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一种传统的手艺,一位奇异的老人,还有一个父亲,以及几个孩子。
一把锯、一柄斧、一张刨、一把凿,还有锤与尺,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出奇,然而,它把老人、父亲和孩子关联到一起。在晨雾中,在夜灯下,在炙热的夏天与严寒的冬季,“叮叮咚咚”“噗噗啪啪”的热闹声,从一斧、一凿、一锤的相互撞击中发出,像一首悠远的赞歌,歌声中显现出的更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
这就是雕花匠人——普普通通的手艺人。
时光的磨励,岁月的艰辛,挑战着这渐行渐远的技艺。但是,在历史的印迹里,他们永远在其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雕花匠/妙手匠心少年心灵成长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伍剑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条老街,一种传统的手艺,一位奇异的老人,还有一个父亲,以及几个孩子。 一把锯、一柄斧、一张刨、一把凿,还有锤与尺,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出奇,然而,它把老人、父亲和孩子关联到一起。在晨雾中,在夜灯下,在炙热的夏天与严寒的冬季,“叮叮咚咚”“噗噗啪啪”的热闹声,从一斧、一凿、一锤的相互撞击中发出,像一首悠远的赞歌,歌声中显现出的更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 这就是雕花匠人——普普通通的手艺人。 时光的磨励,岁月的艰辛,挑战着这渐行渐远的技艺。但是,在历史的印迹里,他们永远在其中…… 作者简介 伍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副主任、汉阳作家协会主席,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童话科幻作品近六百万字,出版童书六十余本。主要作品有“男生吹吹系列”二十六本,“5班乐翻天”四本,《外婆》《斗狗场的雪狼》等。其作品曾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精选》等二十雨中选本,曾获得“星云奖”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最佳原创图书奖、“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作品《外婆》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获桂冠童书奖,被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好书、《中国读书报》季度好书,是多个地区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目录 楔子 小张叔叔 太师椅 吃鸡 惹祸 吵架 古怪老头儿 汉雕 办厂 离家 授斧 请师 斗艺 股份 回乡 尾声 后记 导语 该书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以工匠精神为亮点,以少年个人成长故事为主线,以温暖厚重的亲情和师徒情为重要纽带,以儿童的视角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细腻生动的文字传递了厚重的情感,强调做人的道理和传统品德操守,突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歌颂中国工匠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对现代生活的丰厚滋养。读这本书,不只是为故事情节而感动,更为在字里行间弥散的雕花手艺而赞叹。 后记 现在养成一个习惯,每 本书写完几乎都要写几句后 记。 后记往往是记录作者写 作的体会。我好像是,但也 不是。我写后记常常因为是 写作勾起我很多回忆。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 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单纯, 我们的经历大多很丰富。那 时候,学习负担不重,学校 常常停课。我是个男孩,外 婆怕我在外面惹事,所以, 时不时动员我学这个、学那 个。我总结一下,我年幼时 学过的技艺有绘画和书法。 学习中国画,拜汤文选老师 为师;学习油画,拜郑昌中 老师为师;学习书法,拜李 希仁老师为师。这些老师都 是当时的名家,可惜我没学 好,也没有坚持下去,有负 先生们的教诲,实在是惭愧 。在学习绘画期间,我也学 习拉二胡,还在学校宣传队 专门拉二胡,最后差点儿进 了一家县城汉剧团。我也练 习过武术,学过木匠,做过 冷作钣金工和电焊工。后来 ,我读了师范学校,学习美 术专业,又学过泥塑和桃雕 ,剪纸也是师范学校美术专 业的必修课。等我当了老师 ,学校竟然安排我教语文, 于是,我不得不去学汉语言 文学专业。最后,我没成为 画家,却成为一名作家。 其实,在我的生活中还 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 就是我在当老师期间,曾在 汉正街经商。 《雕花匠》这本书,应 该是我在汉正街上经商的经 历,和我学习木匠的经历相 交形成的故事。关于“汉派 木雕”,得感谢我们小区的“ 汉派木雕工作室”的师傅。 我们小区本身就是非遗文化 产业园,在小区纳凉广场上 ,四周的门面,全是“非遗 文化”的作品和工作室。为 了写《雕花匠》,我和“汉 派木雕工作室”的师傅专门 讨论过汊派木雕和其他木雕 的区别,特别是和全国闻名 的“潮州木雕”的区别。细分 下来,汉派木雕是在借鉴潮 州木雕的基础上,形成了在 鸟虫上的真(真实)和细( 雕工细腻)、在纹饰上的夸 张及变形的特点。 在写作时,我是以“童眼 看世界”的方式来呈现的。“ 童眼看世界”和儿童本位、 儿童主体是不是一回事,我 说不清楚。毕竟我不是评论 家,也不是理论家,但我知 道儿童文学是文学。既然是 文学,就应该反映客观世界 。我们人类社会往往是以成 年人为主导的,而现在好多 儿童文学的人物全以孩子为 主角,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 儿童,没有成人。我不愿意 这样写。 我的作品常常是以一个 孩子的眼睛里看到或听到的 事情为线索。孩子的眼睛最 纯洁,看到的事情最真实。 虽然很多成人之间发生的事 情,孩子说不清楚,但孩子 是一定会看到的,所以,我 的作品常常把成人世界和儿 童世界交织在一起,还原一 个真实的世界给孩子。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纯 真的真实世界。 精彩页 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各持一方。 汉阳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名叫西大街。大街细长细长的,弯弯曲曲的有三四里路,两旁全是店铺。沿着大街延伸出无数枝丫的小巷,巷子的命名有的是根据家族的姓氏,比如邬家大巷、孟家巷之类。也有根据传说得名的巷子,比如白鹤村,因为白鹤村有一口古井,传说每到下雨之前,井里就会飞出一只白鹤。还有蛤蟆巷,传说有一只大蛤蟆成精,后来考中了武状元,征战沙场。有的名字却是根据巷子里居住人的工作性质,比如什么虾子巷,就是住着一群起早贪黑打鱼摸虾的,他们很早起来到三里坡撒网打鱼,或下捞子捕虾,等到天亮,他们就把抓到的鱼、捕到的虾摆在码头上出售,然后拿着钱买米买油买菜回家。大街上还有一条巷子叫小将巷,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巷子里住的全是将军,其实,在武汉,“将”和“匠”同音。小将巷里住的全是匠人——铁匠、木匠、瓦匠、篾匠、剃头匠、补锅匠,还有绣花匠,以及做米粉的机器房。每走进小将巷,你都能听见“叮叮咚咚”“噗噗啪啪”,热热闹闹的劳作声。 西大街上的房子是黑瓦白墙,麻石板的路,干净整洁,小将巷的房子却简陋得多,单薄得多,常常是孤零零砌起四根柱子,上面盖上木头架,然后四周用竹片钉上,竹片墙上再糊上泥巴,刷上白粉,但房顶还是和大街上一样的,盖着黑瓦。道路也只是一条不到四尺宽的窄路,仅中间铺了一块石板,如果遇上一场大雨,巷子里的泥泞增至几寸厚,脚踩下去,鞋子便陷进去,拔也拔不出来。如果睛几目,泥泞又变成一层浮土,人一走过,便飞扬起来。回到家,不仅鞋帮子上是一层尘土,就是鞋子里面,也可以倒出一勺子土来。 小将巷口有一棵白果树,也叫银杏树,树干粗得三五个人抱不住,也被人称之为“汉阳树”。树丫上有一个喜鹊窝,平时我们管喜鹊叫鸦雀,喜鹊是它们的大名。鸦雀们世世代代在上面做巢、生蛋,繁衍下一代。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就从茂密的树叶里探出头来,疯狂地争抢食物,起风下雨,满大街的麻雀也藏进树里避风挡雨。小将巷主巷狭窄,里面还有许多支巷,弯弯曲曲,宽宽窄窄。宽的地方,夏天可以放十几张竹床;窄的地方,只够人侧着身子过去。 武汉没有春秋两季,只有冬夏。冬季一过,春天刚露个脸儿,就是夏天了。 每至夏天,整个西大街上,只有小将巷最为热闹。清晨,人们都会从家里走到街上。做木匠的把马凳搬到自家门口,于是满地的刨花,被巷子里的穿堂风吹得四散;铁匠铺也把火炉移到家门口,用铁钳从火炉里夹出闪着火星的铁件,叮叮咚咚地敲打;篾匠铺却把成捆的竹子摆靠在墙壁上,男人劈竹,女人像绣花似的编织着精致的筲箕、箩筐,整制着大大小小的竹椅。夏天,整个小巷像剥了皮的粽子,黏黏糊糊的。家家户户的窗户和门都是敞开的,人们也袒开身子,男人赤裸上身,穿着短裤,女人也穿得单薄,拿着蒲扇使劲挥舞,然而脸上、身体上还是大汗淋漓。这时,就连家里的墙壁也在流汗,挂着水珠儿,湿淋淋的。 太阳落下去,人们渐渐停下手中的活计,男人们把干活儿的家什搬回家,女人们则陆陆续续把竹床桌椅搬到街面上,然后把做好的菜肴端出来摆在桌上,或者竹床上。锯刨声和铁锤的敲打声没有了,接着是碗筷的叮咚撞击声奏响。大家围坐在竹床旁,一边吃着,一边乘凉聊天,直到天凉爽下来,一张张竹床上,那些白天劳作的人们,也不管蚊虫的嗡鸣,张着的嘴发出响雷般的鼾声。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