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万大移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建宏 |
出版社 | 阳光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百万移民”的搬迁和脱贫历程,见证了他们从中国“贫困样本”到中国特色“脱贫样板”的跃迁。不论是当下的乡村振兴,还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作者将继续关注“百万移民”,以期从他们的故事中,读出中国乡村的未来。 作者简介 王建宏,出生于甘肃陇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光明日报社宁夏记者站站长。被授予宁夏“五一劳动奖章”“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兼任宁夏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业界导师。曾主编《甲子典记》《光明日报看宁夏》等书。 目录 序章 123万个故事 第一章 山外有天 第二章 水上荒塬 第三章 人随水走 第四章 黄河水甜 第五章 大山绿了 第六章 命运变迁 第七章 他乡故乡 后记 读懂中国乡村未来 导语 《百万大移民》是王建宏的跨界之作,从记者到作家,用文学作品来记录一个伟大的时代,充分彰显了青年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作品的第一条线为西海固的缺水。作品以红寺堡为中心,客观讲述了西海固迁出区的面貌,还兼顾记录了银川的闽宁镇、石嘴山市的插花移民、中卫的大战场等,以及宁夏多个地区的移民生活和巨大变化。 第二条线是百万移民命运的变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在《百万大移民》中,作者秉承人民是主角的原则,将人民改变贫困的历程和精神始终置于作品的中心,而非对政策的简单阐释、对各级领导的形象描写。 后记 跟踪记录“百万移民”这 个群体,源自一次采访。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 我作为新闻工作者,全程参 加了采访报道。 7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 书记来到闽宁镇。该镇前身 是闽宁村,是总书记1997 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亲自 提议并命名的移民示范村。 坐在移民家宽敞明亮的客厅 里,看到大家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触景生情,回忆起 当年实施“吊庄”移民、建设 闽宁村的初衷:“虽然穷地 方我见过,我也住过。但是 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 开放好多年了,我们还有这 么穷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 大冲击。那一次,我从银川 到同心,然后到了海原、固 原、彭阳、泾源、西吉。我 到的一户人家,那真是家徒 四壁,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 西,只看到窑洞顶上吊了一 根绳,拴着一捆发菜,在当 时那就算比较值钱的了。老 百姓用水很困难,也洗不上 澡。看了以后,我就下决心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 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 ” 总书记这番话深深打动 了在场的所有人。作为一名 新闻记者,我暗下决心,要 把跟踪记录移民这个群体作 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随后几年,我采写了不 少有关移民的报道,也和很 多移民处成了朋友。与他们 的交往、参与他们的生产生 活,为本书的写作积累了大 量鲜活的素材。 从北到南、自西向东, 每一次走进闽宁镇、红寺堡 、大战场……走进一个个大 大小小的县内移民安置区, 都像走入了一部写在宁夏大 地上的移民史。 123万人,超过宁夏总人 口的六分之一、农村人口的 三分之一。一个省级行政区 内,如此大规模、高比例的 人口迁徙,在历史上也是十 分罕见的。 123万移民,就是123万 个交织着悲欢离合、苦乐酸 甜的动人故事。通过这些个 体奋斗逐梦的故事,我对整 个移民群体的认识也逐渐深 化:西海固贫困的根源,在 于“人”与“水”“土”等自然资 源的错配。而移民的实质, 则是将错配的资源重新组合 、优化配置。 6个阶段、,近40年的移 民实践,对贫困做“减法”, 实现生态上的“加法”,破解 “生存”与“生态”的双重困境 ,跳出“越穷越垦,越垦越 穷”的恶性循环;移民们脱 离了旧有的文化土壤,从“ 挪穷窝”到“换穷业”,从“富 口袋”到“富脑袋”,从“割冰 草”到“拔穷根”,贫困代际 传递的惯性力量日渐式微… …在这九曲黄河拐了一个神 奇“大湾”的地方,百万西海 固移民的命运,发生了奇迹 般的转折。 书稿付梓之际,迎来中 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 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 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当天,我正和《光明日 报》一个采访小分队穿行于 宁夏西海固。所到之处,山 川焕颜,大地重生:山峦上 ,天高云淡、松涛漫卷;田 野里,农兴牧盛、花田无边 ;巷陌问,新居错落,碧柳 繁花。 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 想起145年前的一个历史场 景—— 清光绪二年(1876年) ,陕甘总督左宗棠在给光绪 帝的奏折中如此悲鸣:臣辖 境苦瘠甲天下,要求各省协 济,不然,无所尺寸仰仗。 尽管左宗棠吼破喉咙, 清政府却无能为力。 一代名臣在封建社会背 景下提出的“各省协济”,颇 有点“乌托邦”的意味——这 种理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 得到真正实践。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在包括闽宁协作在内的全国 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宁夏干 部群众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 “六盘山”,脱贫攻坚的艰巨 任务赢得了历史性胜利,宁 夏百万移民与全国人民一道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 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后的百万移民将如 何开始新的生活、开启新的 奋斗? 从西海固采访归来,我 和我的同事于盛夏的一个午 后,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 委书记陈润儿的办公室,就 宁夏实施的“百万移民致富 提升行动”进行了专访。 精彩页 二 干涸 刘克瑞对移民两个字并不陌生。虽然,他并不知道,在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从秦汉时期的军事移民,到唐宋时期党项人的两次内迁,再到元代的大规模政策性移民,乃至明清两代,干百年来,移民开发的历史从未中断。 刘克瑞的奶奶姓刘,爷爷是上门女婿,姓谢,两人一直没有子女。1929年前后,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货郎。货郎的担子上,一头挑着一些针头线脑之类的杂货,另一头的笸箩里坐着一个不到2岁的小男娃——这是货郎的二儿子,为了不让娃饿死在家里,带着他出来混肚子。 奶奶用一袋面粉,换了这个挑在货郎担子里的男娃作养子,取名刘文山。 刘文山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育有8个子女。前面2个是女娃,后面6个是男娃。刘克瑞在兄弟几个中排行第五。 20世纪80年代,刘克瑞的大哥刘克勤就已是宁夏第一代移民了。 刘克瑞不太善于表达。似乎,他根本说不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这句话。但是,他说得毫不迟疑,流利而顺畅。他知道他的老家早就因为这句话在联合国出了名。 对于旱的记忆,刘克瑞的大哥刘克勤更加痛彻心扉。作为长子,刘克勤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就感受到了自然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 在跺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的西海固,人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喝上清水、吃上白面。在刘克勤的话语体系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麦子。 直到多年后,刘克勤仍时常会重复一个梦:都快立夏了,也没滴过几滴雨,麦苗耷拉着,胡乱地摇摆,仿佛早已死去多时,用手指轻轻一捻即成碎末。站在地边,自己也成了一棵被太阳炙烤的麦苗,躲不开,逃不掉,水分一点点脱离他的身体…… 蔚蓝,可以是大海,可以是天空,但也可能是噩梦的颜色。 直到现在,只要听到有人赞美固原的天空特别蓝,刘克勤仍会觉得浑身不得劲儿。是!天越蓝,太阳越大,就越不下雨。 西海固人关于旱的噩梦,就是蓝色的。 “西海固”3个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在联合国很有名,地图上找不到,却一直是中国贫困的代名词。 西海固最初为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的合称。1953年至1955年,这片地域曾短暂设立过“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此后。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西海固所指的范围也几经变迁,逐渐成为宁夏中南部9个贫困县区的代称,占据了宁夏地理面积的65%。 在中国地图上,宁夏犹如瀚海中游弋的一叶扁舟,南北狭长,中部略宽。黄河从宁夏小舟的左舷中部切入,自西南向东北。北部平原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而超越宁夏“半壁河山”的西海固,则是南部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以及被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夹击的荒漠戈壁。 在西海固的大部分地方,水代表着财富,有无水窖是衡量贫富的重要标准。上门提亲,只要男方家里有两眼水窖,那多半是门好亲事。 世上最大的不公,就是出生地的不同。在西海固这片土地上,连各种生灵都是苦命的。 对水的味道,动物比人敏感得多。淘水窖时,那些渴疯了的野兔子,闻到水的气息跑过来,赶都赶不走。水窖里的水,并不是清冽的甘泉,而是混浊、苦涩的黄泥水,这些在很多地方连洗手都嫌脏的苦咸水,这里的人们却甘之如饴。 1973年,也就是刘克瑞出生的那年,是一个大旱之年。那一年,在僻远的西海固,刘克勤见到很多汽车,那些部队的汽车排成长龙,给群众送粮送水。拉水汽车在路上跑,鸟儿跟着拉水汽车在空中飞,家畜也围着车觅水。拖拉机耕地的时候,从柴油桶往出抽油,渴极了的麻雀竟飞蛾扑火般飞过去抢喝柴油…… P8-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