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远方(中国当代文化学者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干部专修班的学生采写和创作的文集,主要收录了一些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大多是以工作为主的文物、博物馆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等等。由于本书各文章作者拥有丰富的文物、博物馆工作经验,所以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从人文初始,去写祖先福荫;从水土先民,去写文明分野;从器物圣化,去写生命赞歌;从艺术时空,去写自然情结;从先驱开拓,去写人类贡献;从贴近生活,去写现代变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作者简介 穆文斌,祖籍山西浑源,1956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曾供职于国家文物局,长期从事中国文化传播活动,并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和参与国家文物事业项目。特别是长期在香港和内地之间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中国当代文化文物及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 目录 01.耀瓷东瀛行/王兰芳 02.感受现代陶艺——富平陶艺村印象/王兰芳 03.小柴达木湖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察记/王国道 04.拉乙亥遗址调查发掘记/王国道 05.春雨杏花记柳湾/王国道 06.两游淡山岩/王衡生 07.印象石角山/王衡生 08.“雅舍”茶坊谈茶之道/刘风桂 09.奇伟瑰怪处 惊世恢弘篇——记连云港市东连岛西汉东海郡琅琊郡界域刻石的发现/刘凤桂 10.代州城内追金币/刘连城 11.遗憾/刘卫东 12.宋瓷建盏/冯小琦 13.春风吹得野鸭来/冯林英 14.缠足与弓鞋小考/冯林英 15.新版《清代宫廷服饰》前言/冯林英 16.英雄魂故乡情——叶飞将军最后—次故乡之行/汤家庆 17.“红色小上海”汀州的长征记忆/汤家庆 18.隐藏在深山的古刹——马鞍寺/何志国 19.古瓷发微/李刚 20.古瓷谈荟/李刚 21.古瓷笔诠/李刚 22.长歌当哭忆母亲——母亲逝世十三周年祭/李伟成 23.同学会/李伟成 24.你一定要听李明智的K歌/李伟成 25.枕顶绣的造型工艺/李宏复 26.认得醉翁语——读阎志作品集(代序)/吴卫国 27.在许向东画室里的对话/吴卫国 28.辽河故道之殇/杨庆昌 29.唯念那座老爷阁/杨庆昌 30.秋游陕南/杨庆昌 31.钟声/赵吉群 32.这里暖如家/郑兆林 33.往事如烟/胡万启 34.百鸟向西飞:中国款彩漆屏风的西传/聂菲 35.遥远的哨子河2000/阎志 36.无法找回的万里乡愁/阎志 37.五女山,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梁志龙 38.辽东方物写生/梁志龙 39.怀念/梁志龙 40.美色胡杨林——2016深秋张掖、嘉峪关、额济纳纪行/路远 41.我与碑林的缘——《碑林语石》后记/路远 42.我的母亲/樊毅 43.在北京遭遇地震/樊毅 44.香港古玩市场印象/穆文斌 45.陈仁海印象/穆文斌 46.海明威的家/穆文斌 作者简介 后记 序言 一本由我的学生们采写 和创作的文集清样送到我的 案头,大家嘱我写序,我自 然很荣幸。 这一篇篇艺术与历史的 文化梳理,一篇篇情感真挚 的生活感受,表现出他们触 景生情、融情于景、寄情于 事、托物言志的情感;一篇 篇行文真切、文字清新、语 言质朴、自然流畅、沁人心 脾、意境深邃的美文洋溢着 浓烈的诗情画意。不管是叙 事散文、抒情散文、写人散 文还是议论散文,都表现出 这些作品取材广泛、笔法灵 活、情文并茂。 从人文初始,去写祖先 福荫;从水土先民,去写文 明分野;从器物圣化,去写 生命赞歌;从艺术时空,去 写自然情结;从先驱开拓, 去写人类贡献;从贴近生活 ,去写现代变革。他们通过 一些片段的剪辑,倾注他们 真挚的情感,也将作品赋予 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 情。或者他们以人物为中心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用作 线条勾勒,表现人物的基本 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再 或以描绘景物抒发他们对现 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表现出作者们的思想感情 。 集子里还收录了一些具 有文学性的文章,其中大多 是以工作为主的文物和博物 馆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 忆录等。除以议论抒情为主 的散文外,以上这些同样是 属于散文的类别,也是感悟 的参透、理念的凝聚以及睿 智的结晶。 1984年,这批迎着料峭 春风走进校园的莘莘学子, 开始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大学 生涯。这些学子大多历经“ 文化大革命”,早年失去了 继续深造的学习时机;他们 又拥有五年以上的文物、博 物馆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 经过全国统考而被南开大学 录取,成为南开大学历史系 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我很荣 幸地成了这42名学生的班主 任,并成为他们“中国古代 物质文化史(上)”的授课 教师。这些学生有的在部队 的大熔炉里锤炼过,有的工 作已经十余年,并且在各自 学术领域里展现出健康的精 神风貌、自信和风采,有的 已经有了专业著述,或已成 为某学术领域的翘楚。和他 们做师长、做同事、做朋友 是很愉快的事。在教学相长 的两年时间里,我与他们成 为学术交流上的同学、同伴 和同事。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他们大多数已功成名就, 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 的贡献。“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生 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 微凹聚墨多。知识在于积累 ,在于应用。综观这些文章 ,大多数作品是他们借助想 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 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实现了物我统一,展现出更 深远的思想。通过这些选材 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 的技巧,可以让我们看出他 们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 、辉煌的学术成果、高尚的 思想情操,以及敢于担当的 责任感,这是不可多得的。 2020年12月于南开大学 东村 导语 从人文初始,去写祖先福荫;从水土先民,去写文明分野;从器物圣化,去写生命赞歌;从艺术时空,去写自然情结;从先驱开拓,去写人类贡献;从贴近生活,去写现代变革。他们通过一些片段的剪辑,倾注他们真挚的情感,也将作品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或者他们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用作线条勾勒,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再或以描绘景物抒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现出作者们的思想感情。 本书里还收录了一些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其中大多是以工作为主的文物和博物馆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等。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以上这些同样是属于散文的类别,也是感悟的参透、理念的凝聚以及睿智的结晶。 后记 2019年秋,几位曾经的 南开学子相约京西聚会,笑 谈之中,萌生出版一本有纪 念意义的文集想法。因为散 文是一种能抒发真情实感、 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 体裁,于是便定下出版以散 文为主的一本集子,大家赞 同。又是一个秋天,《远方 ——中国当代文化学者文集 》即将付梓,这的确是令人 兴奋的事。须知,这24位文 化学者,是生活在不同地域 ,从事着不同领域的文化工 作者。他们当中有教授、研 究员;有规划设计师、公务 员;更有考古研究者和博物 馆的守望者。他们共同的特 点与经历都与文博工作有缘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学 者,代表着文博战线的一大 群人。这些人又很忙,弯下 腰来扎实工作,坐下来著书 立说都不在话下,可是要他 们回忆自己的工作,表达生 活感受,由此及彼、由浅人 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大概是件难度较高的事情。 然而事实证明这担心是多余 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 砚微凹聚墨孝”,一旦研动 古砚,便会灵光乍现,墨也 会在挥毫时清香四溢。这些 文化学者凭着他们深厚的文 化底蕴,对于驾驭结构自由 、不拘一格、情感真挚、形 散神聚的散文体裁还是得心 应手的。不但能融情于景、 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 言志,而且能表达出学者的 真情实感,展现出更深远的 思想。究其原因是他们深深 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内心充满着文化自信,才会 有简洁质朴、清新明丽,像 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 娓而谈,意切情真的行文。 特别感谢傅同钦老师拨 冗为本书作序,同时还由衷 地感谢我们的恩师和学长母 国光、滕维藻、薛番安、魏 宏运、刘泽华、孙香兰、刘 洪涛、陈振江、李长利、傅 玫、朱凤瀚、张锡英、梁吉 生、刘岱良、张洪祥、冯承 柏、王敦书、来新夏、傅贵 九、郭定达、黄兆伊、季绍 德、郭仁、孔祥星、李辉炳 、李久芳、叶其烽、刘光启 、唐石父、周南泉、张洪源 、罗歌、王文彬、沈景侠、 罗哲文、王玉哲、杨志玖、 胡厚宣、李学勤、冯尔康、 中川成夫等。 值此,感谢本书策划人 阎志、冯林英、冯小琦、梁 志龙、杨庆昌等同志的精心 设计;感谢阎志先生为编辑 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同时 为本书撰写前言;感谢梁志 龙先生不辞辛劳地审核了全 书书稿;感谢王英民先生为 本书封底篆刻“中国当代文 化学者散文集”印章一方。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南开大学 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李 佳编辑给予悉心指导,在此 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编辑 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读 者给予指正。 穆文斌 2021年12月7日 精彩页 01 耀瓷东瀛行 王兰芳 1995年新春伊始,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耀州窑陶瓷要赴日本举办展览,这是我们耀州窑博物馆的同志们多年来的夙愿。耀州窑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曾经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写下绚丽的篇章,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耀州窑衰落,在“陶瓷之路”上已难觅它的踪迹了。今天,耀州窑陶瓷又要走出国门,漂洋过海,踏上东瀛之路,怎么能不使人激动呢? 近年来,耀州窑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问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陶瓷工作者、研究者及收藏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注视着耀州窑,他们不断派员来耀州窑实地考察,开展耀州窑的研究,还将在日本收集到的耀瓷举办了展览。然而,这些活动对酷爱陶瓷的艺术者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希望开阔视野,更全面了解耀州窑博大精深的真实面貌。因此,耀州窑赴日本的展出将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展览,中日双方都十分关注。经过多次磋商,此次展览由日方的朝日新闻社、大阪市立东阳陶瓷美术馆和中方的陕西省文物局、耀州窑博物馆共同主办,力求办成一场高品位、高档次、高规格的专题展览。 为了满足日方的要求,我们为这次展览遴选了耀州窑最精美、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并能系统完整体现耀州窑精湛工艺的展品。其中,有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瓷代表作——黑釉瓷塔式盖罐、宋代的青瓷刻花倒灌壶;有代表近年来耀州窑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的唐代三彩器中的龙头套兽,而大型三彩建筑模型、三彩轿车则是首次参展;五代的青瓷展品,除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官”字款标本外,还有淡青釉剔刻花的鸡头壶、套盒等,这类器物在过去国外的陶瓷图录中,曾被误认为不知窑口所在地的“东窑”产品,今天揭开了这个不解之谜,它们的产地正是耀州窑遗址所在地——黄堡镇。展品中新出土的金时期的月白釉洗、盖碗等釉色如冰似玉、沉静含蓄,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则敦厚沉稳、豪放质朴。日方对我方提供的109件(套)展品非常满意,在他们为这次展览出版的图录《耀州窑》的前言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耀州窑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应改写。 值得一提的是,日方为这次展览从全国各地的公立、私立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处调集了64件耀瓷精品参展,这种打破国界、地域联合办展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展览的内容,而且密切了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使我们有幸能观赏到域外收藏的耀州窑瓷器精品。如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收藏的青瓷刻花牡丹纹瓶,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土一件如此完整精美的此类器物。东京国立馆收藏的青瓷刻花唐草纹水注和青瓷刻花唐草纹承盘是一套精致的酒具,系宋代中晚期耀州窑的产品,据介绍,这两件器物出土于朝鲜半岛,后辗转流落于日本。日本最大的私立收藏机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青瓷刻花双凤纹枕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制品,陈炉陶瓷厂曾根据照片复制。我们想到即将在异国他乡得以目睹这些流落海外的耀瓷精品,一种复杂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们既为耀州窑曾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瓷器而自豪,又为这些精品流失海外而痛心。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和中日双方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耀州窑赴日展览定于1997年10月25日在日本山口县开幕。当我们将一件件精美的国宝万无一失地包装起运时,心情是那样的激动,那样的欣喜,耀瓷又一次踏上了东瀛之路,去开辟一条崭新的“陶瓷之路”。 二 耀州窑陶瓷巡回展览的第一站设在山口县立萩市的萩美术馆·浦上纪山口县位于日本列岛的西端,境内三面环海,中部为山地,海岸线长达念馆。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