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收录了数十位四川早期革命先烈和先驱的传略,本卷主要收录了王右木、吴玉章、赵世炎、王维舟等四川党史人物,系统介绍了他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书稿具有较强的史料性、可读性及正面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系研究中共四川地方党史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拟定全省党史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目录

王右木
杨闇公
吴玉章
赵世炎
傅烈
张曙时
李鸣珂
穆青
冉钧
王维舟
刘伯坚
编后记
序言

任白戈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
委员会《四川党史人物传》
编辑组编辑出版的《四川党
史人物传》,无论就党史的
研究及就革命先烈和先辈的
表彰来说,都对后辈起着长
远的教育作用。我们有今天
这样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
人的社会主义社会,过着人
间幸福的生活,是与许多革
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和革命先
辈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他
们一生斗争的历史,不但给
我们指明革命实践的道路,
而且给我们鼓舞奋发的力量
。现在许多青年人不懂得革
命的历史,不懂得新中国是
怎样由旧中国变来的,对革
命的一些根本问题就难以理
解或理解不深,所以对青年
人来说,这种形象的、历史
的、生动的传记读物特别需
要。
人物传记,必须实事求
是,力求做到真实无误。因
为这是历史而不是小说。小
说可以夸张虚构,历史必须
存真。比如画一个人物的像
,可以用素描,可以用油画
,但必须像被画者的真实面
貌,这才叫画像。传记也可
以用彩笔写,但这只是增加
它的光彩,而不能模糊它的
真实面貌。真实应当是第一
位的,不要写成华而不实。
每个人物都有一个成长
发展的过程。即使是伟大的
人物也有一个由幼稚到成熟
的过程,没有谁一生下来就
是革命的天才。所以我们在
写人物传的时候必须坚持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写出人物的变化和
发展。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环
境和家庭地位关系不同,他
所走的道路以及如何走上革
命的道路都是不同的,这其
中有千山万壑的羊肠小道,
也有险阻湍急的关津渡口,
由于时代的要求和革命的形
势相同,往往又殊途同归。
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但又是
有规律性的。所以在写革命
人物传时,既要写得丰富多
彩,又要写得合乎情理。历
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在某些
转折的关头,或者由于路线
的错误,或者由于思想认识
跟不上,英勇的革命人物也
会有某些过失,这在写传记
的时候也不必避讳。因为这
样更能显出人物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有助于光辉形象的
塑造,并不削减他们的革命
功绩和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一个革命人物的行动总
会或多或少地贯穿着许多运
动、斗争事件,而且有些在
革命史上甚至现代历史上都
是主要的事件。他是运动、
斗争的参加者乃至领导者,
在写他的传记的时候就必须
把这些运动、斗争写清楚。
这不但可以丰富革命人物的
事迹,为其增添光彩,而且
可以作为革命历史的一部分
供后人参阅。当然这又与写
某一运动史、斗争史不同,
只能是简明扼要地包含于传
记之中,而不能形成传外有
传。
这部《四川党史人物传
》,经过原中共四川省委党
史研究室会同四川省中共党
史研究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
研究和各地区、各大专院校
乐于承担编写任务的同志的
辛勤劳动,又由原省委党史
研究室以乔毅民为组长、张
迪明为副组长的《四川党史
人物传》编辑组担负着整个
编辑工作。由于许多烈士是
在敌人的屠刀下牺牲的,在
那些黑暗统治的艰苦日子里
,没有保存什么资料,不得
不走访一些知情的老人,多
方来搜集,而这些老人又因
年事已高,记忆难免不周和
不准,为了对证一个史实往
往花费很大的功夫,他们的
心血凝成的几十篇党史人物
传,对于党史的教育和革命
史的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后的工作更加繁重,尚
望同志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
,总结过去的经验,取得更
好的成绩。
1983年5月
导语
我们有今天这样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主义社会,过着人间幸福的生活,是与许多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和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他们一生斗争的历史,不但给我们指明革命实践的道路,而且给我们鼓舞奋发的力量。现在许多青年人不懂得革命的历史,不懂得新中国是怎样由旧中国变来的,对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就难以理解或理解不深,所以对青年人来说,《四川党史人物传》这种形象的、历史的、生动的传记读物特别需要。
本册为“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一卷,介绍了穆青、刘伯坚等人。
后记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
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深入宣传共产主义思
想,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
委员会(前身是四川现代革
命史资料组,1981年底经
中共四川省委同意改为四川
省委党史研究室。1983年3
月经省委决定将省委党史研
究室与省委党史征集委员会
合并,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党
史工作委员会)从1980年起
多次研究筹备编辑四川党史
人物传。1981年5月四川省
中共党史研究会成立时,在
研究会下设党史人物传组,
并具体安排了写作计划。
1982年5月,省委党史研究
室会同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
会在成都召开了编写《四川
党史人物传》和《四川革命
烈士传》的工作会议。
在会后的将近十个月的
时间里,各地区、各高等院
校承担编写任务的同志为搜
集资料到烈士生活和战斗过
的地方进行调查,走访老同
志,查阅档案资料,不少烈
士家属也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这一基础上作者写出了初
稿。为了落实人物传的编辑
工作,于1982年10月成立
了《四川党史人物传》编辑
组。编辑组成立后与各地区
、各单位的作者进行了广泛
联系。
编辑组收到稿件后,又
与作者共同磋商、研究作了
多次修改,有的稿子修改达
五次以上。然后由编辑组将
修改稿复印分送北京、成都
有关领导和老同志,请他们
审阅修改。
在审阅修改的基础上,
于1983年2月21日至25日在
成都召开了审稿会议。杨超
、任白戈、张秀熟、陈文、
郝谦、林超等同志出席会议
,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
负责同志、四川省中共党史
研究会人物传组、人物传记
编辑组的同志一道对四川党
史中的重大事实及人物传编
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讨
论,确定了处理这些问题的
原则。同时,也对《四川党
史人物传》第一卷、第二卷
和《四川革命烈士传》的名
单作了研究和确定。会后,
编辑组的同志根据会议确定
的原则召开了多次会议,研
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
案和措施。在各个传记所涉
及的四川党史事实,我们查
找了各方面的资料和回忆材
料,力求做到准确。但是,
由于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党长期处于地下环境,原始
资料保存不多,而且查证工
作还在进行过程中,肯定地
说还难免会有搞错和遗漏之
处。为了广泛征求领导和同
志们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
党史工作委员会决定,先在
《党史研究资料》上发表过
去未曾发表过的传记,征求
意见,以便把人物传的工作
搞得更慎重、更好些。
可以告慰的是,一传两
稿的作者,均能以表彰先烈
为主,以大局为重,在我们
与各地区、各单位素不相识
的作者联系后,都能以高风
格对待这一问题,曾莱传、
廖恩波传、余泽鸿传的作者
都合作得很好。
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我
们得到中央和省的有关领导
同志的大力支持。杨超、任
白戈、张秀熟、郑伯克等领
导同志在工作繁忙、年事已
高的情况下,给我们提出修
改意见并熬更守夜亲自动手
改稿。陈文、彭塞、林超等
同志认真审阅了全部稿件,
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且
亲自改稿,使我们避免了不
少错误。这不仅体现了他们
对《四川党史人物传》编辑
工作的重视和关切,也是对
编辑组同志工作的极大鼓舞

杨尚昆同志为《四川党
史人物传》书名题字,任白
戈同志写序,聂荣臻同志、
杨超同志、张秀熟同志题词
,这对四川各界人士缅怀先
烈,继承先烈遗志,开创四
川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无
疑是很大的鼓舞。我们在这
里谨致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工
作中缺点错误不少,请同志
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今
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1983年2月13日初稿
1983年5月25日修订
精彩页
王右木(1887—1924),最早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也是四川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开始,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再到创建中共成都党支部,始终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深入群众,细致工作。他领导了学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群众运动,又从事工人运动,创办《人声报》。他既不为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也不为反动派的高官厚禄所诱惑,坚持为真理而斗争。他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不愧是四川革命运动的先驱。
艰苦的青少年时代
1887年11月12日(阴历九月二十七日),王右木诞生在四川省江油县城关镇(今江油县武都镇)一个贫民的家庭。这里紧靠龙门山脉北段的东南侧,奔腾不息的涪江绕城而过,他家就坐落在城的中央。王右木的父亲王奎生,又名王源光,是一位老实人,曾考取过清朝秀才,年轻时以教书为生,勉强维持全家生活。后来开了个小客栈,收入不多,生活日益困难。母亲杨氏生下他时,其父尚在外面躲债,’因无力喂养,准备忍痛送给别人。他在外教书的大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自己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家庭,决心将弟弟抚养成人。王右木排行第三,曾取名王丕昌、王燧。四岁起就跟着大哥识字读书,受到严格管教。
当时的中国,在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下,甲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王右木十一岁那年,四川的东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余栋臣反洋教武装起义。稍后,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这一切都在王右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他读到中学时,由于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不得已曾两次停学去教蒙童(初小)来挣学费。全家人为了他不致停学,一年中除由本家亲戚凑集一个学期的学费外,另一个学期的学费,则靠王右木利用寒假在家门口摆摊写春联出售来筹集。当地的豪绅地痞,鄙视他的家世,对他进行冷嘲热讽。正是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对邪恶势力的傲视和挺拔的高尚品格,以及努力向上的坚强意志。他终于在江油县立登龙书院和龙安府立匡山书院念完了初中和相当于高中的课程,清末应童生试,名列前茅。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周围及社会了。是时,接近灭亡的清政府,更加衰败无能,实业不振,一切仰外人鼻息,贪污成风,官吏不以为耻,竞相效尤。王右木每谈到这些,深感痛心疾首。
辛亥革命前夕,王右木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数理科,决心从实业着手,使国家振兴,人民富强。当时的成都,已是四川革命党人的重要活动和集中地之一,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又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批留日回川的学生在此任教,革命空气十分浓厚。尽管清王朝的四川政府严加防范,革命洪流仍然滚滚向前,许多革命读物如梁启超的《新民丛刊》,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还有《新湖南》《太炎论事》,吴玉章在日本主持创办的《新四川》等,都在学生中广泛传阅。很多有志青年都感到要变法才能救国,学西欧、学日本,才能富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王右木,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便产生了留学日本的愿望。但他的家庭经济这时更加困难,连供他继续读书也不可能,只好被迫中途休学,留日学习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回乡后,他应县立龙郡中学之聘任教务长。在校期间,除努力于教学的组织工作外,他还积极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