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为明代宋应星所著,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在国外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全注全译以《利工养农——天工开物白话图解》为底本,补入注释,将译文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充实详尽。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约1666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著成《天工开物》一书。 目录 序 卷上 乃粒第一 总名 稻 稻宜 稻工耕、耙、耔、耘具图 稻灾 水利筒车、牛车、踏车、拔车、桔槔皆具图 麦 麦工北耕种、耨具图 麦灾 黍、稷、粱、粟 麻 菽 乃服第二 蚕种 蚕浴 种忌 种类 抱养 养忌 叶料 食忌 病症 老足 结茧山箔具图 取茧 物害 择茧 造绵 治丝缫车具图 调丝 纬络纺车具图 经具溜眼、掌扇、经耙、印架皆具图 过糊 边维 经数 花机式具全图 腰机式具图 结花本 穿经 分名 熟练 龙袍 倭缎 布衣赶、弹、纺具图 枲著 夏服 裘 褐、毡 彰施第三 诸色质料 蓝淀 红花 造红花饼法 附:燕脂 槐花 粹精第四 攻稻击禾、轧禾、风车、水碓、石碾、臼、碓、筛皆具图 攻麦扬、磨、罗具图 攻黍、稷、粟、粱、麻、菽小碾、枷具图 作咸第五 盐产 海水盐 池盐 井盐 末盐 崖盐 甘嗜第六 蔗种 蔗品 造糖具图 造白糖 饴饧 蜂蜜 附:造兽糖 卷中 陶埏第七 瓦 砖 罂、瓮 白瓷附:青瓷 附:窑变、回青 冶铸第八 鼎 钟 釜 像 炮 镜 钱 附:铁钱 舟车第九 舟 漕舫 海舟 杂舟 车 锤锻第十 治铁 斤斧 锄、镈 鎈 锥 锯 刨 凿 锚 针 治铜 燔石第十一 石灰 蛎灰 煤炭 矾石、白矾 青矾、红矾、黄矾、胆矾 硫黄 砒石 膏液第十二 油品 法具 皮油 杀青第十三 纸料 造竹纸 造皮纸 卷下 五金第十四 黄金 银 附:朱砂银 铜 附:倭铅 铁 锡 铅 附:胡粉 附:黄丹 佳兵第十五 弧、矢 弩 干 火药料 硝石 硫黄详见《燔石》卷 火器 丹青第十六 朱 墨 附 曲糵第十七 酒母 神曲 丹曲 珠玉第十八 珠 宝 玉 附:玛瑙、水晶、琉璃 序言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 朝末年继李时珍《本草纲 目》、徐光启《农政全书 》问世以来,文坛出现的 又一部奇书。说它奇,主 要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明 末,不仅中央专制集权已 经登峰造极,政治腐败到 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而且 士风日坏,脱离实际、趋 利避害的理学僵化学风也 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朝 廷以经义八股文取士,读 书人不问政治,皓首穷经 ,只为了功名利禄、金榜 题名,致使社会上那些为 科举考试服务的“四书五经” 选本,制义时文作法、范 文,乃至肖题、认题、抄 袭、猜题、作弊之类的教 辅书五花八门,铺天盖地 。在这种全民崇尚儒学、 鄙视其他学问,尤贱科技 的腐朽社会风气下,卓然 出现一种专为民众解决衣 食住行问题、促进农业与 手工业生产向前发展而“与 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技 著作《天工开物》,这无 异于冒出一朵“出淤泥而不 染”的奇葩,在文坛显得格 外清新亮丽。就当时来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 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 它一问世,就被国外学者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其作者宋应星被 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的狄 德罗”。 宋应星(1587-?),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 代科学家。明万历四十三 年(1615)乡试中举,以 后多次参加会试不第。崇 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 宜教谕,十一年(1638) 任福建汀州府(治今福建 长汀)推官,十四年 (1641)任南京亳州(今 属安徽)知州。十七年 (1644)弃官归里,终老 于乡。他一生讲求实学, 不满士人热衷经义八股文 取士的功利世风,而对当 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 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趋势 极感兴趣。在江西分宜教 谕任内,他在教授生员之 余,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 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 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 料,并对中国几千年来出 现过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性 的研究和概括,使之系统 化、条理化,以图文并茂 的形式著成《天工开物》 一书。该书所收农业、手 工业科技知识,诸如农业 的水稻浸种、育秧、插秧 、除草、防灾,以及麦、 黍、粟、麻、菽等五谷生 产的全过程,手工业则如 机械、砖瓦、陶瓷、硫黄 、烛、纸、兵器、火药、 纺织、染色、制盐、采煤 、榨油等生产技术,均做 了详尽的介绍和论述,既 有实用价值,又有理论意 义,体现了他在农业、生 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 方面的理论修养。书中还 记述了当时工农业生产中 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所 用技术数据有定量的描述 ,并注重引入理论概念, 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描述。 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先进的 科学思想和理论素养。更 为可贵的是,作者强调人 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 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利用 自然力(天工)来进行创 造性生产的哲学观,使本 书更具科学性和生命力。 《天工开物》一书经三 年编撰,于崇祯十年 (1637)完成,由作者的 好友涂绍煃(字伯聚)资 助刊印。全书分上、中、 下三卷共十八篇,编次顺 序按“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 则安排;将与衣食有关的 农业六篇置于卷首,卷中 是有关工业和手工业的陶 埏、冶铸、舟车等七篇, 卷下是五金、佳兵、丹青 等五篇,而以珠玉殿后, 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 重实学的思想。该书问世 后,于明末清初传入邻国 日本,并被大量刊印,成 为日本人普遍阅读的科技 书籍之一。学者们纷纷利 用书中的技术资料指导生 产,从而推动了日本近代 农业的发展。19世纪流入 欧洲后,《天工开物》即 作为一部科技“权威著作”, 先后被译成法文、英文、 德文、俄文出版发行。 令国人十分遗憾的是, 这部举世瞩目的科学名著 ,在中国国内明朝末期至 清朝末期,几乎湮没无闻 。直到民国初年,地质学 家丁文江在云南考察时, 发现一本载有《天工开物 》片段的古籍,托友人到 日本抄录购买,才知道中 国明代有这么一本奇书。 这中间的缘由,无疑主要 是清代封建专制仍以科举 取士,“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而通向读书做官 之路要读的书,仍然是崇 儒学、贱科技。辛亥革命 后,社会有了进步,至民 国十八年(1929),国内 才有江苏武进涉园据日本 明和八年(1771)刊本, 并以《古今图书集成》本 校订重刊的《天工开物》 涉园本。 本次出版即以涉园本为 底本,并将原文翻译成现 代汉语。译文力求依据“信 、达、雅”的原则,尽量做 到准确可靠,语言流畅, 文辞规范。古文难译,不 当之处,尚望方家指正。 夏剑钦 2016年2月于长沙西湖 丽景望岳轩 导语 本书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举世瞩目的科学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专家执笔,注释精当,译文流畅,帮助读者拓展文史知识。 原文、译文左右对照,双栏排版,方便读者轻松阅读,更好地理解原著。 以涉园本为底本,保留原著插图,图文并茂,准确可靠,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精彩页 天覆地载1,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2,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3?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4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5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6”;釜鬵之范鲜经7,而侈谈“莒鼎8”。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9,即郑侨、晋华10,岂足为烈11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12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13;从互市14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15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16;尚宫17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18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19;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20。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21而写之,岂有当哉? 吾友涂伯聚22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23,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24焉。昨岁《画音归正》25,由先生而授梓26。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27”之义,《观象》《乐律》二卷28,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29,故临梓删去。丐30大业文人31,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32。 译文 天所覆盖、地所承载的物种,可称得上万种之多,但天地创造万物都是有因缘有规律的,非常周到而不会遗漏,这岂是人力所定的吗?事物既然多到上万种,若都必须等到别人口头讲授或自己亲眼见到,然后才认识它,那人们又能懂得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的生产 生活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能辨识许多事物的聪明人,必定会被众人推崇。然而,有的人连枣树、梨树开的花都没见过,却主观猜测什么“楚萍”;连古时铸造锅子的模子都没有见过,就大谈古代“莒鼎”的真假。画图的人喜欢画谁也没见过的鬼魅,而厌恶画人们天天可见到的狗和马,那即使有郑国的公孙侨、西晋的张华那样的名声,又有什么显赫的呢? 我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云南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岭南一带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在这方圆万里的区域内,有什么事物不能听得到看得见呢?如果士人生在东晋初期或南宋末叶,人们偏安江南,可能他们会把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的土产,看成外国的产品;与外商通商所换得的皮衣、皮帽,和古代从东北边陲肃慎国进贡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些帝王的子孙,在深宫中长大,御厨里正飘着精美米饭的香味,却想观看农耕的器具;宫女们正在剪裁华丽的衣服,却想象着织机和丝帛的情状。在这样的时候,若打开图册一看,不就会像获得至宝一样吗? 近年来我撰著一部书,名叫《天工开物》。可惜家中太贫困了!想购买一些奇巧的资料用来考证,却像在洛阳城内买东西一样少一个钱也不行;想要招集兴趣相同的朋友来商讨物品的真伪,却没有像陈思王曹植那样供学士们讨论的馆舍。只能将自己藏在心中的孤陋见闻照实写出来,这样是否妥当呢? 我的好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可以感动上天,心智可以探究事理,凡是古往今来的简短嘉言,只要有一点长处可取的,一定会诚挚恳切地照着去修订。去年,我所著的《画音归正》一书,就是由先生雕版付印的。现在又有新的任务,他又拿着这部书去继续雕版付印,这种情谊恐怕是前生因缘所召来的吧! 本书分成前后两卷,是按照“五谷为贵而金玉为贱”的原则编排的,《观象》《乐律》两卷,其中的道理过于精深,自量不是我能胜任的事,所以在临将付印时,把它删去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文人,可以将此书丢弃在几案上,因为这本书和求取功名是毫不相关的。 时在崇祯十年(丁丑,1637)孟夏之月(四月),奉新县宋应星书写于家食之问堂。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