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正文分为3编28章。第一编和第二编分别论述传统和现代印度法的理念和制度,第三编论述来自印度的佛教对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第一编的内容涉及《摩奴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传统印度法的多元特征和独特路径、阿育王时期达摩治国的法文化、《薄伽梵歌》的平等观、传统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传统印度的村社司法组织及其现代影响。第二编内容包括印度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变革、印度立宪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变迁、印度的司法能动主义与人权保障、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化、印度合同法的主要制度、印度药品专利法的特色、印度对传统医药知识的法律保护、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知识产权法的战略选择、印度公司法制度的演进、印度环境保护法中的司法治理、印度的法学教育以及律师制度。第三编内容涉及中国古代“讼师恶报”的话语模式、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教正法观与中国礼法观的冲突、武周皇权合法化的佛教理由,以及佛教与儒家孝亲观念的冲突。 导语 诚如本书前言所说,印度文明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其传统法律被穗积陈重列为世界“五大法族”之一。然而,我国对这个重要邻邦(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法律文明却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还陷在“东方主义”的窠臼之中。翻看近代以来论及此主题的出版物,不光数量极少,且偏重实用技术,不少作品又颇有年月,在内容更新上远远落后于对印度其他领域的研究。本书选取“古、今、中”三个视角,读后可令人对整个印度法律文明的过去、现在及其与我们中华的联系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可谓是一次填补本领域空白的可贵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