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蔡襄(经邦济众的一代贤臣)/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僝功于皇祜,得谥于淳熙。前无贬词,后无异议;
芳名不朽,万古受知,英雄不偶,呜乎几希;
襄昔之为谏臣,与今之为词臣,一也。为谏臣有言责,世人自见疏;
今无是焉,世人见亲。襄之于人,未始异之;
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
《蔡襄(经邦济众的一代贤臣)/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是关于蔡襄的一部传记。
作者简介
蔡金发,194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在高校和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合著有《社会主义思想史》《新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个人专著有《国际政治学要论》《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退休后,从事蔡襄及其家世研究。前后主编有《蔡襄及其家世》,主持出版《蔡襄全集》,撰写出版《蔡襄传》《流年纪事——蔡襄研究会成立21周年巡礼》《蔡襄——经邦济众的—代贤臣》三部专著,发表《莆阳蔡氏八百年史略》等多篇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家子举进士
第一节 咏松立志
第二节 名动京师
第三节 江阴娶亲
第二章 十午吏选历练
第一节 漳州军事判官
第二节 作四贤诗五首,名震朝堂
第三节 西京留守推官
第三章 力挺庆历新政
第一节 奉旨书《无逸篇》
第二节 名列庆历“四谏”
第三节 力挺新政
第四章 知福州
第一节 乞乡郡知福州
第二节 福建转运使任上
第三节 丁父忧,守孝节
第五章 知开封,精史治
第一节 复任正言谏官,兼判勾院
第二节 知制诰拟诏书
第三节 知开封,治京师
第六章 知泉州,建大桥
第一节 不测风云
第二节 知泉州,徙福州
第三节 复知泉州修大桥
第七章 拜三司,论国策
第一节 三辞委任
第二节 受授权三司使
第三节 英宗诘难,宏论国策
第八章 杭州尽瘁
第一节 尽释前嫌授勋晋爵
第二节 南都任前身先死
第三节 赐谥忠惠
延伸阅读
后记
序言
社会科学承载着“认识世
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
、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
重要功能,是人类赖以传
承的精神支柱。近年来,
福建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
彻《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
条例》,社会科学普及工
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
通过举办全省社科普及宣
传周、建立社科普及基地
、开办社科普及讲坛等社
科普及咨询平台载体,其
制度化、常态化、大众化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
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
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福建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
富特色的一部分,深度融
入了中国文化的进程,展
现出突破陈规、积极进取
、兼容并包、锐意创新的
胸襟和气魄。向大众传播
福建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
,是福建省社科普及工作
的重要内容。以接福建地
气、讲福建故事、塑福建
形象、续福建文脉的姿态
编辑出版的“福建历史文化
名人丛书”,既较为全面地
展示了福建文化深厚的历
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也为福建当下的社会文
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资鉴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所包含的朱熹、林则徐、
严复、陈嘉庚等人物传记
,记录了福建文化之于中
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以
人物史的叙述方式生动地
展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风
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
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会
缺乏生命力和影响力。“福
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记录
了福建历史文化人物的价
值观践行轨迹,重温了这
批福建历史文化乃至中国
历史文化史上重要人物的
生命历程,以浅显晓畅、
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讲述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的当代意义,开辟了社会
科学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的
新路子。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
巷北读书声。”一套好的社
会科学普及丛书,总是能
带动起读书的风气。将学
习作为一种追求、爱好和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福
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所期
望实现的目标。在文字中
领略福建地域文化魅力,
在阅读中传承传统文化养
分,在感悟中提升人文道
德情操,社会科学普及丛
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作者系福建省人民政
府原副省长,福建省政协
原副主席)
导语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做一个清官容易,做一个好官难。好官不仅自己要清正廉明,还要为朝廷排忧解难,替百姓讲话做事,造福于民。蔡襄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忠惠。本书以八个篇章详细讲述了蔡襄从少年立志到从政再到去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展现了蔡襄为人心正、光明磊落、信义照人,为官行正、清明廉洁、爱国惠民,为文笔正、秉笔直书、刚正不阿的崇高形象。
后记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
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
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
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
模。他们的教育成长、道
德品行和思想文章,是福
建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
和激励着一代代福建人努
力学习、奋勇前行。福建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
编写的“福建历史文化名人
丛书”,以福建历史名人为
题材,古今结合,意在从
高处着眼、从基础着手,
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促进人文道德养成,使社
会科学知识走进大众、走
进生活、走进现实,让更
多的人了解福建历史名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福建文化影响力和感染
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
加瓦。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第三辑)所包含的董奉
、薛令之、游酢、罗从彦
、李侗、袁枢、蔡元定、
刘克庄、俞大猷、洪承畴
lO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
建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
响广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
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
人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
化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
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
现传主的学问、事功、道
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
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
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
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
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源泉。
这套丛书以广大群众为
读者对象,尤其是各年龄
段的学生群体以及受过中
等教育的读者,他们对这
些历史名人的认知,大多
来源于历史课本、乡土教
材、文化景点和博物馆,
很难形成具体、深入、系
统的认识。丛书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通过一个个
生动精彩的故事带领读者
走进福建历史,走人人文
社会科学的知识殿堂,融
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
、可读性于一体,对提升
大众的阅读水平、挚及社
会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社
会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遵
德素威看着积极的作用。
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副主席林蔚芬对编撰出
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
予大力支持。省社科联党
组成员、副主席缪建萍亲
自指导本丛书的策划和编
写工作。省社科联从事社
科普及工作的李道兴、杨
文飞、林彤、李培绢等具
体组织实施本丛书的编撰
出版工作。
专家刘小新老师对丛书
写作大纲和书稿进行了认
真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很
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
示感谢!
由于编撰出版时间紧,
经验和水平有限,疏漏在
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编委会
2017年8月
精彩页
蔡襄的同年进士、参知政事欧阳修说:“公年十八,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名动京师。”在这里,笔者借欧阳修的这段评语,揭开本书的篇章。农家子举进士是本章的主题,记述蔡襄从接受启蒙教育到参加开封会试,从进士及第到江阴娶亲、荣归故里成家立业的故事,突出蔡襄少年立志、勤学苦练、自强不息、名列榜首的事迹及个性特征。
第一节咏松立志家世
蔡襄是蔡氏移居福建的第六代传人。他的先祖蔡用元偕同弟弟蔡用明及其家人,从浙江钱塘移居福建后定居仙游县赤湖蕉溪,是为莆田蔡氏始祖。蔡襄以上五代没有人做官,世代务农,只在蔡襄任上,才光宗耀祖。仁宗不仅封蔡襄母亲卢氏为长安郡太君、夫人葛氏为永嘉郡君,还追赠蔡襄父亲蔡绣为刑部侍郎、祖父蔡恭为工部员外郎。
蔡襄未出仕之前,家境窘贫。但俗话说得好:“寒门出贵子。”为什么?是因为寒门是一种生活条件,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意识。穷则思变,变成一种改变现状的动力,变成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种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望子成龙”,自然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贫穷、简朴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孩子养成自力更生、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性格。
蔡襄的父亲蔡绣虽是个农民,但也略通文墨,是蔡襄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蔡襄曾经在祭拜父亲的祭文中写道:“早闻义训,参处近联。”义训是指用普通的话语来解释深奥的古语或难懂的方言。这意思是说,我现在之所以能在皇帝身边做事,都是得益于父亲的早年教育啊。而母亲卢氏对蔡襄的成长影响则更大,因为卢氏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格和善,宽厚仁爱,知书识礼,有良好的家教,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学历。
蔡襄的儿时是很幸运的,不仅有父母双亲的教诲,而且还得到外祖父的耳提面命。外祖父卢仁是个很有学问的儒生,学识渊博,但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中。后来家境逐渐不济。为了生计,他只好在老家惠安涂岭圭峰伏虎岩寺内设馆教书。蔡襄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不同于一般农妇,她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她在征得父亲卢仁的同意后,便和丈夫一起做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决定:把年仅5岁的蔡襄和3岁的蔡高兄弟两人,寄托到惠安娘家,同年纪与蔡襄相仿的舅舅卢锡一起,到外公执教的伏虎岩寺读书,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卢仁非常喜欢这两个外孙,既当老师又当保姆,祖孙欢愉地度过了三个年头。外公通经史,工古文,厌弃五代以来的腐朽文风,极力推崇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追求简朴、平实、明快的古朴之风,所有这些举止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小的蔡襄。
蔡襄8岁时与弟弟一起转学到本乡乡序(即乡村学堂)枫亭会心书院就读,算是幼儿启蒙毕业正式上小学。会心书院坐落在枫亭塔斗山东禅寺后面,蔡襄在会心书院读书时,就有了崇高的志向。他曾吵萝院旁边的松与塔为题,作《青松颂》表明心志。诗云矿“谁种旨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