目之中,映出悬轴,映出行灯,映出榻榻米,最后又映出那贼和尚的秃头!只见他咧开嘴角,似有阵阵嘲笑声传入我耳中。登时热血上头,心下怒吼:“贼秃安敢辱我!定要开悟,取你这秃驴的项上人头!”“无、无……”我口中念念有词道。然口中言“无”,却未必真无,仍有阵阵线香在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