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天,2000多公里,从一次“抢劫”开始,在蒙古人最后攻克的土地结束,越过草原、荒漠、高山与湖泊,横跨蒙古国,追寻伟大游牧民族的遗迹。 “历史文化行者”郭建龙在茫茫草原间孤独骑行默默凝望千年的遗迹,走过成吉思汗苦涩的童年和势不可当的征服路,走过蒙古帝国的繁盛与衰落,走过蒙古的昨天和今天。在书中,他不仅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了沿途的瑰丽风景,并且带领读者一同遭遇那些在蒙古大地上存在过的、已经消失的和继续生存的民族,在这独一无二的人文之旅中感受思想的激荡,领略历史的风采。 作者简介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 已出版历史畅销书《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目录 序言 探寻蒙古帝国的影子 引子 去往蒙古国的旅行 第一部 游牧摇篮的雨季 第一章 又一次疯狂 第二章 进入异域 第三章 从天而降的汽车城 第四章 哈拉和林之殇 第二部 沙漠中的跋涉 第五章 乌里雅苏台 第六章 沙漠之湖 第三部 雪山下的西征 第七章 游牧女王的两千年守护 第八章 阿尔泰冰峰 第九章 最后的旅程 尾声 回归现代 序言 探寻蒙古帝国的影子 我现在居住的大理是一 个气候宜人的度假胜地。如 果不出疫情,这里必定游客 如织,他们或发呆于地中海 风情的酒店,或出没于新创 品牌的老字号餐馆,或购买 着当地人都没有见过的特色 商品。但这里真正的古迹却 往往少人问津,它们都存在 于游客的路线之外。 根据我的总结,大理最 重要的古迹是两城、两碑、 两冢。 所谓两城,一是古羊苴 咩城,这座城市建于唐代的 南诏中期,是南诏后期和大 理时期的都城,也就是现在 游客常去的大理古城的前身 ;还有一座城是南诏早期的 都城太和城,位于现在的新 市区和古城中间,已是一片 埋在地下的废墟。 所谓两冢,指的是唐代 天宝年间唐军攻打南诏失败 后,南诏将大唐将士的尸体 堆叠起来形成的巨冢。这样 的群体墓葬有两处,分别称 为千人冢和万人冢。大理的 地势千年不变,在民族的记 忆中依然残存着那场一千多 年前的战争。唐军将士从东 南方进入洱海盆地,之后受 阻于西洱河,最后被歼灭于 河边不远处的沼泽之中。那 片沼泽变成了现在的天宝街 一带的平地,万人冢就竖立 在那里。 所谓两碑,一是南诏国 王纪念天宝战争的石碑,竖 立在太和城,讲述了与唐朝 作战的迫不得已;而第二块 ,就是在古城外苍山脚下的 元世祖平云南碑,这是蒙古 人在大理的痕迹。 虽然唐朝进攻大理失败 了,但蒙古人却跨越了数千 公里南下跃进,以一种天兵 天将的方式拿下了大理,这 一切都记载在那块石碑之中 。事实上,大理关于蒙古人 的记忆不仅仅在于这块碑, 在大理下属的凤仪镇(位于 古代进入大理的主干道上) ,曾经有一个小土丘,在民 族记忆中,这里是忽必烈当 年拴马的地方。这个土丘在 民国时期还屡次被记录,直 到最近才由于地貌的变化而 不再被提及。在高高的苍山 顶上,有一个不知从何年就 存在的古代水利工程。人们 在顶部建堤坝围成了一个小 型的湖泊,再引湖泊中水下 山灌溉,这个工程曾经被称 为高河(也叫冯河)。但自 从蒙古人来后,这里就被传 说成是元世祖进攻大理洗马 的地方,因此后来被改名为 洗马潭。 人们会问,大理城在苍 山脚下海拔2000米的地方 ,而洗马潭却在山顶上近 4000米处,元世祖怎么可 能带着他的马爬到山顶上来 洗马,进攻大理也不用爬到 山顶上啊?这样的质疑是有 道理的,但我们要看到传说 中也有合理的成分,那就是 :蒙古人为了进攻大理,还 真的翻越了巨大的苍山顶部 。其原因是,大理城在其他 三面的防守都很严密,而第 四面(西面)就是巨大的苍 山。这样的地形基本上是不 可能攻克的,这也是唐军失 败的原因,而蒙古人为了避 免唐军的命运,硬是不信邪 地从西面翻越了苍山,避开 了其他三面的防守,将大理 城拿下。 我搬到大理,是在写完 《穿越蒙古国》之后,因此 ,这里写下的一切细节都无 法反映在书中。但是这些年 来,不仅仅是在大理,甚至 不管我走到哪里,似乎都能 看到一些蒙古人存在的痕迹 。大理所在的云南受到了蒙 古人的影响,比如,云南现 在还有一部分蒙古人居住, 他们就是当年征服者的后裔 ;在云南,还有众多回族人 存在,大理最干净的餐馆和 最好吃的糕点,往往是回族 人的,这些回族人就是跟随 蒙古人到云南的色目人的后 代。在大理苍山脚下,还有 着另一处不那么著名的万人 冢,它是清代的回民起义留 下的,我们可以看出回民在 云南扎根过程有多艰苦。 而在我老家山东,元代 的大运河穿城而过,提醒着 人们,蒙古人不仅善于打仗 ,还是水利天才。郑州 2021年发大水的贾鲁河, 也是元代兴修的,至今依然 有洞段在使用。 蒙古人不仅存在于史书 之中,事实上,他们对现代 中国的影响之大已经超出了 我们的认知。写完印度和东 南亚后,我的下一个目标就 是蒙古国,我想去看一看那 里的前世今生,当然,我也 决定选择一个特殊的方式去 了解,于是就有了这本骑着 自行车走过成吉思汗西征路 的“穿越之书”。 无处不在的蒙古记忆 不管是在写作本书之前 还是之后,我都在不断地与 蒙古帝国和元朝打交道。 2002年,我利用长假,独 自坐飞机从北京前往乌鲁木 齐,又经过了数次转车,前 往北疆清河县的三道海子, 去查看被发现不久的一座超 大型石冢,因为那可能是蒙 古大汗中唯一被发现的陵墓 ,据称贵由汗去世的横相乙 儿就在附近。但后来的研究 表明,那是更加久远的游牧 民族留下的。我在蒙古境内 也看到了许多类似的规模较 小的墓葬。这一切都记录在 了我的书中。 而在前往蒙古国之前, 在我去往中国西藏、印度、 缅甸、泰国、越南的旅行途 中,关于蒙古人的记载和传 说总是不时出现,这一切, 我也都记录在书中。 《穿越蒙古国》是我在 写作中感到最轻松的一本书 ,由于时间久远,我无法记 清它的资料和行程准备花了 多久,但从上路之后,我只 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旅程 。等安顿下来后,我在广州 只花了一个多月就一气呵成 写完了稿子。我写作有一个 毛病,就是写长 导语 一次八百年时空穿越之旅——这里是比丝绸之路更广阔的欧亚大通道,这里有历史上令人惊叹的游牧民族,他们暴风般的征服重塑了整个世界,也在广袤的帝国疆域内创造了繁荣与和平。 一段深入蒙古腹地之行——草原、高山、冰峰、湖泊,蒙古包、那达慕、骏马和豪爽的蒙古姑娘,与途中邂逅的各色旅人畅谈,听蒙古族的后裔追忆帝国的荣光。 一段故纸堆中的神游——中国人、波斯人以及蒙古人自己书写的蒙古历史丘处机的笔记,马可·波罗的游记,教皇与大汗的往来书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鲜活生动的蒙古史和独具一格的民族志。 一程用双脚丈量的艰辛骑行——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个昼夜,2000多公里,挑战极限的骑行,成就独一无二的人文之旅。 书评(媒体评论) 要了解中国,就需要了 解中国周边的文化和历史。 郭建龙用自己的双脚,努力 丈量中国周边的国度,舟车 劳顿,星夜兼程,历经风险 ,深入细微,用敏锐的眼光 和智慧,为我们呈献了“亚 洲兰部曲”,让我们对印度 、东南亚、蒙古,有了如亲 身经历般的感受和了解,也 让我们深刻明白,不同文化 的互相理解和交融,是大类 美美与共的基础。 ——俞敏洪 郭建龙是我非常喜欢的 作者之一,总觉得他是个奇 人和孤例。他为人的纯净善 良、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独身探索险地的勇气,以及 巨大的阅读量、把握历史的 大气、独立思考的能力、判 断的成熟,很好地融合在一 起。他写的书我都喜欢读。 ——林达 郭建龙的书,出一本我 就读一本。 ——罗振宇 读万卷书者很多,行万 里路者很少,郭建龙以少有 的勇敢孤身走遍亚非欧的大 部分地区,实在令人佩服。 职业记者的专业训练,使他 笔下的历史更生动真实,他 的每部作品都保持了相当高 的水准。郭建龙无疑算得上 是中国当下一位值得期待的 “新史学家” ——杜君立 精彩页 第一章 又一次疯狂 我的骑行史——骑行蒙古国计划的由来——在全国范围筹集装备——线路规划:东线和西线——东线和成吉思汗有关的地名——西线穿越之旅——在国内练车——土木堡、元中都、元上都——出发 时间回到2006年的夏天,地点暂时从蒙古国转移到西藏。 “你要骑行去阿里?”至今我仍然记得拉萨骑行者酒吧老板阿达惊诧的目光。当他听说一个从来没有骑过长途的菜鸟要骑行最难的线路时,那种表情丰富到可以进入戈雅的画里。 那个菜鸟就是我。 阿里是西藏地区最难到达,也是最荒凉的地方,阿达的眼神中明明带上了惋惜的神色,仿佛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注定有去无回…… 对于大多数新来者而言,第一次进藏意味着小心翼翼和胆战心惊,生怕高原反应要了命。他们会满足于在拉萨街道上购买琳琅满目的民族商品,为布达拉官欢呼雀跃,再包辆车转一转著名景点,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而此刻,竟然来了个愣头青,刚刚进藏两天就去徒步珠峰大本营,为了省钱没有包车,而是坐当地人的班车去了定日,再在5000米的高原上徒步上百公里看见了珠峰。回到拉萨后又决定骑自行车去阿里,这样的人自然是神经病。 “你的自行车呢?”阿达问道。 我有些羞涩,却又只能实话实说:“我还没有自行车,我准备在拉萨租一辆。” 阿达那儿就有自行车出租,几辆威风凛凛的山地车随时等待着客人们掏钱,不过,所有租车的客人都只在市内骑,而我却想骑到2000公里外的阿里去。 “你想花多少钱租车?”他再次问道。 “越便宜越好。” 阿达决定不租给我,他认为我这人不靠谱。他不会把自行车租给疯子,让他在颠簸的砂石路上骑2000多公里,不仅人受不了,车也吃不消。 第二天,我在外面的自行车行租了一辆自行车,押金两百块人民币,老板娘认为那辆车只值这个价。于是这辆车就陪伴我去了400公里外的纳木错,又陪我到了2000公里外的阿里,不过到达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在阿里,我计算了一下,按照每天租金20元计算,等我把自行车运回拉萨,不仅要不回押金,还必须再支付四五百块钱,于是我把自行车以50元的价格卖掉了……由于阿里的自行车业太不发达,买车的修车师傅威胁我说,如果不卖给他,就只能卖给收废品的。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长途骑行史。回头看来,那是多么疯狂的一年啊!我不仅徒步珠峰,还徒步神山冈仁波齐、雅鲁藏布大峡谷、墨脱、米堆冰川、梅里雪山,骑行纳木错和阿里,并骑车去最偏远的札达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这两个地方对于自行车车手还属于未被征服的目标。 阿达对我的担忧也并非离谱,2006年的骑行者们对于阿里还充满了敬畏,国内骑车的人大部分都是走最简单的青藏线和川(滇)藏线。就算到现在,国内流行的图书和拍摄的视频也大都是针对这两条线的。而竟然有一个菜鸟在没有骑行经验的情况下就跳过这些简单线路,第一次骑行就玩起了人们谈之色变的阿里。 不过,我感谢自己第一次就把目标调高。这一年的旅行锻炼了我的视野和胆量,以前在城市生活的我,走在乡间的夜路上都会害怕,而现在不管走什么样的夜路,我连一点紧张的情绪都没有了。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我曾在午夜黑暗的山路上摸索,漆黑的夜晚下着微雨,不管眼睛如何想适应黑夜,都无法看见黑暗之外有什么。这时从江面上升起了点点磷火伴在我的右侧,久久不灭。于从印度吹来的风顺着江面徐徐前行,风速和我行走的速度差不多,风力带动着那些飘浮的磷火一路上跟随着我,直伴我到达了派区。 即便到了深夜,派区的饭店里仍然觥筹交错,我进了第一家饭店兼旅馆,坐在凳子上再也起不来了,那天我翻山行走了大约60公里。在饭店包间里,当地男人们正在和几位姑娘喝着花酒,当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时,都会用惊讶的表情望着这个狼狈到极点的客人:浑身湿透,脸色如同死人,说不动话,走不动路,在等待着老板娘送上一碗热面。 那天之后,我再也不会害怕黑夜,不管在哪儿,黑暗都是我的朋友。我再不会害怕不确定的处境,不管是处于陌生的城市,还是生活上暂时没有着落,我相信只要人活着就有办法,没有什么好惊慌的。 第二年,我把自己的骑行难度再次提高:从广东出发,经过广西、贵州、云南进入四川,从四川进入西藏昌都。从昌都开始,我骑行了两条没有人走过的线路,一条是从昌都到拉萨的古官道,另一条是从拉萨到阿里的大中线,并去了北方的双湖和中间的大湖当惹雍错。 如果说2006年的骑行让我感受到了骑行的乐趣,那么2007年的骑行已经让我成为国内顶尖的探险骑行者之一。我所结识的人也都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走江湖,如果听说某一条路没有人走过,他们立马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前往。即便是前人走过的地方,他们也一定要玩出花样来。比如,人们转神山和徒步墨脱时,就算步行进山也痛苦异常,而我的朋友们却有人扛着自行车爬了进去。还有人在无人区中骑行了两个多月,孤身与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