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荷)乔治·范·德瑞姆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茶水也是全球饮用量第二大的饮料(仅次于水)。茶树作为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一种植物,在成为食物和饮料之后,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本书以茶(这一事物或这个词)的语言学起源切入茶的全球史,角度颇新颖,但本书确是一部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茶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多年考证和调研走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茶从史前时代起源到在六大洲的传播并成为全球性饮料的历史,从茶的角度描述了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伦理、东方管理哲学、茶道哲学等。荣获2002年度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入选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和主编专著八部,其中《日本人为什么是工作狂》(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版)获得统战部统战系统优秀图书奖,《近距离看日本》(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获得第八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鼓励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论公民美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关联》(《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获得首届中国伦理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当代中国茶文化中的反智主义》获得首届茶道哲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项口多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原始茶的起源 人种语言学角度的简序 茶树的多样性及其部分近亲 拨开时间迷雾,寻踪原始茶 一个源于古跨喜马拉雅语系的表达茶的词根 一个源于古澳亚语系的茶字词根 腌渍的食用茶转变为发酵的饮用茶 茶的原初故乡中茶字的古代和现代词根 第二章 茶在中国的传播 关于茶的文字记载 汉字“荼”到“茶”的演变 从汉代到隋代 茶在唐代走向兴盛 石桥下的弃婴,日后的茶圣 茶圣长大成人 陆羽的著作及晚年 茶与沏茶之水 茶文化和瓷器的繁荣 西藏人饮茶始于唐朝 茶税的征收始于唐朝 包围圈中的宋朝 宋朝的精致之道 中国茶文化在明代的中兴 宝岛台湾 清代及中国六色茶系的形成 中国绿茶家族 白茶及白化栽培种 中国黄茶 青茶、乌龙茶和岩茶 中国红茶 中国发酵茶或黑茶 花茶、草本代茶饮、潘趣酒和鸡尾酒 第三章 茶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半岛 茶初入日本 茶再入日本 佛教寺院中的茶礼 斗茶和俗界中的茶 能阿弥将茶从茶亭引入室内 战乱时代的宁静绿洲 武野绍鸥接续珠光未竟的事业 千利休 由“利休七哲”发展出的茶道流派 通过千氏家族传承的茶道流派 茶道的固化 碾茶和抹茶的生产与制作 日本的烘青绿茶,又叫釜炒茶 煎茶、新茶和番茶 冠茶、玉露茶和鲜味 其他各种日本茶 日本茶文化走出国门 日本茶树的栽培品种及茶叶生产 日本茶的创新和怀旧式复归 一种有日文名却非日本的茶饮料 茶抵达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茶的复兴 第四章 东西方的相遇: 勇敢的葡萄牙人 陷入困境 丝绸之路上的茶 起航前往日本 受到意外欢迎 要的是丝绸、白银而非茶叶 一杯茶 茶道、乌龙茶与基督教的传播 关于茶礼的更多记录 传教士利玛窦和陆若汉 东方的瑰宝 第五章 荷兰资本主义与茶叶的全球化 果阿邦的荷兰人和波尔多的旱鸭子 资本主义的诞生 爱战胜一切 闽南语取代日语 茶在低地国家开始流行 一位荷兰医生开出茶处方,一名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推崇东方风俗 一位更著名的荷兰药剂师开出茶处方,茶风靡暹罗宫廷 第三位盛赞茶益处的荷兰医生 在越南的米兰耶稣会传教士 一名法国传教士在越南东京疯狂饮茶 一位来自杭州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和一位来自暹罗的法国牧师 日饮茶汤一百次 一位在锡兰和东印度群岛的荷兰传教士 茶与《塔维尼尔游记》 闽南语“茶”的巴洛克式荷兰语拼法 波斯语插曲 第六章 英国人与茶的相遇:欧洲战争 茶作为一个植物种类 英国人开始喝茶 另一位有影响的荷兰茶医 第一次英荷战争 第二次英荷战争 第三次英荷战争 凯瑟琳神话 法国、法国茶和加奶的茶 把糖加进茶里 英国新传统:英式下午茶 政府的贪婪与持续变化的英国人的饮茶口味 早期进口到欧洲的茶叶类型 茶到达巴巴里海岸 第七章 插曲:咖啡和巧克力 命运与时尚的变迁 咖啡抵达欧洲掀起的第一次浪潮 卡法王国的咖啡之乡 阿拉伯和土耳其先后接纳咖啡 咖啡潮传到意大利 古老的口头传说与现代神话 伊斯兰教卫道士为咖啡代言 英国人先喝咖啡,然后是荷兰人 苏菲葡萄酒成为一种全球商品 咖啡来到维也纳,西方的时尚在变化 好喝到最后一滴 欧洲人发现了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饮料 可可来到欧洲和亚洲 现代可可和巧克力的发明 第八章 税收与免受压迫的自由 广东的崛起与荷兰茶叶贸易的低迷 英国人在茶叶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用白银换茶叶 性别、茶园与茶舞会 茶与税 域外税收和波士顿茶党 波士顿茶党的意识形态遗产 一磅茶叶三便士税与国际法 争抢出路,重现波士顿茶党一幕 对各州及其茶党的监控 民主选择的幻觉 茶叶寻找新家园和欧洲爆发混乱 第九章 茶被移植:亚洲的战争 用鸦片换茶叶 《巴黎条约》和第四次英荷战争 来自拿破仑的威胁促使各国调整东方战略 东方世界格局大洗牌 走向战争之路 第一次鸦片战争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茶叶种植 植物学的困惑 英属印度的茶叶种植 同时期的锡金、杜阿尔斯及尼泊尔 鸦片飞剪船与茶叶 英国在天朝的间谍活动 全球茶叶消费模式的巨大转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与印度 同时期的俄国 正统茶和布朗红茶的发明 咖啡意外地让位于茶 托马斯·立顿爵士和他的爱 冰茶、茶包及奥威尔茶 德国和丹麦 第十章 茶产区及特色茶餐 土壤、微生物及显性遗传效应 马达加斯加、马斯克林和塞舌尔群岛 亚速尔群岛和巴西 法国茶餐新潮流 泰国和老挝 马来半岛的茶叶种植 莫桑比克,弥助的故乡 成为南非的开普殖民地 成为印度尼西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从法属印度支那到越南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帝国 伊朗和波斯湾地区 阿塞拜疆茶的兴衰 土耳其从喝咖 序言 作为一名茶叶种植及其 全球化进程的历史研究者 ,拙著The Tale of Tea: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ea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的中文 版《茶:一片树叶的传说 与历史》得以在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出版,我倍感 荣幸。这归功于邓泳红女 士的垂青及其对茶叶史的 热情,一并感谢她领导的 编辑团队,还有甲骨文工 作室(分社)的董风云和 张金勇为本书更好出版所 做的工作。 我十分感谢中国人民大 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 萍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翻译 团队谷文国、周瑞春、王 巍,这些坚韧不拔的译者 也得到我的两位最亲密同 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汪峰 先生和林幼菁女士的协助 。 中文译者们告诉我,他 们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以便尽可能保持中文译本 忠实于原著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我对他们在翻译这 本用复杂且松散的英文文 风写就的大部头著作上所 做出的艰巨工作表达万分 的崇敬。在伯尔尼大学讲 授符号学和语言进化的课 程时,我费尽心力向学生 阐释即便是最简单的翻译 也会遇到许多根本性的困 难。自皮埃尔·德·莫培督( Pierre de Maupertuis, 1698年生于法国圣马洛, 1759年逝于巴塞尔)影响 深远的系列著作出版之后 ,西方已经发展出大量有 关翻译的理论成果。这一 语言学相对主义学派有众 多声名赫赫的支持者,例 如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 亚克(é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4~1780年)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 1835年)、爱德华·萨丕尔 (Edward Sapir,1884~ 1939年)、本杰明·李·沃尔 夫(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年)、大卫·胡 贝特·格林(David Hubert Greene,别名Dáithní ó Huaithne,1913~2008年 )和乔治·威廉·格雷斯 (George William Grace, 1921~2015年)。鉴于本 书的巨大篇幅及其复杂性 ,不难想象,中文译者们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肯定遭 遇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 方面的无数挑战。 通过对茶进行无限延伸 的历史考察,我们获知茶 在古代多个不同族群中原 始的使用方式。这些说着 古老语言的族群最早地处 中原王朝疆界之外。然而 ,不久之后,茶叶种植就 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 之一。事实证明,这一历 史发展对全人类都大有裨 益,因为正是在中国,茶 才获得了当今世界所有人 都熟悉的形态和样式。茶 从中国出发传播到了日本 ,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 。茶不过是中国文化多样 性的一个侧面而已,但茶 也恰恰成为中国多元文化 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 中国文化元素至今还在被 全球人类愉快地分享着。 無我(乔治·范·德瑞姆 ) 2022年5月1日于瑞士伯 尔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