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仙传说(橘井泉香)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张式成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汉时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橘叶、井水等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民间传说他后来跨鹤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苏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苏仙传说”在各地有着较广泛的影响,含著名典故“橘井泉香”。
本书共分八章,系统地研究、整理了“苏仙传说”,有助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书中收入多幅插图,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张式成,郴州市政协一至三届委员兼文史研究员,郴州市文史研究会、郴州市党史研究室、湘南学院地域文化研究所聘任研究员,郴州市人大立法专家,郴州市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专家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郴州市义文化研究会会长,郴州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原中国女排郴州集训服务干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南岭一传两千年(典籍文献)
第一节 文学名著
第二节 先贤纪传
第三节 道教经籍
第四节 史志地理
第五节 蒙学读物
第六节 医谱医诂
第七节 类书杂著
第八节 辞典工具
第二章 孝子神仙万众念(口头文学)
第一节 口传文学
第二节 民俗文学
第三节 苏仙传说内容元素演变表
第三章 名目繁多播郡县(各类载体)
第一节 地名、政区名、景区名
第二节 文物
第三节 道教建筑
第四节 医药事物
第四章 仙真亦由帝王荐(褒祀封赐)
第五章 道家福地云水间(宗教推崇)
第六章 诗情画意锦绣连(艺文精粹)
第一节 诗歌词曲
第二节 赋铭记传
第三节 散文游记
第四节 小说节选
第五节 杂剧昆曲
第六节 对句楹联
第七节 词语典故
第八节 美术书法
第七章 东南西北橘井现(辐射作用)
第一节 中华大地涌橘井
第二节 海外西方知橘井
第三节 医方药丸藏橘井
第四节 匾牌碑刻亦橘井
第五节 医药企业号橘井
第六节 大学医院筑橘井
第七节 医道同源承橘井
第八节 旅游会展有橘井
第九节 文化艺术迷橘井
第八章 十八福地考究编(探索成果)
神农、郴夭、苏耽医药文化风情
“苏耽橘井”传说渊源探
论郴州“福地”的物化根基与文化内核
郴州为何敢称“天下第十八福地”
皇帝御诗与郴州橘井
郴州孝子天下闻
九仙二佛三神
苏仙观历史沿革实考
苏仙祭祀祈祷文化漫谈
名城人文生态环境复建浅议
附录
中国女排和苏仙岭的故事
南岭秘语·橘井泉香
“千秋、万岁”话地名
南岭秘语·《陋室铭》奇缘
苏仙岭、三绝碑与古今名人
中华抗疫与苏耽仙传
战疫期说“橘”与“桔”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部分)
后记
序言
“苏仙传说”,萌生于公
元前,与汉民族、汉文化同
步,逐渐形成的民间文学以
及中医、道教、孝、福、仙
灵文化现象,含著名典故“
橘井泉香”。出版专著,却
有波折。
“文革”结束后,一次全
国中医药会上,日本记者采
访,说日本存在与橘井、杏
林相关的名物,源自中华;
他们知道杏林所在,询问橘
井何处,我方接待者未能回
答。
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
代,在国务院重视下,文化
部、全国文联组织文化艺术
界,开展抢救、发掘、收集
、整理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文
学、文艺资料“集成”系统工
程,郴州“苏仙传说”既编入
地市县资料本,又列入地市
县志。有的版本虽未见“橘
井”二字,数量却超过郴州“
神农传说”,笔者感到惊奇

春潮鼓荡文化建设,
1984年湖南出版的旅游丛
书《南国郴州》含苏仙岭、
橘井观篇及苏仙观照片;
198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
准郴州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
名城,其中一项条件即为“
从汉代流传至今的苏仙神话
(那时的认识),扩大了苏
仙岭的知名度,被称为道教
七十二福地中第十八福地”
。郴州行署发展旅游,将我
作骨干,郴州又是中国女排
集训基地,我身兼基地外事
旅游专干;上级领导、专家
及外宾来郴,派我作为导游
介绍苏仙岭、橘井;行署外
办抽我设计导游品《南国梆
州》《梆州之旅》及赴港展
板,促使我搜集资料。
然时至1994年,《湖南
日报》头版文章仍将“橘井”
错写成“菊井”。2000年上海
古籍出版社《道教三百题》
一书,专家把湖南郴州马岭
山记为“广西马岭山”。2006
年民族医药学会《亚太传统
医药》杂志一文,写“苏仙
公……对儿子苏耽说”。凡
此种种,令人联想起1971
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记
者报道时,将“郴州”误作“
彬州”。这充分说明冰冻三
尺非一日之寒,深深刺激了
笔者对“苏仙传说”的眷注。
1995年地改市,笔者忝
列市政协委员兼文史研究员
,编旅游书《天下第十八福
地郴州》,自然少不了苏仙
、橘井的内容。当时不敢奢
望成一专著。但文化氛围日
浓,笔者从古稀之年的三叔
张盛伟和郴州一中邓致和、
郴县张治苏老师等前辈处了
解到:笔者祖父——民国郴
县教育局长、省议员张愈昱
,曾约郴籍画师王兰请清末
民国同盟会名人、大画家王
震绘制苏耽像。
由是,笔者奋力钻研“苏
仙传说”文史,渐有心得。
2004年中央电视台海外频
道《走遍中国·郴州》摄制
组,确定我为《苏仙传奇》
《神农作耒》《三绝碑》3
个专集的采访嘉宾。笔者初
中毕业的郴州一中,也采纳
了我恢复橘井的议案。
2006年郴州全面开展非物
质文化遗产评选工作,我有
幸成为首批评审委员,敦促
、指导苏仙区申报“苏仙传
说”,使之成为首个评上市
级、省级的民间文学项目。
市、区将我列为传承人之一
,我遂在保护规划中提及专
著。
如此,便一步步探明文
学、医林名典“苏耽橘井”的
神秘源头,厘清道教“天下
第十八福地”的排序变化等

2014年,“苏仙传说”列
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名录,是湘南首个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民间文学。
民间传说属口头文学、
民俗文化,文化部《非物质
文化遗产概论》论析:“口
头文学可能更多地保存了历
史的原状,是活态的、生动
的历史。由于口头文学是在
民间流行,相对于官修史书
而言,更少受官方意识的影
响和干扰,更少为所谓的尊
者、贤者讳饰,因而就能更
多地记录、存留下来当时的
真实状况。这就使得在某些
时候口头文学比官修史书更
有历史记忆价值、科学认识
价值。……人类的口头语言
及口传文学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讲究具体事实细节
的可信,其次是强调高度发
达的记忆能力。而且这两大
特征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的:只有强调讲清事实原委
及具体细节,保证讲述的真
实性,才能达到准确记忆的
目的;反过来,有了准确的
、发达的记忆功能,才能保
证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和
讲述传承。正是口头文学本
身的特征,以及它所用以表
达的口语的特征,共同保证
了口头文学的高度历史真实
性,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科
学价值。”
“苏仙传说”能评上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当时
掌握的小部分文史、文物及
道教福地身位。它作为一种
历史存在、文化生态、文学
现象,还有许多人们未知的
亟待了解。如中国道教协会
所在地白云观和琉璃厂文化
街都看不到《列仙传》《神
仙传》中的“苏耽传”,怎么
回事?杜甫有关于“苏仙传
说”的诗,李白写过吗?秦
观贬郴时撰《踏莎行·郴州
旅舍》,有无橘井的词?唐
宋帝王敕封苏耽的诏令具体
写什么?徐霞客在郴州所见
“天下第十八福地”穹碑谁题
墨宝?“橘井泉香”在医林名
典中系唯一预测抗击瘟疫的
,那么古往今来,这整个传
说与橘井文化究竟呈何种状
貌?
如是,笔者焚膏继晷兀
兀穷年,开掘出大部分湮沉
史料,发现:两千载不间断
的各类典籍,形成恢宏的社
会化叙事体系,体现出自觉
赓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的中华文明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