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营谋略/晋商五百年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晋商以机巧实用、与时俱进、独具特色的一系列办法管理经营着他们的商业帝国,在数百年的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演绎精彩。
本书通过仔细梳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使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若干经营管理模式和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股份制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权力集中、统而不死、赏罚分明的人事组织管理;抽疲转快、银钱转换、异地汇兑资金运作的资金管理;笃实守信的质量和信誉管理;防伪保密的账簿管理。经营管理战略包括:借助贵人,得政策之先的人脉战略;以顾客为上帝、以义制利的营销战略;做买卖信息先行的信息战略。
这些经营管理措施和谋略不仅左右着晋商数百年的辉煌与沉浮,而且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晋商的资本组织和运营管理
第一节 独资经营 晋商崛起
第二节 众人划桨开大船——晋商之合伙制
一、商人团结行帮出现
二、合本共商扩大规模
三、审时度势朋合盈利
四、东伙合作专业管理
第三节 合本共商——晋商之股份制
第二章 晋商的组织和人事管理
第一节 巧妙组织 高效管理
一、双股齐下注重激励
二、统而不死形而不散
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二节 权责明确 赏罚分明
一、得人者兴失人者衰
二、严格把关十年磨砺
三、家有家法铺有铺规
四、干股分红长期激励
第三章 晋商的营销智慧
第一节 营销理念
一、诚信经商
二、以义制利
第二节 营销策略
一、坚持薄利多销
二、迎合市场需求
三、慎重对待相与
第四章 晋商的资金管理
第一节 正本创业副本护航
一、广募集众投资
二、提公积防风险
第二节 酌盈济虚 抽疲转快
一、王发令侯执行
二、身同银双收益
第三节 银钱转换异地汇兑
一、形相近神不同
二、细小事连千家
第五章 晋商的质量和信誉管理
第一节 保证质量用户至上
一、保质保量假一赔十
二、送货上门服务到家
第二节 信誉第一诚信为本
一、在商言商 以义取利
二、严进严出说一不二
三、商人典范 万家信赖
四、一纸信票行走万里
五、攀龙附凤 得赐黄褂
第六章 晋商的信息战略
第一节 商业信息之传递制度
一、买卖赔与赚行情占一半
二、信息载体一晋商之信件
三、信息枢纽——晋商之会馆
第二节 信息的防伪及密码制度
_、防伪措施
二、密码制度
三、制度规范
第七章 晋商的账簿管理
第一节 及时报告便于决策
一、清晰挂账按时汇报
二、组织完备登记检
第二节 一丝不苟 新式记账
一、龙门记账财务稽核
二、账目变动 亦有定规
第八章 晋商的人脉战略
第一节 同舟共济晋商与相与
第二节 投身公益晋商与社会
一、投资义学 文化繁荣
二、社会赈济流芳百世
三、公共建设造福桑梓
第三节 借助贵人晋商与政府
一、官商一体影响政策
二、支持咖谋求特权
三、结托官吏 把握商机
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五、甘当附庸缺乏独立
六、官商结合垄断经营
七、节约成本寻求庇护
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三晋大地是孕育中华民
族的热土。距今180余万年
前,山西□河西侯度出现了
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
的人类。许家窑、丁村、峙
峪、北撖……山西几乎保留
了旧、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
的所有遗存。从那时起,山
西曾一度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隋代,雄踞太原的李渊
成为天朝大国新的主宰,太
原也因此成为大唐帝国的北
都。唐代的三晋是一个文化
昌达、名人辈出的地方,王
维、柳宗元、狄仁杰、河东
裴氏……一个个镌刻在青史
上的名字,推动着唐代文化
登峰造极。当鼎盛的铅华在
四起的狼烟中悄然褪尽,宋
太宗的铁骑踏过黄河,刘汉
王朝灰飞烟灭之后,连年的
战火、无休止的争斗,李唐
盛极一时的河东文化似乎真
的随着太原城那场人为的大
火飘零没落了。
有人说,唐代以后的山
西乏善可陈,科考不利、文
化名人匮乏,山西的文化凋
落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
在时代变革、文化演进的浪
潮中,山西扬弃旧腐、推陈
出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
的文化变迁方式。17世纪以
降,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
中,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国家
兴衰至为重要的因素。当西
方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开拓世
界市场、中国依然沉浸在义
利之辩中无法自拔时,被梁
启超先生“常以自夸于世界
人之前”的那些“胡服辫发”
的山西商人又一次成为引领
时代潮流的群体……时任德
国柏林大学校长的李希霍芬
男爵曾评价说,山西人“具
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
,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
有发达的数字意识和金融才
华”,因此“中国人好比犹太
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晋商从默默无闻的引车
卖浆者逐渐发展成为“非数
十万不称富”的豪商巨贾,
纵横捭阖五百余载,足迹遍
及大江南北。他们凭着敢为
天下先的精神,利用国家政
策,抓住历史机遇。他们栉
风沐雨,远渡重洋,北至西
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南抵
香港、加尔各答,东到神户
、大阪、横滨、仁川,西涉
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业
务涉及盐、茶、粮食、布匹
、典当、票号等诸多行业,
以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与经
营艺术,创造了一个个令世
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我们山
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同仁曾
循着晋商的足迹赴东瀛,到
欧美,北上恰克图、海参崴
收集相关史料。大家无不为
昔日晋商“劈开万顷波涛,
踏破千里荒漠”的那种艰苦
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
服。尽管晋商在清末战乱中
逐步走向衰败,商业和金融
业态的转变使之无法承担起
信用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庞大
交易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化
作历史的尘埃随风飘逝,其
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
神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
们。
站在平遥、太谷、祁县
等古老县城的街道,放眼望
去,掩映在夕阳余晖中的是
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
、孕育着郁郁生机的老街,
还有那商号店铺的门帘随着
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
,像少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
流苏。熙攘而恬静,喧嚣而
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
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
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
回到清代,街面上此起彼伏
的吆喝声、票号柜台上眼镜
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
钉的大门、被缰绳磨得发亮
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
抑制不住钩沉旧事的冲动。
每处遗存都有着自己的
故事,每件古物都有着鲜为
人知的传说。发现故事讲给
世人听,是三晋学人义不容
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会集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以及
经济、历史、教育、体育等
学科从事晋商研究的多位学
者,捃摭多年研究成果,从
晋商盐帮、茶商、典当、票
号、镖局、会馆、家族、大
院、教育,以及走西口、粮
油故道、保晋公司等入手,
通过点滴历史事件,深入浅
出,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
明清晋商的不同侧面,以期
雅俗共赏,弘扬中国传统商
业文化。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导语
《经营谋略》一书为《晋商五百年》丛书的一种。全书资料翔实,文笔生动,从晋商管理的视角切入,梳理了晋商资本组织和运营管理、组织和人事管理、资金管理、信息战略、账簿管理等内容,归纳总结出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若干经营管理模式和战略。本书多从内部经营的具体制度和遗留下来的账本中梳理整理总结,条理清晰。这些经营管理措施和谋略对我们今天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全书图文并茂,适合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对于晋商研究人员、地方文史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后记
明清晋商在中国商业舞
台上活跃的时间之长、影响
之大,是空前的。然而历史
的车轮无情地碾过那段令人
激奋和无奈的岁月,只留下
斑驳的记忆和深深的叹息。
如何重拾昔日辉煌、重振晋
人精神,如何改变百年封闭
思想、形成晋人与时俱进的
理念,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
产、实现文化强省,如何改
变外界对山西的偏见、重塑
山西的时代形象,成为当代
有识之士急于破解的难题。
在国家日益重视文化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背景
下,正值山西省省委、省政
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
良好历史机遇,2008年初
夏,时任山西教育出版社社
长的荆作栋以敏锐的市场把
握和独特的文化视角,结合
晋商出版物的现状,将晋商
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为出版
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提出做
一套能全面展示晋商文化图
书的出版思路;山西大学晋
商学研究所近二十年来一直
致力于晋商研究,曾先后出
版相关专著十余部,发表相
关论文二百余篇。鉴于此,
张沛泓、杨文两位编辑在多
方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与山西大学晋商
学研究所合作,以《晋商五
百年》丛书的形式,将近年
来晋商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行整合,以通俗和生动的
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广大
读者。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所在深入思考和集思广益之
后,决定全力以赴做好这套
书。相信这必将有力地推动
晋商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更
好地满足文化市场发展的需
求。
随着晋商研究的深入,
晋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已经粗具规模,其研究的外
延亦不断扩大。《晋商五百
年》丛书主要从经营行业(
盐商、典商、票商、茶商、
粮商等)、会馆、家族、教
育、公司、建筑、经营、镖
局、走西口等方面,对晋商
现象进行概括性描述,基本
可以反映出明清晋商的全貌
。在本丛书的各分册中,对
晋商饮食起居、书法戏曲、
官商关系、社会公益以及特
有的商业习俗等也都有所涉
及。
《晋商五百年》丛书十
四册的编写历经五年有余,
经过出版社同志们的辛勤劳
动和各分册作者的共同努力
,终于可以付梓出版了。丛
书作者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
究所、历史文化学院、经济
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和体
育学院研究晋商学的老师和
研究生,他们分别从自己研
究的领域和视角对晋商现象
进行了介绍。在五年多的编
撰过程中,出版社编辑和作
者两方多次探讨,反复修改
,几易其稿,达成共识;特
别是在丛书整体的文字表达
上,尽量使用通俗的描述语
言,并配以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涉及范围广的“延伸
阅读”,让各册内容更加丰
满,知识涵盖面更加广泛。
在此,对各位著作者的辛苦
工作表示敬意。
山西教育出版社编审委
主任张沛泓、项目部主任杨
文在本丛书的论证、策划、
立项、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并在成书的过程中积
极推动,在此对她们的敬业
精神表示钦佩。各册责任编
辑为使图书更加美观形象、
内容更加生动丰富,通过各
种渠道搜集和拍摄了大量图
片,下了很大功夫,也付出
了很多心血。山西教育出版
社美术编辑刘志斌在丛书的
装帧设计、正文图片的统筹
和编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对山西教育出版社相
关领导和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和辛苦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和衷心的感谢。
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中
,我们参考了大量学界前辈
和研究同仁的研究成果,但
囿于体例和篇幅限制,不能
全部一一标列,在此对各位
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
的歉意。由于本丛书有的分
册是师生合作编撰,其中在
结构安排、行文内容等方面
还有一些尚需斟酌之处,恳
请各位读者指正和谅解。
刘成虎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
书评(媒体评论)
康熙皇帝说:“今朕行历
吴越州都,察其市肆贸迁多
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
。”
——《清实录》康期二
十八年二月乙卯条
山西巡抚刘于义上奏说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
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
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
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
书应试。”雍正帝在其奏疏
上“朱批”:“山右大约商贾
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
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
读书。朕所悉知。”
——《雍正朱批途旨》,
第四十七册,雍正二年五月
十二日朱批
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
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
辞以对,独至有历史、有基
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
,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
前。
——梁启超《在山西票商
欢迎会演说词》,1912年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
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王士性《广志绎》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
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谢肇淛《五杂俎》
山右巨商,所立票号,
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
最著。
——《清朝文献通考》,
卷十八
精彩页
第一节独资经营晋商崛起
山西商人在发家之初多是一些小本经营的肩挑负贩,在这种规模小但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下,通过多年的辛苦努力,诼渐积累了最初的财富,进而发展为富商士贾。
独资制即个人业主制,是一种由单个自然人投资和经营,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以个人资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形态。独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性大,为非法人实体,是企业制度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形态。从资本主义产生到19世纪中叶以前,它在欧美各市场经济国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晋商而言,独资制是指商人自筹资金做生意,即一人出资,一人经营,出资者以其个人财产对经营失败的后果承担无限责任,属于原始的资本经营方式。一般地讲,这是一种经历,从小商小贩开始,俟有一定积蓄后,自己出资开设店铺、采取集东家和掌柜于一身的经营模式。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位于四民之末的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商业活动也处处受到政府和法律的严格管制和约束,家庭或者宗族就成为晋商企业的最初起源,家庭小企业通常能够有效运作,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山西商人大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积累了最初的财富,进而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成为富商大贾。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山西商人发展初期多是一些肩挑负贩,等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便逐渐采取“坐商”经营的模式,即在固定的经营场所经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商坐贾”。
通过研究晋商的发家史可以发现,晋商名门望族的创业者,并非生下来就是富商大贾,相反他们非常贫困,但是他们凭着坚强的信念,过人的胆识,远走口外,背井离乡,开拓自己的事业,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自己的财富,最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清朝学者纪昀在其《阅微草堂笔记》卷23《滦阳续录》中有这样的描述:“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这就是说山西商人在外经商,如果事业不成,甚至连妻子也不娶,可见山西人经商致富的决心是多么大,他们把经商作为一项事业来看,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光宗耀祖的抱负。明清时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各地市场存在程度不同的封闭。晋商利用商品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批零差价赚取小额利润,因此“致富皆在数千里或万余里外”。其中的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例如,著名的大盛魁商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盛魁是清代山西商人对蒙贸易中的最大商号,然而其创始人并非富商大贾,而是其貌不扬的三个小贩。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中,军队进入漠北,其地方的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张正明在《晋商兴衰史》中写道:“其地不毛,间或无水,至瀚海等沙碛地方,运粮尤苦。”遂准商人随军贸易。在随军贸易的商人中,太谷县的王相卿、祁县的史大学和张杰均为肩挑小贩,资本额少,业务量也不大。由于买卖公道,服务热情、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清兵击败噶尔丹后驻囤大青山,军需物资在山西右玉杀虎口采购,他们三人便在杀虎口开设商号,取名“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大盛魁在经营过程中讲究诚信,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深得蒙民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大了,最后成为蒙古最大的商号。
晋商大户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早年曾是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孤身一人走西口。在归化苦心经营30年后,乔氏商业才有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初年,乔氏在归化的商业规模已相当可观,除开设复盛公、复盛西两个当铺外,还经营复盛公粮店和复盛西菜园。乔家庞大的商业和财富就是由此开始形成的。
太谷著名商家曹氏的发迹,始于明末清初。曹三喜为了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今辽宁省辽阳县),租地种植蔬菜和豆类植物。后与一当地人合伙,用所种的豆类磨成豆腐出售,再用豆腐渣养猪。这种循环经营模式以有限的生产要素取得了最大的产出,因此生意日渐红火。后来,合伙人提出各自经营。曹三喜独立经营后,由最初的磨豆腐、养猪,发展到用高梁酿酒,进而开杂货铺,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兼并了以前合伙人的生意。曹三喜通过辛勤劳动,不断积累财富,最后成为关外大商。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