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卢作孚文集(增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卢作孚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乡村建设先驱和社会改革家。他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在抗战中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他主持的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现代化乡村建设,是“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个,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最完整的历史记录”。他关于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成功实践,对当今现代化建设仍具参考价值。他毕生从事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民众教育,其成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他“大公无私,为而不有”,为中国企业家赢得了良好声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本书序言中指出,卢作孚的创业精神和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等,值得当今企业管理者学习、借鉴。在2005年重庆市评选的“十大文化名人”中,卢作孚名列第一,评语指出,他留下的“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户作孚文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本书收录了卢作孚从1916至1951年间的著述100余篇,涉及工商管理、企业文化、教育改革、乡村建设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论述等内容。
目录

前言
各省教育厅之设立(1916年9月17日)
《教育月刊》发刊词(1922年1月)
教育经费与教育进行(1922年1月)
教育方法与暗示(1922年1月)
教育行政之要义(1922年2月1日)
教育考察团之组织(1922年4月1日)
一个根本事业怎样着手经营的一个意见(1923年L
四川的新生命(1924年)
成都市市立通俗教育馆周年报告序(1925年12月1日)
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1927年5月1日)
介绍《嘉陵江》(1928年3月4日)
《民国十七年峡区秋季运动会报告书》序(1928年11月)
怎么样做事--为社会做事(1929年4月20日)
四川人的大梦其醒(1930年1月)
乡村建设(1930年1月7日)
东北游记(1930年9月1日)
华东、东北考察归来在民生公司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9月4日)
四川的问题(1931年6月2日)
游程中寄回峡的第一封信(1931年9月27日)
游程中寄回峡的第二封信(1931年10月1日)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1 932年3月)
为什么发行这小小的半月刊(1932年7月12日)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1932年11月15日)
航业为什么要联成整个的(1933年1月15日)
为己?为人!(1933年3月16日)
医院募捐的方法(1933年3月23日)
《工作周刊》所贡献的和所贡献于《工作周刊》的(1933年3月23日)
要参加社会活动(1933年3月30日)
答刘同仁半日读书之请求(1933年4月1日)
必须做民众运动(1933年4月2日)
民生公司的三个运动(1933年4月16日)
公司的灵魂(1933年4月16日)
我们要与他们步伐一致(1933年5月16日)
前瞻后顾的两段论(1933年5月30日)
介绍两件好的事情(1933年6月1日)
告茶房(1933年9月1日)
促进工作的研究(1933年9月16日)
数字要准确(1933年9月16日)
中国科学社来四川开年会以后(1933年10月)
在民生公司八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开会词(1933年10月16日)
我们的要求和训练(1933年11月)
训练要方式与精神并进(1933年12月6日)
从四个运动做到中国统一(1934年1月29日)
比武力还厉害的占据(1934年2月10日)
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1934年2月16日)
什么叫做自私自利(1934年2月17日)
怎么样做事--为社会做事(偶感佳言录)(1934年2月)
如何抉出问题,负起责任?(1934年3月1日)
工作的报酬(1934年3月3日)
中国人的生活是这样的(1934年3月10日)
二十三年应该抓着的问题(1934年3月16日)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1934年3月20日)
现代的领袖与中国的领袖(1934年4月7日)
打擂与世界运动会(1934年4月21日)
为社会找出路的几种训练活动(1934年5月16日)
数目字与中国人(1934年5月19日)
社会生活与集团生活(1934年6月16日)
快乐与痛苦(1934年7月1日)
麻雀牌的哲理(1934年7月16日)
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1934年8月2日)
南洋华侨的两个工作(1934年8月12日)
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1934年10月1日)
本公司是怎样筹备起来的(1934年10月15日)
学生应如何提倡国货(1935年1月11日)
如何把握住时间啊!(1935年1月16日)
做事要正确地做到(1935年2月16日)
二十三年本公司之营业概述(1935年3月1日)
民生公司职工为什么要穿公司的制服(1935年4月1日)
中国人并不自私自利,只看社会的影响如何(1935年4月16日)
本公司之职工教育运动(1935年5月1日)
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上)(1935年10月15日)
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下)(1935年10月25日)
纪念民生公司成立十周年(1935年11月1日)
广西之行(1935年11月1日)
和谐运动的具体意见(1935年11月1日)
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1936年1月1日)
增加股本是公司当前的最大问题(1936年3月1日)
会议为促进事业的唯一方法(1936年6月16日)
如何应付当前之国难与敌人(1936年7月3日)
四川建设施政纲领(1936年7月10日)
我们的一切都要有计划和预算(1936年8月30日)
我们要明了自身的工作(1936年10月23日)
实验区当前应努力的工作f1936年10月26日)
如何加速国家的进步(1936年10月)
一桩事业的几个要求(1936年10月)
中国应该怎样办(1936年11月1日)
建设的目的和方法(1936年12月5日)
大胆生产小心享用(1937年1月1日)
如何帮助旅客与提高工作技术(1937年3月1日)
《建设周讯》发刊词(1937年3月1日)
公司当前亟待解决之问题(1937年4月1日)
由整理膳务谈到今天的工商业管理方法(1937年7月)
要解决当前的问题(1938年1月17日)
这才是伟大的力量(1938年4月30日)
附录 杜重远:由小问题讲到大问题
继续为国家为公司效力(1938年1 1月)
安全的最高要求(1939年5月20日)
精神之改造(1939年8月14日)
对训练所毕业同学临别赠言(1939年10月16日)
改良木船的四大意义(1939年10月16日)
新闻事业与社会运动(1939年12月1日)
人人应明了交通设施之实况(1939年12月11日)
怎样组织青年服务社(1939年12月)
本部同人应有的理想和抱负(1940年1月1日)
全国粮食会议开幕词(1940年5月)
一段错误的经历(1940年6月)
准备节约生产以挽救当前危机(1940年9月16日)
困难为吾人毅力之试金石(1942年8月25日)
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1943年10月)
《新世界》复刊词(19
序言

卢作孚先生的事迹以
及他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
的成就,我在抗日战争时
期就已有所耳闻。当时,
雅礼中学由长沙迁至湘西
沅陵,我是雅礼中学初中
部的学生。抗战胜利后,
我转学到南京金陵中学读
高中,同班同学卢国纶是
卢作孚先生的三儿子,我
们都是寄宿生,住在金陵
中学的“口字楼”三楼,卢
国纶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
,朝夕相处,时间长达两
年半,直到高中毕业。从
他那里,我对卢作孚先生
的持家、为人,尤其是创
业精神,又有了较深入的
了解。高中毕业迄今整整
五十年,不久前卢国纶来
京与我相晤,我们都老了

卢作孚先生的长子卢
国维的长女卢晓蓉,也就
是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
在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工作多年,其爱人严
家炎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
,女儿严言是北大光华管
理学院毕业生,受教于我
。加之,我同严家炎教授
一家十多年来都住在北京
大学中关园宿舍,往来甚
密。因此,当北京大学出
版社准备出版《卢作孚文
集》,总编辑温儒敏教授
和本书主编、四川大学凌
耀伦教授请我为《卢作孚
文集》撰写一篇序言时,
我是慨然应允的。这不仅
出于我对这位长者的敬慕
,而且也是出于我同卢国
维、卢国纶、严家炎和卢
晓蓉的友谊。
序言里写些什么呢?
我想从卢作孚先生的创业
精神谈起。

多年以来,经济学界
在经济发展的研究中,逐
渐取得了大体上一致的看
法,这就是:经济发展不
仅要靠投资,靠技术,靠
各种必需的物质资源,而
且要靠一种精神,可以把
这种精神称作创业精神或
企业家精神。甚至可以认
为创业精神比物质资产更
加重要。一场战争、一场
特大的自然灾害,社会上
的物质资产可能遭到严重
的破坏,但只要创造物质
财富的创业精神依然存在
,那么很快就会有新的物
质资产来代替被破坏的物
质资产。如果社会所失去
的是创业精神,那么已有
的物质财富会逐渐耗竭,
社会将陷于衰退之中。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史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之
初,缺少投资,缺少技术
,缺少一些为发展经济所
必需的物质资源,这些都
是事实。但资本不足。可
以从外部引入。技术不足
,可以向国外购买先进的
装备,可以聘请国外的技
术专家。物质资源不足,
可以进口,也可以尽量在
国内发掘新的资源。即使
如此,经济仍然难以顺利
地发展起来,因为在这些
国家通常还缺少一种最重
要的资源或最宝贵的财富
,即创业精神。创业精神
体现于本国国民的身上,
特别是体现于本国一些组
织经济活动的人的身上,
这是无法从国外引进的,
因为能够从国外引进的是
资本、技术和人才,而并
非体现于本国国民身上的
创业精神。缺少创业精神
,经济的发展将遇到困难
,经济更难以超常规的态
势大步前进。
能有效地组织经济活
动的人,在经济学文献中
,又被称作企业家。企业
家并非一种职务,而是一
种素质、一种才能。有创
业精神并且有组织经济活
动的能力的人才符合作为
企业家的条件。所以创业
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实际上
是同义语。然而,在经济
中经常会看到,同是组织
经济活动的人,为什么在
某些人身上这种创业精神
表现得比较突出、比较明
显,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
没有表现出来或表现得不
明显呢?同是组织经济活
动的人,其中有创业精神
的,经济活动可以组织得
很好,有业绩,有特色,
而没有创业精神的,经济
活动必然无声无色,甚至
最终使经济活动衰败下去
。差别的原因何在?这确
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创业精神在不同的人
身上,尤其是在不同的组
织经济活动的人身上,之
所以有差别,原因之一在
于对客观经济的现状,包
括对个人的处境,是否满
足。满足于客观经济现状
与个人处境的人,不容易
产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创
业精神。只有不满足于客
观经济现状与个人的处境
,才会涌现不断进取的精
神,才会产生创业的愿望
,也才会求变革,求发展
。满足所带来的,不可能
是创业,至多不过是守成
而已。对一个发展中国家
的国民或经济活动的组织
者来说,对客观经济现状
的不满,还反映了社会责
任感的作用。发展中国家
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不发
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它
们同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
距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关心国
家命运与社会前途的人,
出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感,有力求改变现状的愿
望,这种愿望必然转化为
变革的思想、创业的精神
。创业不是简单地改变个
人的处境,或使得个人的
事业有所成就;创业是同
国家的振兴、国民经济的
腾飞联系在一起的。只有
了解了这些,才能对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有
比较深入的认识。
卢作孚先生正是这样
一位有高度创业精神的企
业家。1925年10月,当他
筹建民生公司时,四川政
局混乱,经济凋敝,民不
聊生。他本着实业救国和
造福乡里的热忱,奔走于
成都、重庆、上海之间,
为川江航运业的发展而煞
费苦心。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后,他竭尽全力集中
全部可用船只,抢运人员
与物资进川。这一非
导语
卢作孚主张“实业救国”,以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碚乡村建设”而著称于世,成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曾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他的业绩至今为人们所称许,其成功之道对今天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他发表的大量著述至今仍有相当价值和影响。
本集收入的卢作孚论著,起于民初,终于50年代初,集中于30至40年代,跨度长、变化大,内容丰富,还有不少早期著述散失。
后记
卢作孚系我国爱国实
业家、教育家、社会改革
家和乡村建设先驱,他留
下了数以百万字的著述,
是研究我国现代实业史、
教育史、乡村建设史和思
想史的宝贵资料。自1989
年由唐文光、李萱华等主
编,西南师范大学(现改
名为西南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卢作孚文选》问世
后,又有凌耀伦、熊甫主
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卢作孚集》
(1991)和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的《卢作孚文集》
陆续面世。每次出版,内
容都有新的增补。北大出
版社的《卢作孚文集》自
1999年3月正式发行以来
,已再版几次,仍不能满
足市场要求,现征得北大
出版社同意,编辑出版《
卢作孚文集》增订本。
增订本在保留了原文
集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增
加了以下15篇卢作孚佚文
(包括《卢作孚年谱》作
者张守广先生收入《年谱
》的13篇),即:《教育
行政之要义》(1922年2
月1日)、《教育考察团
之组织》(1922年4月1日
)、《成都市市立通俗教
育馆周年报告序》(1925
年12月1日)《游程中寄
回峡的第一封信》(1931
年9月27日)《游程中寄
回峡的第二封信》(1931
年10月1日)、《中国人
的生活是这样的》(1934
年3月10日)、《现代的
领袖与中国的领袖》
(1934年4月7日)、《民
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
三十七年第廿三届决算书
弁言》(1949年4月7日)
、《在民生实业股份有限
公司二十四届股东常会上
的报告》(1949年4月12
日)、《在民生实业公司
董事会第二十四届第二次
董监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0年9月16日)、《如
何推行公私合营过渡办法
,如何克服枯水季节业务
困难》(1950年11月6日
)、《第二次业务会议大
会总结报告》(1950年11
月13日)、《在西南军政
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上
的发言》(1951年1月)
以及张守广2008年在台北
“国史馆”发现的《如何应
付当前之国难与敌人》(
1936年7月3日)和卢作孚
家属提供的《中国中心的
伟大基地》(1945年)。
同时,增订本还根据读者
要求,将原文集有所删节
的卢作孚重要著作《东北
游记》补全。
在这次增补的文章中
,有两封信件,因内容比
较重要,又未被收入《卢
作孚书信集》,故收入本
书;有六篇1949年至
1951年的会议发言或业务
报告,可补充原文集这段
时间卢作孚文章的空缺。
借此机会,我们衷心
感谢北大出版社一版再版
《卢作孚文集》,感谢张
守广先生对增补佚文的贡
献。旅加(拿大)友人张
维华先生,为增订本的编
排和初步校对做了大量工
作,在此我们也一并感谢

编者
2010年10月
精彩页
各省教育厅之设立
(1916年9月17日)
教育总长范静生,拟于各省设教育厅直辖于中央,藉促教育之进行。据新闻所载,目前已持此意,向各省磋商,能成事实与否,今不可知。惟吾亦留心教育之一人,且始终认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以谓立国家于法治,而缘实业致富,军备致强,民智民德,顾乃卑下。民意民力,尤复薄弱,不有教育以扶持长养之,徒云法治犹无物也,富强之效,亦如捕风。故教育厅设立之消息,苟未遽成事实也。吾为兹论,将以证明其必需设立,而冀当局者之深省,使已有成为事实之望也。吾将更进一步论教育经费之宜谋优裕;教育权限之宜谋扩张;教育人才之宜谋独立。要即欲教育有完全独立之精神,不受外界之逼拶,及为其他政潮所牵引,以尽教育之能事,得在亚洲大陆放一异彩,致国富强,毋落人后。呜呼!吾言为拙,吾望实深矣。
袁世凯任总统者四年,筹化施为,几以便私图,遂私欲,方嫉视人民有真教育起与之为难也。故于教育扼制之,漠置之,中央教育部等若闲曹,至不复有关轻重。各省设教育厅本属绝不可能之举,虽有拟议,泡影而已。顾彼所以缩小教育之规模,束缚其者,亦自振振有词,谓教育厅离省行政而独立,或教育事业亟图进趋,则职员之岁俸,物事之购置,所需经费必骤增加。值今国帑空虚,罗掘无计,绝难胜此负担也。而不知谋逞大欲,辇人运动,所耗者非国帑欤!征收无法,吏胥作弊所侵、渔者非国帑欤!厚置军备,力奖恶探,所支给者,又非国帑欤。彼乃靳而不与,此则挥霍如泥,利国利己之不同,手段遽以悬绝。独不思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法治赖以立,实业赖以兴,军备赖以裕,即为国家所赖以存。政府筹各项经费,当以教育为先着,偶有不足,尚应自他项移注,方足以宏教育之施,收完美之果,非然者直是自杀政策耳。
顾袁氏犹有说日:教育诚救国要图,然收功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今日军事财政,棼如乱丝,稍缓解决,且酿巨变。则不得不就目前状态,为因应之设施,整军经武,理财治赋,图于急切之功,以防祸变之作而不知,凡斯问题,终待教育昌明,始能解决。且对内治功,对外图力,必待教育大昌,能始持之弗坠,惟其收功缓,斯谋进行,愈不可不急也。不然比诸先进国而终瞠乎其后,且恐兼弱攻昧之事,终不免及乎我国也。袁世凯忽于根本之图,无期月三年之虑,盲其目以趋,欲弗颠踬,恶可得耶!幸止亡身,未及于国耳。然则今日不可不谋教育独立,以促教育整理。而各省教育厅之设立,亦即有不容游移迟虑者矣。
或谓就事实观之,教育行政不过法令草拟,册报钩稽已耳,非如财政之繁复,军事之紧急,何须特立机关,徒高位置,致虚糜国帑为耶。吾则以为教育行政,果仅草拟法令,钩稽簿籍外,此非所闻问,诚无须特立机关,徒高位置,然又何贵有此法令?何须为是钩稽乎?法令颁于下必求其一一实现,表报集于上,必问其事之当否。孰者应予变通,孰者应谋改进,得要持衡,以为措施,则联络之事,考察之法,不可不用周密。教育愈普及,即职掌愈繁复,非设专司难期整理。若夫我国教育徒颁法令,不责效之实现与否,但凭簿书,不问事之真际如何,此腐败之习,正国家之病,当从根本上图救治,未可因噎废食也。
读东西史册,每见国家新政,格尼难施,迨其学说浸灌即深,人民知途径之所择,而阻力竟去于不自知,岂非教育之功欤?赫胥黎氏论天演曰:“治人之人,固赋于治于人者也。凶狡之民,不得廉公之利,偷懦之众,不兴神武之君,故欲郅治之降,必于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中,求其本也。”又曰:“智仁勇之民兴,而有以为群力群策之资,而后其国乃一富而不可贫,一强而不可弱也。”此教育之说也。盖一国之教育与其政治恒互为因果,一政治之施,必赖教育为之倡导;一政治之良,必得教育为之扶植,则是教育也。实立于政治对峙之地位,而未可忽视也。岂惟政治然哉。即社会上凡百事业,孰非以教育培之根底者,故必有独立之精神,勿复使风雨飘摇,如旧时现状,始足以振起教育,改良政治,发展社会之实力,而富强我国家也。特自实际言之,教育规划整理,持全局之衡者,亦政治中事,一手一足,经营旁午,则社会之自为谋也。离政治而独立,其为辞觉非雅训。然吾谓独立者,不过教育一部离他项政治而独立。如司法之地位然,求免外界逼移,不为其他政潮所波及,以尽教育之能事,如是而已。各省教育厅,则吾立张,中不可缓之图也。
虽然教育厅果成事实,而权限局促如故,经费拮据如故,则机关徒立,位置徒高,仍属无益也。吾国教育事业设施未几,进步殊迟,以已有之经费维持,已有之成绩,尚时虞不济。此后,之谋发展图进行;岂遂能为无米之炊?以吾为言,应裁抑国家他项之支款,尽先拨付于教育。常年费则优为支给,设施费复预为储备按年计月,以计增加,而减政之说绝不可议及于教育。是后,经费无拮据之苦,进行乃无掣肘之虞也。中央教育部,在能规划大体,立教育之准鹄,使各省勿风气自为,背道而趋,如是足矣。故为问教育厅之设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