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发现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传)/走近在川两院院士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傅佳妮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赵尔宓院士作为我国杰出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在这一领域已经默默耕耘了数十载,对于推动人们更好地认知两栖爬行动物并与之和谐共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一批到西藏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中国学者之一;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布在墨脱希壤采到眼镜王蛇,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爬行动物的专著……在对赵老的伟大贡献表示感激之余,本书将带领你走进这位学者的传奇世界。本传记将重点反映赵尔宓院士多年来在科考、科研历程、治学成果、求索精神以及家庭生活等重要的人生经历阶段,突出一个真诚、专注、严谨、热情、谦逊且以赤子之心不断勇攀科学高峰的科研工作者的立体而丰满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蛇岛探秘 第一节 勇闯“神龙岛” 第二节 “神龙岛”原型 第三节 魂归现实 第四节 目标出现 第五节 堕入蛇窝 第六节 赵尔宓与他的蛇岛新发现 第七节 蛇岛蝮的奥秘 第二章 生死墨脱 第一节 征服鬼门关 第二节 英雄考察队 第三节 出师不利 第四节 进入墨脱 第五节 吸血蚂蟥 第六节 取得胜利——命名墨脱竹叶青 第七节 蛇族魅影 第三章 来自丛林的惊喜 第一节 再入墨脱——发现墨脱眼镜王蛇 第二节 捕捉贵州山区的“尖吻蝮” 第三节 寻觅陕西秦岭的“娃娃鱼” 第四节 探秘海南岛的海蛇与湍蛙 第五节 巧遇“蛇中熊猫” ——湖南的“莽山烙铁头” 第六节 踏遍青山 第四章 缘起 第一节 温暖家庭 第二节 时代弄潮儿 第三节 “逃”进生物学殿堂 第五章 自然之歌 第一节 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 第二节 推动发展的编辑与出版 第三节 到世界各地进行海外交流 第六章 理想照进现实 第一节 海南岛的科考 第二节 亟须重视的野生两栖爬行动物保护 第三节 普及毒蛇的咬伤与防治 第七章 “永远爱你们的尔宓” 第一节 恩师 第二节 爱妻 第三节 来自自然,回归自然 后记 雾中风景 附录 赵尔宓院士主要贡献 赵尔宓发表的新种(年代序) 赵尔宓院士大事年表 序言 生命的不可思议 你知道金庸笔下的“神龙 岛”真实存在吗?你知道西 藏地区也有眼镜王蛇吗?你 知道全身被蝌蚪吸附的感觉 吗?你知道毒蛇并不会主动 攻击人吗?请跟随动物学家 赵尔宓,去领略这些生命的 不可思议吧! 1859年,达尔文《物种 起源》的出版,第一次把生 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 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 变的理论,同时也使得人们 对生物起源、演变、自然选 择和物种进化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影响尤为深远。 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 相当丰富的国家,特有物种 更是多达数千种。深入了解 和研究有关两栖爬行动物的 相关知识,不仅能引起青年 一代对该类动物的兴趣和关 心,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和生 命的美好情感,体会人与自 然和谐共存的诸多益处,同 时还能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 认知世界。 赵尔宓院士作为我国杰 出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在 这一领域已经默默耕耘了数 十载,对于推动人们更好地 认识两栖爬行动物并与之和 谐共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 是电影《叛国者》中,归国 科学家牛玉生的原型;他是 蜚声中外的动物学家,蛇中 熊猫——莽山烙铁头蛇以他 的名字命名;他是第一批到 西藏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中 国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向 全世界宣布在墨脱希壤采到 眼镜王蛇的动物学家,出版 了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 661种两栖爬行动物的专著 ……在对赵老伟大贡献表示 感激之余,本书亦将带你走 进这位学者的传奇世界。 导语 赵尔宓院士作为我国杰出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在这一领域已经默默耕耘了数十载,对于推动人们更好地认识两栖爬行动物并与之和谐共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电影《叛国者》中,归国科学家牛玉生的原型;他是蜚声中外的动物学家,蛇中熊猫——莽山烙铁头蛇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第一批到西藏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中国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布在墨脱希壤采到眼镜王蛇的动物学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661种两栖爬行动物的专著……在对赵老伟大贡献表示感激之余,本书亦将带你走进这位学者的传奇世界。 后记 雾中风景 在这本传记完成之际, 除了对帮助过我的前辈们表 示感谢之外,我还有一些特 别的感悟不得不提。 赵尔宓是我国杰出的两 栖爬行动物科学家,亦是世 界在此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 。尽管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 ,但在与赵老的多次接触中 ,我发现他实质上是一个重 感情更甚于事业的人。 当他从远山近雾中回眺 人生风景,关于“那些人、 那些事”的记忆总是尤其深 刻,对紧随自己一生的科研 经历反而不那么在意。 记得在一个飘雨的清晨 ,我前去采访,原本目标是 挖掘他在科考方面的经历, 于是便拿出《赵尔宓选集》 请他签名,欲直接从学术研 究中切入主题。 赵老欣然同意。签毕, 他说:“我有个问题问你。 你看我这目录,发现有什么 特点没有?” 我很乐意深入探索下去 :“研究对象都是两栖爬行 类?”“发现了许多新物种? ”“提出了许多新理念?” 赵老微笑着说:“都没有 说到家。” 他翻开这本红彤彤、沉 甸甸的巨著第一篇,说:“ 首先是感谢老师——‘师恩胜 海深’!所以先把老师摆在 前面,没有老师就没有我… …” 尽管我曾在之前采访中 多次听赵老谈起过他的老师 ,但这次面对这样重要的学 术著作,我没想到作为一位 科学家的赵老首先想到的还 是自己的老师。这只能证明 赵老对老师的感情之真挚, 实在非常人所能及。 在怀念完他的老师——刘 承钊、秉志、徐福均后,赵 老才开始讲解本书主题:我 国两栖爬行动物新纪录、两 栖爬行动物分布调查和区系 分析。 我随意翻开一页,一幅 幅精美的蛇、龟照片映入眼 帘。我不禁惊呼:“好漂亮 !”赵老笑了笑,从我手里 捧过书,翻开书开头几页一 指:“漂亮的在这里呐!” 我凑上前去,以为会看 见更精彩的蛇类,如“莽山 烙铁头”或“墨脱竹叶青”, 不料却是一张张泛黄的老照 片:“1953年与涂茂涮结婚 照”“20世纪70年代与茂涮在 杭州”“1965年全家摄于华西 大学光明路宿舍前”…… 画册从第二页变成了彩 色。内容是:“2002年与家 人在海南岛三亚兴隆热带植 物园”“2006年与茂涮最后一 次合影”“2011年在三个女儿 家中”…… 赵老抚摸着这一张张老 照片,兴致勃勃地讲解下去 。一会儿,他意识到跑题了 ,不好意思地抬头问我:“ 我忘了,我刚给你看这些做 什么?” 我说:“您在给我讲您美 丽的人生故事。”此刻,我 心中充满温情。 我忽然间意识到——或许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曾多么 轰轰烈烈,最后恋恋不忘、 刻骨铭心的,只有人与人之 间的感情。世界是由智慧发 展,但却是用心构筑的。 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反 思——到底什么才是人生中 最美的风景。 精彩页 第一节 勇间“神龙岛” 只有一无所知的人才不会怀疑任何事物。 ——英国谚语 1979年一天,雨过天晴,万籁俱寂。 湛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一碧如洗。遥远的海面上跳跃着一层灿烂的玫瑰金。 海天的尽头,偶尔传来一声海鸥悠长的啼鸣。近处,“轧轧”的声音传来,一艘随波摆荡的汽艇发出低沉的暗吼,冲破了这让人略带不安的寂静。海风扑面送来大海特有的清新而又略带咸腥的气味,令人愉悦而警醒。 一位年逾不惑的探秘者正屹立船头,时而回首与助手闲谈,时而举手眺望他的目的地。此刻的他们即将乘船离开大连港,向一座神秘的岛屿驶去。 行驶许久,怪风又起,海面开始如沸水般翻腾,浪头刺耳地尖叫着,像海怪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迎着船头袭来,似乎想要阻挡勇士的涉足。有力的海水前仆后继地爬上甲板,把水手的下半身都打湿了。船颠簸得厉害,却依然随海鸥一起毫无畏惧地破浪前行,直到西北方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小黑点。 拿起望远镜一看,像是海面上的一座小丘,悬岩高耸,峰峦起伏,山沟里还有不少葱绿的小树。 “到了。”探秘者情不白禁地嘘了一口气。 这之前他们已经尝试过登岛,但由于风向问题总是耗尽力气,难以成功,这次总算能如愿以偿了。 按捺住紧张激动的心情,探秘者开始有条不紊地取出护身装备,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接下来的这套程序是每个造访该岛的人都必须要做的: 先慢慢地套上用帆布做成的防护服——这种衣服质地十分紧密,以防被尖牙咬透;再戴上椭圆形的竹罩,竹罩前镶着透明的胶片,既可防御袭击,又不会挡住视线;竹罩下边连着布做的套子,套在颈上用带子扣住,即使有什么东西落在肩膀上,也不会钻进衣服里面去;然后蹬上羊皮长筒皮靴,并紧紧地扎上厚呢做的护腿——他清楚小腿和脚被咬到的机会最多;最后再戴上白手套和衬绒的长筒手套。此刻的他,就像灾难电影里遇到生化危机的战士一样,谨慎肃穆,整装待发。 他是谁?要去哪儿?要做什么? 这里要牵扯出在武侠世界里大名鼎鼎的地名——“神龙岛”。 第二节 “神龙岛”原型 东海中有名的神仙岛。岛上生有仙果,吃了长生不老,有福之人才吃得着。 ——《鹿鼎记》 “神龙岛”是文坛奇葩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鹿鼎记》中最重要的故事场景。书中提到,明末清初,有一个滋生于辽东地区的江湖邪教组织——神龙教,其总舵就设在“神龙岛”,岛上毒蛇盘踞。 金庸迷都知道,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一向是“逢山必有派,逢水必有帮”。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有着大量的塞外风情、名山大川、古寺名刹,读者阅读时宛如在书中畅游。他小说中写到的许多景点都有原型,如浙江的桃花岛、天山的灵鹫宫、黄河源头的星宿海等,“神龙岛”也不例外。 书中对“神龙岛”的地理位置有精准描述:“海路由西至塘沽口,可连京师、山海关;北至旅顺口,可接长白山、雅克萨。”可见该岛位于大连与烟台之间的渤海湾。 由此可确定,“神龙岛”也就是今日的“旅顺蛇岛”,当地人称“龙蛇岛”。 1992年,金老来旅顺访问时,亲口承认《鹿鼎记》是受了蛇岛的启发,为此,他还特意参观了旅顺蛇馆,并题字留念。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