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庄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在其哲学中彼此交融,“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是《庄子》一书极为突出的特点。相应的,推动寓言情节发展的寓言形象就成为解读《庄子》思想非常重要的元素。《<庄子>中“孔子”形象研究》根据《庄子》的这一特点,以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孔子”形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站在“孔子”形象阐释史的角度,探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思想变化在“孔子”形象上的表现。 作者简介 高庆荣,1978年生,长春光机学院文学学士,兰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和思政教育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庄子》内、外、杂篇思想之比较 第一节 戏谑人间世——内篇分析 第二节 外、杂篇对内篇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改变 第二章 内篇“孔子”形象之特点 第一节 孔子与庄子思想之比较 第二节 作为讥讽对象的“孔子” 第三节 作为道家代言人的“孔子” 第三章 外、杂篇中被批评与讽刺的“孔子”形象 第一节 与内篇相似的“孔子”形象 第二节 被激烈批评的“孔子” 第四章 外、杂篇中道家代言人的“孔子”形象 第一节 明哲形象的“孔子” 第二节 作为点评者与会通者的“孔子”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