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仰的力量(北大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忆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红色基因。特别是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大学邀请30余位老同志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撰写回忆文章,抒发爱国爱党情怀,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时代主旋律,展示了老一辈北大人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与祖国和人民共奋进的历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的学习读本。
目录
王义遒:未名湖畔, 漫话往事
王希祜: 风雨多经志弥坚, 百年华诞颂党情
王其文:一路行来一路歌
王明珠:九十人生, 追忆时代足迹
王德炳:树人以德, 炳烛而行
仝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感怀
朱善璐: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乔振绪:老骥伏枥, 永无止境
许智宏:草木结缘一生情
孙小礼:一汪溪水是平生
杨永义:戎马倥偬话当年
杨铁生:人民医院, 与党同行
吴泰然:传道授业解惑, 积极参政议政
吴德明:忆苦思甜话人生
张甲民:我的阿语人生
陈佳洱:攀科学之峰, 圆报国之梦
周其凤:飞鸿踏雪泥, 老凤发清音
庞长春:执工匠之心, 凝敬业之魂
郑莉莉:党旗下前行的征程
赵柏林:探索大气的奥秘
胡军: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秦铁辉:不忘党恩, 励志前行
夏兆骥:我是新中国培养的专家
晏智杰:我是一名年轻的 “老党员”
郭建栋:结缘北大, 一生无悔
黄宗良:芒鞋不踏利名场, 履冰穿雾不惧行
梁柱:履冰问道, 探寻真理
梁立基:架起文化之桥
傅增有:传播中国文化, 助力中泰友好
赖茂生:锐意改革常为新
赖荣源:从南洋到北大 “落地生根”
魏丽惠:忆 “非典” 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后记
序言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
北京大学考察工作时深刻
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
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
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
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
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
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
傲,也是北大的光荣。”作
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
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
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将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始终
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
连,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始
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
共命运,为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
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
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一直以来,广大离退休
老同志怀着对党矢志不渝
的坚定信仰、绝对忠诚的
深厚感情,在党的领导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奋战在学校各条战线上。
北大老同志作为人民教育
事业的耕耘者、建设者和
奉献者,作为北大传统的
发扬者、北大学术的创造
者、北大传人的培育者,
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民教育
事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回望过往的
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
路,老同志积累的宝贵经
验是北大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北京大学党委始终
牢记老同志创造的历史功
绩,高度重视传承老一辈
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激
发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热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之际,学校党委号召老
同志回顾与党同行的峥嵘
岁月,积极撰写回忆文章
,得到广大老同志的热情
响应,在离退休工作部的
精心组织下,汇编成书。
本书所收录的回忆文章
从不同方面,回顾了老同
志们亲历的党史、国史、
校史风云:地下斗争风云
、开国大典、院系调整、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百
年校庆……老同志们回忆了
求学经历、入党初心、奋
进历程等,涉及的范围广
,思考的程度深,有回顾
、有总结、有评价、有展
望,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
老一辈北大人对党的事业
的耿耿忠心和深深眷恋,
镌刻着他们对北京大学的
殷殷关切和谆谆嘱托,是
一份献给党百年华诞的厚
礼。通过出版回忆文集的
方式,能够把老一辈北大
人的足迹保留下来,传承
下去,意义非凡。
书中的老同志,有的坚
守三尺讲台,甘当人梯,
诲人不倦,筚路蓝缕启山
林,呕心沥血育英才;有
的勤勉治学,埋首学术,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
写一句空;有的在管理服
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
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
满腔热忱为师生服务。他
们将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
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离
退休后仍然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虽已满头华发,
却永怀赤子之心,谱写出
老有所为的壮丽篇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是什么力量
一直支撑着他们不惧风雨
,砥砺前行?
这本文集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信仰的力量!老同
志们或基于感悟,通过认
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感
悟到理论的魅力,坚定了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或
基于感恩,在党的关怀下
读书求学、改变命运,出
于一颗朴素的回报党恩、
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确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信念;或基于情怀,
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
爱民之情,目睹旧中国的
凋敝衰败,亲历新旧社会
的巨变,深刻体会到只有
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从而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这种信仰,是他们奋斗的
力量源泉,是前进的精神
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源
于信仰的力量,在“风雨如
晦”的年代,老同志们甘冒
生命危险,追求光明与进
步,积极开展地下斗争;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毅
然抛弃海外优越的生活,
艰苦跋涉回归祖国,报效
国家;在百废待兴的年代
,他们听党指挥跟党走,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
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从
红楼到燕园,从昌平200号
到汉中分校,殚精竭虑投
身建设的时代洪流;改革
开放新时期,他们拼搏奋
斗,勇攀高峰,战斗在教
学、科研、管理各条战线
,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
流大学再立新功;在祖国
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白
衣执甲,迎难而上,勇当“
逆行者”奋战在抗击重大灾
害一线……因为信仰,所以
坚守;因为信仰,所以奉
献;因为信仰,才有源源
不竭的奋进力量!
这本文集不仅真实记述
了老一辈北大人求知进取
、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深刻铭记着老同志们燃烧
青春、担当奉献的峥嵘岁
月,也总结凝练了一代代
北大人传承红色基因、延
续红色血脉的风雨华章,
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
深厚感情,以及爱国爱校
、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当前,北京大学正深入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本文
集作为一座连接北大传统
和未来的精神桥梁,既赓
续老北大的精神传统,又
焕发出新时代的昂扬气息
,能够让读者领悟信仰之
美,筑牢党建之魂,感受
思想之力,正是党史学习
教育的生动读本。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
年风华。在党的
导语
本书所收录的回忆文章从不同方面,回顾了老同志们亲历的党史、国史、校史风云:地下斗争风云、开国大典、院系调整、教育改革、改革开放、百年校庆……老同志们回忆了求学经历、入党初心、奋进历程等,涉及的范围广,思考的程度深,有回顾、有总结、有评价、有展望,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老一辈北大人对党的事业的耿耿忠心和深深眷恋,镌刻着他们对北京大学的殷殷关切和谆谆嘱托,是一份献给党百年华诞的厚礼。通过出版回忆文集的方式,能够把老一辈北大人的足迹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意义非凡。
后记
后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100年前,在
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
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百年
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
历久弥坚。在100年风云激
荡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
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披荆
斩棘、乘风破浪,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
这一进程中,北京大学始
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从建党初期的红
楼播火,到新时代的扬帆
起航,党的旗帜始终在北
大高高飘扬,永不褪色。
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
进力量,我们精选了32篇
回忆文章,汇编成这本《
信仰的力量——北大老同
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回忆文集》。
本书的作者有亲历地下
风云的离休干部,有来自
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也有退休的校级领导、
民主党派代表和来自各个
系统的管理服务人员。他
们撰写回忆文章,以历史
见证者的视角,从不同方
面回顾了党史、国史、校
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抒发了真诚深厚的爱国
爱党情怀,展现了北大老
同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
业,不懈奋斗的岁月历程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
,学校党政领导给予了大
力支持和有力指导。离退
休工作部、关工委秘书处
、医学部离退休工作处承
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克
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动员
鼓励老同志撰写文章;组
织采访队伍对老同志进行
访谈;查阅档案史料,对
文稿进行细致校对,记录
下老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
历程。党委宣传部、党委
统战部、学生资助中心以
及相关院系领导和离退休
系统工作人员都提供了诸
多帮助。特别是元培学院
团委组织大量青年学子参
与访谈工作,同学们付出
了辛勤的汗水。北京大学
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进行
了认真细致的编辑、审校
,终使本书得以顺利面世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时间紧迫,加上我
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
在一些缺漏,敬请广大读
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1年5月24日
精彩页
赤脚路,赤子心
1947年11月,我出生于湖南浏阳山区一个贫困家庭。童年时挨饿受冻为常事。生病了没钱看医生,就求菩萨保佑,以寺庙香灰泡茶为药。房屋破旧,勉强能遮风避雨,门是关不严的。记得有一次,清晨醒来发现床上多了一张蛇蜕!我感念这蛇的乖巧与灵静,竟能和我和平共处一夜:我睡我的觉,它蜕它的皮,互不干扰,相安无事。
1953年9月,未满六岁的我谎称已经七岁而坚决要求上学。年龄不到,老师当然不相信我。我连着两天去报名,坚称已满七岁要求上学,不答应我就不走。终于被录取了——当时我家乡还没有身份证一说,年龄大小全凭自己声明。许多年后回想,觉得这或许是我一生最 “英明” 的决定,因为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就赶不上 “文化大革命” 前的最后一次高考了。
孔子云: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 “少贱” 我与圣人有得一比,但在学习与做事方面就与孔圣人有着天壤之别了。我虽然上了学,但学习成绩平平。老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妈妈也不问我学得如何,更多关心的是我放学回家时是否背回了家里正等着用的猪草或者柴火。
学费不高,但是我家也经常缴不起。学校非常体贴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允许先上学后缴费。记得有一回,学期快结束了我还没补缴,老师就让带话回家尽快缴费。家里确实没钱,我看到灶台上有把铜壶,抓起铜壶边哭边跑想拿去抵学费。妈妈当然不答应,见状拔腿就追。那时妈妈还年轻,我哪里跑得过她。跑到村口眼看就要被追上了,我急得没法,赌气把壶扔到了村口水塘里。妈妈抱住我,我们娘俩哭了好久。
我的初中阶段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所放松。我的成绩也不好,尤其是作文,差到毕业考试不及格的程度,经补考及格才准予毕业。中考运气不错,考上了当地最好的浏阳一中,有幸成为胡耀邦、杨勇的校友。高中第一学期我的成绩仍然不好,作文还是有不及格的时候。不过到了第二学期,我好像突然开窍了、懂事了,有点像佛教讲的 “顿悟”,不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更明白了父母的艰辛。于是,我想申请退学,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我是家里的长子,已经十五岁了,应该回去为父母分担责任。令我一生感恩不尽的是,当时浏阳一中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胡国运老师收到我的退学申请并调查了解清楚了我的情况后,劝我不要退学,提出由学校每年出30元钱供我完成高二、高三两年的学业。试想:要是没有当年浏阳一中如此的关心呵护和教育,哪有如今的我啊!
1965年我幸运地考上了北京大学。我满怀喜悦,光着双脚,挑着行李从浏阳泮春张家塝 (如今的石柱峰村) 走了两天走到了省城长沙,再从省城搭乘火车去往我心中的圣地北京!去往北京大学!行李的一头是被子——妈妈听说北京很冷,请人弹了一床足有13斤重的厚被子给我带着;另一头是头天花了1元钱从邻居家买的一只旧的杉木箱子,里面装着几件半新衣服和一双妈妈花了几个晚上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布鞋。到了长沙,凭着浏阳一中开的介绍信到湖南省招生委员会申请到了一半路费。坐慢车,从长沙到武昌,再到郑州,最后到北京,花了三天时间来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当时激动、幸福和感恩的心情我至今难以忘怀。
到北大报到后,第一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当时北京地区大学生的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5.5元。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做好了预案:缴不起伙食费的学生可以先从学校借一个月饭票。我借到了一个月的饭票,明白学校一定会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困难,心里非常踏实。开学后第一次班会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铭刻在心、永生不忘的事情,就是助学金评定。我以有饭吃为原则,申请了每月15.5元的补助,但评定的结果是每月给我19.5元,即吃饭之外还有4元钱零用,用于购买文具、牙膏之类。不怕读者笑话,来北大之前我可没刷过牙呢!
P203-20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6: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