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上篇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论、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在内的西方人类学研究的不同范式,沿着历史脉络梳理了不同范式的发展历程,既系统阐释了每一个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核心观点,又聚焦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的经典理论流派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应该在不同的思想流派间搭建起联系,形成强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共识,即历史和文化是人类学的构建条件,进而提出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主张,并对此范式进行具体剖析。 在对不同的人类学范式进行深刻剖析后,本书下篇论述了历史文化人类学范式下几个人类学核心主题,包括身体、模仿、表演、仪式、语言、图像和想象、死亡和出生,这些核心主题均来源于人类学项目研究成果,集中展现了人类基本行为、活动与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 1944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人类学专业教授,德国教育人类学学会前会长,德国历史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人类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要成员,“文化表演”合作研究中心.“情绪的语言”高峰项目、“身体模仿”研究所、“跨艺术”中心的主要推动者。其著作已译成英语、日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与文化人类学、教育人类学、仪式与体态语、情绪、想象力、跨文化交流、模仿、美学等。 目录 译序 序言 致谢 绪论 上编 人类学范式 第一章 进化—人化—人类学 第一节 进化 第二节 人化 第二章 哲学人类学 第一节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第二节 有机体和人类的诸阶段 第三节 人:他的本性与在世界中的地位 第三章 历史人类学 第一节 年鉴学派 第二节 人类学的转变 第四章 文化人类学 第一节 博厄斯及其后人创立的文化人类学 第二节 田野研究—参与式观察—民族志 第五章 历史文化人类学 第一节 逻辑与激情 第二节 论人 第三节 模仿的世界 第四节 柏林的仪式研究 下编 历史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题领域 第六章 身体作为一种挑战 第一节 人类学与身体的范式 第二节 身体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第七章 文化学习的模仿基础 第一节 历史和文化 第二节 社会行为和通过模仿获得的实践性知识 第八章 表演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媒体 第三节 性别 第九章 仪式的再发现 第一节 仪式的分类 第二节 历史的视角 第十章 介于普遍性和实践性之间的语言 第一节 身体和语言 第二节 语言与思维 第三节 语言人类学 第十一章 图像和想象 第一节 图像—身体—媒体 第二节 出现—表现—模拟 第三节 图像的不可还原性 第四节 幻想—想象—想象力 第十二章 死亡与出生 第一节 关于死亡的预想 第二节 出生的回归 序言 在本书中,我将为读者 介绍一些近几年来对于人类 学的理解做出一定贡献的讨 论,并且将对历史文化人类 学的有关概念轮廓进行勾勒 。我的研究范围是关于欧洲 20世纪人类学思想的发展, 首先是该思想在德国的发展 情况。在这一领域,我展开 了有关历史、民族志和哲学 的研究,这些内容在本书中 都有所涉及。值得一提的是 ,我保留了一些认识论的传 统原则,对于历史学、民族 学和哲学,还有社会学、心 理学和文学投入了一定的考 虑和关注。通过对进化论、 德国的哲学人类学、法国和 德国的历史人类学、美国和 欧洲的文化人类学之间相互 关系的思考,并结合我个人 的研究,在本书中我将提出 一些人类学的原则和观点。 [1] 随着规范性的人类学思 想的衰落,当今人类学通过 关注人的出生[2]和死亡[3] 来研究人的身体,身体成为 社会和文化的产品和替代。 人类的身体是多重模仿过程 的结果,模仿的过程不是粗 略的仿效,而是一种积极的 文化知识获得的过程。[4] 在这些模仿过程中进行着文 化的创造、传承和演变。所 以,身体的表现和展演发挥 了重要作用。[5]随之,语 言(Austin)、文化展演( Singer)和美学 (Huppauf/Wulf)获得了 重要意义。当仪式只被认为 是一种“文本”的时候,它便 失去了其物质性与身体性结 合的维度。因此,我和我的 合作研究者们在关于“柏林 仪式研究”的项目中,注重 了仪式行为的表演性一面。 该项目探究了仪式和仪式化 是如何对集体的表现发挥作 用的,它们是如何掌控教育 过程以及如何推动学习发生 的。在这些研究中,身体表 现的物质性和感觉性扮演了 重要角色。同时,研究也清 楚地表明,人类身体是如何 通过语言、想象来获得支撑 的。[6] 人类学的研究呈现“分裂 ”和“非领地化”的趋势,为 人类学的反思和研究带来了 新的模式和发展,也为冲破 旧的原则传统和确定更为宽 广的人类学研究视野创造了 可能。经过新的界定,持有 一种全球化的视角将变得越 来越重要。除此之外,还引 发了对于导致很多社会形式 趋向相似的新自由经济走向 的批评。[7]当前,赋予人 类学一个全球性的定位意味 着将人类学研究的领域开放 到面向世界上所有的社会和 文化,从而阐述影响着未来 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 人类学是一门分散的、 多元的科学,其中,有关表 现、解释、建构、解构以及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都是它的 重要特点。两种矛盾的发展 趋势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是 指向“同一”的全球化,另一 方面就是对于这种力量的限 制,从而实现文化的多样性 。这种发展反映在人类学上 ,人类趋于同一的主张与强 调历史与文化多样性主张之 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如 果我们将人类学理解为一个 多样性统一(unitas multiplex),即作为一门可 以将个体差异汇在一起的学 科,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有 关人类科学中认识论与范例 性的差异不仅是不能被消除 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从 而,人类学的研究应该从关 联的起点出发,而不是武断 、随意地去除这些差异。在 我看来,问题还包括是否以 及如何与价值及其社会和道 德责任绑定在一起。我认为 ,我个人的研究是植根于人 类权利价值的,但是,我不 能否认人类权利是受时间和 文化影响的,因此这一话题 仍然需要讨论。 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化分 裂,在我看来,人类学研究 必将为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 理解以及世界各地民族之间 相互理解的进程做出贡献。 当然,我们不能假定人类学 可以推出一种能够调查出所 有人类社会与文化的系统方 法,因为它们太庞杂了,其 制度与形式非常丰富与多样 ,而人类学的研究能够也必 将为人性的解释做出贡献。 这样的一种系统方法将会非 常抽象,从而会面临不能囊 括所有内容的危险,因此, 我更希望对于人类学的研究 做出一些贡献,建设一种关 注于历史与文化关联的人类 学(当然,并不意味着要涵 盖所有可能的研究)。 尽管我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 但是所采用的历史文化人类 学的观点和原则对于其他文 化和社会同样适用。比如, 我主持的一项关于家庭幸福 的研究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该研究通过三个由德国和日 本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来进 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德国 家庭是如何过圣诞节的,而 日本家庭又是如何过新年的 。我们论证了两个不同国家 内历史和文化因素对于家庭 幸福的影响,并归纳出一些 不同家庭所使用的表达和展 示归属感、快乐和分享幸福 的跨文化元素。[8]再如, 我和阿克塞尔·迈克尔斯 (Axel Michaels)共同主持 开展了关于“印度的身体印 象”“仪式和表演中的情感”“ 感觉、情感、表演和仪式” 等研究,这些研究显示了印 度和西方文化存在的共通点 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9]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欧洲 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中,历 史性和文化性都是人类学研 究的重要维度。对这两个维 度的关注,为21世纪人类的 自我理解做出了更加积极的 贡献。下面,我想对人类学 的一些观点进行概括,这些 观点还不够完全,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