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年(1876)权山东登莱青道。七年(1881),授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翌年,迁按察使。赏三品京堂,命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十年(1884年),除太常寺少卿。十二(1886)年,除太常寺卿,转通政司副使。复值总署。累迁户部左侍郎。中日甲午战争中曾与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1898年3月,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戊戌变法时,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倾向变法。戊戌政变后遭弹劾充军新疆。1900年被杀。 张荫桓跻身总理衙门中枢,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其日记中都有直接的反映,是近代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由《三洲日记》、《戊戌日记》、《甲午日记》三种组成。 目录 新版前言 凡例 三洲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闰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附:黄良辉序 屠寄序 阎迺竹序 甲午日记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七月 八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附:康有为跋 曹菊生跋 戊戌日记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闰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附:驿舍探幽录 附录 清史稿·张荫桓传 故光禄大夫尚书衔户部左侍郎南海张公事状 户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 庚子西狩丛谈(选录) 张樵野侍郎之与当时朝局 红棉叹 各家诗文评论及其他 主要人名索引 序言 《张荫桓日记》自从 2004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 刊行以来,已经整整10年。 应该承认,在过去许多年里 ,学界对张荫桓的研究比以 往推进了不少。2012年中 华书局出版了孔繁文、任青 整理的《张荫桓集》,此次 又将日记收入《中国近代人 物日记丛书》重新出版,这 些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提起张荫桓,以往人们 的印象经常是一个在对外交 涉中屈辱求和的“主和派”人 物,一个不算太正面的角色 。其实,这样的评判过于简 单,他在近代外交和政治舞 台上都曾留下过深刻的印迹 ,在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中 扮演过重要角色。 张荫桓(1837-1900)字 皓峦,号樵野,又号芋盒, 广东南海佛山人,出身于一 个破败的商人家庭。年轻时 他并未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埋 头八股,奔竞于科举之途, 而是对刚刚兴起的洋务发生 了兴趣。后随舅父李宗岱游 宦山东,因为擅长交涉,办 事干练,先后受到两任山东 巡抚阎敬铭、丁宝桢以及直 隶总督李鸿章的赏识与器重 ,屡经保荐,官至安徽池宁 广太道。他曾收藏芜湖所产 铁画梅、兰、竹、菊四联屏 ,运至佛山,故以“铁画楼” 名其斋。光绪十年(1884 )奉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学习行走,正式涉足清廷中 央的对外交涉。不久受到清 流人士参劾,左迁直隶大顺 广道。次年经李鸿章保荐, 充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 (当时称日斯巴弥亚)和秘 鲁三国公使,光绪十六年( 1890)任满回国,以太仆 寺卿再次担任总理衡门大臣 ,光绪十八年(1892)官 至户部左侍郎。经过二十年 的磨砺,张荫桓由一名捐班 出身的地方洋务派官员,跻 身卿贰,折冲樽姐,成为清 季才具非凡、肩负重职的朝 廷外交大员,也是西方人眼 中最知外事的清廷官员之一 。 光绪二十年(1894)甲 午战争爆发后,张荫桓奉命 参与外交决策,并于年底与 湖南巡抚邵友濂一起,扬帆 东渡,代表清政府前往广岛 与日本方面议和,后因日方 有意拒绝,开议未成,被迫 返回。战后,张荫桓为光绪 皇帝所赏识,屡蒙召见,咨 询疑难;又被帝师翁同稣所 依重,周旋于复杂的派系纠 葛中,隐参清廷外交与财政 决策。民国学者黄潜称他为 “甲午至戊戌间幕后之大人 物”,可算知人之论。必须 强调的是,戊戌年光绪皇帝 之所以赏识康有为,也是张 荫桓在幕后秘密策划的结果 ,他甚至在召见时私下向皇 帝举荐康氏。对于这个秘密 ,后来康、梁一直守口如瓶 ,又片面抛出“翁同龢荐康” 之说以混淆视听。政变发生 后,张荫桓被革职抄家,发 配新疆。光绪二十六年 (1900)义和团运动期间 ,慈禧重修戊戌旧怨,下令 将张处死。在一定程度上, 张荫桓是“戊戌六君子”外另 一位因戊戌变法而死难的人 物。可惜,世人受到康、梁 的影响太大,往往很少知道 樵野侍郎发挥的关键作用( 详见马忠文:《张荫桓、翁 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 关系》,载《近代史研究》 2012年第1期)。 张荫桓虽出身捐班,却 才华横溢,工诗词,富收藏 ,常与孙毓汶、翁同龢、王 懿荣、李文田等科举正途出 身者往来唱和,品评书画, 文名之盛,时人莫不刮目相 看。著有《铁画楼诗文稿》 (六卷)、《铁画楼诗续钞 》(又称《荷戈集》,两卷 )传世。与其他同时代人一 样,张荫桓也曾长年坚持写 日记,只因后来际遇突变, 成配西睡,不仅其书画收藏 损失大半,自撰文稿、日记 等也多散失。目前可以见到 的唯有《三洲日记》、《戊 戌日记》以及《甲午日记》 ,数量虽不多,内容却极为 丰富,是研究近代史不可多 得的重要资料。此次新版的 《张荫桓日记》即由这三部 分构成。 《三洲日记》是张荫桓 出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 期间所写的日记,起自光绪 十二年二月初八日(1886 年3月13日),止于光绪十 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89 年12月5日)。光绪十六年 初张荫桓回国复命,将日记 抄录进呈,分为十六卷,称 《奉使日记》,该进呈本现 藏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 又藏有铁画楼清抄本《奉使 日记》一份。该日记后经张 氏本人修订,改为八卷,命 以《三洲日记》,于光绪二 十二年丙申(1896)在北 京刊行,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906)于上海再次印行 。日记中除了对当时多起美 国排华事件有较多记述外, 对其他外交活动、参观游历 、往来案牍均有记录。其中 对西方社会风俗民情的大量 描述,对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与社会制度的精辟分析,以 及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后的 种种心得体会,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出张荫桓认识和学习 西方的心路历程。20世纪 80年代,日本学者坂野正高 曾撰写《清季一个外交家的 西洋社会观——张荫桓撰《 《三洲日记〉札记》(载《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 讨论会文集》下册,中华书 局1981年)对此有过深刻 的分析。 张荫桓甲午年的日记为 稿本,系用作者自印绿格竹 纸稿纸所写,半页八行,版 心有“铁画楼”三字,现存四 册,分别藏于常熟博物馆、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和南京博物院三处。其中常 熟博物馆收藏一册,起于光 绪二十年甲午正月初一日( 1894年2月6日),止于 导语 本书中日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刊本《三洲日记》,起于光绪十二年二月初八日,止于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原书共分为八卷,每卷内容四至六个月不等,且有相跨两个年份者,为统一体例,改为以年为单位编排,与《甲午日记》和《戊戌日记》衔接,以便阅读。 精彩页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六日东明工次奉命出使美、日、秘国。八月二十七日到京请安。十月初一日奉到钦颁国书三道、敕书一道。十月十七日请训。先后两蒙召见,训诲周详,复蒙皇太后谕:“尔向来办事认真,能办事人往往招忌。”跪聆感涕,虽捐糜顶踵,不足言报也。又钦奉廷寄,与张香帅会议海外事。陛辞后,寄宿恭将军宅。十九日,谒辞醇邸,承慰劳勤勉,属筹议香帅疏陈之件,期必有成,并约密电码“兵气销为日月光”七字冠首。连日庆邸、朝邑相国、福协揆、翁大农、周少宰厚为酒醴以钱,亦以远别为念也。二十一日出京,晚宿江苏粮运局。越日,薛抚屏、胡履平来别,并言昨夜繁星皆坠,众目诧睹云。二十四日到津,晤李傅相,筹商一切。遇李仲约亲家于紫竹林,往还数次,不尽所言。旋附“海晏”船南发。途经烟台,方右民登舟展别,东海旧僚幕多来晤,山农舅氏远在平度,得信较迟,赶至烟台,“海晏”已展轮矣,为之恋恋。 十一月初五日抵沪。经费拨定,拟为金陵之行,函询南洋,复以无甚要事,遂于二十五日附英公司船。二十九日至香港。紫笙舅氏,少萼表弟,靖闾、际平叔,秀村兄,晴江、小楼弟,均在港相候。先将行李附美船寄鸟约。十二月初四日晋省会晤香帅,筹议未定。正月初七日复奉寄谕,因留驻旬日,改订船期。二月初三晚与香帅面定会奏稿。初五日到港。初六日拜发起程摺并续调各员片。初七日赴港督马士之饮。 此数月中酬应纷如,返里一谒先墓,里居前后仅十七日,馀悉在省卷。倪豹岑中丞绘《运覽斋话别图》为赠,并系两诗,可感也。位德行色,未及逐日为记,放洋后援笔编之。 二月 初八日壬申(1886年3月13日) 晴 早起得李傅相电,属援美约十八款以办朝鲜之件,又念此去煞烦辨论,特为吉语赠行。旋往华安公司诸同乡处言别,辰正返寓。马士来寓送行,朝鲜国戚闵泳翊来送,并托寄郑光禄书。午初始饭,正饬家丁检点随身行李,适香帅电询会派小吕宋南洋群岛委员薪水数目,复以照三等参赞。发电后,委员王荣和又来电请示,竟无暇复之矣。未正一刻登舟,诸父昆弟念兹远行,先往轮艘为之料理。香帅派海东雄兵轮导送,由寓楼至海沿,则英官列队以待,并派政务司骆檄送至舟中,华安公司自雇小轮舶拖曳民船,沿海放爆竹以壮行色。送行之客次第别去,乘间至卧房易衣,周览同役各员房位,均安顿妥适矣。申正,船主来言放洋,出香港西口,绕太平山之南折而东行,海东雄兵轮港口炮台燃炮相送。是役同行者:礼部郎中、候选知府、二等轻车都尉延龄,号希九;候选知府瑞沅,号仲兰;湖北候补知州易学灏,号希梁;广西补用知县梁廷赞,号蓬云;广西补用通判姚家禧,号祝彭;浙江候补盐大使程赞清,号黼堂;刑部笔帖式张泰,号东岩;候选按经历江鉴,号藻亭;候选县丞莫镇藩,号力侯;候选县丞彭承谟,号禹廷;候补守备觉罗绪龄,号芝山;同知衔何慎之,号绯联;候选县丞梁诚,号震东;通判衔刘玉麟,号宝森;举人许珏,号静山;候选县丞张桐华,号子豫;刑部郎中彭光誉,号小圃;应用知县钱广涛,号涵生;县丞衔李之骐,号骀选;候选从九顾士款号敬之、邓廷铿号琴斋、张佐兴号钱伯;总署供事李春官、张丕勋,差弁陈吉胜、马宏源二十六员,另跟役十六人。舟行无风,尚无航海之苦。同舟无西妇,行坐尤便。船主以右边两桌专备吾辈饮食,不杂西人。 初九日癸酉(3月14日) 晴 舟向东北行。午正悬牌,行七百三十里,为粤闽交界处。戌刻雨,微有雾,渡厦门洋。亥初停轮,子正复行。 初十日甲戌(3月15日) 晴 遥望台湾诸山,如在云里。已初停轮,刻许复行。午正行八百八十里。柁楼闲眺,偶询船主,却未置备各国旗志,然此为入口不可少之物。同行彭、程两员工绘事,善渲染,因就船旗之光洁者裁制如式,按图合作。暄风扇和,镜波朗澈,临渊画龙,几欲飞去,世无叶公,聊付船主。 十一日乙亥(3月16日) 晴 午正行九百八十里,船主约观机器制冰,寒气逼人。同舟有德商士布鲁士,操织染为业,游历中国,博考良法,人甚谨愿,是夕忽置酒享客,自言今日为母氏六十生辰,举酒为庆,询其父,则年八十矣。明发之怀,西人亦不能恝然,中外一理,千古不易之经也。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