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书写史(精)/邱振中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邱振中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邱振中与创作活动有关的文稿、重点作品和对书法创作的论述,它们是欣赏、理解邱振中作品,也是理解书法艺术当代进展的重要文献。邱振中把书法考察与创作的范围改为“书写”,不仅扩大了书法的历史疆域,也扩大了今天书法创作的生存空间。
邱振中在四十余年的创作活动中面向传统,不懈求索,以寻求超越传统的支持,同时又竭尽全力深入当代艺术,以获取表达当代生存感受的借鉴。一般认为两条道路无法融合,但邱振中在创作中不断取得进展,受到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简介
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审查委员会委员,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于北京、日内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韩国全北世界书艺双年展金奖。
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和诗集《状态一IV》《这个世界最后的雪》等。
目录
前言
一、最初的四个系列
二、关于“最初的四个系列”及其他
三、从书法到现代绘画
四、无边界
五、“源自书法”:背景与前期创作
六、书法:人与书写的交融
七、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八、艰难的书法
九、神圣的不满
十、玄关:回到传统
十一、行书:面对历史
十二、集句《跋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十三、水墨二题
十四、思考与想象
十五、借景:六个梦与一首诗
十六、从1989到2015
附录1:“邱振中:起点与生成”展览前言/范迪安,
附录2:“邱振中:起点与生成”展览图录
各部分导言
十七、关于“语·默——邱振中:书写中的诗与哲学”
附录:“语·默——邱振中:书写中的诗与哲学”
展览前言/吉辛
十八、当代艺术中的书写
十九、书写:从观念到机制的变革
二十、“写意”:一种阐释
二十一、敏感·判断力·历史感
二十二、谈草书
二十三、没有什么比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更重要
二十四、行者无疆
二十五、书法与当代艺术
二十六、关于书法创作的若干问题
二十七、书法中的传统与现代创作——辑录与断想
二十八、“现代书法”的定义和评价准则
附录:艺术活动年表
序言
邱振中
“我的书写史”是我最近
构思的一个展览的名字,我
把它作为这部文集的书名。
四十年——从进入浙江美
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算起,已经四十年了。但从
十五岁的自我训练开始,应
该说六十年,是可以写一部
“历史”了。它包含通常意义
上的临写、思考、停滞、困
惑,甚至是绝望,但都过来
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把
有关的文献、写作和创作的
主要部分做一次整理,也许
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它既
是我个人有关行事的记录,
又关联着这个时代发生的许
多事情。
“书法”是“书写”的一个组
成部分。近年人们对书法领
域的认识不断扩展,逐渐接
受了“书写”的慨念。
《我的书写史》汇集了
我与“书写”有关的文章、访
谈、资料及相关作品。我从
“书写”出发而创作的水墨作
品、有关的文稿与作品,亦
收入文集中。
我与学习书法的人们有
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共同之处,是从学习传统
入手,力求深入,进步虽慢
,但不断有所得。不过我从
不相信“失传”之说,从不相
信深入的路已经断绝;此外
,书法中既有的程式无法表
达当下生存的感受,因此,
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是
一位书写者切身的命题。
我的创作与此有关。它
分为三个部分:接近传统图
式的书法作品、与传统图式
不同的文字作品,还有源白
书写的水墨作品。
有个问题一直横亘在心
中:传统图式的书法作品与
现代文字作品的关系。人们
普遍认为,两类作品水火不
容。喜爱传统风格的,认为
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强
调艺术表现的,认为深入当
下生存状态的作品,才是有
生气、有前途的艺术。两类
作品的作者,被称为“书法
家”与“当代艺术家”,分属
于两个对立的阵营。
我同时创作两类作品。
虽然我感觉到它们关系紧密
,但无法把这样两种外观完
全不同的作品认同为一体。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意
识到它们的关联。机会来自
对空间不断深入的认识。两
类作品通常只能以章法来区
分(笔法被隐藏在传统图式
的内部,难以被当作“现代”
的标志)——一个接近传统
作品,一个与传统图式有明
显的区别,但这种区分掩盖
了两类作品空间构成的本质

用文字来做作品,作品
中有三种空间:单字的字内
空间、一行巾的字问空间,
以及各行之间的行间空间。
所有作品的空间构成,都源
自这三种空间的变化。
对于“传统图式作品”和“
现代文字作品”的关系,我
从三种空间的关系来考察,
有了新的发现。
我对传统图式作品中空
间的探索,从20世纪80年
代起就在进行中(图0—1)
;20世纪90年代,不断探
索字内空间与字间空间的关
系(图0—2);2007年完成
的一批草书,是对字内空问
与字问空间、行间空间的关
系进行了两年调整后的作品
(图0—3)。我能够在书写
中同时对结构和空间加以关
注。
此后近十年,我在作品
中对各种空间关系的柞进主
要在现代文字创作中实现,
传统图式的书法创作,沿此
思路发展,在感觉深处,逐
渐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
字内空间与其他各种空间经
常地融为一体。这时已经不
仪是熟练,而是一种接近本
能的状态——书写时难以清
除的即时的思考、调整越来
越少,好像是你远远地不经
意地监视着书写,另一个人
在替你完成这件作品(图0
—4、0—5)。
……
装置《空·流》(图0—
27)是一件由空间理念转化
而来的作品。我从绞转笔法
得到灵感。绞转是我定义的
一种笔法,指书写时笔毫锥
面在纸平面上滚动,生成边
廓复杂的线条。装置由两种
尺寸的木方构成,我把木方
所有的截面都扭转一个角度
,木方的衔接便成为一种典
型的绞转。所有的构件按照
一种并不复杂,但从未被叙
述、被执行的规则不断地生
长。这样获得的空间构成非
常复杂,除了原始材料(木
方),整个作品中没有平行
的线和面。它的整体结构,
源自我用钢笔写的王维的一
首诗。
我的书写史是这个时代
的产物。
我们的前辈不存在这些
问题。他们作品中所有的新
意都隐藏在传统范式中,只
是在笔触、书体、意境等方
面有所变化。这是书法史上
习见的模式,但随着精神生
活的变迁、新的视觉经验的
积累,人们要求对存在更深
刻、更准确的表达,其中便
包括范式的变革。
下一代,或若干代以后
,人们可能已经找到适合生
存表达的书写范式,不再有
激烈的争论,人们只是为新
的范式的深入而努力工作。
人们经常问:未来的书
写是什么样子?我说,它在
人们还未发动的想象中。其
实想象的机器早已开动。所
谓“历史的眼光”,正在这之
后慢慢地成熟。
文集中所收文字,源自
展览、会议和采访,内容或
有部分重叠,但陈述的角度
不一;若干细节数见,望读
者予以谅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