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主编,国内该领域众多顶级专家参与编写,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室间隔缺损的基本理论、封堵器研制、介入治疗基本技术与操作技巧,以及精准、微创、个性化治疗的经验。 本书分为4篇,共20章。在详细介绍室间隔缺损相关基础理论,包括解剖特点、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病程、影像学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和造影)要求等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介入封堵治疗的基础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技术细节与技巧等,配以精心挑选的大量典型实例和疑难病例解析,分享编者的临床经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训与思考。同时,展示了目前国内介入治疗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具有启发性。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广大医师、进修医师、心导管室工作人员及相关科室的医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秦永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第六、七届心血管分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先心病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创始人之一。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委及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在国内外率先研制出三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2016年与企业合作研制出收放自如的左心耳封堵器,2019年获批上市。主编和参编专著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奖各1项。负责国家863课题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心脏的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心脏的位置、结构和毗邻关系 第二节 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心脏的间隔 第二章 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形态与传导系统的关系 第一节 室间隔的应用解剖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与房室传导系统的关系 第三章 室间隔缺损流行病学、遗传学与自然转归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的遗传学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 第四章 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的病程 第二篇 影像学技术 第五章 室间隔缺损超声诊断与术中超声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第四节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图解 第六章 心导管检查术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第一节 心导管检查术所需设备及器械 第二节 导管操作技巧与手法 第三节 右心导管检查术 第四节 左心导管检查术 第五节 心导管检查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第七章 室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心导管检查造影剂的选择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心血管造影操作技巧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的左心室造影分类 第八章 CT和MRI在室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第一节 CT在室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第二节 MRI在室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第三篇 介入治疗规范操作与经验 第九章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进口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节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第十章 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概况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相关理论与操作 第十一章 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及经典病例解析 第一节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第二节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并发膜部瘤的介入治疗 第三节 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第四节 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第五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病例 第十二章 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四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五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六节 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破裂的同期介入治疗 第十三章 外科术后室间隔残余漏的介入治疗 第十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室间隔穿孔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四节 室间隔穿孔的治疗方法 第五节 选择关闭室间隔穿孔的时机 第六节 室间隔穿孔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第七节 典型病例 第十五章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第一节 三种特殊类型室间隔缺损并膜部瘤形成介入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第二节 封堵器置入时保留导丝封堵室间隔缺损技术 第三节 封堵器回收困难的解决办法 第四节 流出道肌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的单中心经验 第五节 室间隔缺损并发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第六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常见严重并发症处理的单中心经验 第七节 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愈性闭合情况观察 第十六章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第四篇 创新与展望 第十七章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漂导丝过间隔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穿刺膜部瘤壁建立室间隔缺损封堵的轨道 第三节 经桡动脉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第四节 应用导引导管双导丝交替并进解除缠绕腱索的技术与方法 第五节 导丝逆向通过室间隔穿孔和单轨道封堵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第六节 保留导丝技术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完全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第十九章 食管超声引导下的经胸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 第二十章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第一节 我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概况 第二节 我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