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癌症的深度科普之作,作者菠萝曾是抗癌药物研发一线科学家,以通俗流畅又略带俏皮的语言多角度解读癌症真相、解惑关于癌症的传言、解说新闻中的癌症故事。
没有虚言,只有实证,不是“养生秘籍”,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癌症生物学”,让普通大众也能轻松读懂。
从科学原理到个人体验,从历史经验到癌症前沿,介绍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知识,引导读者理性面对众病之王,看懂癌症,愉快生活。
癌症冷酷,但真诚而靠谱的科普书却是暖人心的!
致敬生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癌症真相(附防癌周历医生也在读)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李治中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癌症的深度科普之作,作者菠萝曾是抗癌药物研发一线科学家,以通俗流畅又略带俏皮的语言多角度解读癌症真相、解惑关于癌症的传言、解说新闻中的癌症故事。 没有虚言,只有实证,不是“养生秘籍”,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癌症生物学”,让普通大众也能轻松读懂。 从科学原理到个人体验,从历史经验到癌症前沿,介绍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知识,引导读者理性面对众病之王,看懂癌症,愉快生活。 癌症冷酷,但真诚而靠谱的科普书却是暖人心的! 致敬生命! 作者简介 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顶尖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著有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技部2016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目录 癌症是什么 癌症和肿瘤 什么导致了癌症? 癌症如何导致死亡? 癌症为何如此难治? 从人类社会角度来认识癌症 癌症的预防 癌症筛查,到底查什么? 癌症预防,需要学习日本 防癌体检中的数学:为什么那么多的虚惊一场? 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吗? 关于吸烟的5个冷知识 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癌症? 应该打宫颈癌疫苗吗? 抗氧化剂真能防癌吗? 为什么有人生活习惯很健康,却得了癌症? 癌症治疗,现在和未来 化疗到底有效吗? 癌症治疗最大的困难:抗药性 放疗,杀敌一千,自损X百 药物的三次革命 负负得正,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CAR-T,治愈癌症新武器 谋财害命,警惕骗人的免疫疗法 癌症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那些坊间关于癌症的传言 个子高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经常熬夜,会不会致癌? 拼命工作会累出癌症吗? 转基因食物致癌吗? 中医能治癌症吗? 酸性体质致癌吗? 高大上的防癌体检靠谱吗? 癌症会传染吗? 日常生活中哪些辐射致癌? 高温治疗癌症是怎么回事儿? 甲状腺癌暴发,还敢补碘吗? 富人癌,穷人癌 雾霾和肺癌,到底什么关系? 爽身粉致癌吗? 牛奶致癌吗? 儿童白血病是装修引起的吗? 害死年轻演员的是谁? 大家为什么会被“大师”忽悠? 癌症不是绝症 离家出走的患者,刺痛我们的心 美国“抗癌登月计划”,到底想干什么? 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 自己身边的故事 研究癌症新药的科学家得了癌症怎么办? 菠萝的骨髓捐献笔记 参考文献 参考网站 后记 序言 非常高兴受到治中的邀 请来给《癌症真相:医生也 在读》这本书作序。 我非常欣赏作者作为年 轻科技工作者所体现出的科 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想把 这本书推荐给想了解癌症背 后科学的人,无论是患者、 家属、科学爱好者,还是医 生和科研人员。 癌症的科普不容易,一 方面因为癌症是非常复杂的 疾病,讲清楚很难,写出来 容易枯燥;另一方面是因为 癌症领域科研进展非常快, 每天都有很多新内容,如何 把其中的精华准确提炼出来 介绍给大众,需要很高的科 学素养和判断力。治中这本 书是中国少见的将科学性和 可读性结合得很好的科普书 籍。听说治中的文章在网上 被誉为“史上非常强的癌症 深度科普”,虽然有些夸张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读者 对这类科普文章的渴望和对 作者的欣赏。 我想说明的是,这本书 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癌症预防 、各种治疗方法和各种流言 背后的科学背景,避免大家 因为不了解而恐慌。每个人 的癌症都不一样,科普书不 能指导大家就诊,更不能代 替临床医生的专业意见。虽 然作者是癌症生物学和制药 方面的专家,但并没有长期 在临床工作的背景,书中有 些说法难免把握得不是特别 准确。如果书中内容和医生 意见有了矛盾,请还是相信 自己的主治医生。 医学作为整体,不只是 一门科学和技术,还包含着 人文精神,尤其是与人沟通 的艺术。把更多的疾病知识 真诚而透明地传递给大众, 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大 有裨益的。而这就要求优秀 的医生和科学家,除了做好 本职工作,还应积极参与各 种形式的患者教育和科普活 动。我希望能有更多医生或 科学家能读到这本书,并从 中找到灵感,做一点事情。 帮助建立并巩固患者和社会 对专业医务人员的信任,是 所有人应该努力的方向,也 是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是以为序。 曾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导语 全网获奖多,口碑好、销量高的癌症科普书。 癌症真相(新版)更新50%内容: 1、知识与时俱进。随书赠送《防癌周历》手册。 2、更加系统化,给读者更需要的科普知识和人文关怀。 3、增加彩色漫画,大开本,阅读体验更好。 4、语言依旧诙谐幽默,可读性更强。 没错,作者就是上脱口秀大会的那个菠萝博士。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 后记 我从读书开始,最大的 爱好就是尝试把复杂的科学 问题简单化,让其他人能听 懂。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职业理想是当老师。 到药厂工作以后,虽然很喜 欢学习药物开发过程,我时 不时仍然思考自己是否更适 合回大学当老师。直到意外 开始写癌症科普文章,让我 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 好的途径来满足我的爱好。 不仅如此,写科普文章 本来算是“不务正业”,但越 写越觉得对自己本职工作其 实非常有帮助。这个过程促 使自己去做了很多调查,读 了很多文献,了解到很多以 前只了解皮毛的东西。靠业 余时间写科普文章,来提高 自己的专业技能,是我万万 没想到的。所以,如果大家 喜欢做什么东西,就去做吧 ,也许会无心插柳呢。 希望自己这本书能实现 两个目的:第一,帮助对癌 症感兴趣的人了解疾病;第 二,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加入 科学传播的行列。 这本书能够完成,需要 感谢非常多的人: 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有时码字太投入,家里其 他事儿就忽略了。 感谢李南欣博士、贾咏 博士、张洁熹博士、王昆博 士、周舟女士提供或者共同 写作的文章。 感谢蒋浩、图南夫妇, 还有三乖绘制的优质插图。 感谢唐同学、端端和周 优帮忙给文章润色。 感谢所有在癌症领域奋 战的前辈,我的所有文章都 来自你们的工作。 感谢“奴隶社会”的一诺 师姐和华章师兄,是你们让 文章开始传播。 感谢“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的清华生物系校友郭霆、 周优、祯科,很高兴大家一 起搭建起了这个有价值的平 台。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 尤其是胡洪涛和王华编辑在 选题、书籍题目、文章内容 上面的修订指导。 感谢所有热心的读者的 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反馈我 都牢记于心。 为了更好地分享知识、 传播科学,我和小伙伴们运 营着两个微信公众号,分别 是讲癌症科普知识的“菠萝 因子”,以及关注重症儿童 ,包括患癌儿童的“向日葵 儿童”。希望大家关注,把 信息传播给需要的人,也欢 迎联系我。 本书,献给我的妈妈。 精彩页 癌症和肿瘤这两个词经常通用,一般情况下也确实没太大问题。一定要纠结的话,这两个词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从科普角度,肿瘤的属性是“固体”,而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良性肿瘤不是癌症,被绕晕了吗?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更简单直观: 癌症=恶性实体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癌症=不存在 这俩在英文中也是有区别的,肿瘤的英文是tumor或者tunlour,而癌症的英文是cancer。说起cancer这个词,喜欢研究星座的各位应该不陌生,因为巨蟹座的英文就是cancer!巨蟹座同学们,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癌症和巨蟹座居然使用同一个名字?关键是这俩名字有联系吗?还真是有的。 cancer作为癌症名字来源于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传奇医生,号称“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传说中,某天希波克拉底在观察一例恶性肿瘤的时候发现肿瘤中伸出了很多条大血管,看着就像螃蟹的腿一样,于是他就用希腊语里的螃蟹“caricinos”来称呼这种疾病,在英文里面就是cancer。所以,癌症说起来也可以叫“大螃蟹病”。 有意思的是,几乎和他同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也出现了中医重要奠基人物——扁鹊。中西方现代医学几乎同时起源,却各自发展,到后来更是渐行渐远,形同陌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在不少人又在致力于把中西医学理论实践统一起来,值得大家关注。 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基因?污染?饮食?抽烟?都不是,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2013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两点:第一,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就呈指数增长;第二,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从患病年龄来看,绝大多数大家熟悉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都属于老年病!小孩也可能得癌症,但他们的癌症类型很特殊,和成人的完全不同。比如儿童白血病常见,但几乎没见过小孩得原发性肺癌、直肠癌的。 因此,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控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都不能逆转。为什么苍蝇很少得癌症?因为它们寿命很短,还没来得及得癌症就已经死了。而宠物猫、狗都会得癌症,原因是在人类的爱护下,它们的寿命可以长达10多年,甚至20多年,相当于人的70~100岁,因此后期得癌症的概率比较高。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每个人体内有两万多个基因,已知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有几百个,这些致癌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基因为什么会突变?什么时候突变呢?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都会产生突变,但是绝大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对癌症发生不产生影响,因此癌症仍然是小概率事件。那细胞什么时候分裂?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 我自己总结的简单数学公式: P=abcd式中,P为癌症发生概率;a为细胞分裂次数;6为每次分裂产生突变基因数目;c为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d为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失败概率。 在这个公式中,c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完全是个概率问题。每个人得癌症概率不同,关键是a、b、d3个数字不同。绝大多数和癌症相关的因素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推导和解释。 人活每一天都伴随着大量的细胞更新,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a数值变大;同时岁数越大,免疫系统越弱,对癌细胞清除能力减弱,d数值变大。 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后需要修复,而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器官长期慢性损伤,会导致组织反复修复,细胞分裂次数a变大,就容易诱发癌症。虽然很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急性症状,但乙肝病毒会缓慢、长期地伤害肝细胞,导致反复的肝细胞“死亡一分裂”循环,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患肝癌。类似的道理,吸烟或空气污染损伤肺部细胞,因此长期吸烟或重度雾霾容易致癌;暴晒损伤皮肤细胞,因此经常晒伤皮肤者容易患皮肤癌;吃刺激性或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因此长期吃过辣、过烫或污染食物会增加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生率,等等。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