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3种共6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福楼拜//罗曼·罗兰//司汤达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许渊冲是公认的法语文学翻译大家,也是“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21年4月18日恰逢许渊冲先生100周岁生日,推出许渊冲先生三大经典译著,同时也是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的《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朵夫》珍藏纪念版。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的代表作。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醉心于拿破仑丰功伟绩的他,一心希望出人头地,无奈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从军无门的他选择了教会的道路,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成为他家的家庭教师,后又经教会举荐,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最终,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连丰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在野心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富农的女儿,她对爱情充满浪漫的幻想,却嫁给了平庸朴实的乡镇医生包法利,并日渐感到厌倦。她追求光鲜亮丽的生活,最终却陷入悲剧。雨果称赞《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真正的杰作,米兰·昆德拉认为它让小说赶上了诗歌,众多文学大师更是将其作为写作范本进行学习,BBC评选它为改变世界的100个故事。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罗曼·罗兰凭此作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巨著,从构思到完整出版耗时二十余年,彷佛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品有《名人传/经典文学名著》《母与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目录
《红与黑)(精)/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
译序
法文版出版者言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长
第三章 贫民的福利
第四章 父与子
第五章 讨价还价
第六章 苦恼
第七章 道是无缘却有缘
第八章 小中见大
第九章 乡间良宵
第十章 雄心薄酬
第十一章 良夜
第十二章 外出
第十三章 玲珑袜
第十四章 英国剪子
第十五章 鸡鸣
第十六章 第二天
第十七章 第一副市长
第十八章 国王到玻璃市
第十九章 思想令人痛苦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夫妻对话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〇年的风气
第二十三章 官僚的隐痛
第二十四章 省城
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 人间贫富
第二十七章 初入人世
第二十八章 迎圣体的队伍
第二十九章 首次提升
第三十章 雄心

第一章 乡下的乐趣
第二章 初见世面
第三章 起步
第四章 侯爵府
第五章 敏感和虔诚的贵妇
第六章 说话的神气
第七章 痛风病发作
第八章 出众的勋章
第九章 舞会
第十章 玛格丽特王后
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国
第十二章 他是个丹东吗?
第十三章 诡计
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事
第十五章 是圈套吗?
第十六章 深夜一点钟
第十七章 古剑
第十八章 痛苦的时刻
第十九章 滑稽歌剧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记录
第二十二章 讨论
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产、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义不容辞
第二十六章 道德的爱
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肥缺
第二十八章 曼侬·莱斯戈
第二十九章 苦闷
第三十章 喜剧院包厢
第三十一章 使她害怕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弱者的苦海
第三十四章 聪明人
第三十五章 风暴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 塔楼
第三十八章 权大势大
第三十九章 精心策划
第四十章 平静
第四十一章 审判
第四十二章 狱中
第四十三章 最后的告别
第四十四章 断头台幽灵
第四十五章 于连离世
译者后记
……
《包法利夫人)(精)/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
《约翰·克里斯朵夫(共4册)(精)/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
序言
《红与黑)(精)/法兰西三
大文学经典》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
欧洲文学中第一部批判现
实主义杰作。高尔基说过
:《红与黑》的主角于连
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一
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
英雄人物的“始祖”。
《红与黑》中译本至少
已有四种:第一种是1944
年重庆作家书屋出版的赵
瑞蕻译本,第二种是1954
年上海平明出版社罗玉君
的译本,第三种是1988年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闻家
驷的译本,第四种是1989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郝运的
译本。就我所知,江苏译
林、浙江文艺、广东花城
还要出版新译,加上这本
,共有八种,真是我国译
本最多的世界文学名著之
一了。
我在《世界文学》1990
年l期第277页上说过:“文
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
翻译文学,也就是说,翻
译作品本身要是文学作品
。”那么,《红与黑》的几
种译本是不是文学作品呢
?第一种译本我没有见到
。现在将第二、三、四种
译本第一章第三段中的一
句抄录于后:
②这种工作(把碎铁打
成钉),表面显得粗笨,

是使第一次来到法兰西
和瑞士交界的山里的旅客
最感到
惊奇的一种工业呢。
③这种操作看起来极其
粗笨,却是使初次来到法

西和瑞士毗连山区的旅
客最感到惊奇的一种工业

④这种劳动看上去如此
艰苦,却是头一次深入到

法国和瑞士分开的这一
带山区里来的旅行者最感
到惊奇
的劳动之一。
比较一下三种译文,把
碎铁打成钉说成是“工作”,
显得正式;说成是“操作”,
更加具体;说成是“劳动”,
更加一般。哪种译文好一
些呢?那要看上下文。下
文如用“粗笨”,和“工作…‘
操作”都不好搭配,仿佛是
在责备工人粗手笨脚似的
;如把“劳动”改成“粗活”,
那就面面俱到了;但把“粗
活”说成是“工业”,又未免
小题大做,不如“手工业”名
副其实。三种译文只有一
个地方基本一致,那就是
:“旅客(旅行者)最感到
惊奇的”几个字。仔细分析
一下,旅客指过路的客人
,“旅行者”更强调旅游,那
就不如“游客”更常用了。%
晾奇”指奇怪得令人大吃一
惊;把碎铁打成钉恐怕不
会奇怪到那种地步,所以
不如说是“大惊小怪”,以免
言过其实,不符合原作的
风格。以上说的是选词问
题。至于句法,法国作家
福楼拜说过:一句中连用
三个“的”(de)字,就不
是好句子。第二、四种译
文都一连用了三个“的”字,
第三种译文虽然只用两个
,但是读起来也不像一个
作家写出来的句子。因此
,无论是从词法或是从句
法观点来看,三种译文都
不能说是达到了翻译文学
的水平,也就是说,译文
本身不能算是文学作品,
所以需要重译。试读本书
译文:
⑤这种粗活看来非常艰
苦,头一回从瑞士翻山越

到法国来的游客,见了
不免大惊小怪。
……
是艺术。我在北京大学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第1页上说过:“科学研究
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
。科学研究的是‘有之必然
,无之必不然’的规律;艺
术研究的却包括‘有之不必
然,无之不必不然’的理论
。如果可以用数学公式来
表示的话,科学研究的是1
+1=2,3-2=1;艺术
研究的却是1+1>2,3—2
>1。因为文学翻译不单是
译词,还要译意;不但要
译意,还要译味。只译词
而没有译意,那只是‘形似’
:l+1<2;如果译了意,
那可以说是-意似’:1+1
=2;如果不但是译出了言
内之意,还译出言外之味
,那就是‘神似’:1+1>2
。”根据这个理论去检查《
红与黑》的几种译文,就
可以看出哪句译文是译词
,哪句是译意,哪句是译
味,对译文的优劣高下,
也就不难做出判断了。如
果《红与黑》的八种中译
本出齐后,再作一次更全
面的比较研究,我看那可
以算是一篇文学翻译博士
论文。如果把世界文学名
著的优秀译文编成一本词
典,那对提高文学翻译水
平所起的作用,可能比西
方语言学家的翻译理论要
大得多。
总而言之,我认为文学
翻译是艺术,是两种语言
文化之间的竞赛,这是我
对文学翻译的“认识论”。在
竞赛中要发挥优势,改变
劣势,争取均势;发挥优
势可以用“深化法”,改变劣
势可以用“浅化法”,争取均
势可以用“等化法”,这“三
化”是我再创作的“方法论”
。“浅化”的目的是使人“知
之”,“等化”的目的是使人‘l
好之”,“深化”的目的是使
人“乐之”,这“三之”是我翻
译哲学中的“M的论”。一言
以蔽之,我提出的翻译哲
学就是美化之艺术”。如果
译诗,还要加上意美、音
美、形美中的“美”字,.所
以我的翻译诗学是“美化之
艺术”。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杨振
宁说过:“中国的文化是向
模糊、朦胧及总体的方向
走,而西方的文化则是向
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在
我看来,中国传统的翻译
理论也是走向总体,更重
宏观;西方的翻译理论却
是走向具体,更重微观。
杨振宁又说:“中文的表达
方式不够准确这一点,假
如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
话,写诗却是一个优点。”
(均见香港《杨
导语
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3种共6册)(精)包括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和《约翰·克里斯多朵夫》三部著名小说。
其中,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于连在司汤达笔下非常生动,是在各个时代都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福楼拜的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后记
《红与黑)(精)/法兰西三
大文学经典》
在序言中,我谈了为什
么要重译《红与黑》的原
因,主要是想把文学翻译
提高到文学创作同等的地
位。在后记中,我要谈谈
《红与黑》和司汤达;这
个问题,北京译本和上海
译本已经谈了很多,所以
我只摘要复述一下。
北京译本序说:“于连属
于法国大革命以后成长起
来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王
政复辟时期,是被排斥在
政权之外的中小资产阶级‘
才智之士’的代表,这类人
受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熏陶
,为拿破仑的丰功伟绩所
鼓舞,早在心目中粉碎了
封建等级的权威,而将个
人才智视为分配社会权力
的唯一合理依据。”‘‘他心目
中只有一种道德,那就是
:肯定自己的价值,维护
自己的尊严。他为了肯定
自己的价值去恋爱,为抗
议对自己的侮辱而杀人,
最后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
拒绝乞求赦免……总之。于
连的全部心灵都体现着一
种以个人为核心的思想体
系。”
上海译本序说:“一八二
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
十一目的几期《法庭公报
》向司汤达启示了《红与
黑》的故事框架和人物雏
形:……现年二十五岁的安
托万·贝尔德是布朗格村的
一个马掌匠的儿子。他受
雇为米肖先生的一个儿子
的家庭教师,和比他年长
十一岁的米肖夫人发生恋
情,因而米肖先生把他扫
地出门。……一八二七年七
月的一个星期日,他潜入
布朗格村的教堂,先向米
肖夫人,后向自己连开两
枪,两人都重伤倒在血泊
中。……《红与黑》把一个
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
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
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
学研究的水平。”
上海译本又说:“于连的
英雄主义的平民反抗意识
和个人野心这两种‘热情’中
,前者毕竟是第一位的。
正因为如此,尽管他知道
特赦以后他仍然可以得到
财富和美人,他还是义无
反顾地拒绝向‘资产阶级贵
族’控制的法庭求饶。”“考
察于连的两次爱情……尽管
经过种种曲折,于连和德·
雷纳夫人还是衷心相爱了
,他和德·拉莫尔小姐还是
达到了自愿的结合。这事
实具有深刻的社会含义,
它是对封建制度的有力冲
击,对平等自由的恋爱和
婚姻的大胆肯定,对资产
阶级个性解放的热情讴歌
。”
关于“红”与“黑”的解释,
上海译本说:“《红与黑》
的r红’指以其特殊的方式反
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
叛逆者于连,r黑’指包括反
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
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这
一理解,不但贴近作品的
故事内容。而且切合这部
小说的主题思想。”
北京译本和上海译本都
把司汤达和他的同代人做
了比较。上海本说:“司汤
达无疑比同时代的所有法
国大作家都进步得多。一
八二九年秋天,当他提笔
写下《红与黑》的第一页
手稿时,夏多布里昂还在
为复辟政权效命,巴尔扎
克还在为封建阶级的败落
而兴叹,雨果刚刚挣脱保
王主义幽灵,司汤达却作
为一个老雅各宾党人,已
经在长期斗争中亲身体察
、透彻研究了法兰西的历
史运动和社会现实。”北京
译本说:“于连不像法国大
革命后的r世纪病’患者那样
在生活中找不到依傍,不
像夏多布里昂的勒内那样
因不满现状而逃避现实,
不像贡斯当的阿道尔夫那
样因百无聊赖而在爱情中
寻求排遣,他也不像巴尔
扎克的拉斯蒂涅和吕西安
,除了名利之外没有其他
信仰……于连和他们不同,
他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种种
新观念的代表。”我国已故
的翻译家李健吾总结说:“
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
大,但是福楼拜,完美。”
完美的福楼拜说:“昨天
晚上我在床上读了司汤达
的《红与黑》的第一部。
才情高超细腻入微是这本
书的特点。……这种古典的
文体,现在能掌握的人已
经是绝无仅有了。”(转引
自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司
汤达》第82页)伟大的巴
尔扎克却“责备司汤达的语
言过分的严峻和质朴”。(
同书第84页)雨果和圣佩
韦甚至不承认司汤达是一
位作家。司汤达却说:“我
将在一八八。年为人理解
。”历史实际上绰绰有余地
兑现了他的预言,这不禁
使人想到《前言》中引用
的:“一只蜉蝣在夏天早上
九点钟才出生,下午五点
就死了;它怎么能知道黑
夜是什么昵?让它多活五
个小时,它就能看到,也
能知道什么是黑夜了。”
二十世纪初,美国哲学
家桑塔亚那认为文化是特
权阶层习惯拘扩散与冲淡
;爱情的原因十分之九是
主观的,只有十分之一可
能在于客观;宗教只是用
人类的想象来解释人类的
经验。到了二十世纪末,
美国文化迅速在全世界扩
散,客观的金钱取代了主
观的爱情,党派取代了教
派。在这个时代里,《红
与黑》新译本的出版,可
以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
文化,来冲淡资产阶级败
落时期的文化,也许不是
没有现实意义的。
1992年12月9日
精彩页
《红与黑)(精)/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
第一章 小城
千人共处,无恶,樊笼寡欢。——霍布斯
玻璃市算得是方施?孔特地区山清水秀、小巧玲珑的一座市镇。红瓦尖顶的白色房屋,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小山斜坡;一丛丛茁壮的栗树,勾勒出了山坡的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杜河在古城墙脚下几百步远的地方流过;昔日西班牙人修筑的城堡,如今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玻璃市的北面有高山作天然屏障,那是朱拉山脉的分支。每年十月,天气一冷,嵯峨嶙峋的韦拉山峰就盖满了白雪。一条急流从山间奔泻而下,穿过小城,注入杜河,给大大小小的锯木厂提供了水力;这个行业只需要简单的劳动,却使大部分从乡下来的城市居民过上了舒服的日子。但使这个小城富起来的并不是锯木业,而是印花布纺织厂,厂里生产米卢兹花布,自拿破仑倒台后,玻璃市就几乎家家发财,门面一新了。
一进小城,一架样子吓人的机器发出的啪啦砰隆声,会吵得人头昏脑涨。二十个装在大转轮上的铁锤在急流冲得轮子转动时,不是高高举起,就是重重落下,一片喧声震得街道都会发抖。每个铁锤不知道一天要打出几千枚铁钉来。而把碎铁送到锤下敲成钉子的却是一些娇嫩的年轻姑娘。这种粗活看来非常艰苦,头一回从瑞士翻山越岭到法国来的游客,见了不免大惊小怪。如果游客进了玻璃市,要打听是哪一位大老板的铁钉厂,吵得上大街的人耳朵都要聋了,那他会听到无可奈何的、慢悠悠的回答:“噢!是市长老爷的呀!”
只要游客在这条从河岸通到山顶的大街上待个一阵子,十之八九,他会看到一个神气十足、似乎忙得不可开交的大人物。
一见到他,大家的帽子都不约而同地脱了下来。他的头发灰白,衣服也是灰色的。他得过几枚骑士勋章,前额宽广,鹰嘴鼻子,总的说来,脸孔不能算不端正;初看上去,甚至会觉得他有小官的派头,快五十岁了,还能讨人欢喜。但是不消多久,巴黎来的游客就会厌恶他的那股扬扬自得、踌躇满志的神气,还有几分莫名其妙的狭隘偏执、墨守成规的劲头。到头来大家发现,他的本领只不过是:讨起债来分文不能少,还起债来却拖得越久越好。
这就是玻璃市的当家人德·雷纳先生。他规行矩步地穿过大街,走进市政厅去,就在游客的眼前消失了。但是,如果游客继续往上走个百八步,又会看到一座气派不凡的房屋;从房子周围的铁栅栏往里瞧,还可以看见万紫千红的花园。再往上看,勃艮第的远山像衣带似的伸展在天边,仿佛是天从人愿设下的美景,供人赏心悦目似的。游客起初给金钱的臭味熏得喘不过气来,一见这片景色,却会忘记那铜臭污染了的环境。
人家会告诉他:这是德·雷纳先生的房子。玻璃市市长靠了铁钉厂赚的钱,才刚刚盖好了这座方石砌成的公馆。据说他的祖先是西班牙古老的家族,早在路易十四把西班牙人赶走之前,就在这里安家立业了。
从一八一五年起,他觉得当工厂老板丢了面子,因为那一年他当上了玻璃市的市长。他家派头很大的花园有好几层平台,每层边上都围着挡土墙,一层一层,从上到下,一直伸展到杜河边上,这也是德·雷纳先生善于做生铁买卖得到的报酬。
你不要想在法国看到风景如画的花园,像在德国的莱比锡、法兰克福、纽伦堡等工业城市周围看到的那样。在方施?孔特,谁砌的墙越多,谁在自己的花园住宅里堆起的层层方石越高,谁就越能得到左邻右舍的敬意。德·雷纳先生的花园里不仅石墙林立,而且用一两黄金换一寸土,买下了几小块土地,这更令人钦佩得五体投地。比如说,你还记得杜河边上那个占尽地利的锯木厂吗?你不会忘记那屋顶上高高竖起的大木牌,上面用引人注目的大字,写下了锯木厂老板“索雷尔”的大名,但这已是六年前的陈迹往事了,如今,德·雷纳先生正在锯木厂的旧址上,修筑他第四层花园平台的围墙呢。
虽然市长先生目中无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和索雷尔老头打交道,这个乡巴佬儿又厉害又顽固,市长要不送他好多叮当响的金币,他是不肯答应把厂房搬走的。至于那条推动锯子的“公用”流水,德·雷纳先生利用他在巴黎拉上的关系,居然使流水改道了。他能这样有求必应,还得归功于他一八二几年投的选票。
他出四亩地换一亩地,索雷尔才肯搬去杜河下游五百步远的地方。尽管在这个地段做松木板生意更有利可图,但是索老爹(人一发财,称呼也就跟着改了)精明透顶,他利用邻居迫不及待的心情,“不到手决不罢休”的固执狂,敲了他六千法郎的大竹杠。
不消说,这样不公平的买卖,难免会引起当地的有识之士说长道短。于是,四年后的一个星期天,德·雷纳先生穿着市长公服从教堂回家的时候,远远看见站在三个儿子中间的老索雷尔,正意味深长地朝着他微笑呢。这一笑不幸地使市长大人的灵魂忽然开了窍,他恍然大悟自己吃了亏,从此以后,他就怀恨在心,念念不忘这笔上了大当的买卖。
在玻璃市,若要大家瞧得起,千万不要在大修围墙时,采用意大利石匠每年春天穿过朱拉山口,带到巴黎来的时新图样。因为标新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