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原著第3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格伦·O.加伯德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入门读物,书中对于共情、治疗联盟、潜意识、防御、移情、阻抗等核心概念,对于治疗的开始、过程与结束,以及对于边界、伦理和督导等重要议题,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而且书中新增了2个治疗案例视频,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治疗原则。本书非常适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以及精神科医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格伦·O.加伯德(Glen O. Gabbard),医学博士,布朗精神分析基金会主席,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贝勒精神科诊所主任、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精神病学教授。 目录 第1章 核心概念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核心概念 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评估、适应证和概念化 评估 适应证 心理动力学的概念化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心理治疗的具体细节:开始 实践中的考量 边界和框架的议题 网络中的边界 费用 礼物 保密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治疗性干预:治疗师该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中立、匿名和节制 治疗师的干预 移情的多重特质 非解释性干预 性别组合与移情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目标和治疗作用 目标 治疗作用的多种模式 神经科学的贡献 促进治疗改变的技术策略 治疗师对疗效的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处理阻抗 付诸行动与治疗内付诸行动 对意识到移情的阻抗 性格阻抗 逃入健康 迟到和缺席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梦和幻想在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梦 幻想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反移情的识别与处理 投射性认同与反移情活现 反移情的处理 各种各样的反移情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修通与结束 促进心智化 僵局 结束治疗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督导的运用 督导的材料 督导联盟 督导中的界限问题 督导中的常见问题 从督导到向顾问咨询师寻求指导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评估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核心胜任力 心理治疗胜任力领域 最理想的经验 评估的方法 总结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石头房子 序言 大多数接受心理动力学 心理治疗的患者渴望被倾听 、理解、认可和被认为是独 特的个体。他们也可能会觉 得“某种东西”在困扰着他们 ,并给他们带来痛苦,但他 们需要一个治疗师来帮助他 们识别“某种东西”是什么。 心理动力学方法非常适合满 足这类患者的需求。2004 年和2010年出版的这本基 础读物的前两个版本已被证 实在精神科住院医师和其他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中很受欢 迎,包括心理学家、社会工 作者、有执照的咨询师、护 士等,并被作为实践心理动 力学治疗的开端。在第3版 中,我延续了让初学者学习 心理动力学方法基本特征的 传统,同时也让他们挑战以 高度精细的方式思考患者的 复杂性。 本版的每一章都经过了 修订,以反映该领域的进展 和与动力学治疗实践相关的 新数据。尽管曾经有一段时 间,心理动力学治疗非常需 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实 证检验,但最近,证明心理 动力学治疗有效性的严谨试 验的出版量显著增加。支持 这种方法的实证文献已被添 加到第1章“核心概念”和第2 章“评估、适应证和概念化” 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普遍 存在的短信、电子邮件、社 交媒体和其他网络通信等方 式,也使得有必要在第3章“ 心理治疗的具体细节:开始 ”中增加关于框架扩展的材 料。 我对本书的每一章都做 了修改,以反映动力学治疗 实践相关领域的进步。我还 对第1版中涉及的理论和技 术问题进行了补充阐述。作 为一名治疗师,我仍在不断 成长并以各种方式修正我的 想法。上述修订之处反映了 这些修改。 这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 是我每周在贝勒精神病诊所 案例研讨会上与所有主修心 理健康专业的受训者工作的 经验积累而成的。每周三上 午,一名受训者会提出一个 在心理治疗中遇到的临床问 题,作为传授良好治疗技术 原理的温床。我没有规定要 涵盖哪些主题,而是让每次 案例研讨会都针对学员们正 在努力解决的困难。这种方 法让我了解到很多新手治疗 师所经历的常见困境以及他 们作为学生的需求。我试图 在编写这本教科书时考虑到 这些困境,以便初学者能够 感到案例以及案例所说明的 原则能直接适用于他们的学 习经验。我写这本书时也考 虑到了培训主管,希望他们 会发现我关于胜任力评估的 想法对他们的培训项目有助 益。 任何简短的文字都不能 全面地涵盖复杂的治疗。因 此,我在第1章中对理论原 则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建议 读者参考我的配套文本《动 力取向精神医学(第5版) 》(Psychodynamic Psychiatry in Clinical Practice, 5th Edition, Gabbard 2014),以更详 细地讨论动力取向精神病学 的主要理论模型和治疗特定 疾病的方法。同样,这本书 也需要配合授导式教学和每 周的督导。长程心理动力学 心理治疗是一门需要强化教 学和经验的艺术,只有通过 这些额外的训练方法,人们 才有希望能胜任这种治疗的 实践。 在第三方侵犯心理治疗 关系隐私的时代,对空间的 考虑阻碍了对心理健康融资 或长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实践 的内在问题的讨论。尽管用 于精神疾病治疗的资源总体 上正在减少,但仍有大量患 者继续寻求一种长期的治疗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他们 可以在保密的专业关系中感 到被理解。此外,在长程心 理动力学治疗实践中学到的 原则——共情、治疗联盟、 无意识的意义、移情、阻抗 和临床医生反移情的影响— —更普遍地适用于精神病学 的所有治疗,包括住院精神 病学和医学检查。 虽然动力学治疗也可以 在团体、家庭或联合治疗以 及在儿童青少年中进行,但 我将本文的重点限制在成人 个体治疗的长程心理动力学 工作上。冒险进入其他领域 也许会超出我工作能力的边 界。我也省略了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相结合的讨论,因 为这个主题太广泛了,无法 在本文的“附录”中涵盖。 然而,即使对成年人进 行个体的长程心理动力学治 疗,治疗本身也是高度多样 化的。一个人接受培训的理 论方向可能会决定治疗师对 患者困难的概念化和实施治 疗干预的方式。此外,治疗 师的个性也给所进行的治疗 打上了特殊印记。因此,不 可能在一本书中涵盖长程心 理动力学治疗的所有方法。 本书描述的方法借鉴了几个 理论模型,反映了当今领域 的多元化和我自己对这些不 同概念框架的整合。本书教 授的疗法也反映了我个人的 风格,这种风格在40多年的 实践中不断发展。在那段时 间里,我从试验和所犯的错 误中学到了很多。有些读者 会对我做事的方式有合理的 异议,我完全接受这些合理 的观点差异。 这些年来,我要特别感 谢我的同事和学生。他们让 我对每天的教学和治疗保持 热情。我很幸运能在这样一 个环境中工作,大家相互支 持、身心愉悦、对患者尽心 尽力。我也要感谢一些优秀 同事和学员,他们在书中提 供了一些临床案例。这些贡 献者包括Ali Ashgar-Ali博士 、Faye Brown、Kim-Lan Czelusta、Gabrielle Hobday、Kristen Kassaw、 Theresa Lau、Rebecca Maxwell和Daniel Rogers。 此外,我要感谢四位出色 导语 本书是动力学取向或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治疗师以及精神科医生的必读读物!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如何发生和推进的,其起作用的治疗因素是什么,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效能的动力学心理咨询师等。书里还包含了丰富了案例,帮助读者理解一些深奥的概念和原理,附带的视频资料更是让读者有机会亲临咨询情境,体验咨询的过程! 后记 石头房子 着手翻译的时候,就计 划记录其过程的点滴,想着 本书的定位与命运。从开始 就在告别,这种奇异感到交 稿都没有消散。 那这本书的命运是什么 呢?当地风俗是遇事不明卜 一卦,脑海中缓缓冒出的卦 象是一座房子,在蓝田玉山 ,当地人称为“石头房子”, 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马清运的 代表作,也被称作“父亲的 宅”。 宅子的建筑材料都取自 当地,但设计完全是西化的 ,以传统来颠覆传统,这是 设计师的建筑理念。村里人 不解这样盖房子得费多少石 材,本是围鸡舍牛栏猪圈的 石头被砌成笔直的墙。宅子 不是“偏偏盖”,没有照壁、 厨房,后院本来是养家畜上 厕所的地方,都被清除,化 粪池的位置被设计成游泳池 。暖色调的墙面用竹节板铺 就,竹节板本身很脆、寿命 很短。 不论是放羊老汉或者村 妇,围着这栋奇怪的建筑从 设计到落成充满了不解、疑 惑和戏谑。而在西方世界的 评价里,这是一栋杰作,获 得了极高的赞誉,因此每逢 节假日从城里来的游客络绎 不绝。常能见到衣着靓丽的 女士问路于叼着烟锅、一身 黑衣的老汉石头房子的具体 位置。它像莫比乌斯环上的 扭曲点,让本不相交的两个 世界的人在这里奇妙地相遇 了。 设计师给房子命名为“父 亲的宅”,我更愿称它是“父 辈的宅”,它是父辈心灵世 界的隐喻。关中地区的父辈 ,重乡俗、守道德,淳朴而 又执拗。望之就像冰冷的石 头,缺乏人情味,不懂情调 。外围高耸的围墙,像刀劈 开了内外,让子代产生敬畏 ,又产生抗争,深沉的爱被 掩盖了。走进一看,两株玉 兰让人柔和起来,屋内落地 玻璃的设计,展现出父辈内 心对外边世界的渴望与幻想 ,还有点胆怯。最妙的是屋 内暖色调的设计,以及竹节 板的大面积使用,道出了父 辈羞于表达情感,却有颗温 暖而脆弱的心。 同时,站在父辈的立场 ,又是欣慰而愤怒的。子代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了 父辈望子成龙的夙愿。现代 西方思潮提供给子代完全不 同的活法,即解构权威、祛 魅圣贤,以人为万物的尺度 丈量世界,不再活在君臣父 子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里。 强冲突与弱连接成了父子之 间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与传 统文化间的主旋律。当地习 俗是儿子成家立业前,父辈 要给儿子置办房产,而不是 反过来,子僭越到父的位置 。儿子该做的是给父亲置办 棺材。父亲的宅某种程度不 是献给父亲的,而是献给想 象的父亲,并带有浓烈的个 人色彩和时代印记。父亲走 进父亲的宅,却住不惯父亲 的宅,是从上到下、从里到 外的不解不满意不高兴。农 具放哪里、柴火堆哪里、鸡 窝猪圈又垒在啥地方?后院 的游泳池是能饮牛还是能浇 地,谁这么奢侈地在自家后 院游泳?最重要的是乡俗习 惯被剥离得干干净净,建宅 前请风水先生看了没有、财 神土地爷供奉在哪里?父亲 的宅建成,父亲就被驱逐了 。父亲被西式地驱逐,而儿 子在东方式地寻根,这或许 是我辈的宿命。 在这样激烈思潮的冲击 下,我辈如何立身?动力学 恰恰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西 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东方的 心灵世界。帮助我们自己、 也帮助来访者看见看不见的 爱恨情仇、代际创伤等,然 后去疗愈、修通。或许因此 ,我们更会成为我们所期望 的样子。精神分析起初传人 国内也被看作异端邪说,不 被重视,后来才逐渐被小圈 子认可。而改良版的心理动 力学心理治疗,是目前咨询 师学习比例最多的治疗流派 ,但仍不是那么被大众熟知 。就像石头房子矗立在小乡 村的命运,突兀与理解并存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会影响 更多的人。以上就是起卦出 现石头房子的原因吧。给人 心以时间,而不是给时间以 人心,可能是解决我们现代 精神困境的一种方法。 石头房子已建到了三期 ,本书原著也修订到了第3 版。但翻译过程也是困难重 重。那时正值新型冠状病毒 性肺炎(简称“新冠”)疫情 肆虐全球,我国的形势不容 乐观。勤奋又可爱的译者在 各自的工作岗位贡献自己的 力量。段东园老师负责高校 学生的疫情防护及安全工作 ;心理治疗师吴边就在武汉 ,她负责接听武汉的心理援 助热线——有次她只说了一 句“我听了一天的电话,整 个人都要碎掉了”就匆匆告 别,让人心痛,越深的创伤 越难以言说;张艳医生奋战 在精神科抗疫一线,做了不 少减压及科普工作;王昊飞 医生驰援武汉,他做着心理 援助及零距离治疗重症新冠 患者的工作,同时还要给医 疗队做团体心理治疗,直到 返回南京约半年,才看到他 泪眼婆娑地讲述当时创伤性 的感受……而胡华教授是典 型的重庆女人,不但奋战在 精神科抗疫一线,还做很多 场心理减压讲座,撰写相关 抗疫文章等,做事雷厉风行 ,精力充沛;我作为陕西援 鄂医疗队员,在雷神山负责 病区的心理援助,深知武汉 的人们不易,让我不得不面 对死亡的议题:向死而生的 视角,不受欲望及个体的局 限,看得更清晰。向生而死 的视角,看到热气腾腾的生 命力,是世界观,是方法论 。我去的时候只带一本书, 就是本书的英文版。工作之 余诵读,让我 书评(媒体评论)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 治疗》这本书非常简洁、清 晰地阐述了心理动力学心理 治疗的一些核心概念,诸如 潜意识、防御、阻抗、移情 和反移情、客体关系等,而 且第3版增加了心理动力学 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新 的实证研究证据、网络治疗 以及心理动力学理论的神经 科学基础等。这本书最大的 优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作者使用大量的现场案例, 帮助读者如何利用心理动力 学的理论来观察和理解他们 的来访者,以及作为一个心 理动力学治疗师,如何在治 疗中对他们的来访者做出恰 当的干预。 ——徐勇 上海市精神卫 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心 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 精彩页 第1章 核心概念 在4年零4个月的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最后一个月,38岁的职业女性A女士向她的治疗师讲述了自己的治疗经历。 A女士:我想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治疗要持续这么长时间。 治疗师:你想说明什么? A女士:现在回想起来,我意识到我在这里花了太多时间来逃避自己和逃避你。告诉你这件事有点尴尬,但我觉得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努力让你觉得我是一个相当健康和可爱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意识到我在逃避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一个人在一段不加评判、接纳的关系中真正地了解我,包括我的缺点和其他一切。我不知道在哪里还能找到那样的日子。我终于放下戒备心,开始把一切都告诉你。 治疗师:我记得。 A女士:然而,讽刺的是,我所认为的“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当我以为已经到达了心灵的底层时,你让我看到了底层下面有地下室、洞穴和黑暗的凹槽,我从来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的心理治疗把我带到了我不想去的地方。 治疗师:真的吗? A女士:是的,当时我并不想去种那里,但现在……我很高兴我做到了。我以一种我认为不可能的深刻方式了解了自己,而了解自己是可能的——因为你看到了我没有看到的东西。人生中第一次,我有了一种为自己活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满足别人的需要。 正如这位心怀感激的患者所揭示的,直到滔疗接近结束再回顾这个过程时,患者才能了解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long-term psychodynanic psychotherapy, LTPP)的价值。开始这种形式的治疗是令人生畏的,它总是挑战个体的安全感。然而,许多患者凭直觉知道,短程疗法的治疗无法为他们提供渴求的答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以他们希望的深刻方式来了解他们。的确,患者的满意度似乎随着治疗时长而增加(Consumer Reports 1995)。在一个“快速修复”和讲求效率的时代,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价值就突显出来了。 尽管这种治疗方式一直很流行,但是它还是常常被误解。常见的误解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动力学治疗师基本上是沉默的。 2.被压抑的记忆突然被发现时产生的戏剧性情感宣泄会带来突破。 3.这种治疗主要关注患者的性驱力。 4.(来访者)对治疗师的所有反应都是基于过去关系对当前治疗情境的扭曲。 5.这种治疗又臭又长(很像伍迪·艾伦电影中主角的治疗)。 6.心理动力学治疗师像是一个面无表情的空白屏幕,不会透露自己对患者的任何个人反应。 7.心理动力学治疗师从不对患者所述表达判断性观点。 虽然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源于精神分析,但即使是弗洛伊德式的治疗方式也与这些误解大相径庭。如今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更可能与患者积极互动,同患者产生情感共鸣,远离被动或面无表情的方式,要是对患者有帮助,他们也会侃侃而谈,留意患者如何形成对他们的认知。他们也很少戏剧性地暴露深埋的过往记忆。 如果试图归纳当代的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我们可能会部分基于Fonagy(2015)的概念化,使用以下定义:一种基于对人类主体性的全面理解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些针对心理障碍患者,有些则针对普通人群,对个体关系如何与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它可以是表达性或解释性干预的连续体,一方面是支持性和移情性干预,另一方面整合无意识冲突、关系的内部表征以及与经验相关的特殊而复杂的意义。它也和寻找自我的真相和更强烈的真实感有关。这种治疗的概念模型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主体间性理论、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 在一篇比较心理治疗过程的文献综述中,Blagys和Hilsenroth(2000)明确了7种用来区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的技术。表1-1总结了这些技术。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