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开放的思想,彰显的个性,进发出对生命的渴望,推动了个性化服饰的诞生。时尚、潮流,标贴出六朝服饰的个性元素和文化内涵,使得六朝服饰成为中国服饰变迁史中最具浓郁时代特色的一部分。
本书以史为纲,妙趣横生,图文并茂,展示了六朝服饰的绝美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作者 | 黄强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开放的思想,彰显的个性,进发出对生命的渴望,推动了个性化服饰的诞生。时尚、潮流,标贴出六朝服饰的个性元素和文化内涵,使得六朝服饰成为中国服饰变迁史中最具浓郁时代特色的一部分。 本书以史为纲,妙趣横生,图文并茂,展示了六朝服饰的绝美风采。 作者简介 黄强(1963-),字不息,江苏南京人。创办或参与创办南京地区多个平面媒体、电视新闻栏目、网络媒体。现为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战略发展委员,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签约作者。 曾独辟蹊径,将服饰学知识应用到《金瓶梅》研究之中,拓展了《金瓶梅》研究新方法;第一个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提出时代背景为正德朝的学术观点,成一家之说;出版中国第一本内衣史专著、第一本文人置业经济史专著、第一本南京区域服饰史专著;著作人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刊发论文近2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多次全文转载。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衣仪百年》《消失的南京旧景》《服饰礼仪》《趣民国》等著作15本。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六朝烟水叹前因——六朝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六朝的概念 第二节 六朝历史特点 第三节 六朝的文化 第二章 褒衣洒脱博带飘——六朝服饰的特点与分类 第一节 崇尚褒衣博带 第二节 文人服饰风尚袒露胸怀 第三节 衣服长短随时变易 第四节 女服上俭而下丰 第五节 服饰的奢侈 第六节 傅粉施朱扮女相 第七节 六朝服饰的分类 第三章 十二章纹标等级——六朝的冕服与官服 第一节 冕服在六朝 第二节 天子与百官冠服 第三节 女性朝服公服 第四节 公服之制 第五节 带与绶带 第四章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的便服 第一节 衫子最具时代性 第二节 裤褶服流行 第三节 晋时已有裤 第四节 男子流行着女服薄衫穿裙 第五章 纤腰广袖曳长裙——六朝的女性服饰 第一节 妇女服饰上俭下丰 第二节 连衣裙的出现 第三节 穿超轻薄衫成一时风气 第四节 时世装袴锣 第六章 朔气寒光照铁衣——六朝的军服 第一节 袍子与裤褶服 第二节 军用裲裆与裲裆甲 第三节 筒袖铠与明光甲 第四节 军戎之冠 第五节 马匹具装铠 第六节 军戎服饰的色彩 第七章 裙开衫薄映凝肤——六朝的内衣 第一节 六朝内衣品种不少 第二节 内衣外穿成时尚 第八章 高屋白纱显尊荣——六朝的首服 第一节 男子首服款式渐多 第二节 通天冠、进贤冠与笼冠 第三节 尊崇白纱帽 第四节 隐士巾子与平民的帻 第九章 高髻步摇皆风流——六朝的发饰 第一节 妇女发髻多种多样 第二节 高髻流行遍及民间 第三节 男子发式逊色女子 第四节 步摇名称及其形制 第五节 簪子与钗 第十章 半额长蛾梅花妆——六朝的妆饰 第一节 面妆艳丽 第二节 眉妆之美 第三节 男子妆饰 第十一章 常着连齿谢公展——六朝的鞋履 第一节 鞋履名目繁多 第二节 男子的鞋履 第三节 女性的鞋履 第四节 专用鞋履的出现 第五节 鞋履的质地与制作 第十二章 绫罗披光锦衿灿——六朝的纺织品 第一节 六朝纺织品种丰富 第二节 江东葛布细白如玉华 第三节 云锦的出现 第四节 丝绸的转折期 参考文献 后记 又记 序言 六朝的概念有南六朝、 北六朝、泛六朝之说。吴 、东晋、宋、齐、梁、陈 六个在南京建都的朝代称 为南六朝。习惯上采用南 六朝概念的居多。本书的 六朝即采用南六朝的概念 。①(魏、西晋、后魏、北 齐、北周、隋称北六朝, 整个魏晋南北朝泛称六朝 。) 南京是一个有独特个性 、独特魅力的城市,一个 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 古都。在中国历史发展进 程中,南京是一个举足轻 重的城市。历史上的南北 对峙,以及设想中的划江 而治,都与南京有关。南 京的文化,南京的经济, 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特的 现象,六朝、明代、民国 ,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 是都曾经产生过辉煌,而 且都曾建都在南京。虽然 有学者说南京文化不是积 极向上,属于享乐的文化 ,理由是在南京建都的朝 代时间都不长,包括南唐 、太平天国在内。所谓奇 特,就是为什么时间不长 的朝代,六朝金粉、十里 秦淮的南京,会诞生许多 可圈可点的文化。西方学 者认为,以建康(今南京 市)为代表的六朝文化, 和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 是人类文明的两大中心, 具有民族特色的遗存、文 物,就是重要的物证①。历 史上东汉末年战乱,五胡 乱华,中华民族文化遭遇 危险,汉民族面临生死存 亡之际,都是在南京得到 中兴,保存了中华民族文 化的正统血脉。大概南京 的独特、奇特,就在于它 的历史、文化的与众不同 ,它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 重要性。 六朝是发生在南京地区 的六个朝代的总称,随着 时间的推移,六朝的价值 、光彩越来越散发出迷人 的魅力,六朝渐渐受到社 会的重视。六朝的历史文 化研究成就斐然,著作可 观,不仅中国通史、魏晋 南北朝史的论著中有六朝 的专论,六朝史专著也出 版了不少,如朱偰《建康 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姚 迁、古兵《六朝艺术》《 南朝陵墓石刻》,梁白泉 《南京的六朝石刻》,林 树中《六朝艺术》等。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六朝 丛书,涉及六朝考古、六 朝思想史、六朝园林等领 域;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六 朝丛书,涵盖了六朝宗教 、文化、文物、民俗等多 个方面。六朝研究趋向繁 荣,六朝研究的领域,涉 及的范围似乎已经穷尽。 其实不然,六朝灿烂的文 化,仍然有取之不竭的源 泉,六朝领域仍然存在空 白点,六朝的服饰就是一 个迄今为止尚未细挖深掘 的宝藏。虽然说许多著作 都涉及六朝服饰,但是六 朝服饰的专著却寥寥无几 。 学者们在研究六朝史、 六朝文化时,似乎遗忘了 六朝服饰,淡忘了六朝服 饰文明。被历史乃至世人 放置于墙角的六朝服饰, 并不甘于冷落,它在遗忘 的角落里依然保存着灿烂 的辉煌,只是它被未知的 帷幔覆盖着,世人未能看 到它们的光彩。这并不是 说学者们有意回避六朝的 服饰,压制六朝服饰的光 辉,而是因为年代的久远 ,岁月的湮没,六朝服饰 出土实物非常稀少,文献 记录也不够详细,后人想 了解六朝服饰的文明,再 现昔日的辉煌,非常艰难 。六朝服饰就像散落的珍 珠,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封 中,不为人识,鲜为人知 。 六朝所处的时期是南北 对峙,历史习惯上划归于 魏晋南北朝。六朝是魏晋 的一部分,含晋,不含北 方的魏,是南北朝的一部 分南方的政权。因此在概 念上有交叉、交融和分立 的内容。六朝中的宋、齐 、梁、陈与北方的北魏等 对应,南方的服饰受到北 方服饰的影响,六朝服饰 史的研究对象是南方服饰 ,必然要淡化北方服饰, 但由于两者互为影响,想 剥离很困难。比如说辆裆 、袴褶,南北都有,但是 北方的辆裆、袴褶影响更 大,南方的辆裆、袴褶是 从北方流传过来的。说到 南朝的辆裆、袴褶,必然 要论及北朝的辆裆、袴褶 。 六朝开放的思想,彰显 个性,进发出对生命的渴 望。对物欲的追求,敢爱 敢恨,我行我素,也推动 了放浪形骸、个性化的服 饰“褒衣博带”的诞生。时尚 、潮流,标贴出六朝服饰 的个性元素、文化内涵, 使得六朝服饰成为中国服 饰变迁中颇具浓厚时代特 色的个性化的服饰。褒衣 博带固然是六朝服饰的特 点,袴褶服何尝不是六朝 的个性服饰?飞天髻、灵 蛇髻何尝不是六朝独创的 发型?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一 个独特的时代,一方面社 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另一方面思想解放,观念 更新。传统思想与开放观 念碰撞,非常活跃。六朝 是短暂的王朝,六个朝代 加在一起,时间不过三百 多年。但是短暂的六朝, 并非一切都是短暂的,没 有价值的。隋唐时期,尤 其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 鼎盛的时期,大唐气象, 大唐气魄,生机勃发,其 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南北朝 时期经济基地的基础之上 。六朝在文化上的贡献更 为显著。魏晋的文人风度 、竹林七贤、山水田园诗 派(陶渊明、谢灵运等大 诗人)、文学理论(刘勰 《文心雕龙》、钟嵘《诗 品》),以及六朝志怪小 说,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 光辉。范文澜先生认为六 朝在文化上的成就是划时 代的,宗白华先生也指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 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 痛的时代, 导语 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其在文化上的贡献尤为显著。今天,六朝灿烂的文化仍有着取之不尽的源泉,六朝服饰就是一座迄今为止尚未细挖深掘的宝藏。虽然此前的许多著作中都涉及六朝服饰,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版过一本六朝服饰的专著。本书的出版,将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该书从此期大量的历史文献出发,同时充分利用壁画、陶俑等出土实物,对六朝时期的冕服、官服、便服、军服等服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书中还插有大量的六朝服饰图片,可给读者带来直观的认识。 后记 这本书从酝酿、动笔到 完稿,时间跨度十多年。 我出生于南京,生长在 南京,读书、工作一直在 南京,按照现代的概念, 属于土生土长的南京人。 南京是中国四大历史古都 之一,乃六朝古都(东吴 、东晋、宋、齐、梁、陈 ),又是十朝都会(加上 南唐、明代、太平天国、 民国)。 小时候,我就对南京的 历史古迹有着浓厚的兴趣 ,近的清凉山、鸡鸣寺、 九华山、明故宫、明孝陵 、梅花山,远的栖霞山、 牛首山、南唐二陵,都曾 是我足履所到之处。我寻 觅古迹,在寻访中增长知 识,获得乐趣,渐渐地对 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有了 更多的了解。 南京的山山水水、草草 木木养育着我,我深爱这 片土地,眷恋这块土地上 孕育出的文化。能够为桑 梓写些什么、做些什么是 我的愿望;能让更多的南 京人以及外地人了解南京 、热爱南京,也是我要写 与南京有关的文章、著作 的动机。三十多年前,曾 经在《南京日报》“星期天” 副刊撰写“文人笔下的南京” 系列文章,算是南京风土 人情、人文历史写作的第 一步。在自己的研究中, 也涉及南京文化名人的置 业、南京花灯文化等民风 民俗。十年前,又为《南 京日报》“风雅秦淮”版撰写 南京人文地理、历史的稿 件,也陆续出版了关于南 京历史文化的专著《文人 置业那些事》(暨南大学 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老明信片·南京旧影》( 南京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消失的南京旧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7 月版)、《南京历代服饰 》(南京出版社2017年4月 版)等。 作为一个挚爱学术研究 ,推崇“独立人格,自由思 想”的独立学者,我一向不 受学院派条条框框的束缚 。不为金钱撰稿,不为职 称著书,我研究,我写稿 ,因为我热爱,这是我的 快乐所在。我不会为职称 的获取而剽窃他人的研究 成果;我也没有为了完成 任务而规定必须一年刊发 多少篇论文、出版几本著 作的限制;我更不会因为 书中的某些观点,可能得 罪某些权贵,而修改自己 的观点。没有职位、职称 的累赘、束缚,才可能我 行我素,不必人云亦云, 做人也就能敢作敢为。学 术研究最可贵的就是独立 的人格,自由的思想,独 特的观点。 三十多年来,我潜心研 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基本 上采取分别击破的方式进 行,也就是确定一个小的 切口,先做一个小题目, 完成之后,扩大为一个专 题,层层逼近,步步深入 ,逐渐扩大研究范围与触 角。十多年前计划了两个 研究专题:一是二十世纪 服饰变迁,二是中国内衣 流变。如今这两个专题都 已完成,其成果分别是由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6月 出版的《衣仪百年》、中 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1月出 版的《中国内衣史》。上 述两个专题分别是从时间 断限和服饰品种方面着眼 的,也就是说分别属于服 饰断代史和服饰专题史。 在服饰研究中,还有几个 类别:服饰通史、服饰地 域史,以及服饰延伸的戏 曲、小说中的服饰文化。 2016年10月我出版了南京 市委宣传部、南京出版社“ 品读南京”系列中的《南京 历代服饰》一书,该书属 于服饰区域史类别。服饰 文化延伸方面的研究,集 中在《金瓶梅》服饰文化 的专题研究,已经撰写了 多篇论文,出版了《金瓶 梅风物志》(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有关服饰通史的研究,是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 出版的《中国服饰画史》 ,服饰礼仪方面的研究成 果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出版的《服饰礼仪》 ,专题通史著作有商务印 书馆2019年12月出版的《 古代军戎服饰》以及即将 出版的《古代服饰与时尚 》,而有关服饰地域史的 著作,除了《南京历代服 饰》,就是这本《六朝人 的衣柜》了(也属于服饰 地域断代史)。结合南京 历史,关注南京地区服饰 流变,是我所要做的服饰 地域史的科目。其中涉及 与南京历史有关的服饰流 变主要是六朝服饰、明代 服饰、民国服饰三个专题 。当然,这三个专题,既 是地域服饰史,也属于断 代服饰史。之所以从三个 朝代着眼做南京地域服饰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研 究切口要小,便于操作, 深入后可以逐渐扩大;二 是六朝、明朝、民国是南 京历史上显赫的三个朝代 ,最具代表性,正如秦朝 与咸阳,汉朝与徐州,唐 朝与西安,北宋与开封, 南宋与杭州,明清与北京 ;三是在服饰研究中,通 史类著作多,专题史、断 代史、区域史类别的著作 少,有关这三个朝代的断 代服饰史或区域服饰史专 著更少。作为一位南京的 服饰史研究学者,有责任 有义务完成这项研究,对 此《金陵晚报》《风尚壹 周刊》均有报道,就是我 提出的“南京人要写南京的 服饰生活史”的观点,并且 正在由我单枪匹马地实践 ,逐步完成。 民国服饰此前已出版了 《衣仪百年》一书,明代 服饰的研究论述主要是以 《金瓶梅》服饰研究为切 入点的系列论文,刊发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河 南理工大学学报》《金瓶 梅研究》等学术刊物,收 录于《金瓶梅文化研究》 《金瓶梅与临清》《金瓶 梅与清河》《金瓶梅与五 莲》 精彩页 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的时期,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文献逐渐独立、思想非常活跃、收获十分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新事物、新文化、新变化,对于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六朝的概念 六朝在中国历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处于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迁徙、大交流的一个阶段。战争导致人口迁徙,民族文化交流,北方的文化、科技被带到南方,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哲学、宗教、文学的文化意识形态等诸方面都经历着转折,并且在转移、转折中变化、发展,凤凰涅槃,诞生出六朝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文化。六朝史学家罗宗真认为“忽视或贬低这段历史的应有地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大分裂时期的东晋、十六国,南方比较安定,社会经济向上发展;南北朝时北方经济也在恢复,把这个历史阶段说成一无成就的黑暗时代,显然不符合史实。这个时期,在学术思想、宗教哲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的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有的吸收了外来的因素,它们均为唐宋以后的繁荣和发展准备了条件。”① 自公元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止,这段时期里,先后有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六个王朝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时称建康)建都,历史上,习惯将这六个王朝统称为六朝①。 一、六朝的时间 孙吴(222-280),创立者孙权。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取得东南半壁江山。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今江苏南京),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将治所迁到公安(今湖北公安)。229年夏,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称帝(东吴大帝),国号吴,同年秋迁都建业。252年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先后继帝位。天纪三年(279)十一月,晋伐孙吴,天纪四年三月,吴主孙皓向晋将王潜投降,孙吴灭亡。孙吴朝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东晋(317-420),创立者司马睿。建兴四年(316)十一月,匈奴刘曜攻陷长安,西晋灭亡。随后,晋朝王室琅琊王司马容于建武元年(317),在江东建康称晋王,第二年称帝(晋元帝),重建晋政权,史称东晋。404年,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但是桓玄刚登帝位,就受到位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实权派人物刘裕的攻击。刘裕率众1700多人攻进建康,桓玄逃往江陵。随后,晋兵杀桓玄,消灭桓氏一族,刘裕恢复晋安帝的皇帝名义。元熙二年(420),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灭亡。东晋历十一帝,共一百零三年。范文澜先生认为东晋首尾一百零四年①。 宋(420-479),创立者刘裕。废黜晋恭帝后,刘裕自立为帝(宋武帝),国号宋,史称刘裕所建的宋朝为刘宋。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长江流域在宋文帝统治下的三十年里,呈现出东晋以来未曾有的繁荣气象。昇明三年(479),刘宋禁军将领萧道成逼宋顺帝退位,夺取刘宋政权,刘宋灭亡。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