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村史诗(六部曲共6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来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机村史诗》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为阿来赢得了“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为长篇小说六部曲,包含《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机村史诗》六部曲,延续阿来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宏大的视野、独特的视角、诗性的语言述说藏区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作家,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近年来连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和社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向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机村史诗》(六部曲)和《格萨尔王》《瞻对》《云中记》,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等等。
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凭《机村史诗》六部曲(原用书名《空山》)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8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云中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目录
《轻雷》
轻雷
事物笔记:电话
人物素描:丹巴喇嘛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天火》
天火
事物笔记:报纸
人物素描:秤砣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达瑟与达戈》
达瑟与达戈
事物笔记:水电站
人物素描:马车夫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空山》
空山
事物笔记:喇叭
人物素描:番茄江村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随风飘散》
随风飘散
事物笔记:马车
人物素描:瘸子,或天神的法则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荒芜》
荒芜
事物笔记:脱粒机
人物素描:自愿被拐卖的卓玛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导语
《机村史诗》为阿来赢得了“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机村史诗》讲述二十世纪后半页发生在大山深处的故事,展现了古朴藏族村庄“机村”经历轰轰烈烈的发展与变革,最终行将消亡的沧桑过程。这是套装书号。
后记
《荒芜》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

——代后记
这是一座村庄的历史。
一座村庄的当代编年史
,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
九十年代。
这半个世纪,中国进行
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实验——
从政治到经济。这场实验,
目的在于改变人,也改变社
会面貌。中国乡村,在国家
版图上无论是紧靠中心还是
地处僻远,都经历了革命f
生变革,与种种变革带来的
深刻涤荡。
我自己出生于一个偏远
的村庄,在处于种种涤荡的
、时时变化的乡村中成长。
每一次变革都带来痛苦,每
一次变革都带来希望。
即便后来拜教育之赐离
开了乡村,我也从未真正脱
离。因为家人大多都还留在
那里,他们的种种经历,依
然连心连肺。而我所能做的
,就是为这样的村庄写下一
部编年史。
所以,这部小说的主角
是一座村庄。
我给这座村庄另起了一
个名字:机村。“机”,是一
个藏语词的对音。“机”,也
不是一个标准的藏语词,而
是藏语里一种叫嘉戎语的方
言里的词。意思是种子,或
根子。
是的,乡村是我的根子
。乡村是很多中国人的根子
。乡村也是整个中国的根子
。因为土地和粮食在那里,
很多人的生命起源也在那里
。虽然今天人们正大规模迁
移到城市,但土地与粮食依
然在那里。
当我决定要写一部编年
史时,发现自己不能沿着熟
悉的路径,写一部传统的长
河小说。这五十年中,无论
是政治运动还是经济浪潮的
冲击,都使得在乡村中,没
有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个
家族,像长河小说中那样始
终处于舞台的中心。在政治
运动的冲击下,在经济潮流
的激荡中,乡村不断破碎,
又不断重组。断裂,修复,
再断裂,再修复……这个过
程,至今还在继续。在这个
过程中,那些顺应新形势的
人或主动或被动,不断登场
,又不断被淘汰。所以,如
果我要以变化的村庄为主角
,就得随时去踪迹那些因时
因势成为中心,或者预示着
乡村变迁方向的新的人物。
如果这样,这部小说将不会
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以破碎
的结构对应不断重组的乡村
,形式本身都成了某种隐喻
。小说初版时,人民文学出
版社的宣传给这种破碎一个
好听的命名:花瓣式结构。
花瓣是空间的,向心的。而
编年史是线性的,有始无终
的。这也是今天中国乡村变
迁的真实图景。
所以,这部小说只好写
成互相衔接的六个故事,每
个故事都是人的命运,也是
乡籽的命运。每个故事都各
有主角。这样写完了觉得还
不够,我又写了十二个小故
事。六个关于新的事物,六
个关于与新社会适应或者不
相适应的人物。
写下这些文字前两小时
,我还在一个正式宣布脱贫
的村子中行走,身上还带着
养鸡合作社鸡场的味道,还
带着公司加农户的蔬菜大棚
中那些圣女果的味道。乡村
为中国发展牺牲自己的时代
正在过去,城市反哺乡村的
时代开始到来。但在我小说
结束的那个时间点,这还只
是一个渺远的希望,但乡村
已然看见了一点救赎的希望

写完这部小说,已经又
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当年
的希望已经不再是那么渺茫

机村是一个藏族村庄。
但不是一个异族文化样
本。
虽然,要写那样一个乡
村的命运,自然要写出文化
所遭逢的挑战与改变。但文
化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民族
也不是。今日乡村的普遍命
运是不分文化,不分民族的
。从世界范围看,甚至是不
分国家的。今天乡村面临的
变迁是整个国家的,甚至是
世界性的。
我无意用这部小说提供
一幅文化风情画。
这部小说也不是旧乡村
的一曲挽歌。
我不是一个一味怀旧的
人,而是深知一切终将变化

我只是对那些为时代进
步承受过多痛苦、付出过多
代价的人们深怀同情。因为
那些人是我们的亲人、同胞
,更因为他们都是和我们一
样的——人。
看起来具有强烈的特殊
性的机村,其实也蕴含着更
多的普遍性。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
文学,但凡涉笔到汉族之外
的族群,在绝大多数读者、
批评者那里,都不会被当成
是真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
事的书写。写入宪法的中国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样一
个现实,在中国知识界还未
成为一个真切的认知。他们
的认识还是封建气息浓重的
大一统的归化观,所以对他
们而言,但凡关涉少数民族
生活的书写,至多提供了一
个多样性的文化样本,只具
有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意义。
而我以为,只有把这些非汉
族的人民也当成真正的中国
人,只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的
生活现实也是中国的普遍现
实,他们的未来也是中国未
来的一部分,这才是现代意
义上真正的“天下观”。唯其
如此,各民族的知识分子,
才能使优势的一方不陷于自
大,以为只有汉民族才是真
正的中国;也才能使弱势的
一方不堕入褊狭,以为无论
如何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中国
。只有这样双向地警醒与克
服,我们才会有一个完整的
中国观。才会建立起一种超
越性的国家共识。
在这一点上,中国知识
分子迄今并未提供有价值的
识见。
乡村在时代变迁中,付
出的
书评(媒体评论)
“阿来是边地文明的勘探
者和守护者……他持续为一
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
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
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
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
——“第七届华语文学传
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授
奖辞
“中国乡村在那几十年经
历重重困厄而不死,迎来今
天的生机,确实也可称为一
部伟大的史诗。”
——阿来
精彩页
《荒芜》

刚刚解放,驼子就成了机村党支部书记。因为他当过红军。
红军长征经过附近草原时,驼子负伤流落下来。他在草原上流浪了一些时候,很快,深秋的寒风就把他从草原逼向稍微暖和一点的山区。隆冬时节,他流浪到了机村,从此就在这里待了下来。他并不是天生的驼子。当年,’他左边肩胛被炸伤了。受了伤,又没有地方治疗。伤口溃烂,化脓,长蛆。直到冷天来临,寒冷使细菌们不再活跃,他的伤口才慢慢愈合了。
跟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个个英勇坚强的红军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经受不住疼痛的人。
他的驼背也跟自身的软弱有关。他歪着脑袋,走路时小心翼翼地佝偻着腰,为的就是不牵扯到肩胛上的伤口。伤口愈合后,长拢的肌肉牵扯着,使他的身体永远保持着那样一种奇怪的、让人看起来十分吃力的姿态。这个可怜人,他的伤口里还残留有炸弹的碎片。天气不好的时候,这些碎片常常使他肩背红肿疼痛。每到这时,他就会可怜巴巴地,像一个女人一样大声呻吟。
机村人一直都把驼子当成他正式的名字。
但从过去土司的领地上成立了乡政府,他也成为机村支部书记那一天,谁再叫他驼子,他就不爱答应了。他第一次对机村人说出自己的大名:林登全。也是从那天起,他随身多了两样东西:半截削好的铅笔夹在耳朵上,贴身的旧军装口袋里装着个小本子。有人再叫他驼子,他就露出不高兴的神情,一把拉住人家,把铅笔放在舌头上舔舔,每一笔都写得非常使劲,最后小本子上终于出现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他把本子伸到人家鼻子跟前:“我的大名叫林登全!”
大部分机村人都叫不好这个汉语名字。
于是,大家就叫他新得的官衔。官衔加上姓也不好叫,就叫书记。这么一叫,驼子听了,可真是眉开眼笑。他一笑起来,平常总含着担心或提防神情的眼睛里,就会露出孩子般天真的喜气洋洋的神情。
就是看了这个眼神,杌村人都说,其实,这个人是个心地不坏的人啊。
解放前,他在机村老老实实做人,从来不提自己的经历,现在解放了,做了村支部书记,情形总还是有些不一样了,看到地里庄稼长势好,天气也不错,伤口不作怪,他的心情就好,他就会吹吹牛了:“知道我为什么当红军吗?就是为了当家做主。”
他的意思是,机村如果是个家,他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了。
但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他一提起这个话头,机村人倒把这个人当初那可怜巴巴的、连魂魄都快聚拢不到身体里来的样子记起来了。他来到机村那么多年,先是给头人家当马夫,侍弄那些漂亮的骏马。修理蹄铁,刷洗皮毛,晚上起来,往马槽里添料加草。某一年,头人从土司官寨议事回来,给他带回来一个汉族女人。这个女人叫骆氏,在土司官寨附近那个夏天聚拢冬天消失的帐篷市场上帮着丈夫打理一份小生意。夏天,他们进山到藏区来,深秋,又回到汉区去。但是,这一年,流年不利,她丈夫生意受了大损失,躺在帐篷里不吃不喝,死了。这个女人,安葬了丈夫,却不敢回乡,因为出来做生意,本钱都是借来的。于是,这个叫骆氏的女人就随头人来到机村成了驼子的老婆。女人年纪比驼子大。具体大多少,并没有人去深究,一男一女合在一起过日子,年纪的大小不是一个太值得关心的问题。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