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河记(精)/诗人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郁葱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诗人散文”,是区别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个专有概念,因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和特有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世界上许多著名诗人,在散文创作中亦享有盛誉,展示了“诗人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本套丛书作者皆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们的散文作品亦代表了中国“诗人散文”的最高水平,展示了中国“诗人散文”的艺术风采。
本书由当代诗人、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郁葱自选其散文精品而成。
作者简介
郁葱,原名李立丛。河北深州人,现居石家庄。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审。著有诗集《郁葱抒情诗》《生存者的背影》《世界的每一个早晨》《郁葱的诗》《尘世记》等十余部,著有随笔集《艺术笔记》、评论集《谈诗录》《好诗记》等多部。《郁葱抒情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尘世记》获塞尔维亚国际诗歌金钥匙奖。
目录
浮草人间
苍凉鸡鸣
滹沱河南岸
旧友记
皮店街93号
大师时代
田间:诗不可说
牛汉:“立体的、冒烟燃烧的良心”
公刘:把提纯的血结晶为诗
张志民:“人”这个字何其难写
李瑛:红花开满山
浮生录
搬家记
闲趣记
失眠记
烟酒记
读书记
植物记
散步记
青海日记
川北悲歌
被围困者——我的大姐伊蕾
江河无痕——我所走过的城市
序言
◎霍俊明
花山文艺出版社在2020
年1月推出《“诗人散文”丛
书》(第一季),收入翟永
明《水之诗开放在灵魂中》
、王家新《1941年夏天的
火星》、大解《住在星空下
》、商震《一瞥两汉》、张
执浩《一只蚂蚁出门了》、
雷平阳《宋朝的病》以及霍
俊明的《诗人生活》,共计
七种。《“诗人散文”丛书》
(第一季)推出后,立刻引
发诗歌和散文界的高度关注
并成为现象级的出版个例。
庚子年是改变世界的一
年,我在和一些诗人以及作
家朋友的交谈中注意到,很
多人的文学观甚至世界观正
在发生调整和变化。在写作
越来越强调个人而成为无差
别碎片的写作情势下,写作
者的精神能力、写作经验以
及文体观念都受到了一定的
忽视或遮蔽。由此,“诗人
散文”正是应对这一写作难
题的绝好策略或路径之一。
此次《“诗人散文”丛书
》(第二季)的入选者是国
内具有影响力的老中青年三
代诗人,包括郁葱《江河记
》、傅天琳《天琳风景》、
李琦《白菊》、沈苇《书斋
与旷野》、路也《飞机拉线
》、邰筐《夜莺飞过我们的
城市》、王单单《借人间避
雨》。
由这些面貌殊异、文质
迥别的文本,我们必须强调
“诗人散文”并非等同于“诗
人”所写的“散文”,而是意
味着这近乎是一个崭新的话
语方式。这一特殊话语形态
的散文凸显的是一个写作者
的精神难度和写作能力,它
们区别于平庸的日常化趣味
,区别于故作高声的伪乌托
邦幻梦,同时也区别于虚假
的大主题写作和日益流行的
媚俗的观光体和景观游记。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诗
人散文”因为特殊的诗人化
的语调、修辞、技艺以及个
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
志的参与而呈现出别样的文
本质地和思想光芒。
他们让我们再次回到文
体和写作的起点和初心,如
果没有持续的效力、创造力
以及发现能力,文学将会沦
为什么样的不堪面目?
然而吊诡的是我们越来
越迫不及待地谈论和评骘此
刻世界正在发生的、作家们
急急忙忙赶往现实的俗世绘
。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
疲倦于谈论文学与现实的复
杂关系。由此,我们读到的
越来越多的是“确定性文本”
,写作者的头脑、感受方式
以及文本身段长得如此相像
却又往往自以为是。
蹭热度的、媚俗的、装
扮的、光滑的、油腻的文本
在经济观光带和社会调色板
上到处都是。这既是写作者
个人的原因,也是整个文学
生态和积习使然。一个作家
不能成为自我迷恋的巨婴,
不能成为写作童年期摇篮的
嗜睡症患者。尤为关键的是
文学的“重”“轻”以及作家的
自我定位和现实转化的问题
。无论文学是作为一种个人
的遣兴或“纯诗”层面的修辞
练习,还是作家试图做一个
时代的介入者和思想载力的
承担者,我始终相信语言能
力和思想能力缺一不可。
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
,一年的时间我暂住在北京
南城胡同区的琉璃巷。每天
上下班我都会经过南柳巷的
林海音(1918~2001)故
居(晋江会馆旧址),院内
的三棵古槐延伸、蔓延到了
墙外。偶尔我也会闪现出一
个念头,历史和现实几乎是
并置在一起的,甚至有时候
面对一个事物我们很难区分
它到底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
。而胡同附近就是大栅栏,
在翻新的街道以及人流熙攘
的商业街上我看到鲁迅当年
喝茶、小酌、聊天的青砖小
楼青云阁(蔡锷在此结识了
小凤仙)。以暂住地为中心
,我惊奇地发现在北京生活
了十四年之久的鲁迅几乎就
在当下和身边——菜市口附
近的绍兴会馆、虎坊桥附近
的东方饭店、西单教育街1
号的民国教育部旧址、赵登
禹路8号北京三十五中院内
的周氏兄弟旧址……每天在
中国作协上下班,我都会与
一楼大厅的鲁迅铜像擦肩而
过。几十年之后,先生仍手
指夹着香烟于烟雾中端详着
我们以及当下这个时代。毫
无疑问,每一个重要作家都
会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精神
肖像。“多少年来,鲁迅这
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
的象征,如他大量的警句,
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
被铭记。这张脸给刻成木刻
,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
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简陋的
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
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
,均属独一无二,都有他那
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
得起看。”(陈丹青:《笑
谈大先生》)
鲁迅是时代的守夜人,
是黑夜中孤独的思想者,但
鲁迅留下的远不止于此。他
留下的是一本黑暗传和灵魂
史。
我想,这正是先生对后
世作家的有力提醒。“诗人
散文”,同样如此!与此同
时,我也近乎热切地期盼着
《“诗人散文”丛书》(第三
季)的尽快面世!
2020年11月9日于团结湖
导语
本书主要包括七个部分:“浮草人间”,记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了爷爷、姥姥、一些旧乡邻,还有陪伴自己的小动物,文笔充满温情。“大师时代”,记述了作者所熟悉和打过交道的几位大师级前辈,包括田间、牛汉、公刘、张志民、李瑛等五位诗人,对每位前辈都提炼出一个主要特点进行勾画,使读者对他们的崇高人格得以把握。“浮生录”,记述了自己一些生活历程,在娓娓道来之中展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性灵。“青海日记”,以日记体裁记述了参加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经历,内容丰富,充满深情。“川北悲歌”,记述了汶川地震后,作者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作家‘重建美好新家园’采访、捐建育才图书室活动”的见闻和感受,笔调凝重。“被围困者”,怀念了好友、诗人伊蕾,感情真挚、热烈、痛切。“江河无痕”,记述了作者走过的一些城市,记述了这些地方寄托的情怀和与当地文友相往来的友谊,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精彩页
浮草人间
苍凉鸡鸣
我小的时候,爷爷一个人在乡下生活,我的祖籍是河北省深县,现在叫做深州。深县位于滹沱河故道,属黑龙港流域,曾为上谷、钜鹿郡地,那个地方以盛产“深州蜜桃”而闻名。我的老家叫郗家池村,是一个与饶阳、安平三县交界的地带,往南走,距当时的公社所在地辰时村三里地,往北走,距离饶阳县的五公村八里地,五公村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叫耿长锁。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从我不到十岁,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每年都要回老家陪爷爷过春节。老家只剩下爷爷守着一所空宅院,春节前,我就从一百多里地以外坐长途公共汽车回到郗家池,每当我在傍晚的时候疲惫地赶到村口,爷爷总是站在离村子一里多地的路边等着,这个情境是人们在回忆故乡和长辈时常会提到的细节,但对于我说来,它是一个刻痕。
那时候的冬天很长,大人们很苦,孩子们很纯,想起来就有许多单纯和复杂。当时我老家的那个村子壮劳力一天能挣一个工分,每个工分一角五分钱。一角五分钱现在不知道能买点儿什么,但那时候,它支撑着一位老人的全部生活。爷爷有手艺,买了议价粮蒸馒头到村里去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听见他拉着风箱点火、揉面、揣碱、上锅,记得每天早晨我醒来的时候,火炕角的被子下面总有盖着的两个碗,里面放着一个新蒸的馒头,那是爷爷留给我的早餐,那馒头实诚饱满,麦香四溢,他自己却揣个贴饼子去街上叫卖。邻居的奶奶会做豆腐,每次我回来时她就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豆腐的那种香气啊,那么恣意地弥漫,直到现在想起来,我依然觉得那是我长这么大闻到的最香浓的味道。
爷爷在村子的同族人中辈分很大,老家有习俗,每逢大年初一,村子里同辈分的人就聚在一起去给长辈拜年。从太阳刚刚露头开始,就听到门外面这个喊“给爷爷拜年了,磕头了”,那个喊“给大伯磕这儿了”,也不进屋,就在院子里跪倒一片,从小窗眼里往外看,还没有来得及看得很清是谁,人们已经呼呼隆隆地离去,又赶到另外一家拜年。老家有很多亲戚家的小玩伴,我就做了火柴枪,做了弹弓,用塑料的圆形针线盒做了小手电筒送给他们,跟他们一起在村子里疯玩儿。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老人们就陆陆续续来到爷爷家,坐在炕上抽着烟袋,一锅一锅接着抽,屋里烟雾缭绕,满屋子都是旱烟叶子的味道,却不觉得那味道呛人,坐在那么多大人中间,很兴奋,很踏实。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不知道哪位爷爷带了两本没有封面的《杨家将》和《呼家将》(封面是那位爷爷自己撕掉的,那个时候要有这样的书,是要被当成“四旧”的),我就像说评书那样一页一页读给他们听,爷爷们听得津津有味,人越来越多,有的时候炕上都坐不下了。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就提着大锡壶给乡亲们加水,给我也端来一碗,然后坐在长凳子上听着看着我,目光里满是怜爱和骄傲,那也许是他在老伙伴们面前最为风光的时候。许多经历能让我们绕过人生中的坎坷和艰险,忍受世间的种种苦难,却很难绕过一个“情”字,有人说文字能让人回忆,声音也能让人回忆,这个我信。我知道,我在老家的那几天,是爷爷真正的节日。
1963年,我七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坐火车回老家陪爷爷过年,要先坐火车到一个叫做前磨头的小站,再倒小火车或者是长途汽车才能到家。在前磨头车站等车的时候,父亲去买长途汽车票,对我说:“把包看好,我一下就回来。”等他回来以后,发现放在书包口上的两个馒头不见了。我肯定是贪玩儿了,或者是看哪里都新鲜,东张西望,没有看好那两个馒头。两个馒头当时是我们一天的口粮,我当时不知所措,父亲没有责怪我,对我说:“偷馒头的人不会是小偷,如果是小偷,就把包一块儿提走了,一定是那些饿极了的人,丢就丢了吧。”那时候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去,街上总有要饭的人。父亲就又拿粮票在车站饭店买了两个烧饼,就作为我们的午餐了。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