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公园城市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野生动物恢复技术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与指南以及应用案例。 本书对从事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同行和朋友们有所帮助,希冀共同为以人为本、美丽宜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公园城市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对于从事城市管理、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方小山,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学者,英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学术会员(AML1),华桂园设计研究中心创办人。研究方向为亚热带气候适应性设计、亚热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绿色/生态技术、建成环境绩效评价等。近年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9项;主持和参与完成规划设计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规划设计奖4项。 目录 第1章 公园城市与野生动物关系 1.1 公园城市的生态内涵 1.1.1 公园城市的提出 1.1.2 公园城市的内涵 1.2 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作用与功能 1.2.1 野生动物定义 1.2.2 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作用和功能 1.3 城市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4 公园城市中野生动物保护与恢复的展望 第2章 野生动物恢复技术和方法 2.1 基本理念与要求 2.2 相关理论 2.3 技术路线 2.4 操作要点 2.4.1 目标物种甄别 2.4.2 动物生境营造 2.4.3 消失物种引入 2.5 公园城市野生动物多样性提升规划设汁 2.5.1 宏观(区域)尺度:栖息地系统规划构建 2.5.2 微观(场地)尺度:栖息地单元规划设计 2.6 动物文化多样性应用 2.6.1 生物文化多样性理论 2.6.2 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2.6.3 介入文化多样性的动物多样性策略 2.6.4 小结 第3章 技术规范与指南 3.1 城市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技术规范 3.1.1 基本原则 3.1.2 基础生态调查 3.1.3 栖息地质量评估 3.1.4 恢复目标物种确定 3.1.5 鸟类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 3.1.6 不同功能栖息地构建与恢复 3.1.7 鸟类招引与环境干扰控制 3.1.8 可持续管理 3.1.9 后续监测与评估 3.2 动物走廊设计指南 3.2.1 术语及定义 3.2.2 设计流程 3.2.3 建设流程 3.2.4 成果 3.2.5 设计成果 3.3 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恢复要引 3.3.1 术语及定义 3.3.2 湿地分类 3.3.3 目标和原则 3.3.4 设计流程 3.3.5 规划要素与要求 3.3.6 配套设施 第4章 应用案例 4.1 广州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 4.1.1 项目概况 4.1.2 设计目标 4.1.3 设计策略 4.1.4 分区设计细节 4.1.5 恢复效果 4.2 广州白云山 4.2 |l项目地概况 4.2.2 设计目标 4.2.3 设计策略 4.2.4 设计细节 4.2.5 恢复效果 4.3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 4.3.1 区域背景 4.3.2 项目概况 4.3.3 场地分析 4.3.4 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4.3.5 设计目标 4.3.6 设计策略 4.3.7 恢复效果及设计后评价 4.4 湖南常德柳叶湖 4.4.1 项目概况 4.4.2 设计目标 4.4.3 目标物种及栖息地需求的确定 4.4.4 设计与操作 4.4.5 配套措施 4.4.6 招引效果 4.4.7 结语 4.5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4.5.1 项目地简介 4.5.2 方法 4.5.3 设计案例 4.5.4 结果及分析 4.5.5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