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比较政治学的视野探讨政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政党政治发展对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强调政党政治研究中的治理取向,在国家治理研究中引入政党视角,从而打破以往把“选举民主”作为观察和评价政党政治唯一或主要尺度的局限,在比较政党政治研究中提供一个以国家治理为中心的问题视角。 本书各篇论文作者都是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研究论题紧扣当代政党政治的最新发展动态,如关于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研究等,观点、材料、数据、视角和方法新颖独特。除精选的论文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综述和学术讲座纪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的学者包括很多国内外知名学界大腕,可谓精英云集,精彩纷呈。 本书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政治发展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一辑。 作者简介 郭定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杜克全球社会政治态度调查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教授。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9)和东京大学博士学位(2002)。兼任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现代中国政治、现代东亚政治与国际关系。出版“多元政治》等学术专著四部;主编与合著“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等著作十余部;合作翻译著作“腐败与反腐败》“战后日本政治的轨迹》两部。发表中文、英文和日文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一、课题成果精选 国外比较政党研究的前沿理论评析——基于对英文期刊《政党政治学》的分析 当前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评估与世界政党政治景气指数构建 多族群国家族群治理中的政党体制制度化——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比较研究 “摇摆国家”的民主倒退与世界政治的走向——以21世纪初以来土耳其威权复兴为中心的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黄杰 曾泽栎 在温和与激进之间——伊斯兰政党的政治行动嬗变研究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权力分享与治理——一基于贝宁与肯尼亚的对比分析 南非政党政治和国家治理研究 发达民主国家的选举公正问题与政党政治极化——基于对美国选举过程的考察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二、学术会议综述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化与治理 罗马:旧共和与新君政——第三届“复旦一政治思想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政党与善治:国际比较的视角——第二届“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 “公共行政:背景与创新”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党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建构、历史透视与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政党研究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三、学术讲座纪要 乔尔·米格代尔教授主讲“创造美国公众性” 查德·弗兰德斯教授主讲“美国大选的合法性” 黄诗朗博士主讲“谁认怂了?首脑外交中的意志投射” 卢多·沃尔特曼教授主讲“中国科研绩效评估:文献计量视角” 约翰·沃尔什教授主讲“科学研究的组织病理学:分工与撤稿” 陈思德教授主讲“不止一个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的诠释之惑与鲜闻之义” 施罗德教授主讲“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与财政结构” 公婷教授主讲“控制腐败:概念、方法、趋势” 公婷教授主讲“行政价值观与伦理困境:比较的视野” 威廉·拉佐尼克教授主讲“美国公司金融化:一场新的政治辩论” 郎荣吉教授主讲“中国与南亚:变化中的地区动态、发展与权力博弈” 理查德·卡茨教授主讲“西方政党政府走向何方?” 李骏怡副教授主讲“善治与创新:海峡两岸高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何俊志教授主讲“通向现代选举的主要道路” 贾斯廷·布洛克博士主讲“人工智能、自由裁量与治理” 张云副教授主讲“新时代中美日三边关系:新动态与新认知” 黄娴博士主讲“21世纪中国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的改革与发展” 林秀光教授主讲“水利与水电系统的博弈:三峡工程的历史和决策过程” 刘军强教授主讲“怎样应对即将到来的医保赤字:基于精算模型的医保基金财务前景与政策干预效果分析” 汪昱廷副教授主讲“中国在阿联酋:‘一带一路’及其在阿拉伯湾的影响” 荒木胜教授主讲“仁爱、正义与国家: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对话” 辛道辙教授主讲“东亚的民主实践” 张小玲教授主讲“中国公共外交多种模式的发展” 周光辉教授主讲“整合改进:多元现代性视阈下的中国道路” 河村有介助理教授主讲“埃及的福利体制改革” 蒲晓宇副教授主讲“中国再定位:全球秩序变动中的地位信号” 卢坎·威伊教授主讲“白人认同和美国民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