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驳圣伯夫/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普鲁斯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驳圣伯夫》既非论文亦非小说。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书中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
作者简介
普鲁斯特(1871—1922),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凭借《追寻逝去的时光》开启了20世纪欧洲文学的新阶段。
普鲁斯特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上流家庭,从小体弱多病,性格敏感内向。1903年他的父亲去世,1905年母亲去世,失去双亲的痛苦促使他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后半段,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写作,后来甚至达到了闭门不出的程度。1913年底,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出版;隔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出版。1922年,普鲁斯特病危,但他拒绝了医生的治疗,自行进行饥饿疗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激凌,将生命最后的时间花在了《女囚》校改上。
他去世后五年,《追寻逝去的时光》完整版出版,凭借其崭新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改变的小说的传统定义,成为20世纪文坛的划时代之作。
毛姆曾说:“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产生了一位堪与历代大师媲美的伟大小说家,那就是普鲁斯特。”
目录
译本序
作者前言
睡眠
房间
白天
伯爵夫人
《费加罗报》上的文章
阳台上的阳光
跟妈妈谈话
圣伯夫方法
热拉尔·德·奈瓦尔
圣伯夫与波德莱尔
圣伯夫与巴尔扎克
德·盖芒特先生心目中的巴尔扎克
该死的族群
人物姓氏
返回盖芒特
圣伯夫与福楼拜
结论
附录
普鲁斯特生平及创作年表
序言
圣伯夫是法国文学史上
第一位专业文学批评家,也
曾出版过三部诗集和一部长
篇小说,但从十九世纪二十
年代起,主要从事文学批评
。一八二八年出版的专著《
十六世纪法国诗歌和法国戏
剧概貌》被誉为探索浪漫主
义渊源的力作,从而使他立
足文坛。自一八三○年,他
在《东西两半球杂志》等多
家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声名
鹊起,经久不衰。他先后出
版《波尔-罗雅尔修道院史
》(1840—1859),《当
代人物肖像》(1846—
1871),《妇女肖像》
(1848),《月曜日丛谈
》(十五卷,1851—1862
),《论维吉尔》(1857
),《帝政时期的夏多布里
昂及其文学团体》(1861
),《文学家肖像》
(1862—1864),《新月
曜日丛谈》(十三卷,
1863—1870)等,可谓著
作等身,浩如烟海。从三十
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近四
十年间,圣伯夫称霸文艺评
论界,甚至叱咤风云于最高
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他培
植了继承其业绩的一批学界
强人,诸如勒南、泰纳、布
尔热等。虽然曾受到十九世
纪最后三十年以象征主义为
主体的“世纪末”思潮的冲击
,但其影响直到本世纪二三
十年代才减弱。可以说,圣
伯夫文学批评的影响长达百
年之久。
对这样一位文学批评权
威,第一个发难的,就是本
书作者普鲁斯特。早在一九
○五年,普鲁斯特就指出:“
圣伯夫对同时代所有伟大的
作家概不承认”,后来进一
步指出,圣伯夫对同时代天
才作家的批评全盘皆错。
首先应当说明,普鲁斯
特并非全盘否定圣伯夫的功
绩,始终承认圣伯夫关于十
九世纪以前经典作家的论著
,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经典
,甚至能够勉强接受著名文
艺评论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保罗·布尔热对圣伯夫的颂
扬——
“圣伯夫才识高明,体事
入微,连最细微的差别都提
到笔端。他大量采用趣闻逸
事,以便拓展视听。他关注
个体的人和特殊的人,经过
仔细探究之后,运用美学规
律的某个典范高瞻远瞩,而
后根据这个大写的典范作出
结论,也迫使我们得出结论
。”
普鲁斯特认为这是布尔
热给圣伯夫方法下的定义,
揄扬可信,定义简要;但竭
力反对推广圣伯夫方法,因
为此方法不利文学评论,更
不利文学创作。普氏提出怀
疑进而否定圣伯夫方法,是
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有据的
:为什么这位杰出的批评家
,对同时代所有的文学天才
会一概熟视无睹?嫉妒吗?
彼时许多同情天才未被承认
的人是这么想的,但不足为
据。圣伯夫处在文坛至高无
上的地位,何必嫉妒其时默
默无闻或深受贬压的斯当达
尔、奈瓦尔、波德莱尔、福
楼拜呢?那么有可能嫉妒名
人名家雨果、巴尔扎克、乔
治·桑、缪塞吗?也说不通
,因为他早已放弃文学创作
,专事文学评论,同行不同
类,何必相轻?如果用在他
阻止某些学者入选法兰西学
院,或许说得通,他确实利
用在学院举足轻重的地位,
反对过一些人入选。再说,
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
、缪塞等巴结他都来不及呢
,比如乔治·桑想去拜见,
或引见缪塞,都得使出浑身
解数,甚至女性魅力;巴尔
扎克对他百般殷勤,好话说
斯朵夫》连续发表于一九○
三至一九一二年,悄然获得
成功。一九一四年大战爆发
前就遐迩闻名。由于文学成
就卓著,更因一九一五年《
超然乱世》系列文章获得好
评,罗曼·罗兰一九一六年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名声大
振,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当
时的普鲁斯特只在上层文学
圈子和上流社会有点名气,
竟敢如此放肆抨击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好在其时他的言
论没有多大影响,丝毫无损
如日中天的罗曼·罗兰。后
者的威望一直延续到他去世
(1944)之后的五十年代
,然后滑坡,每况愈下,现
在,在西方几乎到了被人遗
忘的地步,这显然与社会、
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
。本文不是专论罗曼·罗兰
的,仅列出一些现象,供读
者思考。
笔者八十年代和九十年
代有五年在巴黎第七大学法
国文学系担任客座,曾负责
过两个学分的课程。每年都
在学生中做一次调查:一、
您知道罗曼·罗兰吗?二、
您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
》吗?回答大致如下:知道
罗兰其名的占百分之三十,
能讲一分钟罗兰的占百分之
五;听说过《约翰-克利斯
朵夫》的占百分之二十(多
亏有改编的电视剧),读过
此书的只有一人,而且没有
读完。笔者还担任过高中法
兰西语言和文学的教员(不
到两年,每周十八课时),
指导过中学会考学生。他们
百分之一百回答“不知道”“
没读过”。这不能怪学生,
因为从中学到大学的教材根
本不提罗曼·罗兰,更不选
他的文章。不仅著名的七星
文库没有他的份,连出版的
成千上万种各类文学袖珍丛
书,他都不沾边,书店里几
乎找不到他的书,连旧书摊
上也难以寻觅。这种遗忘不
能不令人对普鲁斯特在七十
多年前的批判刮目相看了。
我们希望下个世纪法国人重
新认识罗曼·罗兰,重新出
版他的书,但就目前而论,
法国人有意无意赞成普鲁斯
特的观点,确实把罗曼·罗
兰打入了冷宫。
但是,这不妨碍中国人
继续喜欢他,文学艺术上,
“墙内开花墙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