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粉墨余音--戏剧曲艺随笔/杭州青年作家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管尔东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艺术评论集,为杭州作协文艺创作基金支持项目,集中了作者近年来有关戏剧、曲戏剧运作机制和发展路径的整体观照,对当代戏曲现状的深入剖析,结合当下实际对未来分代表性文艺作品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 管尔东,江苏无锡人,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供职于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1项、浙江省文化厅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荣获“田汉戏剧奖”论文奖、浙江文艺评论奖、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杭州青年文艺评论奖。从事话剧、戏曲剧本创作,曾两度入选浙江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入围第三届北京剧本推介会优秀作品,获山东省优秀舞台剧本二等奖、第二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评选提名奖。 目录 论苏州评弹中的“小闲话” 论苏州弹词的单档表演 论苏州弹词中小人物的重要意义和创作方法 论苏州评弹的阴功与火功 论“江湖”中的传统表演艺术 论中国戏曲中的表演与文学 戏曲的两种“形式大于内容” 论大众文化与中国戏剧 论戏曲剧本创作的现状与对策 从徽班进京看戏曲的圈粉路径 浙江重商习俗与表演艺术的发展 论婺剧流派新生的可能性与发展路径 钱塘江文化元素在演艺作品中的展现和意义研究 论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改编现象 话剧民族化的回顾与思考 论西方戏剧与当下性原则 看似矛盾的整合 考量抗战时期上海越剧发展缘由 一秒钟成就精彩 从梅、尚、程“疯”戏看京剧艺术的流派风格 论京剧《曹操与杨修》的现代性与缺陷 金库的钥匙打开了什么锁? 《临川梦影》:对汤显祖特殊的纪念 后记 导语 戏是扮的,扮则假也,所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殊不知,一领长衫,以风骨和清贫为傲的酸儒,已然不是如今讲台上的主角。 本书基于戏剧的剖析赏玩,意韵顿失、风情不解;成为学问的艺术,也大多脱离草根、几近黄昏。研与赏、品与评,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思维。 后记 所谓“戏者,戏也”,不 管梨园笙歌,还是曲苑杂弹 ,原本都是娱人、娱己的游 戏。然而,游系本能、戏则 有瘾,能让人入迷的东西, 每每融于日常、难以割舍。 伶界素云:“不疯魔不成活 。”或许正是这份疯魔竟让 一种消遣之用,成为了所学 的专业,毕生钻研的事业。 颇有点戏剧性的情境,似乎 印证了“人生如戏、戏如人 生”的真谛。 从考研到读博,由文化 系统的研究员变成高校的教 师,笔者涉猎戏剧、曲艺领 域已有15个年头。常年跻身 于象牙塔,意在寻求不问世 事的安宁、听戏赏曲之自在 。最初,因为把爱好变成了 工作,也曾有过不为人知的 得意。料想虽不及提笼架鸟 之纨绔,也能近阳春白雪而 风雅。其实,戏是扮的,扮 则假也,所以唱戏的是疯子 ,看戏的是傻子。殊不知, 一领长衫,以风骨和清贫为 傲的酸儒,已然不是如今讲 台上的主角。顶着清算绩点 的压力,每日步履匆匆,奔 波于教室和会场,早让拍拍 曲子、甩甩袖子、吹吹胡子 变得格外奢侈。反倒是爬格 子、写论文、填表格、报项 目,成为了卸不下的包袱、 不自愿的习惯。由此,攒下 这二十多篇文章,凑成了一 本集子。 其实,基于剖析的赏玩 ,意韵顿失、风情不解;成 为学问的艺术,也大多脱离 草根、几近黄昏。研与赏、 品与评,本就是两个世界的 不同思维。纸面上的文字总 不如舞台上的声色来得动人 ,基于理论的分析则更多管 中窥豹、一家之言。明知深 陷温室、俯首嗟食,难免双 面为人、锋芒渐钝、思绪俗 浑。所幸者,口不应心、见 风使舵等逢迎书写尚觉不齿 。昔日年少无知的随性品评 ,却能见些许真情实感。希 望借此小书给过去的岁月留 点念想,为以后的道路点亮 一灯。 岁月静好,感恩家人, 感谢所有援之以手、谆谆告 诫的师友。 管尔东 2020年12月31日于杭师 大恕园 精彩页 论苏州评弹中的“小闲话” 对于江南的“老听客”来说,“小闲话”这一名词不会陌生,它是苏州评弹重要的艺术元素,也是说书先生孜孜以求的素材宝库。这种语言源于一方水土的特殊文化,且兼具形象、幽默、通俗等特长,长期以来始终是评弹书目不断提升和丰满的保证,也构成了长三角一带说书艺术特殊的风格和意趣。 在老艺人的谈艺录中,搜集和保存“小闲话”的佳话常被提及。它似乎是过去苏州评弹创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和秘诀。蒋月泉回忆自己幼年的学艺经历:师父张云亭平时喜欢四处闲逛、观察市井,但回到家里就躺在竹榻上闭目养神。徒弟练琵琶声音大了,每每会被斥责,因为干扰了“清梦”。事实上,看似一动不动地躺着,老师并不在睡觉,而是创作的常态。每当想到一句妙语,他赶紧坐起来,随便找张小纸头记下来,扔进后面的小篓中。日积月累,这一篓的废纸成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也是蒋月泉最渴望继承的“家当”。又如,“巧嘴”姚荫梅的成功秘诀是一个小本子,他的创作习惯是随走随听、随听随记。其实,不管是篓子还是本子,它们所承载的主要就是只言片语的“小闲话”。 评弹俗称“说书”,评话是大书、弹词是小书。与北方的评书一样,它们大都属于用语言叙事的曲艺形式,也是借讲故事来挣钱的行业。话都会说,事都能讲,观众为何要掏钱来听艺人谈古论今呢?说书艺术的门道无外乎两个方面:一、说什么?即书目创作,用故事本身的新奇、独特来争取演出市场。以往,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江湖艺人来说,打造一部新书实非易事,成功的概率也不高。二、怎么说?即演技精进,虽然是众所周知的老故事,不一样的说法也能招徕观众,甚至成就自己的风格。这其中包括嗓音、口齿、节奏、面风、手面等诸多方面的技巧,而“小闲话”则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苏南人把语言称作“闲话”,说话叫“讲闲话”。在日常的表述中,闲话只有真假之别,没有大小之分。即便评弹的专业术语也取小舍大,没有“大闲话”一说。实际上,所谓“小闲话”并不完全是对语言篇幅的界定。说一回书,演员势必要借助大量长长短短的句子。在数以百计的精练语句中,能被冠名“小闲话”的并不多。相反,有些很长的句子或句组同样能以“小”视之。这其中的取舍更多基于艺术性的标准,有时用“妙语”来指代也相去不远。然而,无论艺术性还是巧妙都是宽泛、模糊的界定。作为当下观演的曲艺,评弹对语言自然有更多地域和舞台的要求。 一、以方言、俚语为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文化在方言中往往体现得格外充分。例如,吴语形容颜色,常用叠词前置的方式:绚绚红、碧碧绿、蜡蜡黄、墨墨黑、雪雪白、赤赤紫、生生青。这和北方语系红彤彤、绿油油等叠词后置明显不同。至于民间的歇后语、行话、切口、叫卖等更是蕴含丰富的地方风俗。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又只有本乡本土才知趣达意,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喜闻乐见、凝结乡情的妙语。“摇仔三日船,缆绳啊朆解”“甜么甜到粽子糖、苦么苦到活孤孀”“眼睛一只,看到平望八尺”“太湖里勿死,死了嘞泱沟里”这类语言在江南十分常见,它们形象生动,又与当地的环境、特产、劳作紧密相连,所以成为了评弹妙语的组成部分。然而,俗话、谚语过于日常且缺少艺术加工,其舞台效果往往不特别显著。因此,评弹的“小闲话”经常是在它们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工、渲染。比如,苏州人用“敲碎水缸湮过来”表达含沙射影的意思,但仅此一句并不能构成好的噱头。在《玉蜻蜓·父女相争》一回书里,蒋月泉说到金张氏明骂老仆、暗讽父亲,就用了这句话,但后面又补充道:“张佬佬又不是死人,坐在那里,屁股上只觉得阴当当”。这就把一般的民间谚语变成了应景切题、引人发笑的“小闲话”。 二、以描绘、渲染为要旨。古今中外的演艺形式,叙事写人者众多。与戏剧、影视不同,评弹既无考究的服装、布景,也没有夺人的音响和特效。仅凭演员的一张嘴和简单动作,要把古今轶事、各色人物描述得有血有肉、趣味盎然,这不仅要倚仗变嗓、乡谈、角色等多种技巧,对语言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直观、写实的表演艺术那里,需要突出强调的部分,直接用肢体动作或者布景呈现给观众即可。而说书必须借助大量描述性的语言,传达其形状特征,使听客在头脑中生成一种具象的联想。因此,这门艺术尤其注重刻画、形容和渲染的语汇,“小闲话”在这方面的作用格外突出,大致可以分为状物绘景和写人抒情两个方面。 在表现景物方面,曲艺的缺陷明显:没有特写、全景等镜头语言,也不具备舞台美术的辅助。例如,为了说明古代权贵生活奢华,用极好的翡翠做棋子,电影给个特写就解决问题,说书则完全倚仗语言来表述。平庸的说法往往是形容词的大量堆砌,像“光彩夺目”“碧碧绿”“实在好”等。这仅实现了达意,所产生的画面感却并不理想。在《十美图》中,张鉴庭运用“小闲话”的效果则如临眼前:他先用提问激发兴趣“阿晓得翡翠的绿头要好到哪能?”,再自答“拿只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