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土地的分利流转--以蓉城的改革试验为例 |
分类 | |
作者 | 张惠强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地者,政之本也。土地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支柱之一,牵扯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财产和前途。本书立足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考察不同主体如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借鉴推广成都改革经验,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用地需求,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探索土地涨价的分享模式,是迈向更加均衡高效更具韧性包容的大国空间格局之必需,也是亿万农村居民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之必需。 作者简介 张惠强,1985年出生,福建省惠安县人,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经济社会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区域发展和体制改革。参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等领域政策研究和相关文件工作,发表各类文章30余篇,承担有关方面委托的课题研究、规划项目20余项。 目录 序 绪论 一、土地是否可实现分利流转 二、诺斯悖论中的国家行为与产权制度 三、中国改革实践中的政府与产权 四、一个新的假设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沿革 一、承包地流转权的发展与保障 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约束 三、局部的尝试与探索 四、新时期的改革部署与成效 第二章 政府的土地经营制度 一、城乡二元地权的形成 二、国有土地的权利发育过程 三、土地经营制度推动城镇化l央速发展 四、现行土地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 土地的分利流转:从启动到谈判 一、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启动 二、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三、合作社与新星公司的谈判 第四章 土地的分利流转:从融资到建设 一、贷款融资 二、新村建设 第五章 收益分配与政府约束条件的变化 一、新星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赔付细则 二、项目各方的成本收益 三、政府约束条件的变化 第六章 建设用地自主流转的多种形式 一、金陵二组:灾后重建中的创举 二、指路村:“五自模式” 三、集体建设用地自主流转的多种形式 第七章 还权赋能的制度结构及逻辑分析 一、成都作为统筹城乡和“增减挂钩”的试点 二、试点改革的深化:走向“还权赋能” 三、社会资本参与灾后重建 四、进一步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实践 五、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设立 六、融资平台的角色转换 七、土地分利流转的进一步条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未来展望 三、土地的分利流转与财政国家的转型 四、以制度性身份为基础的产权安排及其变迁 五、土地分利流转与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及升值 引发的收益分配是一个重要 的经济社会问题。它既影响 着经济激励的方向、产业配 置的格局,也影响到社会成 员问公正价值观念的互动, 而这两者又构成了未来制度 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在 这方面,目前的多数研究集 中于政府对土地的垄断供给 和相应的土地财政、土地金 融,以及政府强制所带来的 冲突。张惠强通过深入的调 查,发现在成都的改革试验 中出现了一些例外,即一些 村庄出现了自主整理集体建 设用地、自行流转的现象, 并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他 利用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 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以“分利流转”概念统领 之,以区别于以往研究关注 的垄断流转。这对于土地流 转及利益分配的变迁研究, 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得益于深入的田野调查 ,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村庄自 主流转土地中的几个关键环 节,包括:(1)村庄在实 现土地自主流转中如何解决 向金融机构融资的问题,这 种融资方式和土地确权之间 是怎样的关系;(2)地方 政府何以容忍乃至支持了村 庄土地的自行流转,在此过 程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和 成本的考量如何,引发地方 政府行为变化的约束条件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3)在 成都市域内,集体建设用地 的自主流转出现和衍生了哪 些具体的做法;(4)有怎 样一些具体条件和事件促成 了“分利流转”现象的形成。 按照人们熟知的产权逻 辑,既然农村土地是属于村 庄集体所有,那么村庄将属 于自己的土地自行用于流转 ,应是非常自然的事,何以 成为值得特别研究的“异常” 现象? 这和在中国当今社会中 存在的一种特殊产权结构有 关。这种产权结构可以被称 为“同产不同权”。所谓“同 产不同权”,是指在非经个 人间有限授权的条件下,不 同主体掌握同样的资产时拥 有不同的产权结构。例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 中将土地的所有权分成两类 ,一类是国家所有,一类是 集体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 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 所有。然而,由于一系列辅 助的法律规定,国家和集体 这两类主体对土地拥有的产 权结构是不同的。国家可以 确定哪些土地可以用于耕种 之外的建设,而集体却不能 对其拥有宪法赋予的所有权 的土地做出同样的决定。而 一旦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国家 征购为国有土地,国家就可 以做这样的决定。这就是说 ,同样的土地资产,在国家 属下和集体属下,被赋予的 实际权利是不同的。 目前流行的产权理论对 此少有论及。这些理论通常 的前提假定是同产同权,即 所有的产权主体身份不存在 事前规定的制度性不平等。 但这个前提假定在中国当今 的现实中并非处处存在。制 度先赋的同产不同权正是建 立在主体身份不平等基础上 的。研究中国的产权问题时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由此产生了在流行的产权 理论视域之外的一些经济、 社会问题。人们所观察到的 围绕征地、土地流转、小产 权房等出现的一系列博弈、 冲突、特殊处理等,都和同 产不同权的存在以及对这种 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的或明或 暗的质疑密切相关。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何 以会产生这样一种同产不同 权的产权结构?当然,我们 可以追溯历史过程,加以描 述。然而,更重要的是需要 分析当代中国的产权界定机 制是怎样的。不同的产权界 定机制常常会导致不同的产 权结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 看到某种些微的产权界定机 制调整,同产不同权的大背 景下的“异常”产权现象的产 生,与此有关。 这种同产不同权的制度 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发生 变迁?要理解这个问题,需 要考察导致该项制度稳定或 变迁的动力机制、面临的约 束等等。本书所叙述的故事 ,正是这种制度的局部的、 有限的一个变迁案例。虽然 我们不能从个案研究得出变 迁扩散的宏观结论,但其中 揭示的机制和逻辑不仅在学 术研究中有价值,而且在实 践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刘世定 2021年12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