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呼应时代趋势,国际传播学渐成显学。然而,无论学界或业界,无论从事国际传播的研究或实务,都需要一张宏阔的认知地图来确立边界,指引方向。 对此需求,没有比阅读屠苏教授的力作《国际传播:沿袭与流变》更合适的选择了。过去20年,该著作已经风靡全球。每隔10年,屠苏教授都会针对国际传播领域新现象,整合全球资讯,做一次大幅修订。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本书第三版,重点讨论了国际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全球媒介的反向流动、数字时代的媒介与传播等,增加了新的案例来反映国际传播的新兴趋势。深广的视野、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确保了本书的唯一性:只要与国际传播有关,本书都是绕不开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 胡春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Berkman学者。致力于人际传播、文化研究、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三部、教材一部。代表作有:《人际传播学:理论与能力》(教材),《赛奇人际传播研究手册》(译著),《话语分析:传播研究新路径》(专著),《寂静的喧嚣,永恒的联系:手机传播与人际互动》(专著),《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主讲课程:人际传播、大众媒介文化、国际传播、演讲与修辞。 目录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引言 1 国际传播的历史语境 传播与帝国 电报的增长 新闻通讯社时代 大众媒介问世 广播与国际传播 冷战——从共产主义宣传到资本主义说服 国际传播及其发展 建立一种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要求 2 国际传播的理论路径 “信息的自由流通” 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 结构性帝国主义 霸权 批判理论 公共领域 国际传播的文化研究视角 信息社会理论 全球化话语 一种批判性的国际传播理论? 国际政治中的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理论的国际化 3 创建一套全球传播的基础设施 电信私有化 传播产品与服务的自由贸易 电信部门的自由化 私有化的太空——最后的前线 全球卫星产业 区域卫星服务 电信的全球化 互联网基础设施 谁控制着互联网基础设施? 监管不受监管的全球传播市场 “T协议三位一体”与进一步放松数字管制? 一个自由化的全球传播体制的含义 4 全球媒介市场 媒介融合 全球媒体集团 全球内容行业 全球新闻与信息网络 设置全球新闻议程 5 媒介文化中的全球性与地方性 美国消费文化的全球化 全球媒介产品贸易 从公共服务到私人利润——欧洲广播 好莱坞霸权 有关文化多样性的担忧 全球英语 媒介文化的区域化与本地化 全球音乐 适应、杂糅还是霸权? 文化相对主义与复兴主义 文化作为“软实力” 6 全球媒介反向流动 中国媒体的全球化 全球娱乐业的反向流动 地理语言电视的全球化 拉丁美洲肥皂剧的跨国化 全球电视新闻的反向流动 “RT效应” 反向流动还是补充流动? 侨民文化与“移民”媒介 7 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 移动、无缝的智能传播 数字资本主义以及一种“自由流动的商业” 脸书效应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与政治传播 网络如何影响新闻业 作为信息娱乐和教育娱乐的国际传播 全球教育娱乐 数字时代的治理与监管 全球传播:隐蔽的监视与公开的监控 为了发展的传播 “中印”效应 国际传播研究的国际化 国际传播:沿袭与流变 词汇表 附录一 国际传播编年表 附录二 有用的网站 附录三 讨论题 参考文献 序言 我非常高兴为拙著《国 际传播:沿袭与流变》(第 三版)的中文翻译版写前言 ,该书最初由布鲁姆斯伯里 学术出版社(Bloomsbury Academic)于2019年在纽约 出版。令我至为快欣的是, 享有盛誉的复旦大学出版社 决定出版该书,并由跨文化 传播领域的一流学者、复旦 大学的胡春阳教授担纲本书 的主要翻译工作,从而使本 书能够面向广远至全球的中 文语言区的学生和学者。 2000年,伦敦的阿诺德 出版社(Arnold)和纽约的牛 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了拙 著第一版,2004年被译成 中文。此后,媒介和传播世 界发生了转型。如今,搜索 引擎巨头谷歌的母公司—— “字母表”(Alphabet)成为全 球最大的媒体与传播公司, 而中国的数字企业——特别 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精通市 场运作并快速地全球化,在 全球产生了影响力。 数字化的日益增长与深 化以及放松管制已经改变了 全球传播格局,致使各大洲 的媒介与传播产品的生产、 分配和消费跨越式增长。在 过去的20年间,全球环境最 重大的变化是亚洲的崛起, 尤其是中国以及在崛起程度 上稍逊的印度。在中国非凡 的经济增长力以及全球化的 推动下,这两个亚洲巨人逐 渐融入全球经济体,这种融 入使得全球传播需要重新定 位。亚洲传播变化的范围和 规模,最明显地体现在日益 增长的在线传播中(中国有 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人口, 其次是印度),这为创建一 个更为复杂的全球性信息与 娱乐领域做出了贡献。 分析传播趋势一直是一 项引人入胜的学术、智识事 业,通过互联网——拙著从 中受益匪浅——可以获取即 时的、几乎是全球性的国际 信息,这就推动了这项事业 的发展。我从事全球媒介与 传播专业课程的教学已有25 年之久,在跨国语境下从事 媒介、文化与传播的国际问 题研究与写作的时间甚至更 长,我自己的学术轨迹一直 紧追国际传播及其研究的变 迁步伐。我有幸指导来自世 界各地的学生——在伦敦、 北京以及自2019年以来在 香港。 在过去的20年中,《国 际传播:沿袭与流变》已成 为全球传播和媒介领域的重 要教科书,被世界各地的课 程采用。我的主要目标是对 统称为“国际传播”的狂飙突 进运动进行全面分析,并以 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给 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我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以 及过往与现在的学生对我的 深情厚谊,他们在中国,在 全球华文圈内。我希望拙著 的中文版也同样能够获得赞 赏。 达雅·基山·屠苏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传播 学教授 2021年3月于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