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书中介绍了质量管理小组在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并采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给出相应答案。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质量管理小组成立”,介绍了小组注册、课题注册、小组成员职责分配等内容;第二章“问题解决型课题”,涵盖活动程序、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等内容;第三章“创新型课题”,涵盖了活动程序、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论证提出方案及确定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标准化、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等内容;第四章“统计方法”,介绍了数据的统计、图示技术描述统计、语言文字描述统计、试验设计、统计推断、数据质量等统计知识。 全书内容紧扣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开展,重在实用,为广大质量管理小组在活动中解决有关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简介 季生平,1969年3月生,高级经济师。1990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排水专业,200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现任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安装工程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兼任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分会专家委委员、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评审成员。曾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企业资质审核成员。 季生平长期在建筑企业工作,有现场施工管理、预算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岗位工作经历,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战略管理、运营管控、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曾出版专著《管理心得》,对企业管理、运营实践等进行分析。曾在各类杂志上发表管理类文章30篇。 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小组成立 问题1.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是否有岗位要求 问题2.小组注册怎么做 问题3.课题注册怎么做 问题4.小组注册时的名称有何规定 问题5.小组的成员应当以几名为宜 问题6.小组成员内部的职责如何分配 问题7.小组活动的时间长度是否有要求 问题8.小组活动的次数怎么计算 问题9.小组缺少活动安排表,算是一次完整的QC活动吗 问题10.QC小组活动是偏重技术还是偏重管理 问题11.小组成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第二章 问题解决型课题 一、活动程序 问题1.为什么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设定为10个步骤 问题2.为什么自定目标课题在选择课题后要先进行现状调查,然后设定目标,而且不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 问题3.为什么指令性目标课题在选择课题后没有现状调查环节,而是直接设定目标并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 问题4.指令性目标课题在选择课题后进行了现状调查,是否属于程序出错 二、选择课题 问题5.如何区分自定目标课题、指令性目标课题和指导性目标课题 问题6.小组如何在生产一线找到适合自己开展小组活动的课题 问题7.小组选题为什么要在小组能力范围内且课题宜小不宜大 问题8.小组课题的“小、实、活、新”是指什么含义 问题9.小组如何知道自己的选题不算过大 问题10.小组如何知道自己的选题不算过小 问题11.小组的课题名称一定要符合“对象、问题特性、结果”三要素吗 问题12.课题名称中使用“解决某某外观质量”等字眼是否合适 问题13.小组选题时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 问题14.怎样表述选题理由会显得比较清晰 问题15.描述选题理由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问题16.可以列举些描述选题理由的具体例子吗 三、现状调查 问题17.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问题18.现状调查的简要步骤是什么 问题19.开展现状调查主要有哪些方法 问题20.对于现状调查中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有什么要求 问题21.现状调查和现场调查有区别吗 问题22.现状调查一定要分层进行吗 问题23.小组在现状调查中进行分层分析是否分层越多越好 问题24.怎么区分现状调查中所提到的症结和问题 问题25.可以举例来说明现状调查的全过程吗 四、设定目标 问题26.目标设定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27.目标的来源有哪些 问题28.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9.目标设定有什么要求 问题30.怎么判断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问题31.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目标可行性论证,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做目标可行性论证 问题32.目标值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五、原因分析 问题33.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34.为什么原因分析要针对问题或症结进行 问题35.怎么理解“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 问题36.为什么原因分析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维度展开 问题37.怎么理解“原因分析要彻底” 问题38.怎样知道原因分析到了末端原因 问题39.能举例说明一下完整的原因分析过程吗 六、确定主要原因 问题40.确定主要原因的任务是什么 问题41.为什么确定主要原因时要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 问题42.小组必要时可制定主要原因确认计划怎么理解“必要时” 问题43.为什么主要原因确认的依据是末端原因对问题或症结的影响程度 问题44.为什么不能根据“确认标准”来确认主要原因 问题45.为什么主要原因的判定方式是“现场测量、试验、调查分析” 问题46.如何设定主要原因确认的依据 问题47.怎样判断末端原因对问题或症结的影响程度 问题48.是否可以只针对末端原因的状况进行辨识来确认主要原因 七、制定对策 问题49.制定对策时对策必须与主要原因一一对应吗 问题50.怎样理解“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 问题51.怎样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 问题52.能举例说明对策比选的内容吗 问题53.制定对策表时所遵循的“5W1H”原则指什么 问题54.“对策”与“措施”有什么区别 问题55.对策表中的“目标"与课题“目标"有什么不同 问题56.制定对策时有哪些方面容易被忽视 问题57.为什么“制定对策”和“对策实施”不放在一起作为实施阶段的内容 问题58.能详细解读一个对策表的内容吗 八、对策实施 问题59.小组成员是否应当全部参与对策实施的过程 问题60.每一条对策实施后是否都应当确认该对策目标的完成情况 问题61.如果对策实施完成后没有达到对应的对策目标怎么办 问题62.怎样理解“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环境、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问题63.能举例说明对策实施的完整过程吗 九、效果检查 问题64.效果栓查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问题65.效果栓查的程序是否可以在对策实施的过程中开始执行 问题66.怎样理解“必要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