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集刊,以郭沫若及其创作研究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郭沫若的文学研究、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辩证、文献辑录等方面。本书为总第17辑,内容涉及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创造社历史、郭沫若历史剧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教学、郭沫若的翻译创作、古文字研究的成就、通史编撰思想等方面,以及若干珍贵史料的辨证辑佚等。 作者简介 蔡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执行会长。曾任《传记文学》杂志主编、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郭沫若研究,人物传记与散文写作,从事博物馆工作,也曾编辑学术刊物、图书。著有《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解读(女神>》、《霜叶红于二月花——茅盾的女性世界》、《文化越境的行旅——郭沫若在日本二十年》、《郭沫若家事》、《郭沫若生平文献史料考辨》等书,及百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编辑了《创造社丛书》、《文化与抗战》、《<女神>及佚诗》、《郭沫若评说九十年》、《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郭沫若作品新编》、《郭沫若年鉴》等学术资料。 目录 创造社与现代中国文化 郭沫若与创造社 蔡震 创造社与郭沫若翻译活动关系述论 张勇 变与不变之间:郑伯奇的文学思想与批评 刘竺岩 创造社与现代中国文化——纪念创造社成立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吕若玫 文化审视 对“兰亭论辩”的认识与思考 谢保成 重觅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与《周易的构成时代》法译本 鲍劲源 建构“新文化”:郭沫若翻译《鲁拜集》原因辨析 黄英豪 文学研究 谈谈郭沫若历史剧教学 乔世华 田泥 郭沫若在抗战中“所应当关心的” 李斌 史学研究 战国时代有纵横之士而无纵横之学论——兼论郭沫若《十批判书》不“批判”纵横家 杨胜宽 郭沫若的通史编纂思想 陈时龙 《〈侈靡篇〉的研究》书后——郭沫若《侈靡篇》断代证据复核 张沛林 古文字研究 试论郭沫若西周彝铭人物研究的贡献 刘婧妍 蒙倛生、蒙倛外史与蒙倛 李红薇 史料辩证 郭沫若《替鲁迅说几句话》的生成与流变考论 杨华丽 郭沫若怎样悼念鲁迅——兼析三篇郭沫若纪念馆馆藏手稿 王静 书评 “全人视境”下的掘进与开拓——评《“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郭沫若》 马杰 文献辑佚 咏红楼 郭沫若 南昌将建八一纪念馆题寄 郭沫若 南湖 郭沫若 祭文 郭沫若 流星的幻影 郭沫若 编后记 征稿启事 序言 2021年是创造社成立一 百周年,4月,我们在陕西 师范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 ,本辑的“创造社与现代中 国文化”栏目就来自这次会 议的讨论成果,对此,我们 再次对主办和承担这次学术 会议的相关机构表示感谢。 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具影响力、个性最鲜明的 文学社团,我们目前的研究 还远远不够,希望有志于此 的学者多多用力。 本辑稿件,来自中国社 会科学院的学者不少。我们 很高兴地看到古代史研究所 的同人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 持,其中既有谢保成关于兰 亭论辩的研究,陈时龙关于 《中国史稿》的研究,张沛 林关于《侈靡篇》的研究, 也有李红薇关于蒙倛生、蒙 倛外史与蒙倛等笔名的考证 。许多讨论是以前郭沫若研 究中没有触及的,令人耳目 一新。中国历史研究院正在 开展新编《中国通史》的工 作,作为编纂者之一,陈时 龙的文章既有理论意义,也 有现实意义,这是值得提倡 的。此外,文学所的田泥, 考古所的刘婧妍也给本刊赐 稿。尤其是刘婧妍关于郭沫 若西周彝铭人物研究的论述 ,我们觉得对郭沫若研究是 有推动的。刘婧妍是郭沫若 研究中的新人,本辑新人不 少,只有每辑有新面孔,我 们才觉得办得有劲儿。 此外,本辑所收录的鲍 劲源、王静、杨华丽等人的 文章,或者提供了新资料, 或者对常见资料做出了仔细 辨析,都各有价值,值得一 读。 郭沫若研究有着巨大的 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期待 学界同人多多支持我们,共 同将郭沫若研究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