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书十三种(文白对照)/知味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潜心研究多年,全新译解古代茶书经典十三种:《茶经》《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茶谱》《茶录》《茶疏》《茶解》《茶说》《煮泉小品》《阳羡茗壶系》。这些茶书极具价值,代表了当时茶文化的顶尖水平;以原创性为主,见解独到;兼顾品水、茶具、地域之书。
跨越千年,与陆羽、蔡襄、宋徽宗、熊蕃、朱权、许次纾、田艺蘅……煮茗论道。
看古人如何采茶、制茶、藏茶、用火、品水、择具、点茶、斗茶。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余悦先生,茶文化学者、浙江农林大学关剑平教授,东亚茶道研究院院长、南山流茶道宗主马守仁先生,联袂推荐。
目录
前言/郭孟良
茶经 [唐]陆羽撰
茶录 [宋]蔡襄撰
附:茶具图赞 [宋]审安老人撰
东溪试茶录 [宋]宋子安撰
品茶要录 [宋]黄儒撰
大观茶论 [宋]赵佶撰
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熊蕃撰
附:北苑别录 [宋]赵汝砺撰
茶谱 [明]朱权撰
茶录 [明]张源撰
茶疏 [明]许次纾撰
茶解 [明]罗廪撰
茶说 [明]黄龙德撰
煮泉小品 [明]田艺蘅撰
阳羡茗壶系 [明]周高起撰
序言
人行草木间,茶性真善
美。一片平凡而神奇的东方
树叶,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价
值和博大的精神能量,早已
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中
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伴随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品茶
、习茶、问茶悄然成风,茶
的祖国又一次进入茶产业振
兴、茶文化复兴和茶生活消
费的新时代。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
源。”茶文化的传习,还须
从阅读中国茶书开始。
所谓中国茶书,是指中
国古典文献中关于茶叶生产
、制造、品饮及其相关问题
的专门著作,是人类茶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
分,是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载
体。在以正史艺文志和《四
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经史
子集四部分类的知识谱系中
,它们属于子部中“以收诸
杂书之无可系属者”的谱录
类。历代茶书不仅记录了各
个历史时期茶业发展的状况
,具有史料性,而且总结了
茶叶生产、加工、品饮的实
践经验,具有实用性,还留
下了历代茶人关于饮茶生活
的艺术探索和精神追求,具
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概括说来,茶书内涵丰富,
兼及茶史、茶学、茶艺、茶
道,堪称中国茶文化的经典
,因而茶书的解读和品赏,
乃是我们走进品茶生活空间
及其文化精神堂奥的唯一门
径。
中国茶书出现于“茶道大
行”的唐代中叶,由“茶圣”
陆羽开其先河。他遍稽群籍
,广搜博采,并亲历各地茶
区考察,出入三教,与各界
名士交流研讨,撰成《茶经
》三卷十篇,分其源,制其
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
煮,论其饮,述其事,第其
产,权其略,写其图,于建
中元年(780)前后付梓行
世,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部茶叶百科全书。自此以后
,“人间相学事春茶”,茶书
的编撰蔚然成风,形成古典
文献的一个专门类别。
晚唐五代时期,茶书有
十余种。现存张又新《煎茶
水记》、苏廙《十六汤品》
、王敷《茶酒论》,裴汶《
茶述》、温庭筠《采茶录》
和毛文锡《茶谱》则仅存辑
本,而杨晔《膳夫经》,一
作《膳夫经手录》,残本见
宋晁载之《续谈助》,后收
入《宛委别藏》等丛书,其
中关于唐代茶品的记载,亦
颇具文献价值。
宋代是茶业的盛世,也
是茶文化的精致时代,可以
考知的茶书达三十种,传世
十一种,为我们留下以北苑
贡茶为代表的末茶茶艺绝唱
的完整记录。其中既有茶艺
专著蔡襄《茶录》、赵佶《
大观茶论》,也有茶具专著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茶
叶评审专著黄儒《品茶要录
》,茶法专著沈括《本朝茶
法》。特别是伴随建溪北苑
贡茶的一枝独秀,关于建茶
的地域性专书也独盛一时,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熊
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赵
汝砺《北苑别录》是其代表

明代冲泡饮法的变革和
茶文化的发展,推动茶书编
撰达于高潮。见于著录的各
类茶书有八十余种,存世五
十多种。其中有的是整理汇
编前代茶书文献,如孙大绶
《茶经水辨》《茶经外集》
《茶谱外集》,益藩所刻《
茶谱》,喻政《茶书》等;
有的是采辑论茶之作而成,
如屠本畯《茗笈》、夏树芳
《茶董》、陈继儒《茶董补
》、龙膺《蒙史》等,张谦
德《茶经》、何彬然《茶约
》、徐献忠《水品》则在搜
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附益
新意”;比较有价值的是根
据当时及个人的茶文化实践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的
创新类茶书,如朱权《茶谱
》、张源《茶录》、许次纾
《茶疏》、罗廪《茶解》、
黄龙德《茶说》以及田艺蘅
《煮泉小品》、周高起《阳
羡茗壶系》等,堪称明代茶
书的代表作,也是散茶茶艺
的经典之作。
清代茶书近二十种,大
多汇抄类编而成,原创性茶
书很少。值得一提的是陆廷
灿《续茶经》,依陆羽《茶
经》原目,“采摭诸书以续
之”,保存了不少文献资料
,其规模亦堪称古代茶书之
最。
关于古代茶书的汇编整
理,始于明代。益端王朱祐
槟《清媚合谱·茶谱》十二
卷,成书于嘉靖十八年
(1539)之前,今存崇祯
残本八卷五册。喻政《茶书
》,一名《茶书全集》,初
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
,收书十七种,次年又增补
再版,收书二十五种。清代
陆廷灿《续茶经》中亦曾开
列一份“茶事著述名目”,著
录茶书七十二种,间有错讹
和重出,实为六十七种。
1958年,万国鼎《茶书总
目提要》著录九十八种,其
中现存五十三种。1999年
,阮浩耕等《中国古代茶叶
全书》,收录茶书六十四种
,后附存目六十种。2007
年,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
《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
本)》,收录茶书一百一十
四种(含辑佚)。然而,茶
书,尤其是明清茶书的调查
、发现还在继续当中,同时
,除了综合性茶书,专题性
的茶具、品水、茶法、艺文
等的专书,地域性的如北苑
、岕茶的专书以外,一些属
于某书的一部分,并非论茶
专书,也被当作茶书辑出,
如高濂《茶笺》出于《遵生
八笺》,屠隆《茶笺》(《
茶说》)出于《考槃余事》
,曹学佺《茶谱》出于《蜀
中广记》和《蜀中方物记》
,即使如李日华《运泉约》
一篇短文,亦入《民俗丛书
·茶书篇》,均依传统习惯
视为茶书;以此类推,如李
时珍《本
导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国人相伴千年,日常中无处不在。古人给茶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即慢生活,专注于茶,让我们忙碌的身心得以放松。
这种源自中国的“平和”饮料,千年之中影响了全世界。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子项目Z多的一项,共44个子项目,涵盖茶生产、加工、饮用等所有的程序及文化。
中国茶文化讲究“茶和天下”,其“清静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中国茶,连通全世界。
阅读本书,可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感受蕴含其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智慧、情感、精神。
书评(媒体评论)
茶书百种,先读经典。
孟良君研究茶文化三十余年
,遍览典籍,著有茶史,成
果丰硕。今慧眼识珠,取精
用宏,编撰此书,雅俗共赏
,惠及世人!
——余悦(江西省社会科
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
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习茶之门,由此打开!
作者总结了传统茶文化精粹
,含英咀华还是要由读者实
现。
——关剑平(茶文化学者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本书精选由唐至明十三
种茶书谱录,涵盖唐代煎茶
道、宋代点茶道、明代烹茶
道三大烹饮法源流,对于了
解和弘扬中华传统茶道文化
颇有帮助,强烈推荐!
——马守仁(东亚茶道研
究院院长、南山流茶道宗主
精彩页
《大观茶论》 宋徽宗赵佶 著
《大观茶论》一卷,二十篇,一作《茶论》,宋徽宗赵佶(1082—1135)撰,宋代茶书代表作之一。
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多才多艺,尤以书画知名,却治国无术,即位后骄奢淫逸,崇奉道教,任用奸佞,劳民伤财,成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他于年底传位于赵桓,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东京失守,他与儿子赵桓被俘,绍兴五年(1135)四月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后被追谥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著作有《御注老子》《黄钟徵角调》《圣济经》《御制崇观宸奎集》等,多已散佚。在位期间(1100—1125),正当宋代茶业的鼎盛时期,他本人也精通茶事,曾经“亲手调茶,分赐左右”。该书分二十目,对于茶之生长、栽培、采制、品质、烹点,尤其是点茶茶艺、茶具做了系统论述,体现了宋代茶文化发展的水平。
《大观茶论》,《宋史·艺文志》及其他文献未见著录,唯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右圣宗茶论一卷,徽宗御制。”《文献通考·经籍考》沿用此名。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称:“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元陶宗仪《说郛》始收录全文,定名《大观茶论》,即今之《说郛》二本:宛委山堂本、涵芬楼本。今以宛委山堂《说郛》本为底本,而以涵芬楼本作参校。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之求者,其类不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岁时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举,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乎时之污隆。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藉。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译解]
我曾经认为植物的根株从地下往上生长于天地之间,就是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存需要的,所以其种类也各不相同。稻谷之类的粮食作物是供人们充饥用的,丝麻之类的经济作物是供人们御寒用的,即使是庸人和孩子也都懂得吃饭穿衣的道理。这些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须臾不可或离的事物,是不会因为年景的好与坏、世道的和平和动乱而可以兴废的。至于说到茶叶这种植物,它占有浙江、福建一带地方的秀美之气,集中了山岭川流之间自然之灵性,饮茶可以使人开阔胸襟、涤除郁闷,进而精神清爽、心境平和,其中的韵味却不是庸人和孩子所能体会得到的;品饮之中那种淡泊高洁、雅致宁静的幽趣,也是无法在生计窘迫、兵荒马乱的岁月中体味和崇尚的。
自从宋朝建立以来,每年都要把福建建溪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这里所出产的龙团凤饼,美名甲于天下,而建安壑源的茶品也从此日负盛名。发展到了今天(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我们的国家百废俱兴,海内晏然风清,朝廷之上,君臣勤勉治国,幸而达到了无为而治、国泰民安的境地。这时,无论是缙绅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承蒙天地的恩泽,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盛行高雅的生活风尚,竞相从事品茗斗茶之事。所以,近年以来,人们采摘和挑选茶叶之精心,制作茶叶之工巧,讲究茶叶品级之优秀,烹点品饮技巧之高妙,无不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况且事物的兴废,固然有其自身发展的时令和周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世道盛衰的影响。时局如果动荡不安,人们的身心劳苦忧惧,那么从前所谓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须臾不可或离的东西,还要疲于奔命地汲汲营求,而且唯恐谋求不得,哪里有闲暇去议论品茶之事呢?如今天下太平已久,人心平静安闲,物质生活丰富,所以那些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须臾不可或离的东西早已丰足有余,甚至散乱不整,到处丢弃。而天下的士人也都砥砺志趣,刻意追求清静高雅,竞相在休闲生活中寻求精神愉悦和娱乐享受,无不用金银制成的茶碾来碾碎似美玉状的茶饼,点汤击拂,品茗斗茶,比较茶叶包装加工的精巧,争论鉴赏和裁定品级高下的奥妙。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地位低下的士人,也不把蓄茶品饮作为羞耻之事,饮茶真可谓当今太平盛世清雅的风尚啊!
天下升平的至治之世,不仅仅是人们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就是像茶叶这样本性通灵的草木之类,也得以充分展示其功用。我偶然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