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作者80年代出版的《美辩》基础上进行的增删,本书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观点明朗,文笔流畅,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才华横溢的论辩风格。《美辩》第一次提出美是什么,2000多年来,人们不断给美下定义,却从未有一个可以令人信服。这本书从全新角度论述美。另外作者加入许多近些年创作心得和感言,从绘画技法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论述深入,令人深思。 本书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逻辑性强。二是实践性强。周宗岱先生做文章很少“空对空”地发议论,他论美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都是放在用人类的审美实践来把握美的本质这一点上,所有逻辑推论环节都用中外古今的审美事实来说话。三是才学胆识兼具。周宗岱先生写文章挥洒艺术家的才华,纵横掉阅,举重若轻,侃侃道来,往往妙趣横生。这种才华是以他长期艺术实践和广博的学问为根基的,他把古往今来的中外书本知识以及生活中的事实,融汇在自己胸中,因此信手拈来,写人文章,无不如意。 作者简介 周宗岱,原籍湘潭县,1937年出生于长沙市黎家坡,排行十一,六十后,自称宥翁。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1956年,调湘潭县文化馆任美术干部。1957年,有油画、水彩等四件作品在湖南省第一届美展展出,随后入省文艺干校美术班学习。1958年3月,划为右派分子。回县后,又因绘制展品失当,被判劳改,颠沛二十余年。1979年彻底平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湘潭市文化局副局长、齐白石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副主任、筹建办公室主任。后任湘潭市文联副主席。 性嗜文艺,以读书写字为乐,视画画为命根子。1979年后,展出、发表书画作品及论文、散文甚多,出版了理论专著《美辨》、散文集《画余信笔》和多本画集。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撰写《篆刻美学十题》,并任该书编委。 曾在日本彦根、长沙、南京、等地多次举办画展。2007年10月,由中国国家画院与湖南省文联共同举办的《周宗岱画展》在北京展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 目录 序 “这等文人”周宗岱 第一章 咏物 燕子的哲学 咏梅 菊 荷 养猪 小鸭哩哩 鸭的单恋 咪眯小姐 训狗词 长沙的划子 麻雀 蝌蚪 公鸡 母鸡 斗鸡 吃肉 说狗 第二章 记人 刘子其,湘潭篆刻的铺路者 看李立翁刻印 李立翁数事 怀念向日医生 怀蔺常德同志 白一老师几件事 读张志安小品画 憨山二题 记王憨山 郑老与我 以画为友 火山爆发炽焰腾空 仁者寿 刘振涛书展观后 沉厚矫健,谱写心声 朱辉的水彩画 余德泉先生与《章草大典》 王集的篆刻 蔡德林先生 王奇志 师其心而不师其迹 父亲钓鱼 《母亲琐忆》 李可染数事 傅抱石琐事 朱屺瞻三事 等待杨福音 张一尊先生谈画马 怀念段千湖老师 读散文集《独坐江亭》 钟增亚画展驰想 第三章 杂写 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仁与爱 谈孝 理学的荒谬 道家的错误 裂谷的成因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吗 读《中国哲学简史》小记 孙犁评苏轼 庄子和儒学 少儿课外教育杂谈 文蔸要义印赋闲情 科举 观其大略 学书法,莫学画画 聪明人与蠢人 忙里偷闲 刺激与温和 难在心闲 学画自述 我用过日本军用地图 长沙投宿记 石逸乱谈 狂犬病可以治 《扬州八怪之汪士慎》驳议 读碑随想 李国文清醒吗 再问李国文清醒吗 也谈学英语 贵族艺术与平民艺术 随笔 刺激二美的新范畴 儒学与社会兴衰 孔子的洪福 苏轼的画价 我是炎黄子孙 《美辨》自述 潭宁周氏六修谱·大烈公支谱·后记 谈傲世 在敖普安作品集座谈会上的发言 抽象块体宫殿之魂 老子如果活到今天 说人没前途 第四章 旧体诗 假古董之【一】 第五章 文言文《 《宗岱治印》后记 何绍基书论及诸家评述 《潭宁周氏六修谱》序 《山行漫记》图卷题款 《湘山情意》图卷·跋 题画 跋陈芳桂赠朱起煦君山水长卷 题陈芳桂赠曹毅山水巨幛 题山水轴 题周平草书长卷 涂道清行书长卷《吴均与朱元思书》题后 刘震涛书展序 雪景长卷·跋 宗岱题跋 《漫写家山图卷》跋 第六章 读书笔记 《黄宾虹画集》 《李可染书画全集·山水卷》 《高标自立·黄宾虹画集》 《黄宾虹山水花鸟集》 《李可染的世界·写生篇》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黄宾虹》 《黄宾虹全集》第一卷 《黄宾虹全集》第二卷 《黄宾虹全集》第三卷 《黄宾虹全集》第四卷 《黄宾虹全集》第五卷 《黄宾虹全集》第六卷 《黄宾虹全集》第八卷 《黄宾虹全集》第九卷 《吴昌硕精品集》 《花卉册》之六 《中国近代名家精品集·吴昌硕》 《吴昌硕精品集》 《吴昌硕作品集·续编》 《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 《吴昌硕画集》 《黄宾虹画集·上》 《黄宾虹画集》 《易图境中国画选集》 《四僧画集》 序言 文人画家,应该先是 文人,然后是画家;在今 天中国的环境中,也可以 先是画家,然后发愤读书 成为文人。当然,个别天 资颖悟、家学又有渊源的 ,则可以自幼文与画并习 ,一生文与画并驾,文章 与画艺相与扶持,相映生 辉,这样的人,应该是文 化的麟子,艺术的宁馨儿 。 周宗岱算一个。 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 认识周宗岱的时候,他既 是文人,又是画家。但是 ,文名比画名大。他那时 候热衷于美学思辨,就美 的本质问题、审美的主体 性和客观性问题成天找人 辩论,并将自己的思考写 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专著 《美辨》,在省里的美学 会议上,经常让某些学术 权威难堪,因为辩不过他 。他在湖南美学界以好辩 著称,但从不疾言厉色, 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他 讲道理逻辑性强,对方常 常一不小心就掉进他挖的 逻辑陷阱。我认为逻辑能 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周 宗岱天生具有清晰明朗的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 地抓住论敌的逻辑软肋发 动进攻,当他眯着眼睛看 着你微笑的时候,就是发 现了你的理论破绽的时候 ,他要进攻了。当他进攻 的时候,他的子弹可不只 有逻辑,还有更为致命的 一大堆来自艺术实践的事 例:天晓得他读了多少书 !古今中外的小说的、诗 歌的、雕塑的、绘画的、 音乐的事例他会连珠炮似 的举出一箩筐,纵横捭阖 ,举重若轻,妙语连珠, 妙趣横生。最要命的是, 他的论敌几乎都没有艺术 实践的经验,对艺术的感 知能力低下苍白,而周宗 岱呢?无论是文学,还是 美术,甚至是音乐,连譬 引类,不仅信手拈来,而 且能从语言本体的感性层 面、从艺术家的心理和人 格层面,鞭辟入里、条分 缕析,其论证之畅达,有 时是抽丝剥茧,有时是一 剑封喉,却都是那么优雅 从容。 周宗岱说他长于抽象 思维,适合做学问,但他 的人生梦想是做一个艺术 家,而抽象思维和理论写 作,会影响他的感性直觉 ,所以他后来自觉地让自 己远离了理论和思辨,但 即便如此,我们从他那些 书斋小品文的字里行间, 还是可以看到一种浓郁的 知性的色彩,听到他非常 节制的思辨,时不时会迸 出一句充满思想锋芒和深 沉哲理的诘问,甚至在他 言语间的幽默轻松里,也 掩藏不住他悲天悯人的睿 智。他的书斋小品文,是 一个智者的写作,在对斋 中、园里、身边的宵小生 命的谛观中,了悟生命平 等的圆觉,把一个人文主 义学者和艺术家的民胞物 与的仁者情怀和天地之心 ,贯注到每一个文字。读 周宗岱写梅、兰、竹、菊 的文字,好像看到古之大 儒“为天地立心”;读周宗 岱怀念亲友的文字,又好 像看到一个义者“为生民 立命”;读周宗岱写猫啊 鸡啊麻雀啊,又分明感受 到一个古之仁者包容广大 的胸怀,“民吾同胞,物 吾与也”! 周宗岱在与湖南人民 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和名 人面对面”栏目记者侯蓉 的对话中,坦陈自己付出 最多的时间、投入最大精 力的不是绘画而是文学, 古今中外的文学书都读, 培养了他“一种理想主义 的情操”,但只限于文学 欣赏,而非文学写作。他 还说自己的美术成果出来 是最晚的,“出来最早的 是理论。第二个是文学, 第三个才是画画。”这确 实是一条异于绝大多数画 家的成才之路,但也正是 周宗岱的特异之处。在当 代中国的画家们都在说要 拿出多少时间来读书的时 候,周宗岱已经完成了自 己从美学家到散文家到书 法家到凰家的演进。他把 自己定义为一个文人画家 、学者型画家,他说:“ 不写文章,算什么文人? 不是文人,怎能画出真正 的文人画?” 正因为周宗岱首先是 一个美学家,所以他能够 效仿梁实秋,将自己的书 斋变成一个超然物外的场 所,变成一个品味生活和 艺术的文人空间,在这里 “咏物”“谈艺”“记人”“杂写 ”,无拘无束,信马由缰 ,用敏感的文字、飘逸的 心情,写下自己悠闲的心 态、冲融的气度,以及对 这个世界诗意的感受和柔 软的心肠。 五年前,我给《周宗 岱画集》写序,一开篇就 写下“这等文人”四个字。 这四个字来自他画梅花时 发出的咏叹:“文人,难 免不背时,读多了书,又 真诚地对待书,便往往为 书中的高调儿所俘。行起 事来,会摈弃自己本能的 正确选择,而去按书中的 条条行事,碰得头破血流 仍不知悔。这等文人,除 了自命清高还有什么精神 出路?” “这等文人”的自命清 高,其实是一种活法。因 为读书而且信书,所以清 高;因为清高,所以背时 ,所以碰到头破血流;但 要继续活下去,又还得“ 自命清高”,因为,不这 样“自命清高”,没有“精 神出路”,光剩一具行尸 走肉,不如不活。对于周 宗岱来说,什么是“自命 清高”?那就是在浑浑噩 噩的存在中,寻找一个“ 美的出口”,这个“美的出 口”可以是文学,可以是 音乐,可以是美术,但必 须始终如一地爱美!不管 身处何等逆境,周宗岱始 终如一地观察美,欣赏美 ,思考美,表现美。他把 美看作人的一种本质力量 的外化,把欣赏美、创造 美的能力看作人的本质。 为了葆有和提升人的这一 本质,他抗争命运, 导语 周宗岱将自己的书斋变成一个超然物外的场所,变成一个品味生活和艺术的文人空间,在这里“咏物”“谈艺”“记人”“杂写”,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用敏感的文字、飘逸的心情,写下自己悠闲的心态、冲融的气度,以及对这个世界诗意的感受和柔软的心肠。 精彩页 燕子的哲学 再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像燕子这样,将自己与人类的关系,调处得这么巧妙。 人爱美,鸳鸯、孔雀、山鸡、白鹇这些美丽的鸟儿,都被人囚禁观赏。鸵鸟、褐马鸡,因为羽毛美丽而遭人杀掠:那么丁点大的蜂鸟,也因羽毛鲜艳而有人用来做耳坠。这黑不溜秋的燕子,人却不屑于猎取。 人爱听美好的声音,画眉这高音歌手便成为笼鸟。人爱笑,鹩哥、鹦鹉这些相声演员便成为玩物。人爱渔猎,凶猛的鹰、隼、鸬鹚之类,便沦为帮凶。人好奇,种种奇奇怪怪的鸟都弄来囚在动物园中。天鹅、鹈鹕这类游禽看来在公园的湖中悠游自在,其实早已被人弄成残废,取去了一段翅骨,飞不走了。可是,谁家的笼中关着燕子? 人的本领是如此之大,只要引起人的某种欲念,哪怕你藏身于空气稀薄的喜马拉雅山麓,或冰封雪盖的南极、北极,哪怕你猛如狮虎、毒如蛇蝎,都无法逃脱厄运。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话只有燕子做到了。它不好玩、不好听、不好看、不好吃,不让自己在任何一方面有人类可欲的东西,人类就不对它乱来了。 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凡侵害人的利益、使人讨厌的东西,也要倒霉的。 封豕、修蛇、三足乌,上古就射杀了;豺狼虎豹,也驱除殆尽。清除不利于自己的东西,人类从不手软。乌鸦、猫头鹰,其实有益于人,只是叫声难听,便被视为不祥之物,常吃苦头。燕子呢,绝不侵犯人的利益,绝不惹人讨厌。 使人拍案叫绝的是:燕子每项使人喜欢的特性,都与它的“自由”不可分割。它捕食害虫,给人以帮助,只在自由飞翔之时;它的身影很美,给人以诗情画意,也只在飞翔之时;它的呢喃软语,给人以温馨,只在它小两口自由相爱之时。去干扰它,不让它自由,便会立即毁了这些让人喜欢的属性。任何利的引诱,对它不起作用,它以死来维护自己的自由,绝不让人豢养。试问:谁曾养活过一只燕子? 燕子赢得了人的友善,也懂得利用人的友善。天地问,恐怕只有这小不点的燕子,有资格称作人类的朋友,而不是奴仆、臣民。 它筑巢于房檐之下,以避风雨、避侵袭。大自然中,哪有这样好的依傍处呢?然而,它始终以警惕的眼睛注视着人,绝不跟人过分亲近。它知道,人呀,绝不能太相信! 燕子、燕子,你怎么能将自己与人的关系,调处得这么巧妙?即使是以智慧著称的哲人、学者,又有几人达到了你这等层次?这是你自己的智慧,还是造物者借你树立一个调处人际关系的样板?燕子、燕子,你会回答我吗? 咏梅 世人多爱牡丹。然而,文人,尤其是不得意的文人,总是特别钟情于梅。 1965年冬,我以获罪之身,住在姐姐家。她退休了,儿子在平江一中教书。校内有一片桃林,其中夹杂有几株梅树。平时,它也与桃林无甚区别,那天,突然眼前一片光明灿烂,啊!梅花开了!几株老梅,在劈头砸下的雪团之中怒放。它开得那么欢畅,那么自在,似乎在说:雪,你下吧!风,你刮吧!我才不在乎你!你总会过去的……我久久立于树旁,一任雪花堆满我的伞,又挂满我全身,沉醉在那阵阵幽香之中,放任自己的心灵驰骋。 这就是所谓文化传统吧?外国人对梅花的想象会做如此定向吗?年轻的我,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不自知啊! 此情此景,谁能不赞美它、咏唱它呢?没有了牡丹,春天依然万紫千红,没有了梅花,严冬能不逊色吗?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