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凉山驻村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段治东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清凉村负责驻村扶贫工作。本书稿为作者任第一书记,深入农村基层,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了作者在扶贫工作一线,用亲身经历者的真情实感再现当年脱贫攻坚战的某个场景,用思考者的真实笔触,记录脱贫路上的点滴希望之光,留下攻坚克难的精神之光,讲好宁夏的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歌颂了党的伟大领导,彰显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世界意义,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作者简介
段治东,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金融机构干部。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驻隆德县清凉村任第一书记。被隆德县委政府授予2015年度“扶贫开发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6年,被固原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辑入《同原扶贫志》。本书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
目录
第一记
我的清凉村
第二记
关于薛有成
第三记
独居老人和她的新房子
第四记
谢老八和他的折子
第五记
那是我的自留地
第六记
抗争到底
第七记
世上本无路
第八记
老支书的金玉良言
第九记
人在征途
第十记
眼界宽了,心就大了
第十一记
抱团取暖
第十二记
路越走越宽
后记
序言
时代需要“还乡人”
2021年夏天,寻找安详
小课堂组织100多位家长和
孩子,在西吉县将台堡红军
寨举办6天的夏令营,全公
益,不收营员一分钱,估算
得10万元开支。和平常课程
一样,由银川兴泰商贸有限
公司出资。
结营那天早上,吃早餐
时,红军寨的董事长谢宏义
先生也来了。不想谢宏义先
生说,我们一人一半吧。他
说,你们的夏令营与众不同
,是真正为家长和孩子着想
,深深地教育了红军寨的员
工,让他非常感动。接着,
他给我说,上一周,他刚看
完同学段治东的《清凉山驻
村笔记》,很感动。这几天
随营听课,心想,在百姓物
质生活改善之后,如何提升
他们的精神状态,应该是将
来农村工作的重点。我激动
地说,咱俩想到一块儿了。
我给宏义说,你的秉慧书院
正好派上用场,希望你能为
新农村人情回暖做出探索。
宏义说,我们一起努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重振
乡村,而要重振乡村,就需
要千千万万的像谢宏义这样
有家国情怀的“还乡人”。特
别欣赏谢宏义先生在答央视
记者问时说的那句话,他之
所以要从杭州回到家乡开发
红军寨、办书院,就是希望
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情况下,
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让我欣慰的是,几年下
来,他的理想有了雏形。同
样让我欣慰的是,他的同学
段治东几乎和他同步,从省
城回到六盘山下的清凉村,
做第一书记。吃在村上,住
在村上,与贫困村民打成一
片,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工
作期间,他能坚持将所见、
所闻、所思用日记的方法记
录下来,将这样宝贵而富有
画面感的第一手资料集结成
册,奉献给读者,本身就是
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令
人敬佩。
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期间,治东作为第一书记,
花了大量的时间,做通了干
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
记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此基
础上,他充分运用金融的思
维和经济工作者的方法,巧
妙地解决了贫困村的造血问
题,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
村落大变样,成了文化旅游
知名村。他的每一个文字都
带着温度,面对困难、危险
,面对成绩、嘉奖,有过泪
,有过乐。夜深人静时,他
仍在思考着。在文字处理上
,他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中
,把目光投向村里那些平凡
的奋斗者,字里行间都将脱
贫攻坚战中那些细小人微的
故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
现,有斗争,有关爱,更有
看不到的付出。可以看出来
,他是在面对心灵写作,他
的心里装着百姓。正如我在
《醒来》中写的:“上苍按
一个人的心量配给能量,能
量的配置是通过缘分实现的
。”我想,他拥有了这个心
量和缘分。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为
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
振兴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导语
《清凉山驻村笔记》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区分行选派驻村工作队深入隆德县清凉村,以亲身经历记录见证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选取了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几位普通村民不同的人生际遇,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复杂、曲折经历,最后实现如期脱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休闲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落实到百姓的生活中,以帮扶单位捐赠资金为村集体股份,逐渐走出一条清晰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资产收益性扶贫机制,率先在县内走出一条农村股份制综合改革之路,得到上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
后记
到这些记录的碎片结集
成册、出版发行的时候,我
自己都有点吃惊。那些曾经
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像
经年的落叶,被我一片一片
捡拾起来,夹在人生的扉页
中,留住我们共同的记忆。
清凉村,这个曾经的远方,
却成了令我怀念的第二个故
乡。在人生的长河中,三年
时光一晃而过,幸运的是,
能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
作为驻村一线战斗人员,在
人生最好的年纪和农民兄弟
并肩奋斗。那些不知疲倦、
抢抓工期修建养殖基地的日
日夜夜,为了建立股份制合
作社一次次的深夜长谈,为
了孤寡老人找回户口摁下的
一个个红色手印,那些一起
苦干实干、克服困难流过的
汗,围着篝火唱过的欢乐的
歌,都一一闪现在眼前,令
人难忘。
正如歌词所唱的:“那些
为梦想而付出的代价永远都
是难忘的。”深夜独处时,
总是在思考驻村扶贫这个经
历于我人生的意义,是历练
,是反哺,更是精神的滋养
。一切过往,在今天都变成
了美好的回忆和人生的财富
。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也
曾梦见福海等几个人的日子
过好了,穿着崭新的深蓝色
中山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
笑容,走路时腰杆也直了。
这几年,村里新修了村部、
文化广场;谢老八住进了新
房子,安静地过着惬意的养
老生活;李永平的妻子病愈
后,在村里干起了公益性事
业,女儿考上了幼师;薛有
成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匆匆
去了“清凉三队”;富仓得了
喉癌,住院期问我们碰到,
他拉着我的手,喉结上下动
,却说不出话,区分行捐了
款,也没能救回来……继任
第一书记的侯炳安同志继续
奋进,合作社的土蜂箱一排
排,蔬菜大棚一座座,饲养
的黑山羊从10多只的小群变
成了百余只的大群,建起了
脱水蔬菜加工车间,翻修了
生态餐厅,“艺术家部落”三
年间举办了10多次书画展,
开设了古琴工作室,培训班
、研学游、避暑的人越来越
多。让我神往的清凉河也经
过清淤整治,从村前缓缓流
过……原汁原味原生态,享
山享水享清凉。这就是在六
盘山下不远不近的村子里,
粗茶淡饭的日子,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的清凉
世界。
驻村期间,我得到了宁
夏大学赵智宏教授、王仲梅
教授、冯蛟教授等众位老师
的指导、点化,宏良装饰、
众秒教育等企业,广州阳光
雨露基金会的捐赠,微信朋
友圈各位热心朋友的爱心支
持、捐赠资助,自治区相关
厅局、固原市各位领导及各
局委办的大力支持。因为他
们,清凉村各类项目才能顺
利实施,村容村貌大变样。
区分行宋昌新、蒋群星、张
艳娟等行领导先后给予我工
作上的关照,尤其是对本书
的出版给予了关怀。赵晓东
、王天军、马文荣、李宗育
、朱明、陈西国、常彦平、
赵正宏、王锐、张毅、李柏
桦、刘国华、吴治国、黄宁
生、王庆琳、杨新刚和徐新
民等领导、同事给予我极大
的关心和帮助。总行相关部
室领导先后调研并捐赠资金
支持清凉村产业发展、教育
扶贫和特困救助。在此,一
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还要感谢马彦斌、杨金
福、蒲旭明等乡镇领导,清
凉村杨建忠、黄收成及各位
乡亲,给予了我极大的包容
、关照和支持。感谢闫宏伟
、李进海、薛福利等扶贫战
友的热心帮助与鼓励。感谢
杨治宏、贺璐、杨洲、朱立
杨等媒体朋友对清凉村的宣
传报道,潘江、李玉无私提
供图片。感谢恩师周彦虎,
在南京千里迢迢给书稿提出
修改意见。感谢国家一级美
术师梁永贵先生,年逾古稀
仍然奔走于清凉村,每年举
办各类画展,设计农耕文化
园,扛起“艺术家部落”的旗
帜,宣传清凉村文化,保护
古村落。感谢我的妻子刘文
娟,“军功章里,有我的一
半也有你的一半”,我驻村
的这几年,你辛苦了!
最后,尤其感谢著名作
家、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老
师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魏
志胜、戎爱军老师热心推荐
,阳光出版社唐晴社长精心
策划。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更
是给予2021年重点文艺作
品扶持的厚爱。但由于个人
水平有限,文章还有许多粗
糙、肤浅之处,望读者朋友
给予宽容指正,我定加倍努
力、提升自己。
唯一遗憾的是,将笔墨
留给那些普通的与贫困作斗
争的人们,更多关心我的领
导和朋友,没有写入书中,
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你们
的恩情,我永远铭记。
记录过往,安放心灵。
如今,《清凉山驻村笔记》
付梓出版,我终于可以长长
地舒一口气,给参加脱贫攻
坚的经历画上一个句号,给
自己的三年时光一个交代,
给那片让我热爱的清凉世界
一个礼物,给我的父亲和我
的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那
里的农民生活有发展,而且
越来越好。
今年,农发行宁夏分行
驻村工作队已圆满完成清凉
村驻村帮扶工作任务,村民
生活和村集体经济都获得持
续发展,村支书被授予“全
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当选为市党代会代表,村党
支部也被评定为四星级基层
党组织等。踏平坎坷成大道
,乡村振兴再出发。一个使
命完成了,新的征程又将开
启,区分行驻村工作队已转
战另一个重点帮扶村开展乡
村振兴工作。
我写的驻村故事,仅
精彩页
第一记 我的清凉村
2014年12月1日
隆德县清凉村——这个我即将生活两年的村子,知道它的第一份材料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固原分行的一份邮件,上面写道:“位于隆德县城南7公里处,一条清凉河从村里穿过……”
“一条清凉河从村里穿过……”想想这句话,得是多么浪漫的村子,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在葫芦河里摸鱼的情景。
对于自己的此次“出嫁”,想着是在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领域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工作想法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十分空旷的目标,也是一个疯狂的念头。再者,想着真正为农村、为农民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心灵找到一份安宁。
一个偌大的生态养殖基地,来来回回的车辆将一件件土特产运往外地,家家户户房顶上闪烁着光伏板的亮光,村部旁边崭新的亲子体验中心、亲子图书角,孩子们愉快的笑声飘荡在乡村里,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似梦非梦……
一场重感冒。没有一点征兆,凌晨5点,外面的风牛一样地吼着。翻来覆去,浑身发冷。带了点简单的行李,随车向隆德县清凉村进发。一路上,一会儿睡着了,一会儿又醒来,感觉总是迷迷糊糊的。到固原分行,由他们带路到隆德县,按照组织程序,先与县扶贫办的同志见面,到镇上接头,再由镇上带路到达村部,顺利完成派驻单位、县扶贫办、乡镇、村的“层层交接”,送达此行的目的地。
我们从镇政府出来时,跟在副镇长的面蛋蛋(面包车)后面,绕了几个弯,翻过新兴塬,不长时间就到了清凉村。
村部院子里有一个幼儿园,一排房子在下午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温暖。村部院子里摆放着儿童游乐器材,还有几个人在埋头粘着地毯,说是今天要完工。人来人往,出出进进,好不热闹。
吴镇长用自治区党委的文件和扶贫办马骥传达的精神,简单地介绍了本次的目的,介绍了自治区关于驻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神和县里目前接收驻村干部的相关情况。
副镇长说:“村上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村部办公用的这问房子是幼儿园的房子,借来平时办公用。”
支书补充说:“有时候在这里午休或者偶尔住一晚,能将就。”
副镇长说:“镇上倒是有两间房子,最近正在安装暖气,但房子在搁硓硓(角落)里,阴冷得很。”
我说:“就住这里吧,住在镇上不像话。”
寒暄了一会儿,副镇长切入正题,介绍村里的情况,包括清凉村现有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等。前几年驻村的是自治区地矿局的一个赵处长,帮扶力度也很大。着重表扬了我们固原分行去年的扶贫工作业绩,购置了办公设备,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等。言语间流露出对扶贫工作的主观看法,有积极方面的,也有对于扶贫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或者扶贫本身已经是个历史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的认识,说明了扶贫的艰巨性。关于清凉村的现状,离县城近,村民生活大体还可以,不像有些村,亟须解决这些基础设施、设备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了大概一公里的路面需要硬化;还有,不知我们单位帮扶力度大不大,村民家的院子能否硬化,当然这是个大工程了;还有,就是平时的一些慰问、资助等,老百姓都非常欢迎。
我也没有立即答应,说:“根据情况,会向上级行报告。单位领导说,我们单位派了人到你们村,咱们就是结对子的亲戚了,还得你们镇上多照顾,村上多费心,帮忙把火架好,生活上多照顾着,有啥事了多联系。”
我和几个村干部互相留了电话。
村支书姓杨,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中年男人,宽宽的脸,光亮亮的头发,面色红润,更像是一个公家人。村主任黄收成,干干瘦瘦的年轻人,看年龄,应该是70后。头发黄黄的,像乱草一样无所畏惧地在头上盘着,穿着休闲西服,里面一件单薄的毛衣。我站在院子里,一阵冷风吹过,让人直打冷战,人家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今天,我感冒得实在难受,但对于见面会上提到的几个需要落实的事情,我在大脑中做了高速记忆。他们对我所问的情况如数家珍,多少数据,啥啥情况,问啥答啥,有情况了说情况,没情况了就很简单的几句话,很干脆。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