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芦苇(后天努力劳动可得)/详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翔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芦苇,中国著名电影编剧,1950年出生于北京,两岁时随父母移居西安。
他参与编剧的电影屡获国际大奖,如《霸王别姬》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活着》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全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等;《图雅的婚事》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芦苇的这三部编剧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1949年之后整个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在与李翔的对谈中,芦苇用一贯的坦诚和犀利,详尽地分享了他如何从一名工人成为一名电影编剧,以及从影近50年来的观察与思考:
什么样的生活课塑造了“第五代电影人”;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何一度孵化出众多经典电影作品;同陈凯歌合作《霸王别姬》、同张艺谋合作《活着》、同王全安合作《图雅的婚事》背后有怎样曲折的故事;为何杰出的中国电影作品极难出现;如何改变创作上的“短命”现象;如今的电影行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面对这样的现状,电影人该如何寻找出路。
这次对谈不仅展现了一位大师级电影编剧如何用他的真诚与倔强,捍卫着他认为的好电影,也折射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电影起伏颠簸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李翔,资深媒体人,得到App总编辑。
目录
芦苇是谁
生活课
编剧就是设计师
农民经历
对于“文革”的电影呈现
饥饿记忆
读书和人生的迷惘
画画和布景
西影厂、吴天明和编剧之路
进入西影厂
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陈凯歌和张艺谋
周晓文和编剧生涯的开始
“电影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跑题”
“写什么得是什么”
同陈凯歌合作《霸王别姬》
一部正常的好电影
改编和原著
对原著的改动和争执
“你必须了解每一个角色”
编剧和导演如何合作
创作状态
被打断的合作
“该得罪的都得罪了”
同张艺谋合作《活着》
对《活着》的改编
“蹭出火花来”
小说作家和编剧是两个行当
选择和局限
从《图雅的婚事》到《白鹿原》
《图雅的婚事》:故事和人物
跟王全安导演的磨合
《白鹿原》的波折
不同代际的导演
从《赤壁》到《狼图腾》
《赤壁》的主题
聪明和见识是不同的
自恋和活着
真相和戏剧性
让·雅克·阿诺和《狼图腾》
未完的工作
电影是跟观众的契约
为什么坚持做编剧
有新意的武侠片
作家和作品
电影的商业性
电影的娱乐功能和价值功能
序言
芦苇是谁
芦苇是一位编剧。他
的代表作包括同陈凯歌导
演合作的《霸王别姬》(
1993年)、同张艺谋导
演合作的《活着》
(1994年),以及同王
全安导演合作的《图雅的
婚事》(2006年)。
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
初的《霸王别姬》和《活
着》,在今天依然被认为
是华语电影的经典作品。
《霸王别姬》曾获得法国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等一系列大奖。《活着》
的主演葛优凭借该电影获
得了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男演员奖,电影本身
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全美影评人
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

尽管陈凯歌和张艺谋
两位导演在此后依然高产
,但是《霸王别姬》和《
活着》仍然被视为他们自
身导演生涯的高峰。
2007年,芦苇编剧、
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
事》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
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获得
过这项荣誉的华人导演,
除了王全安之外,还有张
艺谋、李安、谢飞和刁亦
男。
芦苇编剧的这三部作
品,不仅是他自己的代表
作,也可以说是1949年
之后整个中国电影的代表
作。《霸王别姬》和《活
着》展现出了史诗气质,
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电影
,一窥20世纪几十年间中
国历史的剧烈变化,以及
这种变化对普通人生活的
影响。《图雅的婚事》则
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家庭
和人性的故事,在这部电
影中,人要周旋的不是时
代的剧变,而是日常生活
的惊心动魄。
1
芦苇1950年3月出生于
北京。不过,因为父母工
作的调动,他很快就随整
个家庭搬到西安。此后,
他就一直居住在西安这座
古城。即使在20世纪最后
十年,西安电影人集体北
上,他也没有离开这座城
市。
和那个年代出生的所
有中国人一样,芦苇经历
了时代的颠簸,包括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内的
大型社会运动,让这一代
人无法接受完整和系统的
教育。在当时,他们必须
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芦苇初中还没毕业,
就到陕西省宝鸡市的一个
农村插队。不过,他认为
自己从这段农村生活中获
益颇多。后来他把农村视
作他上过的三所学校之一
,另外两所学校是“文革”
和社会。他认为正是通过
插队生活,自己才真正了
解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如
何生活的。后来,他把对
这段生活的部分体感,写
进了电影《霸王别姬》和
《活着》的剧本之中。电
影中的一些细节正是来自
他的亲身经历,比如把《
毛泽东选集》作为礼物互
相赠送,比如在墙上画毛
泽东像。
不过,跟很多同龄人
不同的是,首先,由于出
身于干部家庭,芦苇可以
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更早地
接触更多的电影和小说。
他去农村插队时还随身带
了一箱书,其中包括一套
《契诃夫选集》。后来在
他参与编剧的电影《狼图
腾》(2015年)中,下
乡到内蒙古草原上的主角
陈阵,也随身带了一箱书
,让当地人颇为失望。
其次,在1977年恢复
高考之后,芦苇没有像他
的很多朋友那样,继续回
到大学读书。此前,他已
经通过招工进入了西安电
影制片厂(简称“西影厂”
)。回高校读书对他而言
,本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
选项。“文化大革命”后期
,芦苇和他的一些朋友成
立了一个“地下”读书会,
读书会中的不少人后来都
成为大学教授或者政府官
员,芦苇则顺着自己的道
路往下走,成了一名电影
编剧。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
芦苇碰到了后来改变了包
括他在内的很多第五代电
影人命运的老厂长吴天明

出生于1939年的吴天
明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
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包括
《老井》(1987年)和
《变脸》(1995年)。
不过,吴天明在电影圈的
另一个称号是“第五代教
父”。因为在担任西影厂
厂长期间,他发现并扶持
了后来被称为“第五代导
演”的一群电影人。这个
群体包括曾经在他的电影
《老井》里担任演员的张
艺谋,也包括陈凯歌、田
壮壮、黄建新、周晓文等

在吴天明的影响之下
,一位摄影师可以成为后
来中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
,一位美工也可以成为后
来中国最知名的电影编剧

……
他带着我们在小区里
穿行,步履飞快。后来我
才知道,像城市里其他热
衷锻炼的人一样,他每天
也规定自己走一万步。
我们在他的书房里就
着茶聊天,从下午3点多
开始,聊到6点多出去吃
晚饭。
晚饭后,我问明天何
时方便再来拜访他。芦苇
回答:“如果你觉得不累
,我们就回去接着聊。”
于是,我们继续回去聊天
到晚上10点多。我问他累
不累,他说:“我倒是不
累,跟惯了剧组,已经习
惯了长时间的工作。”然
后突然提高嗓门:“我是
担心你们累了。”在座的
人,平均而言,要比他小
30岁。
我们第二天早上9点见
面,继续访谈。芦苇决心
要尽快把访谈推进,就像
他写剧本时喜欢“缓进速
战”——准备期不妨漫长
,一旦短兵相接,则要迅
速结束战斗。他说:“时
间可是很快就会过去的,
要赶快做好手上的工作。

紧接着的下午,西影
厂邀请芦苇过去做活动,
内容是看电影,看完之后
再由芦苇组织
导语
资深媒体人李翔对谈知名电影编剧芦苇,折射中国电影几十年发展历程。
编剧芦苇如何从一名工人成为电影编剧,是什么样的生活课塑造了第五代电影人。
一杯咖啡的价格,遇到《霸王别姬》编剧芦苇。
与我们时代的价值创造者详谈。
精彩页
编剧就是设计师
李翔:您现在还是保持每年写一个剧本的节奏?
芦苇:差不多,有时候想写两个,年龄也大了,站好最后一班岗。
李翔:您的写作习惯是什么?习惯在家里写还是?
芦苇:写剧本就是突击性的,大概一两个月就写完了,但是准备资料和研究资料比较慢。我写剧本在哪里都可以,不挑地方。有的人有习惯,在有些地方写不了。我没有这个习惯——在摄制组混出来的。
李翔:我看您的背景介绍里说,您是在北京出生的。
芦苇:是,我在北京长到两岁,当时还很小,什么都不懂,对北京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父母调到西北局来,就跟着父母来西安了。我在西安成长,所以等于是西安人。
李翔:您会认为西安是跟您的精神气质非常吻合的城市吗?
芦苇:肯定受影响。你在这儿生活一辈子,对陕西关中这一块的乡土还是有很深的情结的。这里的生活习惯、语言,对你的影响很大。
李翔:如果用语言表达的话,这种精神气质会是什么?或者有哪部作品比较贴近这样的精神气质?
芦苇:这是间接的,生活氛围跟创作还不是一回事,但是你生于斯,长于斯,它对你会有深厚的影响。我自己写陕西的农村戏,也写了三四个剧本,但是都没拍,比较遗憾,将来等飘会吧。我也写过《白鹿原》的剧本。
李翔:编剧的工作还是需要通过更复杂的系统来表现出来吧?因为要把它变成电影。
芦苇:如果我们说拍电影是一个工程,编剧就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在图纸上完成整个电影的结构,相当于电影整体的气氛和整个的内容都是你来负责。如果我们说拍电影是打仗,编剧就是参谋长,他制定作战方案。
李翔:这个说法在电影这个系统里是所有人都认的吗?
芦苇:这个东西因人而异。仗打胜了,人人都急于抢功;仗打败了,谁都要推卸责任,这是人之常情。
李翔:胜败以什么衡量?票房?得奖?
芦苇:主要就是口碑和票房,两者结合起来。
李翔:很多剧本没有变成现实中被拍出来的、大家可以看到的电影,这会损伤您作为编剧的成就感吗?
芦苇:对我无所谓,我大概写过三十多个剧本,拍出来的有一小半。我觉得拍不成,那是环境使然;但拍成了,你要对它负责任,要全力以赴。电影本身是个工程,你是搞设计的,设计要是出了问题,工程就有问题了。所以,编剧很重要。
李翔:拍不成没所谓这种心态,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有吗?
芦苇:写剧本你肯定还是希望拍出来的。但能不能拍,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不是我一方就能定的,包括审查、投资方的选择,你左右不了。所以你能负责任的,就是剧本,就是把剧本写好。
李翔:在电影这个工程里,现在可能很多人认为导演的成就感会大一点,明星或者艺人也会更多地受益于电影,是这样的吗?我看您一直坚持以编剧的身份工作。
芦苇:对于编剧,我自己的经验是,有了好剧本不见得有好电影,但没有好剧本绝对没有好电影。很多电影的编剧都存在基础性问题。有人讲现在是网络化时代,讲大IP,有了大IP,根据一个电脑模式来操控编剧,就能把编剧的问题解决了。
李翔:是吗?
芦苇:有这种说法,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大IP要是能解决编剧和剧本的问题,那拍电影就太容易了。它只能解决技术问题,但解决不了心灵问题。解决心灵上的问题,还是要靠人翻人交流,而不是人和电脑交流,否则不会有血肉,也不会有气息。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就是因为它有生命气息。
李翔:这种生命气息最开始就是由编剧来赋予的,可以这么理解吗?
芦苇:一定是,最先孕育电影内容的就是编剧。我个人反对编剧决定论,因为电影是综合艺术,但剧本确实是一部电彩成功的基础。这是电影史和戏剧史可以证明的,用不着我来说。
李翔:我也认识一些这个行业的朋友,他们经常抱怨说,好的剧本非常少,我相信您肯定也听到过这种声音。
P16-1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