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眼部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转化医学。共分为八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眼部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和寄生虫)、肿瘤、遗传病、代谢及免疫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具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着重总结了眼部各种疾病的临床转化及其进展,强调转化医学对实现基础成果与临床双向转化的重要性。此外。在实验室诊断方面,本书从各种眼部疾病的标本采集、标本转运与保存、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结果解释与报告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突出近年来发展成熟的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可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用书,适用于广大医学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护士及检验工作者,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学习或工作上的参考与帮助。 作者简介 肖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眼科研究所(NEI)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眼耳鼻喉医院院长、医学与物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评审专家,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评审专家,湖北省司法鉴定中心技术专家,深圳市卫健委及科技创新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专注于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眼心脑泛血管事件的临床诊治、致病机理、应用转化等科研工作。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首个眼部疾病介入治疗MDT团队,“超选性视网膜中央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被批准为I级新技术。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北省公卫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武昌区时代楷模,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获湖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武汉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湖北省首届转化医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眼部细菌感染标本采集 一、基本原则 二、采样指征 三、采集方法 第三节 眼部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技术 一、眼部标本细菌形态学检查及报告 二、眼部标本细菌培养的操作及报告 第四节 眼部细菌感染常见致病细菌 一、革兰阳性球菌 二、革兰阴性杆菌 第五节 眼部细菌感染实验室鉴定新技术 一、MALDI-TOF MS质谱技术 二、核酸测序技术 三、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第二章 眼部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角膜炎 一、临床类型和表现 二、诊断 三、标本采集 四、转运与保存 五、检测方法与结果解释 第二节 病毒性视网膜炎 一、临床类型和表现 二、诊断 三、标本采集 四、转运与保存 五、检测方法与结果解释 第三节 病毒性葡萄膜炎 一、临床表现 二、标本采集 三、转运与保存 四、实验室检查及结果解释 第四节 病毒性结膜炎 一、临床类型和表现 二、标本采集 三、转运与保存 四、实验室检测及结果解释 第五节 病毒性眼睑炎 一、临床类型和表现 二、诊断 三、标本采集 四、转运与保存 五、检测方法与结果解释 第六节 眼部新病毒感染 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二、西尼罗河病毒(WNV) 三、寨卡病毒(ZIKV) 四、登革病毒(DENVs) 五、基孔肯雅病毒(CHIKV) 第三章 眼部真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真菌性角膜炎 二、真菌性眼内炎 第二节 眼部真菌感染与免疫 一、真菌的致病性 二、宿主防御机制 第三节 眼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眼科标本的采集 二、眼科标本的显微镜检查 三、眼科标本的培养检查 四、眼科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五、眼科标本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六、眼科标本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四章 眼部衣原体及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衣原体感染 一、眼部衣原体感染疾病类型 二、标本采集和运送 三、检测方法 四、临床意义 五、检测进展:方法和指标 第二节 寄生虫感染 一、原虫引起的眼部疾病 二、蠕虫引起的眼部疾病 三、节肢动物引起的眼部疾病 第五章 眼部肿瘤的实验诊断及临床转化 第一节 概述 一、眼肿瘤的病因学 二、眼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三、实验室诊断 四、眼肿瘤的常见标志物检测 五、眼肿瘤的临床转化与进展 六、眼部肿瘤的临床课题设计 第二节 眼部常见肿瘤实验诊断与转化医学 一、眼睑肿瘤 二、结膜与角膜肿瘤 三、葡萄膜肿瘤 四、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 五、视网膜母细胞瘤 六、眼眶肿瘤 第六章 眼部遗传病的实验诊断与转化医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临床遗传学 二、分子遗传学 第二节 眼部遗传病的实验诊断与转化医学 一、先天性白内障 二、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 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五、k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疾病 六、Leber先天性黑蒙 第七章 眼部代谢疾病的相关检测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 一、概述 二、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及特征 三、实验室诊断 四、临床转化与进展 第二节 Craves眼病的实验诊断与转化医学 一、概述 二、GO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 三、GO相关实验室检测 四、转化医学与临床意义 第三节 糖尿病性眼病 一、概述 二、糖尿病眼病相关实验室检测 三、转化医学与临床意义 第八章 眼部免疫疾病的实验诊断与转化医学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五、临床转化与进展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干眼症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五、临床转化与进展 第三节 免疫性结膜炎 一、春季角结膜炎 二、过敏性结膜炎 三、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四、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五、巨乳头性结膜炎 六、滤泡性结膜炎 七、特异性角结膜炎 参考文献 序言 自2012年国家制定全国 防盲治盲规划,到“十三五”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实 施以来。我国在推进防盲治 盲工作、消除可避免盲等方 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 前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全国 范围内还存在眼科医疗资源 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质量 不高,特别是基层眼保健工 作薄弱、诊治能力不足等问 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 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先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若将 屈光不正包括在内,眼部疾 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 疾病之后位列第三的危及人 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 键因素。同时,据统计,中 国的盲人数量已达至少500 万人,占全球盲人总数约18 %,且每年新增40万以上盲 人。这说明我国的致盲性眼 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眼部疾病防治的难 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眼 部标本由于取材困难、量少 ,常导致眼部疾病的实验室 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 着疾病的诊治;二是不同地 区的实验室从业人员在检测 能力和水平上差异明显,且 基层、农村边远地区所具备 的眼部疾病诊治资源及经验 严重不足,缺乏眼部标本实 验室检测的标准化程序,使 得全国范围内眼部疾病的诊 治水平不尽相同,给全国性 防盲治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 阻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等学科及相关检测 技术的发展,眼部疾病的实 验诊断能力近年来得到了空 前的提高,而相应的基础性 研究也取得了诸多对于推动 眼部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的成果,但其中只有少部分 成果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 床应用的转化。对此,转化 医学的发展为促进基础成果 的临床转化,提升眼部疾病 的临床诊治能力提供了有力 支持。 转化医学作为医学研究 领域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 交叉性学科,强调以某一具 体疾病的基础研究促进研究 成果向临床医学快速转化, 从而搭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 用之间的桥梁。转化医学的 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 60年代“从实验室到病床”这 一理念的提出,经过几十年 的发展,研究人员对转化医 学含义的认识逐渐演变并不 断深入,形成了转化医学的 狭义和广义概念,前者一般 指“实验室与病床之间的双 向转化”,而后者扩展至“实 验室、病床、社区之间的双 向循环转化”。同时,转化 医学的研究领域也从最初各 类癌症研究,扩散到了其他 更多的疾病。 《眼部疾病的实验诊断 与转化医学》一书将眼部疾 病的实验室诊断和转化医学 相结合,以疾病类型分类, 系统、全面地总结出了眼部 相关的感染性疾病、肿瘤、 遗传病、代谢及免疫性疾病 的临床特征和具体的实验室 诊断方法,并突出眼部疾病 的新病因和诊断的新技术, 强调转化医学对实现基础成 果与临床双向转化的重要性 。该书的出版希冀能够为广 大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特别 是基层、农村边远地区的医 务人员提供工作或学习上的 参考和帮助,同时为促进眼 部疾病的实验诊断及转化医 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见解, 从而提高我国眼部疾病诊治 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减少可 避免盲的发生。 诚然,眼部疾病的防治 道阻且长,但利在千秋;惟 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是为序。 杨正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 2022年9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