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不是中国建筑史(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钱正雄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不是中国建筑史》分为“飞檐翘脊”“汉字砖瓦”“故宫往事”“画中楼阁”“漫谈园林”五个部分,用通俗易读的方式、诙谐巧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50个常见又难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建筑入门知识,使读者通过建筑与汉字、绘画、诗歌、历史等方面关系,了解中国历史与艺术。 目录 一 飞檐翘脊 1. 中国建筑上的帽子:屋顶 2. 屋顶上为什么要放那些小宠物:脊兽 3. 中国建筑的屋顶上,为什么会有一只鸡:仙人骑鸡 4. 中国建筑的屋顶上,还有两个宝贝:螭吻还是鸱吻? 5. 屋顶上的那条鱼:悬鱼与惹草 6. 中国建筑的身段:斗拱 7. 瓦上有乾坤:瓦当 8. 穿越时空的精灵:清式彩画 9. 真正的“如翚斯飞”:雀替 10. 一道门的视觉盛宴:门 二 汉字砖瓦 1. 托起房屋的坚硬骨骼:宅 2. 中国建筑中的“门堂之制”:宫 3. 一段相声的秘密:院 4. 如果你生在远古:巢 5. 窥见文明的出入口:窗 6. 楼与阁有什么区别:楼 7. 进来还是出去:城 8. 如何欣赏一座唐代建筑:寺 9. 中西建筑有哪些不同:木 10. 中国建筑的高度:台 三 故宫往事 1. 故宫是怎样炼成的 2. 故宫的面子:三大殿 3. 道光皇帝的哀思:武英殿 4. 延禧宫火灾之迷:延禧宫 5. 一人一天下:三希堂 6.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养心殿 7. 城市的肉身:景山 8. 不要忘本:箭亭 9. 乾隆皇帝的第二春:乾隆花园 10. 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样式雷 四 画中楼阁 1. 张择端是个建筑师:《清明上河图》 2. 那一晚的盛世繁华:《韩熙载夜宴图》 3. 府前有昆仑:《照夜白图》 4. 魏晋好声音:《竹林七贤图》 5. 宋徽宗的“祥瑞”闹剧:《瑞鹤图》 6. 一个人的暗战:《萧翼赚兰亭图》 7. 宋徽宗的文字植物:《秾芳诗帖》 8. 天下一人:《祥龙石图卷》 9. 一顿烤肉安天下:《雪夜访普图》 10. 女婿的烦恼:《滕王阁图》 五 漫谈园林 1. “凝固的中国绘画与文学”:什么是中国园林 2. 宋徽宗的大国梦:艮岳 3. 花石纲传奇:如何造一座园林 4. 园林中的那些点景建筑:亭与轩 5. 不是越大越好:中国园林的构成元素 6. 我不是一个假的园林:一次看懂枯山水 7. 什么是“一池三山”:中国园林的“写仿” 8. 大观园之春:《红楼梦》中的园林 9. 动观流水静观山:拙政园里的中国文化 10. 曾是惊鸿照影来:中国古代文人与园林 参考书目 跋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距离我 写第一篇关于脊兽的古建筑 文章,已经过去七年了。我 至今还记得,在那个远离市 区的小屋里,一个人挥汗如 雨地写作,以至于帮我装家 具的小哥,看到满桌的书籍 与资料,误以为我在备战高 考。 我的主业,是一名广告 平面设计师。熟悉我公众号 的老读者都知道,我以前公 众号风格是很讲究设计的, 封面图、插图、海报,都是 自己一手设计。关于古建筑 ,那是自己的一大爱好,就 像这本书里说的,每个人的 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心灵 密室”,那里面装的,就是 你与这个世界保持平和相处 的秘诀,也是你能拿出来与 这个世界对话的最好方式。 建筑,被很多人称为“艺 术之母”,它包含了绘画、 雕塑、文学、历史、人文、 科技、政治等几乎一切艺术 手段和人文意义。而中国的 古代建筑,由于历史原因, 能留存至今、供我们欣赏与 研究的已经不多。所以我希 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 己的文字,记录下这些历史 的精灵,让它们存活在更多 人的兴趣里。 这本书,我其实不敢把 它归类在任何一种文体里, 它算不上一本严格意义上的 科普书,所涉及的建筑知识 很浅,文字也不算优美,甚 至前后文字风格都有很大差 别。但它却是我对中国古代 建筑的所有情感表达。我希 望用所有我觉得好玩的手段 ,表达我对中国古建筑和中 国文化的热情,也希望这份 热爱能够感染你。 书中一共有五十篇小文 章,希望是你喜欢中国古建 筑的开始。其中也有一些文 章属于夹带的“私货”,和建 筑没什么直接关系,也希望 你喜欢。如果书中出现专业 性的错误或遗漏,希望给我 指正,在我的媒体号后台留 言就可以(全网同名:“老 钱的江湖”)。当然,有些 内容纯属娱乐,看看就好。 我很幸运,能让更多人 看到我自己解读艺术的方式 ,在这里要感谢清华大学出 版社编辑的邀约。 希望你的“心灵密室”中 ,也能有一扇带有中国式格 扇的户牖。 是为序。 钱正雄 2021年7月31日于天津 导语 钱正雄,全网同名“老钱的江湖”。 平面设计师,广告人,文化博主。 一个中国古建筑的粉丝,希望用小白的方式,为您解读——谈不上解读,一起聊聊中国传统建筑那些事儿。 书中一共有五十篇小文章,希望是你喜欢中国古建筑的开始。 后记 2014年,我在公众号“意 外艺术”上发表了第一篇古 建筑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 拾,入了古建筑的坑,也写 起了自己的公众号(全网同 名“老钱的江湖”),算起来 ,竟然已经过去八年了。看 着自己几年来积累的这些熟 悉的文字,总算感到一些欣 慰。我是个没什么长性的人 ,很难长时间坚持干一件事 ,要不这本书也不会拖这么 长时间才出来。不过,写作 这件事也算有了个阶段性成 果,给了自己一个交待。 中国古建筑虽然是我的 心头好,但对大多数喜爱中 国文化的朋友来说,还是复 杂了点,所以大多数人看古 建筑也只限于了解其中的故 事和历史,对建筑本身的理 解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这一 点对于只把古建筑当成爱好 ,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我来 说,同样是入门的一大难点 。不过,由于我同样是从古 建小白过来的,这反倒成了 我的一个优势,也就是我可 以从初学者的角度看待古建 筑,可以用他们听得懂的语 言来解读,用再通俗不过的 大白话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建 筑术语。虽然有些内容不见 得非常准确,但我看重的是 能用我的角度和方式,把古 建筑这个有些老迈的事物变 得年轻一些、好玩儿一些, 让更多人有兴趣去关注,那 怕是知道一些传说和八卦, 也算是在心里为中国传统建 筑种下了一颗种子,这就够 了。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过 一句话:“我把你渡过去, 就请你忘了我。”虽然他所 说的一些内容也被很多人批 评有错误、不严谨,等等, 但还是不妨碍我们喜欢他讲 述美学的方式,但愿我的这 本书也能成为一只小小的渡 船,在这个足不能出户、心 不能安定的时节,能为你载 起一丝慰藉与宁静,也算积 攒了一点小小的功德。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元元编辑,一直鞭策,哦不 ,陪伴我完成这本书,很多 问题都是她帮我解决的,很 专业的出版人,一个非常好 的“甲方”,再次感谢。 谢谢你看到这儿,有缘 再会。用我以前每篇文章后 面都有的三个字来结束吧: 下次见! 2022年4月11日晚于天津 精彩页 1.中国建筑上的帽子:屋顶小时候的我,特别不爱出去玩,宁可自己在棉被山上拿着小木枪冲锋,或者用一下午时间把小人书上的林黛玉画成怪石。妈妈总是说:“看你闲得五脊六兽的,出去玩儿会儿吧。” 其实,我很忙好吗? 那么,妈妈说的这个“五脊六兽”,到底是个什么兽呢?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上,通常会站着一排小兽。有时两三个,有时七八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脊兽”了。“脊”就是屋脊的意思。那为什么是五个脊和六个兽呢?这就要先从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类型说起。 提个问题:一个戴着帽子的人和一个不戴帽子的人同时向我们走来,你会先注意哪个人呢? 通常,我们会先注意戴着帽子的那个人,因为在视觉上人们通常会先注意有特殊形状的物体。同样,我们在各地看到的不同类型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大到宫殿楼阁,小到亭子长廊,都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飞檐翘角的屋顶。所以在聊五脊六兽之前,我们就有必要先聊一聊屋顶的大学问。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中,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而建筑是一种既有实际功能又有精神层面寓意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满足于遮风避雨的实用功能之后,人们又赋予了建筑艺术更多的精神内容,阶级的、宗教的、情感的、艺术的,不一而足。而屋顶,这个中国建筑上最显眼的帽子,几乎承载了整个建筑一半的体量,自然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几千年都是封建君主专政的制度,等级制度森严,就拿盖房子来说,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让你用什么样的屋顶,就得用什么样的屋顶;让你用几级台阶,多一级都不行。你想在门上弄个装饰?先查查你的官级到了没有。就连大门上的钉子都是有数的,多一颗?那叫僭越,立刻抓起来——是不是想造反啊?是?咔嚓!不是?谁信啊?咔嚓! 没地儿说理去。 既然没胆量造反,那就乖乖地按规矩来吧。 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清代叫作庑殿顶,也叫作五脊顶或四阿顶(不是四阿哥)。因为它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了四面坡屋顶。这种屋顶形式一般用在宫殿或寺庙等高级别的建筑上。 你以为这就是最高等级了?要是一层庑殿顶是最高等级,那在上面再加一层呢?那就是超高级了吧。这种屋顶叫作重檐庑殿顶,自然是比单檐的要更高级了。看看故宫里的太和殿和乾清宫,都是戴着两层帽子。 由此可见,所有的重檐顶都比单檐顶要高级,费那劲儿多造出来一层当然不是为了好玩儿。 比庑殿顶稍差一个等级的屋顶叫作歇山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两边垂脊不是一次下来,而是“歇”了一下。因为有九条脊,所以也叫“九脊顶”,一般也是用在宫殿建筑上。歇山顶的两端各自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垂直面(与庑殿顶侧面的坡面不同),叫作“山花”。这个三角形地带才是屋顶上最有看头的地方,设计师们不惜把最有装饰效果的造型构件放在这里,便是为了使这顶帽子更加绚丽夺目。 以上两种是宫殿或寺庙等高级别建筑所用的屋顶,下面这两种就是民居常用的了,一种叫作“硬山顶”,一种叫作“悬山顶”。 硬山顶也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前后两面坡屋顶,屋顶两端与左右山墙齐平。 悬山顶的其他部分都跟硬山顶一样,只是山面的两边屋檐挑出山墙以外,悬山嘛,顾名思义,就得悬出来一块儿。这多出来的一块儿也是有名字的,叫作“出际”。悬山和硬山是两种最简单、最基础的屋顶形式,在古代是一般老百姓用的。当然,土豪随意,富人家里的配房、仓库什么的也会用这种屋顶。 还有一种屋顶,叫作攒尖顶,就是我们经常在亭子、塔上看到的那种尖顶,没有正脊,有四条或多条垂脊,正中还有一个圆圆的宝顶。 除此之外,还有顶部平平的盝顶,没有正脊的卷棚顶,像个头盔一样的盔顶,等等。这些不同用法的屋顶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屋顶家族,使中国建筑有了多姿多彩的各式帽子。 戴个好看的帽子还真是显得精神。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