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视角)/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陈培永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不管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没办法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学说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本书力求提供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答案,序言直入正题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究竟“行”在哪里,然后分十章全方位展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理论特质,结语部分则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引领时代、改变世界,就在于它坚持改变世界的哲学观,提供唯物辩证的思维法则,贯穿立足实践的认识智慧;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揭示人类社会的结构,洞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诊断现代社会的根本问题,预见未来社会的走向,指明通往理想的进路,塑造能动的主体力量。
本书坚持用学理回答问题,以理论结合现实,对相关的一些模糊观点进行回应,展示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与当代中国实践的密切关联,提供一个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整体框架。
作者简介
陈培永,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世界
一、新世界观“天才”在哪里?
二、不能只是解释世界
三、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
第二章 思维的法则
一、唯物的辩证法的本质
二、作为最根本法则的矛盾法则
三、谨防变成诡辩论、变戏法
第三章 认识的智慧
一、我们能否认识?
二、我们凭什么来认识?
三、如何做到深化认识?
四、究竟存在不存在绝对真理?
第四章 现实的个人
一、人不是“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
二、生而为个体还是“社会关系体”?
三、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
第五章 社会的解剖
一、从“生产”角度看社会的构成要素
二、从“生活”角度看社会的四个领域
三、从存在与意识看社会的二元构成
第六章 历史的规律
一、为什么历史是有规律的?
二、历史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三、如何看必然的社会变革?
四、历史之人的主体能动性
第七章 资本的秘密
一、政治解放的进步与局限
二、现代社会的三大根本问题
三、资本究竟是什么?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问题
第八章 未来的走向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二、崇高理想为什么一定能实现?
三、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第九章 革命的道路
一、“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二、“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
三、“改革也是革命”有何深意?
第十章 主体的力量
一、作为“物质武器”的无产阶级
二、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不同于一切旧政党的新型政党
结语 依然在改变世界
后记
序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
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
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
平总书记又强调:“实践
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
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
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
书,从头到尾就是要回答
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为
什么“行”?作为一种学说
、一种理论、一种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历史
上“行”,在今天还“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说明的是,马克思
主义究竟“行”在哪里?
回顾19世纪中叶马克
思主义诞生之后的世界历
史,可以看到,正是马克
思主义掀起了被压迫民族
解放运动的高潮,使一些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摆
脱了依附地位,获得了独
立自主的地位,彻底瓦解
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国
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
,激发了很多国家底层民
众的觉醒和抗争,推动了
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
进步的进程。在当今世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
想的政党依然遍布美国、
英国、意大利等众多国家
,一些国家追求进步和解
放的社会运动依然打着马
克思主义的旗帜。
尽管受到意识形态的
制约,马克思主义没有成
为一些国家的主导性思想
,但它早已深深融入西方
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中。20
世纪以来的思想家,如卢
卡奇、葛兰西、阿多诺、
马尔库塞、阿尔都塞、萨
特、福柯、德勒兹、德里
达、鲍德里亚、哈贝马斯
、戴维·哈维等无不从马
克思主义这里寻找灵感,
无不一次又一次地感叹马
克思主义的力量。我们甚
至可以说,如果20世纪前
整个西方思想史是与柏拉
图对话的话,那20世纪以
后的西方思想史基本上就
是与马克思对话。
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
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与存在
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
析、分析哲学、生态哲学
、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结合
起来,自觉地用马克思主
义来研判当今资本主义社
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走向,
来分析阶级、性别、生态
、不平等、消费、物化等
众多社会问题,形成了国
内学界长期关注的蔚为壮
观的“××马克思主义”的
学说或流派。
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
主义“行”的最好证明。正
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的
命运得到了根本改变,中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大会上所指出的:“马克
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
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
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事实胜于雄辩,不管
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
,我们都没办法否定一个
事实,那就是这套学说真
正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尤
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
的进程。对于这个无可争
辩的历史事实,我们也可
以反过来推论,如果马克
思主义没有思想的厚重性
、没有未来的预见性,它
凭什么能够引领时代、能
够改变世界的进程?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
们所生活的时代,对马克
思主义的模糊理解、严重
误解、无知否定的观念还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待
马克思主义依然有不同的
态度,有由衷佩服赞叹之
,有全心全意信仰之,有
怀抱目的利用之,有客观
辩证对待之,也有极尽所
能污蔑之。
须知熟知非真知,对
马克思主义的熟知不一定
是真知,真知也不一定是
新知,新知也不一定是正
知。面对马克思主义,我
们需要改变固有的成见、
模糊的认知,理性思考、
深入分析,去领会和感悟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
理论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什
么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
好好琢磨。我们需要把握
这套学说究竟蕴含着哪些
真知灼见?它有哪些其他
学说所没有的要素?
回答这个问题,要有
一个中国维度。近代以来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
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是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之下进行的,跟马克思
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究
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书要回答的是作为
一种学说、理论、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
意味着要同时回答“什么
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因为不把“马克思主义是
什么”说清楚,就不可能
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这个问题回答好。
本书将提供一个整体
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框
架,在这个框架中全面呈
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并试图对一些相关的模
糊观点、质疑声音进行回
应,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
说服力的答案。
导语
面对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成见、模糊的认知,理性思考、深入分析,去领会和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理论的魅力。
本书将提供一个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试图对一些相关的模糊观点、质疑声音进行回应,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说服力的答案。
后记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
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
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
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判
断符合历史进程,符合实
践逻辑。从近代以来中国
社会发展的进程可以得出
结论,没有马克思主义,
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
国化时代化,也就没有中
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也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
国,中国也改变了马克思
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
种外来学说传人中国并在
中国扎根,如今已经深深
融人中华文化中并成为中
华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
讲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已
经不能再认为是在谈论一
种西方学说、外来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
义已经成为兼容古今中外
先进理论、优秀文化、时
代精神的综合体,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
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文
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
间如此“传奇”的故事,本
身说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
“行”的。马克思主义应该
作为我们读懂中国、认识
世界的理论工具,作为我
们观察时代、引领时代的
思想武器。只要我们沉下
心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读懂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精神实质,我们就一
定会发现它的伟大。
值得庆幸的是,自己
在不算晚的时候接触到了
马克思主义。我深深感受
到马克思主义对我的影响
,一直想把“马克思主义
是什么、为什么行”系统
地讲清楚说明白,可惜总
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理想
难以照进现实。感谢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加
入“‘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
丛书”的编写工作中,丛
书先后人选中宣部主题出
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教育
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
版选题,这给我提供了实
现学术理想的动力,让我
克服困难最终完稿。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牛晋
芳老师的鼓励,以及一次
又一次的催稿。
这本书整合了自己多
年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的一些观点。我的计
划是每部经典写一本小册
子,从2014年开始至今
,加起来已经有14本了,
这些作品为写作本书奠定
了基础。学术之路,不可
能空地上重建,只能在已
经走过的路上往前走,化
支流为大海,以点滴成汪
洋,所以我在前期成果的
基础上完成了对“马克思
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行”
的整体性建构。看自己以
前写的东西,我看到了一
些在今天已经很难写出来
的文字,也看到了一些思
想浅薄、观点稚嫩、表达
错漏的地方。利用写作这
本书的机会,我对自己曾
经的观点和文字进行了修
订。
这本书算是自己从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
次阶段性总结。要感谢在
我学术成长过程中不同时
间段出场的众多老师、领
导和同学,在求学或工作
的过程中,我总能幸运地
遇到“伯乐”和“知己”,从
而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这本书能够完成,还要
感谢我的学生喻春曦、史
锡哲、杨雅杰、豆颖康、
肖楠、张蕊、余涛、林修
能、冯歌、杨慧聪、姜如
雪。他们在收集资料、校
对文稿方面提供了帮助。
师门开过几次讨论会,他
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
见。感谢他们,在指导他
们的过程中,我也受到了
他们的指导。教学相长,
师生互助,也算是人生得
意事。遗憾的是,在有的
同学在入学时,我就开始
写作此书,四年时间他们
毕业了,我还在写作,没
能让他们在求学期问见证
该书的出版。
人不可能是完人,学
问不可能是完学。尽管这
本书修改了无数遍,错漏
之处还是在所难免,一个
学者只要有新书、有新论
文、有新文字,就会有新
错,今天修改了昨天的错
误,不代表今天就没有错
误。我愿意接受读者的批
评性意见,也渴望获得读
者的理解和宽容。我的邮
箱是ndcpy@163.com,
愿能收到您的反馈,愿与
大家共同进步。
精彩页
我们的世界
生活在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面对“我和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人类思想史上很多学说都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要从其世界观开始讲起。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在今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观世界?这种新世界观“天才”在哪里?改变世界的哲学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新世界观“天才”在哪里?
在谈论“我和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时,这里的“我”是谁?是我们所有人,也是我们每个人。进一步追问,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见的身体、相貌,还是虽不可见但我们都承认其存在的思维、意识?显然只能是指我们的思维、意识。“我”之外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其他人,都可以称为世界,也可以说是物质或存在。因此,我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可以归结为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我们观察“世界”形成的观点、看法、理解,即思维对存在、意识对物质的把握,就是“世界观”。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人们的世界观却是不同的。马克思区分了三种世界观,即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能动的唯心主义以及他自己主张的新唯物主义。
直观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面对外在于我们的对象,把人看作主体,把对象看作客体,主体通过直观的方式来把握客体。这种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因为它承认人们所面对对象的客观性、第一性,强调对象先于思维、意识而存在。这一世界观强调的是“眼见为实”,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它要求人们在看物、看人、看事情时不受主观感受的影响,防止未见其人其物就先定其性,避免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
但是,这种世界观设想了完全客观化的、与我们无关的客体对象。把对象看作客体没问题,问题在于“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似乎存在与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思想之对立物”,人的思想完全取决于客观的事物,这就否定了人的能动性。依靠直观本身是难以理解事物本身的。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完全对立起来,将其从人的活动、社会关系中抽离出来,把客观世界理解为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客体,不可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正理解。
能动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面对外在于我们的客观世界,从意识的、思维的形式去理解,采用的是“抽象的思维”的方法。这种世界观不是从对象、客体出发,而是从思维、理念、精神出发,是唯心主义的。如果它还承认客体的话,那这个客体绝不是“感性的客体”,而是“思想的客体”。
这种世界观强调的是“眼见不一定为实”,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看到的山不是山,看到的水不是水,那是什么?是人的理性、人的精神。没有山和水,有的只是人的理性、精神,人的理性、精神替代了山和水。可以说,它用客体成就主体、用理性吸纳客观存在的方式,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它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把外在于主体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抽象理性的产物,它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进行了合理安排,让万事万物共同作为绝对精神的环节,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运动变化的系统的世界图景。
问题在于,完全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观事物,将人的主体性或精神性凌驾于对象之上,就抹掉了对象的客观性。而抹掉了对象的客观性,意识必然成为脱离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抽象意识,因此这里的理性和意识绝不是现实的人的理性和意识,而是不为任何人所拥有的、脱离了具体的人的抽象理性、绝对精神。它确实强调了人的能动性,但却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