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诗歌和文章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诗作百余首(组)、文章二十余篇,创作时间从194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叶,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基本上完整展示了邹绛先生从青年求学武大时期开始,到人生谢幕前几年的诗文创作,先生活到老、写到老,笔耕不辍、创作不息的老一辈学人精神令人感佩。
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一个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的纪念,也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百年新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邹绛先生、承续邹绛先生执着的艺术精神提供了基础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邹绛诗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邹绛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由诗歌和文章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诗作百余首(组)、文章二十余篇,创作时间从194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叶,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基本上完整展示了邹绛先生从青年求学武大时期开始,到人生谢幕前几年的诗文创作,先生活到老、写到老,笔耕不辍、创作不息的老一辈学人精神令人感佩。 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一个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的纪念,也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百年新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邹绛先生、承续邹绛先生执着的艺术精神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简介 邹绛(1922—1996年),著名翻译家、诗人、学者。原名邹德鸿,祖籍四川巴县,生于四川乐山五通桥。 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曾在犍为、乐山、重庆等地中学任教。1950年起先后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教师,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西南文艺》《红岩》诗歌编辑和诗歌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星星》《四川文学》诗歌编辑。1963年调入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任教,1986年参与创建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并担任研究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编《中外诗歌研究》(原名《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现代格律诗选》,译著有长篇小说《初升的太阳》、诗集《黑人诗选》《葡萄园和风》《苏赫·巴托尔之歌》《聂鲁达诗选》等,主编有《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外国名家诗选》(四卷本)等。曾长期担任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重庆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目录 第一编 诗歌 破碎的城市 温暖的泥土 我愿我是一首诗 一个先死者的歌 祖先和子孙 希望之歌 给缪斯眷顾的人们 星夜之歌 十四行 挽歌一章 最后的歌 一颗星 边沿上 祝贺 一封燃烧着的信——致上官茀 杜甫诗二首 我们渴望了多久 歌颂祖国 小小的水电站 小小的蓄水湖 金色的海洋 青城山诗草 奔波 林荫大道 欢聚 一个从前的女奴隶 火车上的对话——给彝族青年折伍合 苏联展览馆组诗 给阿尔维蒂 我仰望着天空 光明将永远普照着天空 蜀道不再难——献给宝成铁路正式通车 黄金的山沟 接轨纪念碑 秦岭石竹和筑路英雄 松树坡 歌唱你,通向幸福的道路一献给宝成铁路 正式通车 小麦丰收歌 踩土谣 果实成熟的时候 大连山下 访杜甫草堂 英雄的古巴 一棵石榴树 预言 颂歌 白雾茫茫的早晨——回忆江竹筠同志 宣誓 春雨 宝贵的黄金 灿烂的星斗 祝酒歌 苍翠的果园 迎春花 春天里的四行诗 果园的春天 缙云山诗草 旅顺口抒怀 晶莹的笑声 大海又笑了 夏天更可爱 多情的海草 无弦琴——与炼虹兄同游杭州水乐洞 我们在远航 多美的图画 虞美人 绿叶在风中轻轻歌唱 草坪上的小鹿 泰山诗草 一片红叶——读旅美诗人彭邦桢诗集《清商 三辑》 是谁紧跟着列车在飞翔 列车穿过大巴山 我听见有谁在心里歌唱 令人难忘的花朵 巍然崛起的峄山 观川亭 石门 少吴陵 海棠花 解放阁 阆中诗五首 果园的回忆 杜鹃在黎明时歌唱 缙云山之秋 山城的雪 春天的乐章 献给黄桷树的十四行 终于通过了 山城飘着腊梅香 我们心中的红旗 你们回来了,多情的燕子 成亨酒店 北京也有了埃菲尔铁塔 东方维纳斯——赞大足石刻普贤菩萨 新绿的葡萄藤 清明时节的回忆 绿色的希望 乐山诗草 我喜欢玉米 三峡咏叹录 龙池仙女及其他 腊梅飘香的时候——悼诗人沙鸥 诗二首 谁不爱春天的雨 晶莹的葡萄 紫红的牵牛花 你又唱起《喀秋莎》——给退休俄语教师 加莉亚 雾中漫游双龙湖 宜宾组诗 旧诗六首 第二编 文集 关于《一个不做法事的和尚》 沉默之类 近年来介绍的外国诗 我为什么要翻译杜诗——兼答何驷先生《也谈旧诗今译》 附:也谈旧诗今译——对邹绛先生所译两首杜诗的商榷文/何驷 《黑人诗选》译者后记 《和平的旗手》译后小记 瓦尔特·惠特曼,歌唱民主的诗人——纪念《草叶集》出版一百周年 《初升的太阳》译后小记 丰富了人类文化的作家们——纪念迦梨陀娑、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和萧伯纳 向苏维埃诗歌致敬 《凯尔巴巴耶夫诗选》译后记 《初升的太阳》修订再版后记 《外国名家诗选》前言 和孔孚谈中国现代格律诗 浅谈现代格律诗及其发展 《小鹿班比的故事》译后小记 爱情像一首美好的歌 读一点外国诗 九言诗的建行问题——读《黄淮九言抒情诗》 我又想起了文谈社 最后一次见到沙鸥 热情·诚恳·和蔼·谦逊——冯中一先生印象记 浅谈每节对称的现代格律诗 《朱迪丝·怀特诗选》译者前言 致邵燕祥信 致漓江出版社总编室 附录 邹绛年谱简编 附记 序言 一、为纪念邹绛先生一 百周年诞辰,中国新诗研究 所成立编辑委员会,负责《 邹绛诗文集》的编辑出版工 作。 二、1993年3月,邹绛先 生自己编订《现代格律诗选 》,收录1942年至1992年 间的诗作114首,列入陈道 谟主编的《玉垒诗丛》出版 。邹绛先生去世之后,以手 稿、剪报、刊物等形式留下 来的诗作,被编为《邹绛现 代格律诗选》,列入穆仁、 朱兆瑞主编的《诗缘丛刊》 出版。 凡是收入以上两种诗选 的作品,均照原样录入,并 酌情用编者注的形式予以说 明,或直接省略出处。从最 初发表的报刊录入的诗作及 其他作品,则另行注明。 三、所收诗文以文体分 类,同一文体原则上以写作 或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特殊 情形,则酌加说明。 四、本书的注释,除注 明“作者原注”者外,均为编 者所加。 五、因报刊模糊等原因 而无法辨认的文字,用“口” 代替。 六、本书不是“全集”, 而是参照邹绛先生自己编订 《现代格律诗选》的美学趣 味和文献原则编辑而成的“ 诗文集”。相关情形,可参 考附录的《年谱》。 七、编者水平有限,错 漏在所难免,欢迎各方批评 订正或提供新线索、新材料 。 导语 本诗文集对已编定而未出版的前两部书稿《现代格律诗选》《邹绛现代格律诗选》进行精选,再补充近年新发现的邹绛诗作。本书编委会在“编辑说明”中特别说明,这不是“全集”,而是参照邹绛先生自己编订《现代格律诗选》的美学趣味和文献原则编辑而成的“诗文集”。本书编入的作品,虽不是邹绛先生诗作的全部,但已能较为全面的反映他的诗歌成就。在诗选之后,另有二十余篇“文”,这些“文”主要是邹绛先生为所写的序、跋、评,和对新诗历史上的诗歌人物的回忆文字,这些都是珍贵的诗歌史料。 精彩页 《黑人诗选》译者后记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中,大家对于美帝国主义的虚伪民主和侵略面目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了。更有许多在美国住过或者与美军接触过的人以他们自身的经验生动地说明了这个真理。但是让我们看看从很久以来就在美国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黑种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吧。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他们血泪的结晶,因此它们更加感人。 实际上黑人的创造才能并不低。虽然受着种种限制和虐待,但是他们在文艺方面仍然有辉煌的表现。1950年以《和平之歌》荣获国际和平奖金的黑人歌手罗伯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1941年出版的一本篇幅浩大的诗文选《黑人旅行队》当中,单是被选人的诗人就有三十四人之多。其中最杰出且全世界闻名的是兰斯登·休士。1933年他游历苏联归去时,路过中国,上海的文艺界还招待过他。 这个集子总共选择十三个诗人的三十一篇作品。作者大半都还在世,所选作品可以说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的。开始翻译这些作品是在1947年暑天,根据的本子是1944年出版,由瓦特金编的《美国黑人文选》,但翻译得不多。到1949年春我才开始有计划地从《黑人旅行队》上选译。前后一共译了四十多首。另外我还译了一篇两万字左右的论文,布朗的《当代黑人诗歌》(1914—1936),但在编辑这个集子的时候,我发现到作者的观点颇有问题,因此就舍弃了。只是把当中的一部分论到诗人及作品的话采用了,配合起每个诗人的经历写成了简单的作者介绍。 应当说明的是限于手边没有新的材料,没法加上更新的作品,而且所有那些作者介绍中所说的现在都是指1941年出版的那个选集的时候。这十年当中的变化是很大的,黑人诗坛上不知道又涌现了多少“奇花异果”!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补充上去。 最后,我诚恳地感谢关心这本书和提过宝贵意见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催促和帮助,这本书是很难和读者见面的。对于本书可能有的缺点和错误,我也同样诚恳地盼望着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1951年5月,重庆九龙坡西艺 (原载《黑人诗选》,文化工作社,1952年7月) 《和平的旗手》译后小记 近年来,大批的苏联小说和苏联剧本持续不断地被翻译了过来,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和一般读者可以由此得到良好的借鉴和直接的教育。但是苏联的诗歌呢?介绍过来的却寥寥无几,远不能满足读者和诗歌工作者的要求,更不用在质上面来计较了。是不是苏联诗歌的教育意义很小?或者苏联诗人的优秀作品太少了呢?我想,绝不是这样,任何稍微注意苏联诗歌近况的人也都不会这样断定。主要的原因,据我的揣测,是译诗比译散文困难得多。诗歌有它的特殊形式,把外国诗翻译成中文,除了保留原来的内容和诗意外,还应该适当的保留原来的形式,使翻译出来的诗歌成为形式和内容比较谐和的统一体。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是很困难的,但为了更好地向苏联诗歌学习,我们从事诗歌翻译的同志们有责任为达到这样的标准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把诗当成散文来翻译,也许不会有多大困难,但那往往要减低原作的力量和价值;反之,如果机械地按照原文有多少音节就用多少字来翻译,虽然是用心良苦,但那结果也许会更糟糕。 因此,确立一种不很散漫,也不机械的翻译诗的办法是十分迫切需要的。根据我将近十年的经验,音组的办法是可以采用的:原诗每行有多少音步,大体上就给它多少音组,这样音组和音步的数目一致了,但字数却可以比原诗多,颇有伸缩的余地。当然,中文诗的音组并不等于俄文诗或英文诗的音步,因为方块字和拼音字原本就不是一个系统。俄文或英文都有重音,中文则没有重音或重音不明显,因此俄文诗或英文诗的音步是以轻重音节的一定组合来划分的,而中文诗的音组则大体只能按照文字的意义或自然的停顿来划分。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苏联诗选就是我最近一年多来运用音组的方法来译诗的结果。这二十八首诗绝大部分是从英文转译过来的,对于这些诗歌的英译者的认真不苟我是很佩服的,他们不单是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尽量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和形式,使我们读到真正的无愧于原作的译诗。只是由于我个人的外文和中文修养都很不够的缘故,这些伟大的苏联诗人的作品经我转手之后,都可能大大减色了。希望关心诗歌的同志们多多指正,并感谢西艺文学系教研小组的同志们,他们对于这些译诗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尤其是章晶修同志,他在俄文方面给了我不少有力的帮助。 1952年10月,重庆 (原载《和平的旗手》,文化工作社,1953年5月) P214-2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