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方村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万春主编的《方村史话》是首部系统反映芜湖市镜湖区方村人文、历史、自然、风土人情的史志类读本,共设置“桑梓钩沉、姓氏觅踪、地名传奇、烽火岁月、人物春秋、农耕索隐、乡风民俗、非遗文化、宗教建筑、民间故事、方言俚语、文苑芬芳”12个版块,收录文章120余篇,诗词百余首。 作者简介 王万春,1945午农历八月十九日出生,方村街道合心村人。曾任芜湖县方村乡乡长,埭南乡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退休后,长期负责街道老龄委、关工委工作,热心方村及芜湖县地方文化研究。 目录 桑梓钩沉 一、建制述要 方村街道 天城、利民二圩及埭南乡 村居简介 二、大事纪略 汉代至清代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三、变迁故实 行春圩的由来 繁荣的方村 方村老街的兴衰 方村河西老街的格局 姓氏觅踪 一、寻源考辨 行春张氏源流考 清朝时期的行春东吴府 张氏“百忍堂”的来历 鸠江王氏宗祠 二、宗亲逸闻 包半边,白之角 关于行春圩张、谈两大家族的传说 方塘张老五 地名传奇 一、村庄 “马厂”和“竹园拐”的过去和今天 旗杆头 立牌坊积德裕后美家园福祉昌延——旗杆村牌坊建造纪事 二、桥梁 立埂桥 老桩桥与新桥 石桥头 汪品桥 四贯桥与乌龙桥 千亩坝土桥 消失的小木桥 三、渡口古树 石人渡的传说 神奇的红杨树 烽火岁月 一、革命回忆 我在南芜地区活动的经历 皖江地区对敌斗争情况的回忆 二、地方星火 方村老区革命斗争史综述 宦守根在东旺与大刀会的战斗 缅怀革命先辈滕良福 王埂村两位老革命的事迹 滕良福、宦守根故居 先父葆卿公掩护新四军的几件事 在那难忘的岁月里——访地下老党员奚凤英 谈志和与行春大刀会 三、组织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9)方村片区组织建设以及方村籍干部 在相关机构的任职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方村片区组织建设以及方村籍干部在相关机构的任职情况 人物春秋 一、名人录踪 二、乡贤人物 三、革命烈士 四、专家名师 农耕索隐 一、农事综述 十二个月的农事 家乡农业生产的二三事 渐行渐远的方村农耕文化 二、农具 耕作农具:犁、耙、耖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灌溉农具 除草农具:“乌头”与“刮子” 脱粒农具:斛桶 粮食加工农具 三、农活举例 栽秧 四、捕鱼工具 流水湾的抄网、蟹网 乡风民俗 一、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二、婚丧习俗 婚俗 诞生礼俗 抓周 葬礼 三、日常习俗 赛龙舟 方村民间饮食集萃 二月二 吃新 腊八节 建房 货郎 草焐子 喊火烛 忌讳 抽阄 四、迷信习俗 竖水问 叫黑 非遗文化 一、娱乐类 合心北蚪秧歌灯 南埂采茶灯 流水湾马灯 龙灯 罗塘村龙灯 二、杂技类 罗汉灯 谈港高跷灯 方家村高跷灯 滚灯 三、文艺类 记忆中的乡村文艺 方村民间流行的庐剧 耄耋老人的雕刻梦 宗教建筑 一、寺庙 古城寺 洪门寺 降福禅寺 天城龙王庙 埭南龙王庙 晏公庙 杨泗庙 将军庙 六姑娘庙 鱼鳞庙 二、殿庵 娘娘殿 观音庵 易永庵 会龙庵 镇龙庵 民间故事 一、地名故事 和尚桥的传说 骡子坟传说 二、人物故事 花园村张天官的传说 秀才的学问 三、帝王故事 娘娘殿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 四、神话故事 十八把锦扇下南京的传说 神力与武力 苦鸹鸟的传说 方言俚语 —、方言 自然生活方言 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方言 称谓及人体器官方言 形容性方言 动植物及养殖业方言 二、谚语 通用类 气象类 农事类 三、歇后语 四、俗语 寓意类 说明类 形容类 五、谜语 动物类 常用物品类 植物类 自然、科技、公交类 文苑芬芳 一、诗词联选 古代名人诗选 埭南王氏宗祠八景诗 方村行春八景诗 张飞伯联二副 街道老年学校学员诗词选 二、民间诗歌 十月怀胎 风筝赋 表花名 和姐 十月来儿 手扶栏杆 凉风陶陶 颂春歌 十二月长工 乡土情歌 孟姜女 十二月嫖姐 上梁歌 梳头歌 三、学生文选 圩家户户不识愁 天然氧吧——溜坝生态园 家乡的变化 童年趣事 吃新 不吃鸡“子”的家太太 后记 序言 《方村史话》,是首部系统反映方村人文、历史 、自然、风土人情的史志类读本。 方村襟江带河,四周环水,风光秀丽。在这块物 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方村人繁衍 生息,创造出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掘方村 乡土文化的精髓,对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彰显 方村个性,弘扬方村精神,推动方村经济发展,建设 美好方村,具有重要意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 重视收集整理乡土文化,于2012年4月25日召开会议 专门研究这项工作,确定由街道“老三委”牵头,组 织老年学校10余名志愿者为乡土文化义务收集整理团 队,进行收集整理。自2012年5月起,志愿团队着手 走访、采集、撰稿、编辑工作。 《方村史话》的稿源来自三方面:一是市党史和 地方志办公室、中共芜湖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 室、县文化馆提供的资料;二是既有和采购到的资料 及专著,主要有《芜湖县志》《芜湖县地方史》《芜 湖县文史资料》《芜湖名人录踪》《鸠兹史苑》《历 史的风云》《三江烽火》《孙宗溶文集》《古县新姿 》等,以及部分家谱;三是义务收集整理团队采编的 资料,如人文掌故、古迹遗址、民间习俗、传说故事 等。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终于定稿付梓。 历史是过往的现实,现实也必将成为历史。因此 ,史能溯源,史能明理,史能镜鉴,史能励志。《方 村史话》内容以史为主,下限截至区划调整隶属镜湖 区,共设置“桑梓钩沉、姓氏觅踪、地名传奇、烽火 岁月、人物春秋、农耕索隐、乡风民俗、非遗文化、 宗教建筑、民间故事、方言俚语、文苑芬芳”12个版 块,收录文章120余篇,诗词百余首,约57万字。力 求以散文笔墨,作人文点化,给读者呈现一幅浓墨重 彩的方村画卷。寄望《方村史话》对人们了解方村, 研究方村,宣传方村,建设方村,产生积极作用。 《方村史话》的问世,是方村街道文化建设的一 件大事。尽管内容尚嫌单薄,但仍然具有存史、借鉴 、启迪后人的意义,它将激励我们以恢宏的历史气度 、科学的理性追求,脚踏实地,不断奋进,把方村建 设得更加美好。 在此,谨向为挖掘方村乡土文化、宣传方村人文 精神付出辛勤劳动的志愿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 与帮助本书编辑、出版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 导语 王万春主编的《方村史话》是首部系统反映方村人文、历史、自然、风土人情的史志类读本。《方村史话》内容以史为主,下限截至区划调整隶属镜湖区,共设置“桑梓钩沉、姓氏觅踪、地名传奇、烽火岁月、人物春秋、农耕索隐、乡风民俗、非遗文化、宗教建筑、民间故事、方言俚语、文苑芬芳”12个版块,收录文章120余篇,诗词百余首,约57万字。力求以散文笔墨,作人文点化,给读者呈现一幅浓墨重彩的方村画卷。寄望《方村史话》对人们了解方村,研究方村,宣传方村,建设方村,产生积极作用。 后记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方村历史悠 久,人文荟萃。忠实记录方村历史进程,填补方村历 史研究空白,是每一个方村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方村史话》经过五年多时间采编,现已问世。 本书的出版,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重视下 ,由三委办组织老年学校学员志愿者,并在各部门和 诸多同志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编写初始,即按如下分 工征集资料并撰写初稿:方村老区革命斗争史与人物 传、历史变迁等王万春负责;古迹遗址、传说故事等 张国钰、刘达才、王恩荣、张先月负责;桑梓往事、 乡风民俗等朱良海、朱法仁、王言仓、张玫瑰负责; 之后又有王昭松、王茂越、朱宗灼等主动加入,扩大 了志愿者队伍。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对本书的编纂 出版工作予以全程指导,并列人年度工作计划。在收 集整理编纂过程中,中共芜湖县委组织部、县党史研 究室等单位予以有力支持,中共镜湖区委宣传部等各 级各部门给予鼓舞与激励。芜湖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原中共方村区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沈恕 琪,两江诗社社长、原芜湖县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谢 祖才给予鼎力支持;长期从事芜湖文史研究的贺宿芜 、金卫东、谢迎春同志直接参与了文稿审定工作;安 徽师范大学出版社胡志恒等同志提出了指导意见,在 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方村位于芜湖市区东南部,是城市郊区花园和粮 仓,也是将来城市发展潜在的地域资源和空间方向。 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有效地服务于方村的经济、文化 、社会事业发展,并为方村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 提供丰富的素材。 由于本书内容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史料来源 渠道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 正。 编 者 2018年2月 精彩页 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方村街道西部,东与方塘社区相连,南与行春村接壤,西与弋江区火龙街道隔河相望,北与五星村毗邻。村域面积4、85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和1个居民点,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全村共有2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万村小区),总户数810户,总人口2754人。全村耕地面积2911.2亩,可养水面1200余亩。 花园村荆十公路穿境而过,也是通往埭南的必经之路,有花方路、连心路为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以传统的粮、油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盛产大米、油菜、大豆等农产品和鱼、虾、蟹等水产品,其中水产品中青虾养殖和幼蚌繁育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特色产业。 2012年,实现了对村内主干道全面水泥硬化,同年10月建成村文化广场,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2015年在文化广场上增设体育器材和道德文化阵地,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行春村 行春村位于方村街道南部,东与芜湖县六郎镇隔河相望、南与芜湖县陶辛镇、方村街道腰埂村一水之隔,西临花园村,北与花园村、方塘社区、旗杆村相毗邻。村域面积5.58平方公里,辖30个自然村和两个居民点,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土家族、壮族、苗族、畲族、侗族、满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全村共有30个村民组,总户数1127户,总人口4178人。全村耕地面积4228亩,可养水面1000余亩, 行春村荆十公路穿境而过,村内有211、212路公交车和18路中巴车直通,交通十分便捷。 该村以传统的粮、油种植及水产等养殖为主导产业,盛产大米、油料、大豆等农产品和鲢鱼、草鱼、青鱼、鳜鱼、泥鳅、螃蟹、珍珠等水产品以及莲藕、茭白、菱角等水生蔬菜。 行春村建有祥福禅寺、徽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香叶生态园,祥福禅寺每年的庙会都会招来四面八方的香客。徽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出来的无农药、化肥的香米更是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加上香叶生态园内的500多亩的水果果园,各类特色建筑交相衬托,每到三四月,水果园的桃花、梨花、杏花争相开放,是人们赏花的好去处,已形成了村级特色旅游点。 旗杆村 旗杆村位于方村街道东部,青弋江西岸,与芜湖县六郎镇政和、保丰圩隔江相望,南临行春村、方塘社区,西与五星村接壤,北与合心村毗邻。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3个居民点,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彝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全村共有14个村民组,总户数768户,总人口2780人,全村耕地面积2652.59亩,可养水面积1400余亩。 市11路、213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设在旗杆村方塘自然村,东环路、石罗路、新华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 该村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油菜籽,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前景广阔,享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盛誉。为使农民增收,村委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成立了方旗蔬菜专业合作社,搭建起蔬菜大棚100多亩。引进了优质高产的荸荠品种“地喜八号”,亩产收入达一万元,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同时根据本村的地理优势,利用“新华路”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为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良好场地和环境。 合心村 合心村位于方村街道腹地,东沿青弋江西岸与六郎镇易太圩隔江相望,南临旗杆村,西与五星村接壤,北与马厂村毗连。村域面积4.6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和2个居民点,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总户数987户,总人口2’700人。全村耕地面积3490亩,可养水面900余亩。 合心村荆十公路穿境而过,合杭高速、芜太二级公路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以传统的粮、油种植及水产品养殖为主导产业,是芜湖粮食产业主导区之一,盛产大米、油料、大豆等农产品和螃蟹、鱼、虾等水产品,特别是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已初具规模,成为该村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该村利用临靠青弋江畔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家禽养殖,利用传统的散养技术放养的鸡、鸭、鹅、家养黑猪等家禽家畜受到市场青睐,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合心村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强化为民服务为抓手,采取“筑巢引凤”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劳务就地转移。新建厂房共计5000多平方米,先后引进百灵帽业、姚大山茶叶仓库、芜湖乐饮食品有限公司,解决该村农民600余人本地就业,使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P8-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