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在探寻并发掘文艺与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家形象建构与青年等问题的同时,结合当下文艺发展及各艺术门类创作的实际,围绕“融合”“网络技术”“融媒体”“新技术革命与新创作”“新艺术发展与新评论”等关键词,以跨艺术门类综合研讨的方式,从不同视角聚焦“新时代”“新青年”“新文艺”“新媒介”“新的国家形象”,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和跨界审美的碰撞,为文艺发展带来新的赋能、新的启发。 目录 序一 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文艺评论的准绳 序二 文艺评论是发现的事业 名家观点 印象与展望——在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的发言 寄望于新时代的青年评论家 当前文艺评论的问题与对策 批评的即时感与历史感——对青年批评家的瞩望 美术批评的作用及理论建构 什么才是好的文艺评论 舞台艺术 建模“新青年”:戏剧新文化中的“出走者”与“抗争者” 新创剧目晋级优秀剧目入口和路径探寻 国际化、专业化与大众化——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 回想大师的第一步——兼谈新时代青年京剧人的使命与担当 颠覆与流变——中国音乐文学70年变迁中的大众文化路向呈现 文化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特质——从陶身体剧场说起 齐舞共振当拿云——从2019年的群舞创作态势谈起 当代青年的文化模式与情感结构——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叙事 从附庸走向自主——论乡土题材戏曲创作的现实困境与未来空间 70年:新媒体技术与戏曲艺术传播的崭新路径 视听艺术 “走出去”与“向内寻”——全球化语境下电视剧构建国家形象的两种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成因 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中国当代电影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做错了什么 类型融合与东方审美——当下电影创作的新路径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电视剧主流价值观传播——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下的电影艺术新变革 两种生活美学范式及其不满——以21世纪以来青年导演的城市生活电影为例 新中国成立70年电影批评学科发展史略 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想象力消费:艺术实践对社会结构的还原与解释 青年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与方向 网络文艺 网络·文学与新青年的进击之路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与改编:资源的借用还是创作的生发——影视改编中若干问题理析 网络文艺:从媒介融合到文化融合的双重命题 以游戏为例,谈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造型艺术 时代意象与青春表达——主题性美术创作生态与当代青年美术创作 从沉浸式戏剧看当代意识的传达与评论 西湖论坛之“西园雅集” 青春须早为——当代青年书法创作的三种面向 映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青年美术家与国家形象塑造 书法繁荣的助力,还是书法异化的推手——对当代书法展览机制的反思 而立与不惑之间——“80后”书法群体形象扫描 厅壁传统、当代视角与新媒介语境下的数字展厅趋势——从案头、厅壁并行到数字书法的展示新可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陶艺家与“中国话语”的国家形象 西南当代油画艺术品牌的构建——以“花桥纪·桂林油画展”为例 作为一种史学范式的“新中国70年”——中国平面设计史研究分期问题再讨论 中国连环画发展维度的当代探索 百年瓷工家国记忆——记陶溪川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室内设计、展陈设计以及视觉形象一体化设计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